標籤:

對聯應以境界勝

衡量一副對聯的好壞,究竟以什麼為標準,這是筆者從事對聯創作幾年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日前,偶讀王國維 《人間詞話》,看到其中「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恍然大悟,詞以境界為最高格,對聯何嘗不是呢?雖然,對聯和詞的特性不一,但他們都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文章,各種體裁的文章儘管形式各異,但其創作規律,內在靈魂與精髓還是同源的。

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的綜合體現,文章以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為基礎,傳承人類文化、弘揚道德為根本目標,無疑要以體現境界為追求。試問傳世的經典著作,哪一篇或哪一部不以境界取勝,老子的《道德經》、孔子的《論語》均是因為其思想境界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度,才久傳不衰。

或許有人說,《道德經》和《論語》畢竟都不是對聯,豈能以此為例,說明對聯要以境界取勝呢?我們不妨隨便舉幾副因為境界高而被人稱頌的對聯,一副是林則徐題的自勉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這副聯之所以婦孺兼知,愚以為就是因為體現了作者象大海能容納無數江河水一樣的胸襟寬廣,以及象絕壁一樣大義凜然的氣度。也就是說,該聯因為體現了林則徐崇高的思想境界,才被人稱道,而並非聯語中引用了幾個典故。

另一幅是蒲松齡自勉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幅對聯問世以來,幾百年被人讚頌,但它的成功絕不僅僅因為詞語通暢,對仗工穩,巧用典故,而是因為表達了作者卧薪嘗膽的頑強意志和破釜沉舟的勇氣,誰能說這不是一種崇高的境界呢,正因如此,集中國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文學家、詩人、考古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為一體的郭沫若為蒲松齡故居題了一副絕妙對聯: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

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這副對聯同樣以境界取勝,郭老的境界,是用洗鍊的語言,高度的概括,準確的評價,僅16個字就給蒲松齡縫製了一身得體的衣服,繪製了一張非我莫屬的名片,表達了作者對蒲松齡的景仰之情。

一、對聯是一種高度凝練的語言藝術,惜墨如金理應成為對聯創作者追求的一種境界。

「意則期多,字惟求少」(李漁《閑情偶寄》)」文貴約而旨通,言尚省而趨明。辯士之言要而達,文人之辭寡而章「(王充《論衡·自紀篇》)。前人的這些話,不就是告訴我們文章達境界的捷徑嗎?請看以下因高度簡約的語言而達到一般人難以企及之境界的幾副對聯:

生死一知己:

存亡兩婦人。

——安徽霍山縣韓侯嶺韓信祠對聯

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

當年呵壁,清湘應識九歌心。

——屈子祠聯

讒起七言,千古人才千古恨;

快登百尺,一樓風景一樓詩。

——清代黃琴士題李白

以上三聯,題詠的都是歷史名人,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緊緊抓住題詠對象的身世特點,加以高度的概括,切人、切事,寥寥數筆,生動的形象和深刻的意蘊躍然世上,收到了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藝術效果,如果作者們洋洋洒洒,縱然詞工語雅,也未必能深入人心,流傳久遠。

二、生動形象的語言,是對聯語言的特色所在,也是對聯達到高境界的途徑之一。

生動形象就是要求作者遣詞造句經過深思熟慮、反覆推敲,使用各種修辭手法,以達到只有這個詞用在這裡最合適的效果,自成境界:

駝背桃樹倒開花,蜜蜂仰采;

瘦腳蓮蓬歪結子,白鷺斜睨。

——清·張之洞

此聯用摹狀的手法和高超的推敲功底,達到了生動形象的藝術效果。

雨過樹頭雲氣濕;

風來花底鳥聲香。——明·賈唯孝風隨柳轉聲皆綠;麥受塵欺色易黃。

——清·嚴遂成

這兩副對聯,單獨看其中的任何一個字,都很平常,但是經作者用通感修辭巧妙梳妝,就顯得韻味無窮了,讀一次聯,誰的眼前能不浮現出活生生的一副畫圖呢,這不是境界是什麼?

三、質樸自然,不事雕琢,也是對聯達到高境界的一種手法。

平平淡淡方見真,就是此意。沈德潛在《說詩晬語》中說:」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朴字見色「寥寥幾字,道出了質樸自然的奧妙所在。《莊子》;」既雕既琢,復歸於朴「則告訴了我們語言質樸自然的路徑在於雕琢。

請看以下對聯

文章直處性情見;

談笑深時風雨來。

——清·翁同穌

此聯直白如說話,沒有用任何修辭手法,但是為文之道與交友之道卻令人過目不忘,也許這是作者隨口說來的,但誰能否認作者在說出來之前經過反覆的雕琢呢,並不華麗的詞語,構成的一副對聯,確實文采飛揚。

虛心竹有低頭葉;

傲骨梅無仰面花。

——清·鄭燮

這是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鄭燮為其《竹梅圖》所題的一副對聯,聯中的每一個字都質樸自然,全聯平鋪直敘,看不出任何的修飾與渲染,但是竹梅的高風亮節盡在其中,認真思考一下,我們不難看出作者之前對竹子和梅花進行過仔細的觀察和認真的總結,因為抓住了特徵,所以,儘管語言不多且平淡,但是全聯的內涵豈能用幾個字表達?

對月臨風,有聲有色;

吟詩把酒,無我無人。

——清·方毅存題三醉亭聯

這聯四個分句,十六個字,每個分句的字似乎也並不是作者自己的專利,但是經他巧妙安排,對聯的境界就非同一般,讀罷此聯,誰能不想起陶淵明之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呢。

四、獨闢蹊徑,務求出新。

出新這個詞,誰都會說,但是讓自己的作品出新,卻不見得是人人善於踐行。」言前人所謂言,發前人所未發「應該是出新的具體標準,但是這一點最難做到,與其說這是能力問題,倒不如說是態度的問題,如果不對寫作的對象進行深思熟慮,不對自己的思維進行多維的訓練,出新是斷然不可能的。

君王有罪無人問;

古樹無辜受鎖枷。

——佚名

這是為崇禎皇帝上吊自縊而亡的槐樹題的一副對聯,作者沒有對崇禎進行詳細的評論,只用」有罪「一詞概述,全聯妙在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罪的皇帝無人怎麼譴責,倒是無辜的槐樹卻被無情的鐵鏈和鎖子捆綁了手腳,發人深思,對此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思維切入點的新穎,有罪與無辜,無人問與受鎖枷,形成鮮明的對比,讀之便難忘。

除夕月無光,點數盞燈,替乾坤增色;

新春雷未動,擂三通鼓,代天地揚威。

這是兩江總督陶澍少年時對其祖父的上聯而成的一副對聯,此聯出句想像豐富卻有依有據,要對出匹配的下聯絕非易事,但是陶澍對的如此絕妙,就在於其思維的充分發散,聯想的切時切景,因此心裁獨出,與祖父珠聯璧合,合作了一副絕妙的春聯。如果思維保守,不放飛想像的翅膀,這聯就不可能產生。

當然,境界的高低,不僅僅取決於作者的文字功底和思維方式,更取決於作者的思想意識和道德水準,如果不加強自身思想素質的修養,我以為文字水平再高也是寫不出真正有境界的對聯,這一點絕不是危言聳聽,我們應當認識到:與其說對聯的高境界出自對聯的做法,不如說是出自對聯作者的胸懷、氣度與品質。因此,加強自我的完善不失為對聯出境界的一種」詩外功夫「或關鍵所在。

張興貴貴

聯都網站


推薦閱讀:

楹聯賞析:千年對聯佳話(五)
燈下對聯臨屏對句【二八一】
天天對聯

TAG:對聯 | 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