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都之洛陽: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一句耳熟能詳的台詞「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更被譽為花都,居天下之中,自古就有天下中心之美譽,也是中國歷史上惟一一個被命名為「神都」的城市。

洛陽,古稱京洛、雒陽、斟鄩、洛州、河南府,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

可能我們對於十三朝古都的,大多數都認為只有長安,但是洛陽同樣也是十三朝古都,而且實力更為悠久!

洛陽,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後有商、西周(成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是我國歷史上最建都時間最早、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

神都——洛陽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武則天被冊立為皇后。顯慶二年(657年)10月,高宗「循皇后武氏之請」首次東幸洛陽,並詔改洛陽宮為東都,「洛州官吏並如雍州」,把洛陽升格到都城的地位。這是武則天遷都洛陽的第一步驟。

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9月6日,臨朝稱制的武則天將東都(洛陽)更名「神都」;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則天在洛陽加尊號「聖母神皇」;載初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以神都洛陽為首都,一時,「神都」之名傳遍天下。

洛陽成神之路

隋唐洛陽城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都城,無論從城市規模與發展程度上都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是中國都城建築史上的一個高峰。它始築於隋大業元年,最終完善於唐高宗、武則天時期,可以說武則天時期是洛陽都城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洛陽奠定神都的地位主要從幾個方面來實現的:

政治建設:隋唐洛陽城位於今洛陽市區偏西,漢魏洛陽城西十八里處,"始築於大業元年"。唐代建國之初,廢棄不用,貞觀六年改號洛陽宮,顯慶二年改為東都,光宅元年又稱神都。自永徽六年(655年)高宗下詔冊立武昭儀為皇后,武則天一直是高宗政治上的得力助手。上元元年(674年)八月,高宗"皇帝稱天皇,皇后稱天后"。光宅元年,武則天致信西京留守劉仁軌,雲"昔漢以關中事委蕭何,今托公亦猶是矣"。(《通鑒》卷二○三,則天光宅元年)將長安之事委託劉仁軌,而自己專心在洛陽發展。可見此時的武則天已無心再回長安,在洛陽另組班子,再建朝廷的意圖已很明確。九月,武則天改嗣聖元年為光宅元年,"旗幟皆從金色,八品以下,舊服青者更服碧。改東都為神都,宮名太初。

禮制建築:朝廷易代,禮製為先。《舊唐書》卷二十一《禮儀》二稱,"肆覲之禮立,則朝廷尊;郊廟之禮立,則人情肅"。武則天以周代唐,禮制是其政治變革中重要的一項。為了配合武周政權的發展,武則天立周以後,進行了大規模的都城禮制建設,在神都洛陽建立了一整套禮制建築,並確立了大周的禮儀制度。具體來說表現在創建明堂,實行祭享明堂制度、修建武氏宗廟及武周社稷、立天樞。通過以上明堂、宗廟、社稷等一系列都城禮制建築的修建,武則天從根本上完成了以周代唐的革命,周之正朔得以確立。

都城建設:武則天將洛陽定為神都,取代了長安的都城地位,移民以實都是歷代統治者共同遵奉的準則,武則天也不例外。政權建立不久,天授二年即遷徙關內十餘萬戶於洛陽安置。(《新唐書》卷四《則天皇后本紀四》;《舊唐書》卷六《則天皇后本紀六》)朝廷政權所在,由州郡地方官遷至洛陽擔任京官,或直接從全國各州郡縣來洛陽任職而定居下來的居民也不少,其人員來源包括今天山西、陝西、甘肅、河北、山東、河南等多個省區。

首先,增築神都外郭城。其次,拓建官署。洛陽在隋唐時期一直是作為東都存在,武則天改制,將洛陽升格為國之首都,官署建制亦隨之升級,舊有官署不敷所用,拓建新的執政部門以及官署建制在所難免。第三,增築上陽宮。唐代洛陽宮城在皇城以北,隋名紫微城,貞觀六年,改稱洛陽宮,武后光宅元年又改名太初宮。

通過武則天的這三方面的推進,使得洛陽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也是惟一一個成神的城市!

洛陽牡丹

比較獲得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其中有一期節目就是在洛陽拍攝的,採取的主題就是「掌花案」。

牡丹歷來被譽為「花中之王」,富麗堂皇,國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相傳唐武則天寒冬設宴賞花,令百花綻放,唯牡丹不從,貶之洛陽。豈知牡丹遷洛後竟吐蕊怒放,武后聞知,命火燒牡丹。牡丹枝幹燒焦,次年卻依舊葉榮華髮,且花更大,色更艷。洛陽牡丹遂馳名天下做花魁,洛陽人培育牡丹、觀賞牡丹亦日盛成俗。

著名典故

洛陽的典故都是大家亦是數不勝數,更有許多勵志的名言為千古傳頌!

懸樑刺股:傳說東周時期,洛陽的蘇秦拜鬼谷子為師。幾年後他變賣家產周遊列國,向各國國君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但卻未能得到賞識。此時的蘇秦變得窮困潦倒回到洛陽,但是家人卻看不起他,於是蘇秦重新苦心攻讀。把頭髮束住吊在房樑上,後來獲得合縱六國的成功。這就是懸樑刺股的「懸樑」由來[9]。後來《三字經》更有名句「頭懸樑,錐刺股」,便是由此而來。

前倨後恭:蘇秦苦讀之後,開始二次周遊列國。這回終於說服了當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抗秦,他被封為「縱約長」,掛六國的相印。當此時的蘇秦衣錦還鄉後,他的親人一改往日的態度,都「四拜自跪而謝」,妻子對他態度的轉變是「前倨而後恭」。蘇秦不由嘆息:「人生在世,地位財富,真不可忽視啊」。「前倨後恭」的典故便由此而來。

洛陽紙貴:西晉時著名的文學家左思的《三都賦》見世後,風行洛陽,豪貴之家爭相傳抄,洛陽市場上的紙價也因而昂貴起來。「洛陽紙貴」便成了著名典故。

挑肥揀瘦:東漢的光武帝劉秀在洛陽建立了第一座貴族大學—太學。有位姓甄名宇的老師在太學裡供職。有一年臘月三十,劉秀下詔賞賜太學裡的老師每人一隻羊。當羊趕到太學大院後,發現每隻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大家商量了很久也沒有一個都能接受的分配辦法。這時甄宇站起來說道:「我們都是老師,為人師表,不能斤斤計較,挑肥揀瘦!」說罷,他便從羊群中挑出那隻最小最瘦的牽了去。這下,大家不再爭論,很快就分完了這群羊。之後分羊的佳話傳了出去,洛陽城裡的人無不讚揚甄宇,還給他起了別號「瘦羊博士」。從此,「挑肥揀瘦」這個成語也就傳開來了。

不食周粟:武王伐紂時會八百諸侯於洛陽孟津,渡河後與紂王軍隊交戰於牧野。紂王因奴隸陣前倒戈而敗,後自焚於鹿台,商朝滅亡了。伯夷、叔齊二人以食周粟為恥,便隱居於首陽山採薇而食。有婦人曰:「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二人羞憤絕食而死,葬於首陽山。

債台高築:出自《漢書·諸侯王表序》。周赧王56年(前259年),周赧王為了聯合楚國、魏國,攻打被秦國圍困的趙國都城邯鄲,向當地富賈借債。結果最後只有楚國和燕國軍隊到達,合縱失敗。事後當地富人向周赧王討債,他只好躲到宮內一座高台,此台後被稱為避債台,成語「債台高築」因此而來。

背山見樓影,應合與山齊。

座上日已出,城中未鳴雞。

無限燕趙女,吹笙上金梯。

風起洛陽東,香過洛陽西。

公子長夜醉,不聞子規啼。

天之中心,華夏之神都——洛陽美。


推薦閱讀:

洛陽:恰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洛陽:兩千年夢匯於斯(絲路觀察)
洛陽牡丹與長安牡丹
洛陽,古墓劫-中國青年報
自學風水自製洛陽鏟 四個農民盜得兩千年前古墓

TAG:中國 | 洛陽 | 古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