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年級的孩子,父母一定要陪孩子學習 - 一年級家長交流 - 家長100教育論壇 - P...

記者: 有的父母說孩子學習態度不認真,認為學習成績和態度之間有很大關係,是這樣嗎?錢:主觀能動性對一個人來講非常重要。但是還有一個比它更重要的是先天的生理方面的素質。一些孩子學習不好,並不是他不用功,而是先天存在學習能力不足。明明是很簡單的道理,孩子總是想不明白,這就是學習能力不足。教育學上談學習能力可以分為聽、說、讀、寫、算、拼幾大部分。從心理學上看,前面所談的視知覺、聽知覺等幾方面綜合起來,就構成孩子的學習能力。比如剛才說的聽覺注意能力,就是聽知覺中的第一項能力。有時孩子不是態度不好,而是這方面的能力不足。很多父母認識不到這些。記者:低年級的孩子學習不好,有的父母十分著急,有的認為無所謂,覺得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到底怎麼客觀面對呢?錢:我強調孩子一年級時,父母一定要陪著孩子學習。有的專家說陪孩子讀書容易讓孩子喪失獨立性,我覺得簡直是悲哀至極,說這些話的人太不負責了。一個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生活會發生很多變化,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人生使命的變化。幼兒園的任務是玩,上學的任務是學習。怎麼學?怎麼寫作業?孩子並不知道,需要父母的指導。尤其對於一年級上學期的孩子來說,父母天大的事情都沒有陪孩子寫作業重要。要讓孩子養成好習慣,我概括為回家八部曲:一是放好書包換鞋衣,不能隨便亂扔書包沒收拾;二是講究衛生把手洗,你看孩子放學回來洗手的水都是黑的。三是一定喝水吃東西,強調喝水吃東西,是因為孩子在學校喝水很少,尤其是低年級孩子很少主動喝水。為什麼吃東西呢?因為中午12點吃的東西,到下午三四點時已經在胃裡排空,孩子體內的血糖下降。這時補充食物,可以使血糖恢復,孩子寫作業才有精力。吃一點就夠,不要太多。四是趕緊坐定先複習。複習當天老師講的內容,像過電影一樣過一遍。五是再做作業心有底。聽了老師講授,作業是否會做,這叫知識的遷移。六是檢查對錯需仔細。孩子自己檢查,但是父母要告訴他怎麼檢查,要先檢查方法,然後再檢查細節。七是明天學啥先預習,這樣第二天聽講才能有針對性。八是收拾準備好歡喜。學習之後,準備好第二天的學慣用具。這樣一步步做下來,孩子會很有成就感的。當然,這一切都要父母的參與。對於一個剛上學的孩子來說,放手不管意味著父母不負責任。我的口號是,升學的孩子不容易,父母必須為孩子付出一定的心血。不然,對孩子來說會很委屈冤枉的。試想,一個成年人新換一份工作時,內心都有惶恐不安的感覺,更何況一個6歲的孩子。他很無助,他哪裡知道怎麼辦呢?當父母的怎麼能甩手不管呢?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是父母!對孩子來說,6歲入學是一個重要階段,12歲時小學升中學,也特別關鍵。至於中考和高考時,孩子大了,會自己管理,而6歲和12歲時孩子比較弱小的,面對新的學習生活,最需要父母作為自己的支撐力量。有的父母是不懂得孩子的內心需要,以為給孩子送到好學校就萬事大吉了。事實上,物質和精神完全是兩回事。離開紮實的知識基礎,空談能力是無知的表現。因此,做一些重複性的作業是有必要的。記者:小學一二年級有很多重複性的作業,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都會了,重複那麼多遍沒有用。您如何看待?所謂「會」的標準是什麼呢?錢: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小學李靜老師的做法是:每周五默寫本周學過的生字詞。成績90分以上學生,下周教的生詞,一遍都不用寫。80分—90分的學生要寫一遍。70分— 80分的寫3遍。60分—70分的寫5遍。對於60分以下的同學,老師會設法告訴父母:你們家的孩子本周生字沒有過關,必須加強。至於寫多少遍,你們看著辦。這種做法提示孩子上課專心聽,用心寫一遍就掌握,而不必寫那麼多。每周都這樣,有的孩子很快樂,每天都不用寫語文作業。我們稱之為分層教學。老師很重要,我們很多老師不是把孩子教會的是訓練會的。數學是熟能生巧的科目,老師規定多少題,孩子就老老實實做吧,尤其是口算。有一些中學生理科學業不良,原因就是小學數學中100以內的計算不過關。再深究下去,是小學一年級20以內的計算不過關。記者:有些父母認為那麼簡單的加減法會了就可以,不必強調計算的速度,以後都用計算器了。這種想法有道理嗎?錢: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人的思維就是大腦的工作能力,包括三個方面:速度、正確率和持續工作的能力。要想讓孩子數學好,不僅要腦子轉得快,算得准,而且要能連續計算很多題目。如果別人能連續算100道題,你算到50題就累了,或者錯誤很多,只能說明你思維能力差。通過做數學題提升孩子大腦思維的速度和正確率是非常必要的。對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口算必須過關。那種做知識簡單重複的作業對孩子不利的想法,在學習數學角度看,是講不通的。其實,語文老師讓孩子寫的遍數多,孩子手的精細肌肉運動會比較好,而且孩子的字也會好看一些。很多父母認為,小學一二年級的知識很簡單,沒必要細究,以後主要看能力。可是能力從哪裡來呢?就是紮實的知識基礎,廣博的知識視野,合理的知識結構,良好的知識素養。這才是一個人的能力。有些人離開基礎,空談能力和素質,無知難道是一種素質嗎?因此,孩子很多基礎性的學習,父母是千萬不能小看的。還有一種情況是,一些父母把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開發創造力對立起來,這也是不對的。子曰:溫故而知新。你都沒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怎麼能看得高、看得遠呢?離開了積累談創新是開玩笑,你還沒有走到知識的前沿,怎麼談創新!當然,我們不能責怪這些父母,畢竟他們不是學教育的。要怪某些「專家」——專門騙人家,說什麼:孩子要那麼累幹什麼,玩一玩吧!難道玩就能把一個孩子玩出成就來?難道韓愈「業精於勤荒於嬉」他沒聽說過?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英國有句諺語:不砸破核桃殼就吃不到核桃,不能忍受學習的痛苦就不會有幸福。孩子連這點苦都受不了,談什麼成功?正所謂:學海無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來。有的父母覺得現在生活很好,何必讓孩子再受苦呢?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父母能把自己大腦的知識和經驗都給孩子,孩子就不必受苦了,可惜不能。人類所有的知識積累都是從零開始,一座知識的大廈都是小小的知識點積累起來的。記者:這樣說來,那種分數和能力那個更重要的爭論實際沒有什麼意義。只要孩子認真學,分數也是反映了他的能力的。錢:高分是指智力方面開發的比較好,低能是社會適應能力差一些,成為書獃子了。但不能否認孩子高分與學習能力無關,但又不成正相關。分數高≠能力強,能力強≠分數高!比如語文成績與語文能力的相關,語文教學一定是四大塊八個部分;聽(聽的態度;聽的結果);說(說的內容;說的形式);讀(閱讀;朗讀);寫(書寫;寫作)。現在的中考也好,高考也好,只考閱讀和寫作而不是全部!以偏概全!用歪尺子量人呢!害人不淺吶!小學階段的學習要抑長補短,就是抑制好的方面,彌補差的方面記者:馬虎是低年級孩子的常見現象,您如何看待馬虎?錢:馬虎是孩子的視知覺能力發展不足,有些隨年齡增長就好了,有些是好不了的。8+9口算是17,寫下來就是71,孩子自己也說不清為什麼。有的孩子在草稿紙上算對了,可是抄寫到試卷上卻錯了。有的孩子自己考試時出錯,而再做時又能做對。有的父母就是認為孩子是粗心,態度不好,實際是能力問題,孩子也不願意錯。小學階段的學習一定要抑長補短,抑制好的方面,加強不好的方面,這叫均衡發展,全面發展。根據經濟學上的木桶理論,最短的板塊決定容水量。小學都是基礎的知識,父母要想辦法把基礎的知識給孩子補上來。到了高中以後,父母可以引導揚長避短,充分發揮長項。教育是分兩個階段的,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是最基本的教育,縮小差異。高中之後則揚長避短,差異發展。到大學時孩子就由面寬的「拖拉機」轉變為專一的「鑽探機」了。所以,父母不要輕視小學階段的任何方面的學習,聽、說、都、寫、算、拼都要好。
推薦閱讀:

《有時你的孩子氣》藝言藝語
如何在小孩面前讓他對你感到親近卻又不會沒大沒小的不知道尊重?
孩子的噩夢代表了什麼?
十二生肖各生個什麼屬相的孩子最旺運?選准了天生好命橫財不斷
寶寶不合群,如何讓孩子跟他人打成一片?

TAG:教育 | 孩子 | 父母 | 學習 | 交流 | 100教育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