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內科常用方劑 歌訣詳解 2

  • 【桑杏湯】

    桑杏湯:外感溫燥,邪在肺衛。身不甚熱,乾咳無痰,咽干口渴,右脈數大。

    《溫病條辨》
  • 【地黃飲子】

    地黃飲子:舌體強硬不能言語,筋骨軟弱不能行走,病人口乾但不思飲,脈象沉、細、弱。

    《聖濟總錄》
  • 【養陰清肺湯】

    養陰清肺湯:白喉。症見喉潤起白斑點如腐,不易撥去,咽喉腫痛發熱,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

    《重樓玉鑰》
  • 【血府逐瘀湯】

    血府逐瘀湯:胸中血瘀、血行不暢所致的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內熱煩悶、心悸失眠、入暮漸熱。舌質暗紅、有瘀斑或瘀點,脈澀或弦緊。

    《醫林改錯》
  • 【十棗湯】

    十棗湯:1.治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2.其人漐漐汗出,頭痛,心下痞硬,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此表解而里未和。3.邪熱內蓄,有伏飲者。

    《傷寒論》
  • 【六味地黃】

    六味地黃: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腰膝酸軟、頭目眩暈、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或骨蒸潮熱,手足心熱,消渴、虛火牙痛、舌燥喉痛、舌紅苔少、脈細數。

    《小兒葯證直訣》

  • 【天麻鉤藤飲】

    天麻鉤藤飲: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的頭痛眩暈,耳鳴眼花,口眼歪斜,舌強語蹇,或半身不遂,舌紅,脈弦數等。

    《雜病證治新義》
  • 【保和丸】

    保和丸:傷食積滯,胸脘痞滿,腹脹時痛,噯腐吞酸,惡食,或大便泄瀉,舌苔厚膩而黃,脈滑等症。

    《丹溪心法》
  • 【酸棗仁湯】

    酸棗仁湯:虛勞虛煩不得眠,心悸盜汗、頭目眩暈、咽干口燥、脈弦或細數等證。

    《金匱要略》
  • 【藿香正氣散】

    藿香正氣散: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致的惡寒發熱,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噁心嘔吐,腸鳴腹瀉、口淡,舌苔白膩等。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四磨湯】

    四磨湯:破滯降逆,補氣扶正。治七情氣逆,上氣喘急,妨悶不食。

    《重訂嚴氏濟生方》等
  •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肝氣鬱結,證見肋脅疼痛,善太息,脈弦。或兼見寒熱往來,脘腹脹滿,納呆食少。

    《醫學統旨》
  • 【人蔘養榮湯】

    人蔘養榮湯:治積勞虛損,四肢沉滯,骨肉酸疼,吸吸少氣,行動喘啜,小腹拘急,腰背強痛,心虛驚悸,咽干唇燥,飲食無味,陰陽衰弱,悲憂慘戚,多卧少起。久者積年,急者百日,漸至瘦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歸脾湯】

    歸脾湯:1.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食少體倦、面色萎黃、舌色淡白、脈弱。2.脾虛不攝所致的月經不調,崩漏帶下,以及皮下出血等證。

  • 【八珍湯】

    八珍湯:氣血兩虛證。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耳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飲食減少,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

    《正體類要》
  • 【理中丸】

    理中丸:本方常用於急慢性胃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痙攣、胃下垂、胃擴張、慢性結腸炎等屬脾胃虛寒者。

    《傷寒論》
  • 【二陳湯】

    二陳湯:濕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悶,噁心嘔吐、肢體睏倦,或頭眩心悸,舌苔白潤,脈滑。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三子養親湯】

    三子養親湯:配方為紫蘇子(主氣喘咳嗽); 白芥子(主痰); 萊菔子(主食痞兼痰)。 主治痰壅氣滯證,症見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難消,舌苔白膩,脈滑。

    《韓氏醫通》卷下。
  • 【石斛夜光丸】

    石斛夜光丸:用於肝腎兩虧,陰虛火旺,內障目暗,視物昏花。

    《瑞竹堂方》
  • 【人蔘蛤蚧散】

    人蔘蛤蚧散:久咳氣喘,痰稠色黃,或咳吐膿血,胸中煩熱,身體日漸消瘦,或面目浮腫,脈浮虛,或日久成為肺癆。

  • 推薦閱讀:

    體用關係,是幫你學中醫的一個切入點
    其實,賈瑞的死因並非那麼不堪
    鄧鐵濤 名老中醫經驗集目錄(一)
    緩解失眠四法>中醫寶典>奇方妙藥>失眠 正文
    [轉載]關於中醫五行探秘

    TAG:中醫 | 中醫內科 | 內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