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上風上水幾百年前就出名 明朝13座帝陵你了解多少呢

大明王朝雄圖霸業276年,留下十三座帝陵作為歷史聖地,數百年間它被嚴密封閉;建國以來,這片舉世無雙的「中國帝王谷」中大多數陵園,也始終閉門謝客。2003年,北京明十三陵特區做了一次嚴肅的自我評定:它是一個時代的創造性成就;一項正在消逝文明的見證;一組建築的藝術、紀念物的藝術;一片建築物與景觀結合的絕妙樣本;一處傳統人類使用地的傑出範例……「看不見的十三陵」可以在歷史裡被揭曉;在鏡頭裡被揭曉;也可以在猜想里被揭曉。

本篇文章轉自【中華遺產雜誌微信公眾賬號】,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謝。

神路。吉向曲中。明十三陵有一條壯觀的總神路,全長7公里,縱貫陵園南北,由威武的石像生護衛兩側。長陵與各陵共用的總神路並非筆直,而是蜿蜒成一個「玄」字,這是按照古代堪輿家的認知所建。定陵地宮墓道,同樣反映出這種「直為凶、曲為吉」的風水思想。不知當年設計者是否想過,彎曲的神路還能帶來移步換景之美。

獻陵。為吉祥而斷。要選址在祖陵之畔,就很難滿足苛刻的風水要求,其他陵墓在風水上並不能處處盡如人意。獻陵緊貼長陵之右,雖然龍、砂、水齊備。但其中一道砂山偏偏橫亘而出,是要保證陵寢院落完整劃一?還是保證砂山不被挖斷?最後風水的要求佔了上風,獻陵被建為前後分隔的兩個院落。上圖即為獻陵後一進院落的三座門。如今前院被毀,它也就成了獻陵的大門。

景陵。倒反的昭穆。景陵的寶城呈現出奇特的狹長形狀。據說當時修建景陵曾經運土鋪墊,地勢上才稍為可用。又因受到左右砂山和水流的挾制,寶城不得不修造成異形,如上圖。此外,背後的結穴山也只能倚靠一半,砂山也不對稱,實在算不上很好的吉地。據說因此,當年景陵主人才在長陵右側風水較好的地點為父修陵,從而打破了禮制上規定的「左昭右穆」。

裕陵,明英宗朱祁鎮身後長眠的地方。在2011年大修項目啟動之前,它已有200餘年未經修繕,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危陵」。

茂陵。陵院深深。長陵西北聚寶山下的茂陵,與十三陵的大部分陵園一樣,五百年來一直重門深鎖,從未向世人開放。明朝第八位皇帝——憲宗朱見深與其三位皇后合葬於此。枝繁葉茂的松樹、每歲榮枯的野草遮掩了紅牆黃瓦的輝煌,也泯滅了一代帝王的生前糾葛,死後榮耀。清乾隆年間曾修繕茂陵,民國時陵園建築大部分損毀,圖中即為茂陵明樓所在的院落,三座門與欞星門殘構依稀在望。2009年茂陵再次修葺,修舊如故。

1487年明憲宗駕崩,以後的幾十年里,紀妃、王皇后、邵宸妃,這三個女人因不同的情境,先後入葬茂陵,與憲宗相伴。但頗為諷刺的是,這些相繼入住的女主人,其實哪一個都無法取代萬貴妃在憲宗心中的地位,雖然後者只能葬入陵園外的萬娘墳。圖為茂陵明樓。

康陵矗立在十三陵的「西極」,這幅照片從少有的角度展望了十三陵的地貌之美。康陵透過一處山口遠眺長陵,天壽山在遠方天際線的位置。康陵完全是一座水抱山環,自具形式的帝陵,正是古人追求的風水吉壤。所朝之山,山勢一叢叢的,不但起伏連綿,而且彼此呼應。身居之谷,視野遼闊,蔭庇子孫。守陵村對它飽含敬仰的護衛,中國人尊天敬祖的一派遺風遺俗,也都存留在這片山勢重重的幽谷中。

康陵。寶城與橡樹,除了松蓋長青的景象,十三陵的陵園內還有另一類美景——橡林披金。許多尚未對外開放的陵園,都生長著參天橡樹,這在北京其它地方很罕見。橡樹的樹冠有多大,樹根便有多廣,它可以牢牢地抓固住土壤。如圖所見,康陵的寶城內,即覆蓋著紅彤彤的橡樹林,這對保護寶頂極為有益。

永陵。嘉靖之「愛」。陽翠嶺高高聳立,宛如「天柱」,它是永陵的主山,有聖壽萬年之象。永陵主人——嘉靖皇帝命風水大師廖均卿後人卜選的陵址不僅風水優異,且地勢開闊,非常適宜大興土木。而從今天的永陵祾恩殿宏偉地基,即可想見它當年的一派風光,它是嘉靖皇帝生前所建,是這位皇帝傾心督造的傑作。

慶陵。廢陵再利用。朱常洛僅僅在位一月即崩逝,他是明末第十四位皇帝,卻得以葬於獻陵祖先旁邊。這是由於到了明晚期,十三陵內已經缺少上好的吉壤,倒是當年景泰帝被廢而拆除的陵寢風水俱佳,於是生前坎坷的明光宗得以借「二手陵」風光下葬,圖中即為慶陵被損毀的祾恩大殿。

思陵。末陵傷「碑」。相比其他陵寢的恢弘規模,思陵當年只建起享殿三楹,比一些妃子墓的規格還要低,明朝末帝的悲慘後事可見一斑。崇禎墓的寶頂低矮,且沒有明樓、寶城維護,只有一通清代順治年所立的石碑。碑上文字還曾一改再改,原來謚為「懷宗」的名號被撤去,石碑和碑前五供盡顯清代風格。

在英宗之前,明朝的皇帝駕崩後,那些沒有子嗣的嬪妃將難逃殉葬的厄運。圖為十三陵中的東井,系明成祖朱棣的皇妃墓。至於墓中所埋何人、人數有多少,至今未見於官方記載,這已成為明十三陵的又一個未解之謎。

東山口 「天峰」拔萃 十三陵水庫附近的東山口上,一列古老陵牆的殘基和望亭,沉浸在山影與秋色的雙重蒼涼里。它是天壽山陵域內峰、巒、崗、阜的代表,天壽山群山諸峰被稱為「天峰」,植被豐茂,松林、櫟林、楊林蓊蓊鬱郁,總是有一種氤氳之氣,瀰漫著、升騰著。數百年間,這一片片山曾經都被陵牆護繞,成為禁山。

德陵外的大五孔橋,是除長陵主神道外,十三陵各陵神道中規模最大的一座。面對嚴重殘損的橋面,設計方和施工人員敢於創新,從橋下將殘碎的磚塊往上剔除,進而保護了殘破橋面的滄桑感。德陵的修繕,後來榮獲了北京市第十六屆優秀工程設計獎中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築設計單項獎。

一座又一座金碧輝煌的殿頂,一片又一片松蓋長青、帝王長眠的寶山,在忽晦忽明的雲朵下神秘安詳地聳立著,數百年前盛大王朝的榮耀與爭端都歸結於此。如今,地上陵寢的宏偉風格赫然在望,而那些不會被挖掘的瑰麗寶藏還深埋地宮。這些遙遙相望的陵寢,充滿紀念的莊嚴,也充滿意境的美。


推薦閱讀:

拒絕承認朱元璋以外的皇帝,作為明朝王爺,這貨怎麼了?
儒家為什麼沒能挽救明朝 (評論: 嘉定忠臣)
進士的去路?清三甲入翰林院是否不一定具有優勢?
接受點歷史教育:明朝比清朝究竟強在哪些方面

TAG:明朝 | 出名 | 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