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曙光:2012年有所深化的幾點認識

張曙光:2012年有所深化的幾點認識發布時間:2012-12-29 09:52 作者:張曙光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點擊:1543次

  2012年馬上就要過去了,無論長幼,每人又長了一歲,我也要奔向57周歲了。活到老,學到老,思考到老,何況以現在人的壽命,65歲以上大概才算步入老年,那我至少還有7年時間,因而,學習、思考,提升,還是自己正常的功課。

  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國內國際都出現一些大事,也促使我思考了許多問題,有些問題早就有考慮,現在有所深化,有些好似靈感閃現,過去一些含混的想法變清晰了。寫在下面,與同仁交流:

  一,中國的改革開放對於我們這個年齡段、並且屬於所謂社會中層的人來說,簡直天經地義,怕的是停滯,希望的是繼續改革。然而,對於成長在改革時期的青年一代,對於從改革中受益不多甚至感到相對受害的人,則對改革本身都持一種懷疑甚至批評態度。他們的看法儘管可以分析,但至少讓我們對改革多了一個認識的角度。中國的進步往往以「代」為單位,原來的改革派現在成了既得利益者,他們在政治上有意無意地就保守了,除非社會矛盾和壓力逼迫他們。所以青年人的看法,尤其值得注意,它讓我想到我們視70歲以上的老年人,猶如青年人視我們。我一直注意保持年輕人的心態,看來很有必要,但畢竟生理年齡影響人的心理,且自己也難以完全擺脫「屁股決定腦袋」。

  二,中國與西方的關係,其實很象「大家族」與「俱樂部」的關係,前者形成的是整體主義觀念,尺度是情感,規矩是家規,家長說了算,這也表現在中國領導人與西方人打交道的方式方法中;後者是多元主義,尺度是理性,規矩是法理,法律說了算,所以西方人與中國人打交道,也往往不得要領。彼此不理解,即使有所理解,由於差距大,也總免不了磕磕絆絆,需要彼此耐心地溝通、交流。從兩者關係看,前者必定不斷地向後者變化,這是好事不是壞事。世界一直是個「競技場」,能成為出入自由且講規則的「俱樂部」就很不錯了,所謂「家庭」的溫情與和諧,只能表現在某些人道捐助或慈善事業方面。

  三,中國這個極其世俗的國度,卻因為激於西方列強的挑戰和進逼,而讓古老的「大同」理想以馬克思「共產主義」的面目火了一把,取消了社會成員個體的一切先天和後天的差異,更談不上自主自由權利。毛也因此成為權勢超過任何帝王的所謂「紅太陽」,至今不僅讓一些人敬畏為神,還由於貧富懸殊社會不公而以左的民粹的思潮持續。但這個極端的「實驗」的徹底失敗和薄王事件,讓「左」這一近代歷史產生的思想怪胎,不再可能成氣候了。那麼,這是否意味著中國人沒有理想了,更庸俗了?我不這樣認為,基於社會分裂和對抗的理想,本來就不能常態化。中國目前的惡俗與腐敗,基本上屬於體制或制度性問題,屬於制度利用傳統文化的負面因素特別是近代以來不斷強化的投機主義的問題,也是現行體制潰敗的表現。順便說一句,有媒體講尊敬毛體現了民族的自尊,說這話時也請加上尊重劉少奇、彭德懷、顧准、張志新、遇羅克等等與毛觀點不同且受迫害的仁人志士們,否則你認為公平嗎?

  四,理解中國,固然不可不重視中國的所謂國情,這一般指的是文化傳統、農民主體、城市鄉村沿海內地的巨大差別,以及由此形成的發展的梯度性,但中國的走向畢竟是「被上帝拖著走」的,這個上帝就是率先出現在西方的現代化和市場經濟。其實,不管人們嘴上如何講,從滿清皇族對西方器物的喜好,從毛前天還在號召民眾打倒美帝國主義,昨天就可以與尼克松這個「帝國主義頭子」握手言和的政治實用主義,從高官們不是把子女送往「社會主義」國家而是他們批判的「資本主義」國家,就可以窺見到民族的大致走向。即使國人一度陷入虛妄的狂熱,早晚也要走上這條路。而現代的經濟、政治與自由的文化,並不專屬於西方,它讓每個人自己成為目的並擴大著他們的交往範圍,何以有悖於中國人的利益和願望?所以,無論一些官員和學官們如何聲稱中國已經實行了世界上最好的民主,如何利用講服從威權和上下等級秩序的國學熱實即儒學熱,現在民眾普遍的心態卻是要自由,要民主,要憲政,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沒有這些制度方面的改革,談不上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

  五,中國無論搞政治民主,還是社會建設,都必須走社會合理分化的道路,走向多中心、多元化,讓中國一元的陡峭的金字塔結構,變得多元一些、扁平一些,這樣整個國家和社會才平衡、平穩。現在的問題是,該分化的沒有充分分化,不該嚴重分化的卻到了惡性的地步。應當至少讓每個省會都成為一個中心,一在文化上可以突出地方特色,二在社會治理上地方民主,地方上的事情地方的人民說了算,包括省級領導的任免;三省與省之間建立平等商貿關係,不準無償或低償調撥,這樣,西部有資源的省份,才會富裕起來。中國有30多個甚至40個地域中心,中國的活力才會被進一步激發出來。資源貧乏的內陸省份,也就更要動心思謀發展。不怕那地方民眾跑光,只要有優勢,資本自會向那裡流,如屬於窮山惡水,那為什麼不讓人往外跑?至於邊疆省份,贊成前幾天共識網上關於西藏的一篇政策性文章。

  六,科技革命,在這裡特指手機、互聯網,對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的改變,的確厲害。中國過去一盤散沙,後來只有一個組織,搞市場經濟了,卻不允許市民社會出現,涉及高層的政治消息還是對民眾封鎖,或只允許官媒有選擇地報道,而互聯網起到了讓民眾交流看法、評論時政、形成共識的重大作用,民眾由此等於半結社。重要作用還在於很短時間內就促成某種普遍的社會心理,如民眾對濫用公權力的強烈不滿,對民主的期待,倒逼著官方向民眾讓步。須知,當年直接粉碎袁世凱稱帝夢的,不是廣大農民,他們還盼著出好皇帝呢!甚至也不是大知識分子--康有為、嚴復們還為袁稱帝論證呢!而是各路諸侯們,是有了新觀念的軍人們,是這些人不認可誰還有資格當皇帝了!估計,從今以後,過去那種動用公權力「推土機式」地搞建設的時代就要結束了,所謂「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就是「調動全國的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也快沒有了。這從根本上說,也是好事不是壞事!

  七,中國大陸的社會轉型可能會加速,通過政治法治的現代化,讓經濟的歸經濟、政治的歸政治、文化的歸文化,形成現代文明秩序。但也不可期望太大,不可太著急,一種社會機制和文化一旦形成,即全社會的人由於內外部矛盾,一旦結成某種經濟政治和文化的關係體系,它的邏輯就要貫徹下去,直到物極必反或能量耗盡,打個比方,當前中國大概可能還在春秋戰國的戰國中期。並且即使政治變化了,就一定如人所願?未必,80年代的知識分子如何歡呼市場經濟,且不說現在扭曲的市場由於行政干預、官商勾結,即使沒有這些問題,也必定產生在西方早就出現的社會平庸化、文化工業化等等問題,何況我們的文化本來就是世俗的,中國人發達的本來就是實用理性,對利益的追逐總是大於對真理的追求,而普天下的人性永遠有弱點和缺陷,這兩方面加在一起,中國的事情就永遠不會那麼好辦,不會讓人稱心如意。心腸應當熱,頭腦必須冷,因為願望不是現實;生活總是在當下,思想則可以到老莊的境界里逍遙遊去!世上值得關注的並非都是政治,連那麼熱心政治還當過司寇的孔老夫子,心底里憧憬的也是「暮春者,春服既成;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沐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何況我輩?

  元旦將至,勞碌煩忙焦慮了一年的同胞們,還是適當放鬆兩天吧!

來源: 共識網 | 責任編輯:邵梓捷

推薦閱讀:

Crochet Lace 2012.. Обсуждение на LiveInternet
2012年夏季腕錶市場最受歡迎表款分析
1960年屬鼠的人2012年運程 1960年是什麼命 1960年屬鼠的運程 1960年屬什...
抱朴書生 2012

TAG:認識 | 2012年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