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現實、迎接挑戰的儒家宣言
國學共讀《孟子》第三課梳理俟命:儒家看人生的基本態度2016.11.30【內容提煉】本講黃老師從「四端」出發,通過「告子上」篇的第三章,闡明了「生之謂性」的「性」並不是指事物的屬性,人區別於動物,是因為人生來能夠理性地判斷世界、接受世界,以邏輯的視角看待世界,這就是人的本性、人的良知。理性、智慧的人在面對世界變幻、環境變遷、際遇跌宕應該怎麼辦?「盡心上」篇予以了答覆:把持自己的本性、發揮自己的天性「修身俟之」,安身立命地過好自己的一生,進而推己及人,實現整個社會的仁德。這個答覆不僅體現出了儒家的人生觀,也對孔夫子鮮有描述的「人性」思想作了充盈補充。【要義闡述】一、四端說「四端說」是孟子對「性善論」具體、正面的描述,即《告子上》第六章中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這「四端」是人本「性善」的展現和體現。【拓展】「四端說」是孟子的重要思想內容之一,孟子認為人之本心先天含有仁義禮智「四性」,是為本心形上之體;本心觸物發動,化顯形下之用,是為仁義禮智「四德」,此四者間事實無先後,但邏輯有上下,形成「愛—→推—→敬—→別」之關係;本心體用轉化建立在心理發生機制上,由不忍惻隱之心始遞而生羞惡、辭讓、是非之心,合為「四心」,乃是道德主體當下之心理情感,是形上本體向形下之用轉化之開端,是仁義禮智「四德」生成之開端,故為「四端」;「四德」乃是本心之用,需在成己、及人、親親、仁民、愛物、知天、事天中最終完成。二、「本性」之性並非屬性——《告子章句上·03章》(11·03章原文)告子曰:「生之謂性。」孟子曰:「生之謂性也,猶白之謂白與?」曰:「然。」「白羽之白也,猶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與?」曰:「然。」「然則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與?」(譯文)告子說:「天生的資質叫做性。」孟子說:「天生的資質叫做性,好比一切東西的白色叫做白嗎?告子答道:「正是如此。」「白羽毛的白猶如白雪的白,白雪的白猶如白玉的白嗎?」告子答道:「正是如此。」「那麼狗的本性就好比是牛的本性,牛的本性就好比是人的本性嗎?」 (讀解)孟子所說的「本性」不是屬性,而是人的品性和品質。「天之謂性」不是脫離現實、簡單大而化之的「性」,它正如宋明理學從本性的角度解讀《孟子》「性善」的思路一樣:這個「性」不但是老天賦給的本能,而且是帶有自身特點的、決定自己是自己這一類的本性,對人而言,就是邏輯認知世界的「良知」能力。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正是在於人有理性判斷事物的能力,能從邏輯的視角看待世界。三、接受現實、迎接挑戰的儒家人生態度(《盡心章句上》01~03章)(一)盡心、知性、修身方可安身立命(01章,儒家人生觀)(13.01章原文)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譯文)孟子說:「充分擴張善良的本心,這就是懂得了人的本性。懂得了人的本性,就懂得天命了。保持人的本心,培養人的本性,這就是對待天命的方法。短命也好,長壽也好,我都不三心兩意,只是培養身心,等待天命,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讀解)孟子認為所謂人的一輩子,就是基於老天爺賦給我們內在的本性,盡心去找到它,充分發揮它的全面功能,不管順境還是逆境,都把持住自己的本性、把持住自己的生命、把持住自己的行為、把持住自己的身體,認認真真地做好自己,處理好自己的一生,一輩子就不會有遺憾。人一生的價值,不決定於活得長短與否,而在於活得是否有價值。【拓展】孟子的「性善論」是對孔夫子鮮有描述的「人性」思想所作的補充。 孔子對人的本性講得不清晰,《論語》只圍繞「華夷之辨」展開論述,這在《論語·公冶長·13章》中有依據:「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子貢說:「老師講授的禮、樂、書的知識,依靠耳聞是能夠學到的;老師講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論,依靠耳聞是不能夠學到的。」)孟子從人的本性的根本去論證了孔子沒有闡明的問題,為儒家確立了自己的人生觀。(二)順理對現實,智勇迎挑戰(02章,儒家生命態度)(13.02原文)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譯文)孟子說:「無一不是命運,但順理而行,所接受的便是正命;所以懂得命的人,不站在有傾倒危險的牆壁之下。儘力行道而死的人所受的是正命,犯罪而死的人所受的不是正命。」(讀解)在茫茫的大千世界,小小的我們如何順應生命的本性,全面發揮它,是上天賦予我們的能力,既然我們參與了生命,參與了世間活動,就應該「順受其正」,順應「仁、義、禮、智、信」規律發展,發揮正能量、展現正能量,用理智的判斷力趨利避害,盡顯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盡其道而死」,不要讓生活的境遇、各種慾望變成你的「桎梏」。無論生命的過程如何,我們都要全面發揮自我,如此一生,生命會是「自我的實現」,才會有價值、有意義。(三)做好自己,推己及人(03章~04章,儒家人生道路)(13.03章)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譯文)孟子說:「尋求才能得到,捨棄就會失掉,因此尋求才有益於得到,因為尋求這個行為方式是在我自己。尋求亦有一定的道路,得到得不到是有一定的規律,因此尋求這個行為方式無益於得到,因為尋求是外在的行為方式。」(13.04章)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譯文)孟子說:「一切我都具備了。反躬自問,自己是忠誠踏實的,便是最大的快樂。不懈地一推己及人的恕道做法,達到仁德的道路沒有比這更直接的了。」(讀解)人對世間萬物的探求,心是根本。人生是一場沒有必然目的地的旅行(「無可無不可」),都不是價值之所在(求之在外),都是進一步提純、提煉的原礦(求在我),人只有把握自我狀態、發揮本性的全部整個過程,才避免人生價值的浪費(萬物皆備於我)。中華千百年來形成的文化是非常「自我」的。原因之一是作為文化主流的儒家更關心生命觀、人生觀、命運觀,並不認為世界的樣子比人更重要。原因之二是自強不息的實踐行動態度,造成現實中的中國人對世界的探索很快,這種不停止的探索,決定了中國人不需要把世界的「樣子」固定下來,不膜拜世界,而只是努力地去做最好的自己,無關鬼神。做好了自己,才能推己及人,在推動社會行走在「仁德」之路上。
53
評論
菩提樹
13分鐘前
無可不無可!
散落天涯
7小時前
風
8小時前
江北水城
8小時前
從孟子感覺到了王陽明心學的淵源,孟子文章感覺邏輯順暢,浩然正氣充塞天地之間。也許朗讀孟子原文是激勵自己,提高文字素養的好辦法!
J-Bella
8小時前
COCOLADY
9小時前
李好振 Eric
9小時前
糾正一點 不是記得認真 是理解的很有心得 從字里能投射出性情上的平和
李好振 Eric
9小時前
我覺得你記得好認真 仔細, 第一次距離學霸這麼近
羊大燕
10小時前
好認真
馨香玫瑰
11小時前
非常好,收藏了
推薦閱讀:
※經濟困境挑戰中國改革決心
※谷歌圍棋軟體挑戰人類
※2014年挑戰高薪的六要點
※AI挑戰皮膚科診斷 只是牛刀小試
※6000人,歷時8個月的想像力旅程,DI大賽的魅力為何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