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肺癌(附胸膜間皮瘤診治)

第一節肺癌(附胸膜間皮瘤診治)

黃金昶?

一.對現代醫學肺癌個體化治療的認識

對於肺癌個體化治療的權威指南,我一直持有不同的看法,認為指南也有諸多不正確或需要完善之處!我不僅從病理、腫瘤分子標記物認識個體化治療,而且還從腫瘤原發灶病灶位置、腫瘤轉移灶、腫瘤分期、既往治療方案、運氣學等7方面談肺癌個體化治療。

治療肺癌的方案主要是含鉑的方案,含鉑的方案主要是與紫杉醇、多西他賽、吉西他濱、長春瑞濱、依立替康、依託泊苷、長春新鹼、培美曲塞等,也有吉西他濱與紫杉醇的聯合用藥報道,這些葯中部分可配合厄洛替尼。這些葯如何組合最合理,取得的療效最大是近年來研究的重點。針對目前現狀,我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綜合治療個體化,療效滿意。

在談論治療個體化之前,我把上述藥物寒熱分類,以便下面認識,寒葯為紫杉醇、長春瑞濱、依託泊苷、貝伐單抗,熱葯有吉西他濱、依立替康、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培美曲塞。多西他賽目前還不能很好分類。對藥物寒熱分類我主要是從4方面認識。

一是根據部位(原發和轉移部位)推測藥物的寒熱燥濕,EP方案治療小細胞肺癌、精原細胞瘤,小細胞肺癌、精原細胞瘤屬火,故EP方案偏寒;特羅凱治療肺腺癌、胰腺癌,肺腺癌、胰腺癌皆屬寒濕,故特羅凱是熱葯、燥葯。

二是根據病理類型推測藥物的寒熱燥濕,鱗癌、小細胞癌吸煙人多見,位近肺門屬火者多,但小細胞癌與鱗癌又有區別,小細胞肺癌容易淋巴結轉移、腦轉移,說明其挾痰濕挾風較多,為痰火風之證;容易出現胸水,也說明其濕邪較重。局限期小細胞肺癌中,EP是金方案、經典方案,多次應用EP方案後或廣泛期小細胞肺癌,IP方案有優勢,為什麼?EP方案藥物偏寒,多次應用後會使體質偏寒,已到廣泛期說明陽氣大虛,IP方案治療其有效說明IP方案藥性偏熱。

腺癌多為小的外周病灶,常見於不吸煙患者及女性患者,多屬寒;容易出現胸水、淋巴結轉移,出現胸水多為陽虛、淋巴結轉移多見痰濕,故腺癌多寒濕;腺癌首選培美曲塞,培美曲塞是熱葯。

三是是根據藥物的副反應來認識藥物的寒熱燥濕。大家認識藥物的副反應主要是避風險,可大家是否能從副反應中得出有益的內容。我認為可從副反應中醫辨證,容易發現藥物的寒熱燥濕,對合理臨床應用藥物大有裨益。如紫杉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關節肌肉疼痛,六淫中只有寒邪最容易導致疼痛,故紫杉醇是寒類藥物;而且紫杉醇會引起白細胞減少、低血壓、心動過緩、厭食、水腫等亦屬一派陰證,從這一點也可認識它是寒類藥物。西妥昔單抗引起全身紅色皮疹,是熱類葯。易瑞莎:手足皸裂,是燥類葯;伊立替康引起口乾、手足乾裂等,藥性偏燥。為何?《內經》病機十九條和劉完素提出的「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

四是根據骨髓抑制。認識藥物的寒熱,從白細胞損傷速度看,損傷快者為寒葯,慢者為熱葯,因為陽易驟升,陰難速成。紅係為陰,白係為陽,熱葯既損陰又損陽,寒葯僅損陽。

了解了藥物的寒熱燥濕,下面重點談肺癌的個體化治療

(一)據病理類型選擇:近年來把非小細胞肺癌分為鱗癌、腺癌,用藥也各有所主了。據2009版NCCN指南指出,NP、GP方案對鱗癌效果好,紫杉醇加順鉑、貝伐單抗和培美曲塞加順鉑的方案對腺癌效果好,而不談論TP方案對哪種病理類型有效,為什麼只有紫杉醇加順鉑後加貝伐單抗才能對腺癌有效,其他藥物不加貝伐單抗,大家仔細分析一下這裡有許多西醫難以解釋而可用中醫來解釋清楚的,腺癌中醫辨證多為寒濕、鱗癌多為痰熱,2011年ASCO又提出紫杉醇加順鉑後加貝伐單抗沒有治療優勢,而且還說紫杉醇脂質體對鱗癌有效,紫杉醇脂質體對鱗癌有效,紫杉醇對鱗癌也必然有效。2009版指南還有與這個理論不符的,即GP方案對鱗癌效果好的,從2009年ASCO會後又說GP方案適合肺非腺癌患者,這個說法還是不對,要是這樣,為什麼B2-07研究薈萃分析6671例患者得出的結果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含健擇方案顯著降低疾病進展風險達14%;而一線含紫杉醇方案顯著增加疾病進展風險達21%,怎樣解釋?中醫學認為晚期腫瘤陽虛者多,紫杉醇為寒葯,寒症用寒葯,所以紫杉醇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效果不好,而且會促進疾病進展,吉西他濱是熱葯,熱葯對寒症自然療效好,這樣的解釋我想大家會認可。

這時有人會站出來批評我,說指南是全國最知名專家根據國外的指南制定的,你有什麼資格評頭論足?!我明確地告訴大家,指南為4類證據,不是最可信的證據,君不是經常見到專家上半年在台上這樣講,下半年ASCO會議之後會談另一個結果,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觀點。指南不是金標準,只是目前情況下重要的參考資料而已。

(二)據生物標誌物選擇:最近發現,肺腺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率高,選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效果好。2009年在第13屆世界肺癌大會TonyMok等人報道了IPASS研究中EGFR突變對療效的影響,在19和21外顯子突變之中可能存在優勢突變,19號外顯子突變可能對吉非替尼更有效。肺鱗癌胸苷酸合成酶(TS)表達水平高,目前研究出一種胰島素相關蛋白治療鱗癌效果好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受體(IGF1R)的表達

。ERCC1表達水平越高,順鉑耐藥性越低,耐藥性越強。RRM1表達水平越高,吉西他濱敏感性越低,耐藥性越強。BRCA1的mRNA表達水平越高,紫杉醇或長春瑞濱敏感性越高,NSCLC患者預後越差,對含鉑方案化療的反映越差。這些指標的檢測對選擇藥物有重要意義。很有意思的是:BRCA1和紫杉醇、長春瑞濱這兩個寒葯有關,而不是和紫杉醇(寒葯)、吉西他濱(熱葯)或者紫杉醇、依立替康(熱葯),這個結果支持我的觀點,非常值得玩味!西妥昔單抗聯合化療能顯著延長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目前數據表明,西妥昔單抗聯合化療受益不受KRARS或EGFR突變的影響。部分人類腫瘤中EGFR的表達情況見下表。

部分人類腫瘤中EGFR的表達

結腸癌25%-77%

頭頸部癌95%-100%

胰腺癌30%-89%

非小細胞肺癌40%-80%

腎細胞癌50%-90%

乳腺癌14%-91%

卵巢癌35%-70%

神經膠質瘤40%-63%

膀胱癌31%-48%

這個表說明了什麼?說明了中醫的異病同源、異病同治;還說明頭頸部、神經膠質瘤病機比較單一;而腸癌、乳腺癌、胰腺癌病機較複雜。K-ras與EGFR突變不同時存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與舒尼替尼治療範圍不一致,這個範圍主要是講中醫寒熱燥濕的範圍不一樣,目前西醫沒認識到這一點。

血管生成抑製劑也是肺癌主要靶向治療藥物,但血管生成抑製劑目前還沒有特異性預測指標,有人認為,腫瘤血管生成有賴於循環的內皮細胞,即內皮細胞從血管壁脫落或內皮細胞從骨髓動員至外周循環分化為aCECs,進而形成腫瘤血管,因此,根據內皮細胞來判斷腫瘤新生血管和血管靶向治療的療效可能有重要意義。

(三)據原發灶病灶部位選擇:我在前面談過腫瘤部位與病理的相關性,目前有許多患者因為多種因素自始至終病理不明確,沒有病理選擇化療方案不論西醫還是中醫絕大多數是隨意的,自然療效不會滿意。事實上根據病變部位可以選擇化療方案或靶向治療藥物,原發灶位於肺門伴縱隔淋巴結轉移的多為小細胞肺癌,選擇EP方案,耐葯後用CPT-11/DDP方案(EP方案是偏寒,耐葯後選擇偏熱的CPT-11/DDP方案才會有效);原發灶位近肺門縱隔淋巴結不大者多為鱗癌,選擇TP、NP方案;原發灶位近外周伴縱隔淋巴結腫大者多為腺癌,選擇治療腺癌的方案;肺散在結節影,縱隔淋巴結不大,多為肺泡癌,肺泡癌多為脾氣大容易生氣之人,中醫辨證為氣滯血瘀挾痰火,按鱗癌治療效果要比腺癌效果好,絕對不能單純把肺泡癌定為肺腺癌一種類型而按腺癌治療,但肺泡癌位近胸膜者按腺癌治療較好。在這裡要說明的是雖然鱗癌、腺癌同屬非小細胞癌,與小細胞癌不同類,但是鱗癌與小細胞癌的主要病因為吸煙而且同為中心型肺癌,治療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治療鱗癌的藥物治療小細胞癌有效,治療小細胞癌的藥物治療鱗癌也有效,如紫杉醇、多西他賽治療小細胞癌效果就很好。這一點在傳統醫學就很容易解釋,鱗癌、小細胞癌同為痰熱,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腺癌就不同了,屬寒濕,所以鱗癌與腺癌雖同一大屬,但用藥截然不同,與小細胞癌不同屬,但性質相同,所以用藥有交叉。在日本報道,伊立替康加順鉑方案治療小細胞肺癌較EP方案有優勢,但在歐洲未能得出相同結論,事實上EP耐葯後用伊立替康加順鉑方案效果較好,而且病情偏晚用伊立替康加順鉑方案效果也較好,為何?EP方案偏寒,,伊立替康加順鉑方案偏熱,用EP方案後體質變寒、病情偏晚時體質偏寒,所以用伊立替康加順鉑方案效果會好一些。再如SCLC患者出現胸水、腦轉移後用伊立替康加順鉑方案效果要比EP方案好一些。

培美曲塞加順鉑的方案治療腺癌、胸膜間皮瘤效果好,為何?位近外周,偏寒濕,所以應用要使經濟條件差的話用GP、IP方案治療胸膜間皮瘤也會有效。但在臨床中發現胸膜間皮瘤病灶範圍廣泛,在縱膈也有病灶者用舒尼替尼有效。

(四)據轉移灶選擇:在臨床中發現,化療對某些部位轉移腫瘤有效,而對有的部位轉移腫瘤無效,為什麼?原因很簡單,不同轉移部位腫瘤性質不同,所以治療效果不一致,一般而言淋巴結轉移為寒濕、腦轉移為痰熱挾風、肝轉移為血虛、溶骨性轉移灶為血瘀挾熱、腎上腺轉移為臟寒,胸膜、心包轉移為陽虛,出現多處轉移者多見陽虛、元氣不足。所以在治療出現轉移的腫瘤時,不能只盯著原發灶,而且要兼顧轉移灶,有時轉移灶的部位和表現對選擇化療方案更有意義。在臨床中發現吉非替尼治療合併胸水、水、心包積液的肺癌有效,治療肺腺癌腦轉移有時有效,而對骨轉移很少有效,用上面的理論就不難解釋了。同樣厄洛替尼治療肺鱗癌患者有效率為27%,這27%的患者到底是那些患者,我猜測主要是位近外周型肺鱗癌、出現胸水、心包積液、腦轉移的肺鱗癌患者,不知有無道理。

(五)據分期選擇:B2-07研究薈萃分析6671例患者得出的結果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含健擇方案顯著降低疾病進展風險達14%;而一線含紫杉醇方案顯著增加疾病進展風險達21%,這是一個分期與化療藥物有關的例子。腫瘤分期越晚,陽氣越虛,越應選擇熱葯,而不是寒葯,紫杉醇為寒葯,所以紫杉醇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效果不好,而且會促進疾病進展。吉西他濱是熱葯,熱葯對寒症自然療效好。

在日本報道,伊立替康加順鉑方案治療小細胞肺癌較EP方案有優勢,但在歐洲未能得出相同結論,事實上EP耐葯後用伊立替康加順鉑方案效果較好,而且病情偏晚用伊立替康加順鉑方案效果也較好,EP方案偏寒,伊立替康加順鉑方案偏熱,用EP方案後體質變寒、病情偏晚時體質偏寒,所以用伊立替康加順鉑方案效果會好一些。

這些是你不能從病理類型選擇化療方案。

為了更準確分期,必須了解肺癌容易轉移部位,肺癌容易肺門縱隔淋巴結、胸膜、腦、骨、肝、腎上腺等轉移,應進行的必要檢查,檢查有查體、血常規、血生化、腫瘤標記物(CEA、NSE、CY-211、CA153等)、胸片、胸部及上腹部CT、肺功能、腦MRI、骨掃描、纖維氣管鏡、縱隔鏡、骨穿活檢、胸腔或心包積液細胞學檢查、PET-CT,肺上溝瘤者增加脊椎和胸腔入口處的MRI等檢查。

(六)據既往治療方案選擇:國外曾觀察應用吉非替尼後用健擇、紫杉醇、泰索帝方案化療,紫杉醇有效率最高,達27%。大家有這樣的經驗,應用吉非替尼耐葯後再用紫杉醇、舒尼替尼有效,為什麼?吉非替尼是大熱葯,應用一段時間後會把體質變熱,這是你用紫杉醇、舒尼替尼這個寒葯會有效,若選用依立替康等熱藥效果就不會好。所以我們在明確化療葯的寒熱後,同時觀察前面所用藥物,出現耐葯後選擇寒熱相反的藥物,自然還會有療效,即使以前曾用過該葯也會如此。

(七)據運氣學結論選擇:運氣學我在前面反覆多次論述,如臨床實在辨別不清,可用運氣學來幫助用藥,根據出生時運氣學結合發病時運氣學得出影響發病的主要因素,來確定患者肺部病變是熱還是寒濕,如此用藥效果會好一些。

綜上所述,化療藥物、靶向治療藥物的選擇絕不是簡單的病理就能決定的,要想提高治療療效,必須從以上七個因素考慮。

據我臨床觀察,寒藥力量紫杉醇、舒尼替尼大於長春瑞濱、依託泊苷,熱葯培美曲塞優於其它化療藥物;厄洛替尼治療範圍廣于吉非替尼,而且目前認為厄洛替尼片的療效不受EGFR突變影響。

此外根據肺部轉移灶形狀和部位來協助判斷來源,一般而言,肺部多發棉絮狀病灶多為甲狀腺轉移;位近肺門的轉移灶多來源於屬火熱的腫瘤,如乳腺癌、鼻咽癌;外帶下野的轉移灶可見於屬陽虛的腫瘤如腎癌、膀胱癌。

當然了,肺癌的個體化治療還面臨諸多問題,如是否化療都選順鉑、藥物劑量目前是否合理、靶向與化療如何聯合、上面7個因素哪一個因素最重要及如何判斷等。

在臨床中還困惑如何判斷化療和靶向治療療效及決定下次治療方案,我認為當原發瘤體緩慢增大,未出現新病灶,抗癌力量不夠治療方向正確用同類比之較強抗腫瘤藥物;原發瘤體未增大,在同臟器出現新病灶,新病灶個數少者,不換方案,新病灶微創治療,加強本臟器扶正或根據新病灶位置換部分藥物;原發灶迅速增大,換另類方案,要含有清熱類抗癌藥物;腫瘤廣泛轉移,必須極力扶正、靶向藥物(根據上次方案定),保護體質。

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目前西醫知識並不是完全正確,哈佛大學醫學院某院長曾說過,十年後發現我們現在的知識50%是錯誤的,但遺憾的是我們不知道哪些是錯誤的。那如何甄別正確與錯誤呢,用中醫理論,我們中醫可以幫助他們分析哪些是錯誤的,關鍵是意識和思維。

當您看完我前面的資料,2011年ASCO肺癌最新進展你能很好解讀了,如CP聯合血管阻斷劑未提高療效;CP聯合motesanib不能顯著改善非鱗癌NSCLC患者OS;JMDEI研究回顧性分析表明,培美曲塞二線治療晚期非鱗癌NSCLC顯著優於多西他賽;抗血管藥物或可削弱EGFR-TKI對EGFR突變者的療效;進展期非鱗狀細胞NSCLC口服血管生成抑製劑未延長OS期;培美曲塞聯合厄洛替尼二線治療可顯著改善NSCLC患者的PFS和OS。

二.對祖國醫學肺癌診治的認識

對於肺癌的辨證,我有自己獨立的想法。不敢自秘,公之於眾,權當拋磚引玉。

(一)病因病機

非單純肺氣不足、或肺脾兩虛,而是脾肺腎三藏虛損,如此外邪乘虛而入,痰濕血瘀阻絡,久而成積。正虛肺脾腎虛是本,痰蘊、血瘀、絡阻、癌毒是標。

(二)辨治要點

氣短是脾肺不足的表現,氣喘、咽咸、痰咸是腎虛的主症,氣短用升陷湯加減補脾肺,痰咸用金水六君煎加減補脾腎,此為扶正之法,臨床應以健脾補肺為主,或據年齡、癥狀加以補腎。病邪為痰瘀互結,痰為先,瘀為後,因為肺為儲痰之器,不論有痰無痰皆應祛除玩痰,痰消瘤易消,用海白百冬湯、朦石磙痰丸祛痰,或加溫肺陽之品助化痰,有些患者大量排痰後瘤體縮小;血瘀阻絡,血不行則為水,水繼而化為痰,祛瘀不僅防生痰、而且化痰,用當歸、地龍、水蛭、附片等祛瘀利水。抗瘤用壁虎、燒乾蟾等抗癌散結。治療肺癌要扶正祛痰化瘀並舉,此為正法。

在這裡要強調的是許多中醫治療肺癌不外益氣養陰化痰抗癌,益氣養陰之品不外是生脈散、麥門冬湯等,化痰不外浙貝母、瓜簍、半夏等,抗癌不外蛇舌草、金蕎麥、蜈蚣等葯。無瘤者這些葯有時部分勉強應付,一旦帶瘤往往束手無策。著名中醫郭錫武前輩說肺病不外氣結、痰與水,一語道破機關。水結葶藶大棗瀉肺湯、小青龍、苓桂劑可治,效果明顯;然化痰臨床總覺浙貝母、瓜蔞、半夏力量弱小,效果不明顯,需用海浮石、青朦石、膽南星。抗癌需出重拳,選用蟾皮、壁虎等品,非白花蛇舌草、金蕎麥所能為。扶正用黃芪30克、党參15克力嫌不足,兩者並用且黃芪需50克以上,殊不知脾胃為生痰之源,脾胃健可斷痰根,腫瘤如無糧草供應消亡指日可待。對於既往有慢性支氣管炎症患者,單純補脾肺痰難消,如加補腎用熟地、當歸痰自消,此為補腎化痰之法。古人云:「痰之本水也,源於腎,痰之動濕者,主於脾,痰之末飲也,貯於肺」。對於肺癌必須考慮脾虛、腎虛的問題。

(二)個體化治療

目前現代醫學談個體化治療,其實祖國醫學最強調個體化治療,而且個體化治療體現在辨證論治內容中。

1.據病理加減:一般而言,腺癌多為寒濕,應多用溫陽化濕之品,如附片、乾薑、薏米、桑皮等。鱗癌、小細胞癌多為痰熱陰虛,小細胞癌較鱗癌程度重一些,應予金蕎麥、魚腥草、瓜蔞、百合、麥冬等。肺泡癌用理氣活血清熱之品,如青皮、桔梗、枳殼、莪術、金蕎麥等。

2.據原發部位加減:如臨床無病理或病理不詳者,病灶在外周者按腺癌治療,近肺門者按鱗癌、小細胞癌治療,散在瀰漫者按肺泡癌治療。

3.據轉移灶加減:一般中醫大夫認為轉移就是正氣虛,補正氣即可,也有的認為是邪盛,加強祛邪才行,所以所有的中醫攻關課題是用一種中成藥抗肺癌所有轉移,結果可信嗎?換一個角度看,一個鉗工能做瓦工、板工、電工等活嗎,誠然不能,那麼一種中成藥能抗所有肺癌的轉移嗎?當然也不能,每個部位轉移灶有其中醫特點,如腦轉移為痰火風夾雜應祛風化痰清熱;胸膜轉移出現胸水為陽虛應補陽;肝轉移為血虛當補肝血;淋巴轉移為痰濕流注加強化痰利濕;骨轉移固然有腎虛,但存在明顯的血瘀挾熱,應祛瘀清熱;心包轉移出現心包積液應溫陽利水;多個臟器轉移元氣已大虛,應大補元氣。

4.據運氣學加減:據生辰運氣學可推斷患者哪些方面虛弱,預先知道患者容易哪些臟器轉移,提前用藥可防微杜漸,可以很好的控制腫瘤。

5.據治療後出現轉移部位加減:原發灶增大,沒出現新的病灶,這時要考慮治療大方向沒錯,只是抗腫瘤治療力量的不足,要加大抗腫瘤的力量;原發灶增大,同時又出現新的病灶,這時要考慮抗腫瘤治療不足,同時要考慮肺的正氣不足,這時既要抗腫瘤又要扶助正氣,扶正抗瘤並重,如此才能穩定瘤體。原發灶增大,同時多部位轉移,而且轉移很迅速,這時不僅僅是治療不足的問題,還有可能是正氣太虛,大補元氣有可能控制腫瘤。

6.據癥狀加減:肺癌患者可出現各式各樣癥狀,臨床可根據各種癥狀加減,後面對肺癌疑難癥狀處理由專門論述。

(四)基本方葯

生黃芪50g、知母20g、升麻3g、煅海浮石(先下)50g、白英20g、百合30g、熟地30g、當歸20g、陳皮10g、清半夏15g、茯苓15g、膽南星15g、地龍15g、守宮30g、焦山楂30g、乾薑10g、細辛3g、款冬花12g。

據病理加減:鱗癌、小細胞癌加金蕎麥30g、羚羊角粉(分沖)3g、皂角刺10g、燒乾蟾10g;腺癌加龍葵15g、附片(先下)10g、桂枝10g、川椒目10g。

據癥狀加減:有病灶者加燒乾蟾10g;氣短乏力者加党參15g,配合灸氣海、關元穴;痰少粘難咯者,查有無真菌感染,有用抗真菌藥物,其他可用西藥化痰如糜蛋白酶、沐舒坦、乙醯半胱氨酸,中藥加青朦石(先下)30、黃芩15;喘甚,活動後加重,加生赭石(先下)30g、蛤蚧3對、山萸肉30g、蘇子15g、沉香末(分沖)3g;胸痛如錐刺,疼有定處,加乳香10g、沒藥10g,或局部刺血拔罐艾灸;痰中挾有血絲的加白芨10g、仙鶴草30g;發熱為高熱脈實者予安宮牛黃丸口服,低熱者加地骨皮15g、銀柴胡10g、青蒿20g(後下)、丹皮10g;肺內癢者加首烏30g、防風30g;咽癢咳嗽者加車前子30g、僵蠶10g;便秘者加生白朮60g、酒大黃6g;失眠加蟬衣10g、夜交藤30g;卧則咳嗽加制酸藥物;乾咳加敗醬草30g、附子(先下)10g;便秘加加生白朮60g、酒大黃6g;

據轉移部位加減:胸膜轉移見胸水去半夏加桂枝10g、龍葵20g、葶藶子10g、附片(先下)30g,同時外敷治療胸水中藥膏(見總論中藥外用部分);心包轉移多見於小細胞癌、腺癌轉移,出現心包積液者加桂枝15g、附片(先下)30g、甘草10g,同時艾灸虛里、關元;腦轉移加生赭石(先下)30g、川芎40g、蒼朮15g、澤瀉30g,配合灸百會、關元;肝轉移加白芍30g、山萸肉30g;骨轉移加土元6g、補骨脂30g、菊花15g;淋巴結轉移加海藻30g、蜈蚣6條;胸膜疼痛加復元活血湯。

特殊用藥:肺癌空洞咳血,可見於鱗癌病灶過大中央壞死、貝伐單抗治療後引起,這種出血一般止血藥物很難控制,可用合歡皮30g水煎來止血。可能很多人難以理解,合歡皮是舒郁解毒藥物,怎麼就止血了呢。其實我們認識藥物多從教材中得到,許多很有效的藥物功能在教材選用過程中被人為的漏掉了,非常可惜。古書云合歡皮有很好祛痰和止血作用,肺癰(肺膿瘍)恢復期常以單味合歡皮煎湯服,名黃昏湯,以作肺癰後期修復的有效藥物,肺結核空洞出血用之止血效果明顯,同樣治療肺癌空洞出血也效如桴鼓。

手足皸裂:用吉非替尼後會出現手足皸裂,用紫草15g、生地30g、玄參20g、白及10g、百合20g、桑葉10g,每日一劑,水煎外洗,效果就不錯。

紅色皮疹:許多靶向治療藥物會引起皮疹,有的非常嚴重,部分長在面部影響美觀,可用土茯苓、連翹、金銀花、苦參、夏枯草、丹皮等葯,水煎,用紗布蘸葯,敷在病患處。每日可多次。

放射性肺炎:為肺癌、食管癌、乳腺癌放療常見副反應,目前現代醫學對該病尚無良效,中藥治療效果較好,我的經驗主要靠問診,是否氣短不足以吸,痰或咽部有鹹味,有鹹味用金水六君煎加減,氣短不足以吸用升陷湯,兩者皆有者用兩方合方,效果不錯,同時據癥狀調整用藥。如極其頑固,常規用藥無效時用銀花20g、紫苑12g、款冬花12g、虎杖15g、桔梗15g、瓜蔞12g、敗醬草20g、魚腥草20g、百部10g、杏仁10g、桑皮12g、蘆根12g、白茅根10g、桃仁10g、冬瓜仁10g、薏米12g、黃精10g、白芨10g、海蛤粉15g、甘草6g、知母15g、黃柏12g、女貞子10g,每日一劑,咳血再加仙鶴草12g,水煎服,

此乃唐山一去世名醫治療支氣管擴張方,支氣管擴張與放射性肺炎、肺纖維化有許多相似之處,故用它治療放射性肺炎、肺纖維化效果滿意,大家不妨用之。支氣管擴張鞏固方是黃芩10g、銀花20g、生地10g、元參12g、款冬花12g、葶藶子12g、虎杖15g、陳皮12g、半夏12g、白朮12g、瓜蔞12g、杏仁10g、桑皮12g、蘆根12g、桃仁10g、冬瓜仁10g、黃精10g、海浮石12g、海蛤粉15g、女貞子10g、枸杞子10g、魚腥草20g,打丸,每丸6克,日2次。支氣管擴張治療方與鞏固方為唐山市統計局齊保存局長贈方,在此代表廣大患者致謝。

肺癌晚期卧床咳痰無力,痰多者,此極易肺部感染促進患者死亡,西醫對這種情況往往是束手無策的,中醫用生薑10、紅棗10枚,煎水代茶飲,多能很快祛除痰涎,概脾胃為生痰之源,生薑溫胃化飲、紅棗健脾,脾健飲化痰自消,葯雖簡單但取效甚捷,萬萬不可小視。

腫瘤患者化療後厭油膩:部分腫瘤患者化療後厭油膩,有的終生厭油膩,甚至不能聞炒菜味,見到油就噁心。厭油膩機理不明,尚無有效治療藥物,據我的多年臨床觀察,化療時或厭油膩後口嚼生薑或湯藥中加乾薑、生薑可有效治療厭油膩。

(五)其他療法

部分肺癌患者在肺俞、定喘穴周圍有結節,可刺血拔罐艾灸對肺癌瘤體消失有意義。可重灸中脘、氣海、關元等穴位。

三.典型病例

1.原發性肺癌驗案

案例1:徐某,女,51歲,2002年7月因左肺佔位在北京某腫瘤醫院手術,術後病理為肺泡癌,縱隔部分淋巴結轉移,分期ⅢA,予NP方案化療4周期,半年後CEA增高,複查提示右肺門轉移,予放療。再次與化療4周期,方案為TP方案,2003年7月開始服用我的益氣養陰化痰抗癌中藥,無非是生脈散、麥門冬湯加浙貝母、瓜蔞、半夏等,10月又見右肺轉移灶,予氬氦刀治療後病灶消失,患者不願做化療,我辨證為肺腎兩虛、痰瘀互結。用方如下

生黃芪50g、知母20g、升麻3g、煅海浮石(先下)50g、白英20g、百合30g、熟地30g、當歸20g、陳皮10g、附片(先下)10g、川芎40g、清半夏10g、地龍15g、守宮30g、焦山楂30g、乾薑10g、細辛3g、砂仁15g。

CEA曾穩定10餘天,但指標迅速上升,無奈到北京某職工醫院驗證免費的國產多西他賽,誰料化療2個周期後出現腦多發轉移,頭痛嘔吐,急予腦部病灶放療,之後全腦放療。放療後患者身體極度虛弱,氣短胸痛,心慌,頭痛,無法繼續化療。

因為該患者多年來與我建立起來了深厚友誼,我很苦惱,治療辯證沒錯誤,為什麼無效,病情迅速發展?疾病發展有正虛邪實的問題,壁虎用了,30克足足有23-25條,在其他部位腫瘤治療時效果很好,不應該是抗癌藥物的問題;

化痰葯的問題?王三虎教授的「抗癌進行時」其學生說王教授治療肺癌效果好,應用海白百冬湯,然而沒有說到有肺部腫瘤消失的,多為門診病例,中藥書上說海浮石說是化玩痰,貝母、瓜簍、半夏只是化痰,力量應比這些葯強,同時我喜歡附子,應用附子不便應用半夏,可用海浮石代替半夏。這時期我應用海白百冬湯治療肺癌癥狀改善明顯,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幸好一位同學送我一本書,是盧崇漢先生的《扶陽講記》(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我反覆讀了3遍,陽主陰從,以前我喜歡用附片,僅僅10克,最多不到20克,讀此書我用了60克,殊不知患者臉紅轉為正常色,癥狀明顯緩解,頭不痛了,3月後全面複查,CEA降至正常,腦部腫瘤與前相仿,肺部腫瘤縮小。

反觀該病例,是附片、海浮石、壁虎起了主要作用。最主要的是附片,陽氣主功能嗎,肺功能恢復了,氣陰自然產生了,正氣恢復了,再加上化痰抗癌有力,瘤體自然縮小了。

該患者在2010年清明節前突發心肌梗塞去世,

該患者已經生存了7年余,腦轉移也6年了。

案例2:邢某,男,62歲,2004年8月中旬行左肺中分化鱗癌切除術,手術切緣有病灶殘留,予局灶處放療,並化療4周期,方案為TP,2005年4月複查胸部CT提示左肺門復見佔位性病變,因患者為秦皇島農村工人且性格倔強,死活不再化療,於2005年5月初經別人介紹找我看病,就診時患者喘咳、多汗、氣短,痰咸。

用炙黃芪50g、知母20g、升麻3g、煅海浮石(先下)50g、白英20g、百合30g、熟地30g、當歸20g、山萸肉30g、附片(先下)10g、膽南星15g、地龍15g、守宮30g、焦山楂30g、乾薑10g、細辛3g、金蕎麥30g、砂仁15g。

服藥8月,複查CEA升高至17.82ng/ml,胸部CT同前沒明顯變化。

恐其發展,在原方去焦山楂加燒乾蟾10g、焦神曲30g,因經濟的原因患者未服其它任何中西藥物,2006年8月,癥狀消失,

2007年11月20日複查腫瘤基本消失。之後每3月檢查肺門未見腫物,CEA在正常範圍內,患者高高興興健健康康生活者,目前還在治療中。已術後生存7年余。下圖為治療前後CT比較。

2004年4月8日胸部CT

2007年11月20日胸部CT

這是一鱗癌一腺癌帶瘤病例,其實臨床肺癌病灶縮小消失的遠不只這2例患者。我深刻體會到中醫改善癥狀容易,消瘤難,幾乎難於上青天。中醫消瘤除辨證要准外,還要用藥精當,大病大治才有療效,大病小治無疑杯水車薪。

2.縱隔神經內分泌癌驗案

曲某,男,45歲,2005年9月發現右側鎖骨上一黃豆粒大小腫物,質硬,活動度差,進一步行胸部CT示縱隔淋巴結腫大,經中藥治療後腫大的淋巴結較前明顯縮小。2005年11月中旬因患上呼吸道感染,右側鎖骨上可觸及多個腫大淋巴結,融合成片,質硬,活動度差,於12月5日在解放軍某醫院行超聲引導下右側鎖骨上腫大淋巴結穿刺,活檢病理:(右側鎖骨上淋巴結穿刺)纖維及淋巴組織中見有分化差的惡性腫瘤細胞,異型性明顯,部分細胞胞漿空殼,部分細胞核仁大,核分裂緣易見,免疫組化腫瘤細胞:MelanA(+++),S-100(+++),HMB45(-),CEA(-),CK7(微弱+),CK20(-),EMA(-),PLAP(-),CA117(-),CA30(-)。考慮為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12月6日PET檢查示:右側鎖骨區域及右側上縱隔多發惡性高代謝灶,余部位未見明顯灶性高代謝改變。於12月16日行右側鎖骨上部淋巴結活檢術,術後病理考慮為: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淋巴結轉移。12月23日胸部CT示:1.右上縱隔腫物伴縱隔內多發淋巴結增大;2.兩上肺大泡。並於12月5日開始行鎖骨上窩及縱隔腫物放療,共33次,總劑量66GY,放療後於2月17日、3月15日、4月6日及5月11日共化療4周期,具體用藥為泰素300mg,ivgtt,d1,卡鉑500mg,ivgtt,d2,骨髓抑制Ⅳ0,消化道反應Ⅲ0,9月1日、9月30日行第5、6周期化療,具體用藥為力比泰1000mg,ivgtt,d1、順鉑80mg,ivgtt,d1、70mg,ivgtt,d2,骨髓抑制Ⅳ0,消化道反應Ⅲ0。病灶未見縮小反而增大,於2006年11月21日就診,見一般情況可,右脅下不適,咽干,時心悸,查:右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約2×1.8cm,質硬,活動度差,雙耳肝區硬結,舌略暗,苔薄白,脈細關尺略滑,心肺腹(-)。

辨證為胸陽不足、痰熱風阻胸中,予僵蠶10g、蟬衣15g、浙貝母15g、茯苓30g、桂枝15g、吳萸10g、黃連3g、清夏10g、生芪30g、小白花蛇1條、壁虎30g、瓜蔞皮15g、薤白10g、海藻30g、莪術6g、白芍15g、乾薑15g、生薑5片、菊花15g,14劑,水煎服,配合金龍膠囊、華蟾素片。

2007年2月27日二診,右鎖骨上小淋巴結消失,縱隔佔位明顯變小,咽部有痰,目脹,小便正常,大便不暢,查鎖骨上淋巴結(-),舌暗紅,苔白膩。

上方去茯苓、桂枝、生薑,加射干10g、丹參15g,其他葯繼服。

2007年5月22日三診,腫物繼續縮小,眼部不適,咽部有痰,大便臭穢,舌尖紅,苔厚膩,脈關上滑。

11月21日方去茯苓、桂枝、生薑,加牛蒡子10g、佩蘭15g,其他葯繼服。

2007年9月11日再診,近日火大,大便欠暢,舌紅,苔黃厚,脈細。

用僵蠶10g、蟬衣15g、浙貝母15g、吳萸10g、黃連3g、清夏10g、生芪30g、小白花蛇1條、壁虎30g、瓜蔞皮15g、薤白10g、海藻30g、莪術6g、乾薑15g、藿香15g、砂仁10g(後下)、佩蘭15g、牛蒡子10g、馬齒莧30g,其他葯繼服。

2008年1月8日,腫物基本消失,皮疹,反覆上火,胃部發脹,大便不暢,脈細,舌紅,苔黃膩。

生大黃6g、赤小豆30g、生白朮60g、僵蠶10g、蟬衣15g、浙貝母15g、吳萸10g、黃連3g、清夏10g、生黃芪30g、小白花蛇1條、壁虎30g、瓜蔞皮15g、薤白10g、海藻30g、莪術6g、乾薑15g、藿香15g、砂仁10g(後下)、佩蘭15g,其他葯繼服。

2007-12-27胸部CT報告:1.縱隔內神經內分泌癌複查所見,與前片(2007-5-11)比較腫塊稍縮小。2.右肺上葉病灶與前片比較吸收好轉3.左上肺大泡與前相仿。PET/CT報告(解放軍某醫院檢查號:DW)縱隔腫瘤放化療後。右上縱隔輕度代謝增高,與2006-7-4PET結果對比觀察,病變範圍縮小,代謝程度顯著降低,治療有效。左頜下淋巴結輕度代謝增高,建議隨診。腦PET/CT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徵象。

2008-3-16檢查未見異常,目前已生存4年,正在治療中。

3.外周性原始神經外胚層瘤胸膜轉移治驗

王某,男,1969出生,內蒙古鄂爾多斯人。患者2006年出現右上腹間斷性針刺樣疼痛半年余,疼痛向右後背部放射,就診於當地醫院。行腹部CT示右側後肋隔角處可見軟組織腫塊,推壓下腔靜脈,右側胸腔積液,CA125280U/ML,針刺活檢PNET,提示腹部小圓細胞惡性腫瘤。2006年10月17日在衛生部直屬北京某醫院行腹部腫物切除術,手術病理為小細胞惡性腫瘤,伴大片壞死,免疫組化符合原始神經外胚層瘤,CD99(+),Vimentin(+),NSE(-),Syn(-),MC(-),Desmin(-),S-100(-),AE1/AE3(-),CA125(-),Ki-6740%,2006年11月15日至12月26日行手術部位調強放療30次,具體劑量不詳。2006年11月行腹部B超提示右腎上腺區低回聲,2007年3年15日胸部增強CT提示右上肺後段胸膜下多發小結節,右腎上腺病變同前;2007年5月17日右肺上葉後段葉間胸膜增厚明顯,胸膜下區見多發小結節影,較前增多,右側水平裂見小結節。右隔頂心緣旁結節明顯增大,大小為3.2x2.0cm,肺內、胸膜下多髮結節,轉移可能性大。CA12580.31U/ml,2007年6月12日增強右肺結節較前略增多增大,右肺門旁結節增大,右側胸水較前明顯增多,右隔頂軟組織密度灶較前略增大,右腎上腺區術後改變同前。2006年6至8月交替應用VDCA/IE方案化療四周期,2007年9月檢查胸腔積液較前減少,雙肺多髮結節影較前縮小,2007年9月至11月復用原方案化療3個周期;2008年1月10日行肺部腫物切除+縱隔腫物切除+右下肺葉切除術;2008年3月25日就診於我科門診,時見:一般情況可,易感冒,口乾,大便稀。查體:鎖骨上淋巴結未觸及腫大及壓痛,舌暗紅,苔薄,邊有津液,脈滑小。

辨證:脾虛痰阻血瘀。方葯為清半夏10克、黃芩10克、黃連2克、乾薑20克、党參15克、紅棗10克、壁虎30克、蜈蚣3克、山萸肉30克、川芎10克、莪術10克、水蛭10克、吳茱萸3克、生黃芪30克、山藥30克、海浮石50克(先下)、白英20克、百合30克、焦山楂30克,14劑水煎服,配合溫陽化痰散結中藥外敷、斑蝥蒸雞蛋。

2008年5月13日再診,服上藥後發熱,加膽南星15克、青礞石30克(先下),14劑,水煎服,其他葯繼服。2008年6月19日行胸部CT,提示右肺前段胸膜下可見圓形高密度影,直徑35mm,右肺胸膜下可見結節影,考慮為右肺癌術後,右肺前段轉移癌。

2008年6月24日三診,手足心熱,咳嗽,舌紫暗、苔薄,脈滑,根據胸部CT結果提示病情進展,仔細辯證考慮前葯活血抗癌力量不足,在2008-3-25方去吳茱萸,加青礞石30克(先下)、旱蓮草30克,14劑,水煎服;血府逐瘀口服液、大黃蟄蟲丸、華蟾素片、金龍膠囊口服,其他葯繼用。

2008年7月16日四診,手足心發熱好轉,口苦、眼眶發黑,近日牙痛,脈滑苔薄邊有齒痕,有瘀象。處方:清礞石30克(先下)、炒黃芩10克、酒大黃6克、山萸肉30克、清半夏10克、黃連2克、乾薑15克、党參15克、生石膏30克(先下)、山藥20克、海浮石50克(先下)、白英20克、百合30克、膽南星15克、陳皮10克、茯苓15克、生黃芪50克、知母20克、升麻3克、桔梗6克、燒乾蟾10克、壁虎30克、水蛭6克、焦山楂30克,14劑水煎服,其他葯繼用。

2008年12月2日五診,關節疼痛不適,視物易疲勞,舌淡紅,苔薄,脈小滑。2008年11月20日在協和醫院行胸部CT提示右肺胸膜下結節影消失。腹部CT右腎上腺病變同前。上方去大黃、生石膏、桔梗,加木瓜10克、當歸20克,14劑,水煎服,其他藥用。

2009年2月20日六診,關節時痛,視物仍疲勞,口乾,咽干,舌暗紅,苔薄,脈滑。2008年7月16日方去石膏、桔梗,加柴胡10克、珍珠母30克(先下);14劑,水煎服,其他葯繼用,目前複查未見異常。

按:原始神經外胚層瘤(PNET)是一類罕見的、可能起源於神經嵴的小圓形惡性細胞瘤,可分為中樞性和外周性兩類,外周性原始神經外胚層瘤(pPNET)發病部位分布廣泛,以骨和軟組織多見,手術和化療是其主要治療手段,預後多不佳。本例是發生於腹壁軟組織的pPNET,以間斷性腹痛為主訴,行手術切除,術後病理提示腹部原始神經外胚層瘤,術後行放療,隨後發生肺轉移,縱隔轉移,右腎上腺區低回聲,行化療7周期,病灶有所縮小,但很快出現轉移,說明該腫瘤惡性程度高。

就診於我院門診時表現出脾氣不足、肺腎陰虛、血瘀痰阻之象,處方以半夏瀉心湯合四君子湯加祛痰化瘀、抗腫瘤葯,在此方基礎上加減服藥兩月余後右肺部又出現轉移灶,考慮患者血瘀較重、癌毒較盛,在前方基礎上加強活血抗癌力量,並與血府逐瘀湯、大黃蜇蟲丸活血破血,加金龍膠囊、華蟾素加大抗癌力度,加減變化服藥5月余,複查病灶消失,隨訪5月未見複發轉移。

本例患者治療中有兩方面體會,一是目前中醫腫瘤界認為活血藥物會促進轉移,主張慎用或不用活血藥物,本例患者血瘀較重,不僅用了蟾皮、水蛭等破血藥物,而且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大黃蜇蟲丸等活血藥物,加強了活血力量,使病灶消失,說明在臨床中只要見有血瘀就堅持用活血葯;二是在中藥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加用了幾味劇毒抗癌藥物,劇毒藥物目前應用者較少,事實上癌毒非泛泛之葯所能及,必用大毒之劑才能攻堅,三味虎狼之葯蟾皮、壁虎、斑蝥正是起到了以毒攻毒之效,我們認為如在完全掌握如何避免和減緩其毒性的前提下使用毒性藥物還是比較安全的,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認識這些藥物。

4.放射性肺炎驗案

案例1:胡某,男,65歲,某歌星之父,患肺鱗癌,曾於2002年9月在北京某腫瘤醫院手術、化療放療,放療後3月覺得頭暈,氣短,喘,痰多,2003年春節前後出現工作暈厥,經人介紹找我住院看病,問其痰咸。

予金水六君煎合生脈散加減,予熟地30g、當歸20g、砂仁10g(後下)、清半夏15g、陳皮10g、茯苓15g、生黃芪50g、知母20g、升麻3g、浙貝母15g、炙杷葉15g、百合30g、瓜蔞皮18g、山萸肉30g,7劑後諸證好轉。

因其患阿斯綜合症,患者慕我院心血管專家xxx大名,遂請其會診,改用升陷湯加減,患者1劑後即覺不舒,遂復改為前方,半月後癥狀消失出院。

案例2:李某,男,60歲,患肺腺癌,未行手術,2004年5月在某部隊醫院放療,放療過程中因喘憋明顯,不能繼續放療,要求中藥治療,我問其無痰咸。

予升陷湯加減,藥用清半夏15g、生黃芪50g、知母20g、升麻3g、浙貝母15g、炙杷葉15g、百合30g、瓜蔞皮18g、山萸肉30g、花粉20g、金銀花20g,14天後喘憋氣短癥狀消失。

案例3:王某,女,63歲,主因子宮內膜間質肉瘤右肺多發轉移,曾在北京某大醫院予普通X線放療,病灶增大隨到某部隊醫院予伽馬刀治療,伽馬刀治療後1個月出現明顯喘憋,不能平卧,汗多食少,痰咸。

用抗生素、激素配合金水六君煎加減,7天後無緩解之象,情急之中忽悟出肺癌放療後放射性肺炎、肺纖維化為炎性滲出、纖維化,肺泡功能幾近喪失,類同於支氣管擴張,是否可用支氣管擴張方治療?

遂取唐山名醫治療支氣管擴張方,原方原量,3天後癥狀緩解,20天後癥狀消失,妙哉、幸哉。

此為治療支氣管擴張方,藥用銀花20g、紫苑12g、款冬花12g、虎杖15g、桔梗15g、瓜蔞12g、敗醬草20g、魚腥草20g、百部10g、杏仁10g、桑皮12g、蘆根12g、白茅根10g、桃仁10g、冬瓜仁10g、薏米12g、黃精10g、白芨10g、海蛤粉15g、甘草6g、知母15g、黃柏12g、女貞子10g,每日一劑,咳血再加仙鶴草12g,水煎服。大家在束手無策時不妨試之。

附:胸膜間皮瘤診治

培美曲塞是目前治療胸膜間皮瘤最有效的藥物,但有效率還不到50%。到底哪些胸膜間皮瘤培美曲塞有效,我認為胸膜間皮瘤位在外周胸膜者效果好,而在縱膈部位見腫瘤者效果很差。同時觀察到舒尼替尼對位近縱膈的胸膜間皮瘤有效,因為腫瘤位近縱膈偏熱,故應用寒葯舒尼替尼有效,且起效甚快,但應用時間不宜過長。為什麼培美曲塞即治療肺腺癌又治療胸膜間皮瘤,因為肺腺癌位近外周且容易胸膜轉移,性質與胸膜間皮瘤一樣屬寒。如此性質偏熱的吉西他濱、伊立替康也可以治療胸膜間皮瘤。

其實中醫藥治療胸膜間皮瘤效果較好,我個人認為強於培美曲塞加順鉑的化療,我曾接手許多培美曲塞化療後的患者,中藥不僅能迅速減少胸水改善疼痛胸悶,而且可抑制或縮小了腫瘤,改善了胸膜間皮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了生存期。

胸膜間皮瘤的中醫治療口服藥物按肺腺癌辨證,因為胸膜間皮瘤幾乎皆有胸水,所以要加強溫陽化水力量,重用附片、川椒目、龍葵、桂枝、乾薑、桑白皮、葶藶子等。對於胸膜間皮瘤引起的疼痛可加用復元活血湯,復元活血湯對於胸膜劇烈疼痛效果滿意。外用藥物參考我介紹的治療腫瘤外用藥治療惡性胸水部分。在這裡要說一下,現在許多藥店、藥房的附片是黑附片,不是真正大補元陽的附片,黑附片為經過鹽水浸漬過的附子,即滋陰又補陽,補陽力量遠遜於附片,要治療胸水時黑附片是不行的,要用附片。復元活血湯加減對原發性胸膜間皮瘤、胸膜翻轉術後疼痛、胸膜轉移瘤引起的疼痛都有很好療效,具體見相關章節。

胸膜間皮瘤驗案:

孫某,女,75歲,2004年5月23日就診,就診時已確診胸膜間皮瘤半年,患者情況較差,胸痛甚,喘憋,少氣懶言,食慾差,不能自己行走,脈細無力,苔薄舌淡。

予醋酸甲地孕酮促進食慾,外用藥選肉桂末90g(單包)、麝香1g(單包)、川烏90g、草烏90g、海浮石120g、海藻120g、壁虎90g、山慈姑90g、蜈蚣30g、貓爪草90g、夏枯草120g、絲瓜絡60g、川椒目60g、

青皮90g、乳香90g,1劑,

肉桂研細末,過篩,留極細末與麝香混勻備用;其餘葯煎2次,去渣,留汁濃縮成稠膏,如蜂蜜狀(葯汁可用微波爐去水分),葯冷卻後加肉桂、麝香,混勻,備用。每次取少許,塗在大塊橡皮膏上,敷在外敷胸部,每日一次,每次4-24小時。同時口服化痰利水益氣溫陽攻毒中藥,藥用生黃芪50g、知母20g、升麻3g、煅海浮石(先下)50g、白英20g、百合30g、陳皮10g、清半夏15g、茯苓15g、膽南星15g、地龍15g、守宮30g白朮10g、乾薑10g、川椒目10g、附片(後下)10g、

龍葵15g、桂枝10g、乾薑10g、桑白皮15g、葶藶子10g,每日1劑,水煎服。

3月後胸痛減輕,喘憋好轉,食慾正常,體質恢復,該患者為唐山人,不間斷在此基礎上調葯。

2004年11月23日無喘憋,生活如常,檢查胸部CT提示胸水基本吸收,腫物縮小。至今已5年4個月,除偶有胸痛,無其他癥狀,精神好,胸部CT示腫物不明顯,胸膜增厚。


推薦閱讀:

關於支氣管鏡
為什麼肺癌發病率最高?
肺癌中晚期,我是如何渡過癌後5年的?
為什麼身邊的人得肺癌的人越來越多呢?
肺癌對健康和生命的影響有多大?

TAG:轉載 | 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