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珠子

*夠買 需要珠子請聯繫微信:miemie6051

 動蕩時期的珠玉  在考古資料當中,三國時期的珠玉資料比上古時期資料要少的多,給人們的印象是: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然而也是在裝飾藝術比較乏味的時代。珠玉一類裝飾品的匱乏與東漢末年的戰亂有關,也與曹魏尚儉的風氣有關。另外,北方戰亂不斷阻斷了絲路貿易通道,玉料難以獲得也是原因之一。在曹操父子積極的推行薄葬的影響之下,兩漢400年形成的葬玉制度最終消失。這也使得古代中國自魏晉以降的墓葬中出土的個人裝飾品特別是珠子等實物比漢代以前少了很多。

  山東省東阿縣魏東阿王曹植墓出土的玉組配的構件,有雲型玉佩1件、梯形玉佩1件、玉璜2件和玉珠。這些玉佩簡約素潔,是魏晉時期尚儉風氣對審美的影響。曹植非帝王之軀,輿服制度規定他應該是青玉的等級,與出土實物相符。這種雲型玉佩的組合方式,兩晉南北朝都有出土資料,山西壽陽北齊墓出土了陰刻鳳鳥紋的雲型玉佩,山西太原北齊婁睿墓出土素麵蝙蝠型玉佩,基本的形制可能是從東漢的雙龍和雙鳳玉璜中演變來的,這些玉璜一般都有鏤空或者陰刻的圖案,形制和工藝比較複雜。

 金勝和六朝  儘管曹操和西晉的裝飾藝術比較簡約,但是晉王室南渡建康(今江蘇南京)之後,奢侈之風重新出現。六朝時期開始有相當數量的珠玉裝飾品出土。南京王氏家族墓地出土了可觀的玉器和貴重金屬裝飾品。

這些珠子已經不僅僅作為身份的標誌,更多被賦予了信仰的意義,多是與人生祥符的意義關聯。

  關於「勝」這種厭勝佩從漢代一直被延續下來,並在形式上又有了新的發揮,有玉質的雙勝,金質的金勝。

「勝」出現在視覺藝術中早可以到漢代,而文獻記載則更早。戰國成書的《山海經.西次三經》描繪西王母是「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勝」是西王母頭上的裝飾。

 琉璃做場  北魏鮮卑拓跋氏先世居於嫩江西北的大興安嶺地區,公元4世紀在「五湖亂華」的動蕩時局中大舉南下,於公元386年由道武帝拓跋珪建國,初稱代國,同年改國號為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燾滅北涼,完成了北方的統一,與建康(今南京)的南朝政權對峙。拓跋氏以北方蠻族之身入住平原,一方面篤信佛教,另一方面努力學習漢人文化禮儀。

 游牧民族從來都很重視手工藝術品,每攻城掠寨都會擄掠工巧服務自己。北魏開鑿雲岡石窟的多數工匠都是戰爭中俘虜回來的,官府手工業中的工匠也是從民間強制徵調,均是熟練的技術工匠,為北魏皇室積存了手工藝製作的基礎。

北魏工匠和藝術的來源並不只局限於中原北方,西方商人也帶來了他們的貿易品和工藝,琉璃工藝就是其中被北魏吸收的一種。自漢末和曹魏以來的戰爭,古老的琉(玻)璃工藝失傳,特別是以鉛製作為助溶劑的中原特有的古法琉璃基本消失殆盡。這時的琉(玻)璃多是依靠西方進口,價格和工藝使中原人驚嘆。

  北魏皇室引進了大月氏的琉璃工匠和工藝,在平城建立官方作場,燒造建築構建使用的琉璃瓦之類。

  西亞很早就開始使用琉璃製品裝飾牆面,最早的實物記錄可以到公元前3000年的蘇美爾人的神殿牆。現在還能看到的就是收藏於柏林博物館的公元前6世紀新巴比倫城的伊斯塔爾門。這種表面施釉的小塊琉璃後來就發展成花樣繁多的建築飾材,「馬賽克」就是其中常用的一種。

 大約在公元1世紀,地中海沿岸的玻璃工藝已經開始使用吹製法逐步代替模鑄法。公元5世紀,西亞的薩珊王朝、中亞的大月氏等民族已經能燒紙透明玻璃。他們燒紙的這些玻璃器皿從南北朝到隋唐乃至宋代,一直作為奢侈品出口中原。

  大月氏人在平城燒制出琉璃後,北魏皇室即下詔修建行殿,其五色琉璃裝飾,著實讓中原人驚嘆,以為神明所作。平城的琉璃作場很可能是中原燒造琉璃瓦等建築的肇始。


推薦閱讀:

【南北朝.梁】侯景攻克建康,援軍瓦解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上清派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揭秘「八王之亂」中的定海神針!甲騎具裝竟能決定王朝的興衰?

TAG:魏晉南北朝 | 南北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