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0-3歲時,父母該注意些什麼

無邊的文字,夏花的聲音,希望大家喜歡!

孩子在0-3歲時,父母該注意些什麼

第一:孩子在3歲之前盡量有親生父母來撫養。切記不要頻繁更換孩子的養育者。

第二:保持積極健康正面的心態回饋孩子。回饋的方式有語言、眼神、表情、形體動作。

第三:在不同的階段,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主要關注孩子的語言,眼神,動作。

第四:夫妻之間關係保持和諧。

盡量由親生父母撫養,不要頻繁更換養育者

客體關係理論認為:人活著是為了尋求關係!

在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0-3歲。嬰兒如果有穩定的客體關係(母子關係),將會對嬰兒的心理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將直接影響成人之後與人交往的關係模式。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個人:頻繁的換工作/頻繁的換愛人。

這種現象背後的本質的心理原因(精神動力學解釋),就是這個人在嬰幼兒時期沒有穩定的客體關係,經常的更換養育者。

在這個人的潛意識裡,一旦與一個客體即將建立穩定的關係時,馬上就要製造矛盾,最終分離。他會經常更換自己的客體對象。

因為在他的潛意識裡就沒有一個穩定的客體關係模式。

保持積極健康正面的心態回饋孩子

嬰兒零歲到3歲之間具有極強的學習能力,尤其是從他的養育者那裡學習。可以完全效仿養育者的性格。並且在隨後的行為中表現出來。

有句俗話: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描述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嬰兒這張白紙上如何描繪他的未來人生,主要是靠這段時間嬰兒養育者的人格魅力。

在嬰兒這段時間的心理成長過程中,幾個關鍵的點:

共生期: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我與媽媽是一體的)。我的願望就是世界的願望。我可以掌控世界。此時對養育者的要求就是,無微不至的關懷,百分之百的「服務」。

分離-個體化期:嬰兒開始逐漸意識到自己和媽媽是兩個個體,嬰兒第一次自主性的表現在一歲之後。

此時對「養育者」的要求是,積極關注、鼓勵、和讚美。並開始逐漸與嬰兒分離,鼓勵他的「自主性」行為。

在不同的階段,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

嬰幼兒的自主性!

孩子開始說話(通常1歲以後)時,標誌著孩子開始用語言與周圍進行交流。更重要的意義是他的心理年齡開始走向分離和自主性。

孩子第一次感覺到自己作為一個個體的存在。開始從與媽媽無微不至的鏈接中走出來。

從這個時期開始一直到孩子18歲,孩子心理中的自主性(獨立性),開始從無到有,直到最後的完全獨立(青春期的獨立)。

我們作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獨立性的發展過程。開始逐漸的讓孩子走向獨立。

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直到孩子進入青春期時,仍然按照孩子兩三歲時的狀態,給與無微不至的關懷。這樣將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產生不好的影響。

我們會發現孩子在3歲左右的時候有特彆強的自我表現慾望(即孩子自主性的集中體現)。

中國有句老話叫3歲看小7歲看老。其中的3歲看小,指的就是這個狀態。

我們作為家長在這個階段,重要的回饋方式就是「鼓勵和讚美」。孩子在鼓勵和讚美的回饋信息中會逐漸培養起自己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如果此時的父母給予的回饋是「打壓和指責」,大家可以覺察一下孩子的心理會是怎樣的不理解!這對孩子的影響極大。

作者,無邊,心理諮詢師(二級) 潛心研究《精神分析》。

座右銘:交朋友、結善緣、行天下、義無邊。


推薦閱讀:

老人用藥五注意
欲求正法者必須注意的事項
注意:這幾個地方長痣,很可能是皮膚癌!
遷墳安葬注意事項大全
解讀停車需要注意的九大事項(1-2)

TAG:孩子 | 父母 | 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