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問題上,中國父母最常犯的4種錯誤

財富觀是人生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對待金錢,往往是一個人如何對待人生的外顯表現。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人人都離不開錢,如何花錢,是每個父母都應思考的。

我們既不希望在金錢上虧待了我們的孩子,又不希望孩子養成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然而,在金錢的問題上,中國媽媽們依然最容易犯這幾個錯誤!

1做家務賺錢能培養孩子獨立

如今,我們不提倡對孩子教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於是,很多爸爸媽媽就開始另覓新道。

有人分享:「千萬別養成孩子『應得』的心理,要讓他們學會『掙得』」。也有人說: 「幹家務活掙零花錢,既可以訓練孩子獨立性,又能鍛煉理財能力,一舉兩得」。

如果是這樣,恭喜你!你在培養「心機商人」。

一做家務就收錢,你們是在做交易。小孩子的「交易」心理一旦被訓練出來,在他做任何行為之前,都會掂量:這件事情做得值嗎?值多少?對我的利益好處在哪裡?基本上助人為樂這些詞語就遠離你家寶貝了。

  同時,你在訓練「木偶小孩」

一個僅僅依靠外在獎勵刺激的小孩是個沒有主見的木偶小孩。他的所有行為模式以物質刺激為導向,物質得到滿足,表現可以出色,物質不能滿足,罷工不幹。這樣的小孩缺乏內在動力,沒有精神驅動,價值觀念是最薄弱的,特別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

建議:在家庭教育中,不要忘記時常跟孩子談談家庭貢獻,強化孩子的主人翁意識。個體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孩子的一切不正當行為的根源是歸屬感和重要性的缺失。孩子為什麼會跟你談判用勞動換取零花錢?因為他沒有覺得他是家裡的一分子,更沒有意識到他有」家庭貢獻「的義務。

2「我的錢就是你的錢」

界限不清,是中國父母最常犯的錯誤。這種親子間糾纏、甚至父母吞噬孩子意志的情況反映到金錢問題上,很容易培養出紈絝子弟,或者內心極度匱乏的「窮人」。

曾經有一段時間,朋友圈裡流行一個很熱的話題——孩子問「我們家有錢嗎?」父母要怎麼回答。當時,大家關注的是美國富爸爸和中國富爸爸截然不同的回答。

美國的富爸爸這樣回答:我有錢,你沒有。我的錢是我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將來你也可以通過你的勞動獲得金錢。

中國的富爸爸這樣回答:我們家有很多錢,將來這些錢都是你的。

美國小孩聽了爸爸的話會獲得以下幾方面的信息:

自己的爸爸很有錢,但爸爸的錢是爸爸的;

爸爸的錢是通過努力得來的;

我如果想有錢,也得通過努力獲得。

獲得了這些信息,這個孩子就會很努力,對人生也會有很多期許。他也想通過努力像爸爸一樣獲得財富,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財富,精神財富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中國小孩聽了爸爸的話獲得的信息是:

我爸是有錢人,我們家有的是錢;

我爸的錢就是我的錢;

我不用努力就已經有很多錢了!

於是,當孩子長大接手父親的財富以後,便不會知道珍惜和努力,應了古語的「富不過三代」!

顯然,美國爸爸的回答更科學。

這是富爸爸對孩子的回答,如果家庭收入一般,要怎麼回答孩子呢?一個有正確的理財觀的爸爸是這樣回答孩子的:「我們暫時沒有很多錢,但是足夠滿足我們的日常生活花銷,足夠送你上學讀書。這個你不用擔心。我相信,在爸爸媽媽和你的努力下,我們的財富會越來越多。而且,你現在要學會管理錢,一個善於管理錢的人,會擁有更多的財富。」

這樣的回答很睿智,既讓孩子有了金錢上、生活上的安全感,又讓孩子明白,錢是通過努力掙來的,而且還告訴了孩子,「理財」是獲取更多財富的有效方法。

3用金錢債和感情債來綁架孩子

曾經有一位媽媽,她把女兒從出生開始用過的錢——進口奶粉、衣服、學費、興趣班、旅遊……全部都用賬本記錄下來,還經常給孩子看。她想要孩子知道,要將她養大有多麼不容易,所以她必須好好讀書,以後長大了才好孝順父母。孩子很懂事,說長大後,會加倍孝順父母。

這位媽媽在說這些的時候,臉上寫滿了成就感。她的教導,讓孩子變得很懂事,不會像別的孩子一樣,動不動要吵著要這要那。可我卻為這樣孩子感到深深擔憂。

  這位媽媽其實就像一個「大債主」,而孩子從一出生就背負了一身債——父母的感情債和金錢債,需要她用一輩子去還。讓她無助和痛苦的是,這些債,都是父母強加給她的,她從來沒有要求父母給她交學費、報興趣班,甚至連牛奶,她也不喜歡喝,而是父母為了她能長得更高,硬要買給她的。

同樣的,一些父母省吃儉用,卻將大部分收入都用在了孩子的教育上,然後口口聲聲地說,「爸媽為了你的未來,花費了很多精力和金錢。所以,你必須用好好學習來回報我們。」

這樣做的父母,將原本流淌在母子之間的親情變成了「投資」和「借貸」。用金錢和感情綁架孩子,這樣的家庭,多麼貧乏!這樣的孩子,多麼可憐!

4經常對孩子「哭窮」

一位媽媽說,我家孩子從來不像別的孩子,吵著鬧著要買玩具,反而特別捨不得花錢。每次去超市,孩子都在超市的毛絨玩具區看很久。看她很是喜歡,我就問:「喜歡哪個,媽媽給你買。」可她卻說:「不要了,咱家窮,我每次來超市看會兒就可以了。」

原來這位媽媽為了避免孩子養成大腳大手的壞習慣,經常有意在孩子面前「哭窮」。每次孩子吵著鬧著要買玩具,她說服不了的時候,都用「哭窮」這一招:你是不知道我們家有多窮吧?媽媽不上班,而爸爸每個月的工資就那麼一點,能給你交上學費,買衣服穿就已經不錯了,哪裡還買得起這麼多玩具?

這一招看起來很管用,孩子漸漸地接受了家裡窮的「現實」。既然家裡很窮,那麼就不要買玩具了。雖然她心裡很想要,但是窮人家的孩子當家早,她就這樣被催懂事了。這位媽媽說,女兒還經常從外面撿回來礦泉水瓶子,要給媽媽添補家用。

勤儉節約是好事兒,可問題是,哭窮過度了,孩子可能會悄悄地把自己的合理需求都壓抑起來了。孩子會變得「不敢要」,甚至會認為自己「不配要」,因此變得沒有自信,甚至自卑。

可以看出,哭窮可能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壓力,造成金錢方面的不安全感,甚至變得自卑。所以,這一方法千萬慎用。

零花錢當然要給,而且應該「無條件的給」

零花錢不是獎懲的工具和手段。它只單純的是孩子的日常所需。僅此而已。建議:零花錢按時按需給零花錢每天給太頻繁,每月給時間太長不可控,建議家長們每周給零花錢。比較可控地幫助孩子樹立他們的金錢計劃意識,數額多少可以視每個家庭能力而定。基本原則是:滿足孩子一周所需,並且有10%的緩衝。

家長如何指導孩子使用零花錢

1給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

給了孩子零花錢就意味著,這些錢財歸孩子自己支配。我們如果過度干涉,那就完全失去了利用零花錢來培養孩子消費計劃和理財能力的意義。

其實,孩子在用零花錢方面「上一些當」,也是讓孩子積累經驗的方式。例如孩子被「吃乾脆面,收集小卡片」所吸引,我們也不妨讓他嘗試一回。當他發現他花光了所有零花錢買了一箱乾脆面,也集不齊那幾張畫片時,家長適當的給孩子講一下道理,他自會醒悟。

2學會預算和記賬

在剛開始給孩子零用錢的時候,孩子可能還沒有合理消費意識。這時讓孩子學會預算和記賬十分有用。父母可以適當的引導孩子,比如這些錢平均到每一天是多少、單次最高消費是多少等等。為孩子準備一個小賬本,讓孩子每支出一筆錢就記錄下來,培養孩子對於錢財的規劃能力。

3別讓孩子變成自私的人
推薦閱讀:

中國父母傷害孩子的「七種武器」
中國父母為什麼逼子女成婚

TAG:中國 | 父母 | 錯誤 | 中國父母 | 國父 | 問題 | 金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