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與陰陽中醫養生
陰陽失衡導致疾病 陰陽平衡,表現在大自然就是陰陽氣化的平衡,表現在人體,就是陽氣和陰精的平衡。如果陰陽能夠平衡,那麼這個人一定是氣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臟安康。所以我們說,人的容顏,也就是臉,如果是紅潤的,明亮的,發光的,那就說明他的五臟一定是安康的。 反過來,陰陽失衡就會導致疾病、導致早衰。什麼是陽虛呢?陽虛就是人體的某一個臟器功能偏衰、減退,那麼它就呈現出產熱不足。「陽虛則寒」,寒的表現一個是怕冷,一個是手腳發涼,少氣、乏力、疲倦,脈搏很弱,這都屬於陽虛。 陰虛也是陰陽平衡一個很重要的情況,陰虛的特點是什麼呢?陰虛是人體的經血精液發生了虧耗,虧損,功能呈現虛性的亢進。「陰不制陽」,就會出現虛性的內熱,表現為五心煩熱。什麼叫五心煩熱呢?楊教授解釋說,手心兩個,足心兩個,再加上胸前的心,就是「五心」。五心煩熱的典型表現有以下三個。首先晚上掀被子,自己覺得手燙腳燙,還有骨蒸潮熱,一燙一燙地發熱,骨頭就像有蒸汽在蒸。第三是盜汗,盜汗就是睡醒一覺就出汗,消瘦,口乾舌紅,脈細無力。「五心煩熱」要考慮出現陰虛。陰虛的情況很多是由於久病傷陰,或者勞累過度傷陰,或者肝氣不舒引起化火傷陰。 在陰陽失衡的情況下,我們首先要考慮這個人是不是陽虛或者陰虛,因為虛往往是最常見的。當然了,還有陽亢,還有陰盛,那又是更複雜的情況。但是要養生,首先要掌握的,是陽虛陰虛這個問題。 在天地間采吸日月精華 我們要善於從《易經》中學以致用。既然大自然給我們恩賜,不停地給我們帶來陽和陰,那麼我們陽虛的人和陰虛的人就應該利用大自然的陰陽氣化規律來進行養陽和養陰。我們怎麼補充陽氣呢?正午的時候,日頭當頂我們移到戶外庭院裡邊我們可以脫掉帽子,讓太陽的日精從我們頭頂的百會穴,進入我們的人體。 除了正午,一天我們有很多時段可以採補陽氣。早上日出的時候,我們面向東方做深呼吸,那麼陽氣可以從鼻孔還有從人體的各個皮膚腠理、毛孔進入人體。我們如果住在高樓里,可以面向南方打開窗戶讓陽氣進到屋裡,進到我們的身體。傍晚的時候吃過晚飯,在日落紅霞起的時候,我們可以到戶外去散步,盡量地享受和采吸太陽給我們這一天中最後的一次機遇,最後一次的關照。 另外,晴天的時候,我們在藍天白雲下,在曠野里,做深呼吸,可以讓陽氣充分地營養我們的人體。 除了采吸陽氣,我們還要吃養陽的食品,比如說雞肉湯、牛羊肉湯、豬肉湯,還有黃鱔、韭菜、冬蟲夏草等等。藥物,我們可以用人蔘泡水喝,如果我們陽氣實在虛,那麼、可以吃金匱腎氣丸。 我們怎麼採氣補陰呢?首先要知道偏陰的氣在哪些地方最多。在海邊,在山林,在河畔,在湖邊,我們可以到這些地方去接地氣,用地氣的精華為人體補陰。接地氣就可以給我們的身體補陰,這是給我們陰離子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因為天為陽、地為陰,地是陰氣的礦藏,我們可以經常赤足,脫了鞋子,讓地氣從腳底板的一個穴位,叫做湧泉穴,上升到人體。 另外,我們可以面向北方,這是陰氣產生的重要方向。所以說如果陰虛,我們可以選擇卧室和辦公室面向北方的屋子,也可以夜晚面向月光。白天是陽,夜晚是陰;太陽是陽,月亮是陰。陰氣不足的人,我們養生可以在夜晚的時候,吃過晚飯,面對著月光,在戶外散步。還有在低洼的地方,因為高的地方陽氣重,低的地方陰氣濃,我們在低的地方散步也可以采吸偏陰的氣為我們人體補陰。 除了採氣補陰,還有養陰的飲食。一個是長在水裡邊的東西,比如說水稻,藕,還有竹筍、荸薺、菱角等等。還有生在向北背陰的食物,比如木耳,黑木耳,蘑菇。另外還有越冬的冬小麥,生長在地里的地瓜,因為地為陰,天為陽,這些都是養陰很好的食品。 像仙鶴、青蛙、烏龜一樣呼吸 《易經》告訴我們很多古人的養生方法,凝聚著我們祖先的養生智慧,給大家演示了三種呼吸的方法,有助於我們的養生。 第一個是仙鶴的胸式呼吸法。仙鶴的呼吸是用肺的,是心肺擴張。所以十禽戲裡面,第二個就是做擴胸,做飛翔狀,像有翅膀一樣飛翔。我們把這種叫做大雁功或者仙鶴功。 第二個是青蛙的腹式呼吸法。楊力教授說,我們看小青蛙在呼吸的時候肚子一膨一松,像個皮球嘭咚嘭咚的,這是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有什麼好處呢?我們每個人,稍微上點年紀的話,肚子就容易變大。我們看很多四十歲以上的人肚子都大了。肚子裡面要麼就是水,要麼就是脂肪,它擠壓我們的正常組織。肚子裡面有很多臟器,本來空間就很小,大家擠在一起,又把水,脂肪堆在那裡,臟腑的功能就受到影響。 腹式呼吸可以鍛煉腹中的臟器。腹式呼吸很簡單,我們像青蛙一樣,把氣吸進去以後,除了肺,把肚子也鼓起來就行了;呼氣的時候,除了肺縮小,把肚子也癟了。雖然很簡單,但它可以鍛煉我們肚子裡面所有的臟器。蛇的腹式功做得也很好,蛇是用肚子爬行,它的壽命也很長。 第三個是烏龜的龜息功。烏龜怎樣呼吸,它沒有肋間肌和肋間骨,只有頭頸和肚子相結合,就只能做胸式加腹式的呼吸。它這個功有一個好處就是肚子也動了,胸部也動了,心腦血管也動了,所以烏龜不得腦梗,它的壽命最長。 實際上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各式各樣的養生奧秘和方法,我們在實踐當中可以由淺入深,結合自己進行運用,那麼我們的身體將會越來越好。
推薦閱讀:
※易經雜說【懷念南老】002
※易經證釋(上經第十二冊):坎、離
※易經搖錢起卦為何要變爻?
※用《易經》中的八卦模型, 分析人的性格特徵, 很有趣
※東方智慧的縮影——《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