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忌心等負面情緒的對治方法
1、以隨喜來對治學誠法師博客沙彌日誌(52) 有人問嫉妒別人怎麼辦?該如何用佛法對治? 其實,這個問題我是回答不了的,因為我自己也嫉妒別人,也是飽受嫉妒之苦,我能理解提問題的人描述的,看見別人比自己好,嫁的人比自己好,住房比自己好,工作比自己好,相貌比自己好,一切都比自己好。偏偏這個人就在自己身邊,還是自己的好朋友。 開誠布公地講,女性中受嫉妒之苦的多一些,意識到了,並提出來,試圖解決,痛苦就有解脫的可能,不承認,還要端著,裝蒜,不肯面對自己的內心,那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機會解決自己的問題。 提這個問題的人,非常了不起。 出家前,我也是一個很愛嫉妒別人的人,別人的車開的比自己的好,會嫉妒,收入比自己高,會嫉妒,比自己有才華,會嫉妒,最令我痛苦的是,這個世界上竟然有才華和運氣如此之好的人,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我每天吭吭地敲字,有幾年一直和書商及出版社打交道,出了一些書,挺辛苦的,也沒賺多少錢,都不好意思跟別人講。有一天一個出版社的編輯悄悄告訴我,她和財務剛給某個很年輕的暢銷作家,結了一次版稅,四百萬,那只是一本書的某一次版稅。 還有每個月出一本彙集別的青春情感的小說集,印數是四十萬。 替這個少年作家算了算賬,這一年下來,推出的各種暢銷作品會給他帶來極其巨大的收入,這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對很多作家來說,都是天文數字。 寫電視劇賺的錢多一些,但是,吭吭地寫,吭吭地按照各種意見去反覆修改,其實也挺不容易的,有一天,一個熟悉的演員跟我講了他的收入,嚇了我一大跳,他還特別幽默,說,哥們,沒辦法,我就是擠眉弄眼地演一下,但就能收入這麼多錢。 那一次,拍了四十天,他收入了一百多萬吧,我寫了大半年,比他辛苦的多,可賺的只是他的零頭。 講這些世間的俗事是為了下面的這句話,你能體會到當時我內心裡酸溜溜的感覺嗎?能體會到那種嫉妒別人嫉妒的心裡跟貓抓的一樣難受嗎?你能察覺到當時的痛苦和煩惱嗎? 男人之間的嫉妒和女人之間的嫉妒本質上沒什麼區別。前者能裝一裝,後者不太會裝,直接就流露出來了。 一般我就會說,他有什麼了不起,他不就有幾個臭錢嗎?他不就靠他老爸嗎?他不就運氣好一點嗎? 我見過女人因為嫉妒做過很極端的事情,造成對他人和自己的巨大傷害。而且,我還觀察過很小的孩子就有嫉妒心,他會嫉妒班上比自己學習好的,會嫉妒某些方面比較優秀的,會嫉妒別人的某些特長,乃至嫉妒他本人。 感謝這個給我留言提問題的讀者,讓我重溫了一下內心的煩惱給人帶來的傷害和過患。 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進僧團已有一年時間,現在檢省一下自己的內心,確實嫉妒心已經很少了,看見他人的財富、才華、運氣不會讓自己的內心起多麼嚴重的波動,偶爾也會有,比如在一瞬間發現某個同修有巨大的進步,會有一些嫉妒,當然,很微細的還沒有本領去察覺。 但是,這些比較明顯的嫉妒心隨時是在自己的觀察中和掌握中,它一升起來,就能覺察,然後去強迫自己隨喜別人,讚歎別人。 從理上,因為建立了因果觀念,也思維的通,人家有財富、有地位、有才華、有運氣,那都是前世修來的,嫉妒別人純粹就是自找苦吃,純粹就是愚痴,就是大傻子。而且,嫉妒永遠嫉妒不完,世界上永遠有比自己好的人,永遠有比自己強大、比自己有才華,比自己幸福比自己高的人。 有精力嫉妒別人還不如去修布施、去精進用功。 不把嫉妒之心搞定,人肯定活的不人不鬼。而且,佛法里告訴我們,嫉妒有極其嚴重的危害,不僅危及現世,乃至生生世世。 但理上通了,還不行,平時還要有訓練,比如道場里講隨喜,隨時去讚歎、分享、歡喜別人的進步、別人的財富、別人的布施、別人的精進、別人的才華,隨喜別人一切善的和美好的東西。 訓練久了,嫉妒之惡就弱了。 其實,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覺得確實需要很長時間,多角度、多手段地從自己內心裡弱化乃至最終挖掉這個痛苦和煩惱之根。 我覺得,這些方法、角度就叫做佛法。 當然,我是事後這麼分析一下,其實,在道場里,事先並沒有這樣的思維能力,而是隨眾就這麼干,就這麼過的宗教生活,有了一定的時間積累,回頭一看,內心裡的煩惱痛苦確實少了很多。 路是慢慢這樣走過來的,我覺得不太可能一下子就把嫉妒之苦搞掉,也不是講幾次道理就能怎麼樣,而是需要一定的環境,最好的方法是在道場里干,出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但可以做居士,常常親近道場,接受出家人的引導,時間一長,不知不覺就減輕了煩惱。 這是我的切身體會。 嫉妒和驕慢是連在一起的兩個重大的煩惱和痛苦,這段時間,因為去法門寺,有了一些自己的時間,突擊把恩師讓讀的曾國藩的書給看完了,剩下的時間把該做的功課做了,心想再干點什麼呢?挑簡單易懂的干,就回過頭去聽《感悟人生》這套開示。 重聽有重聽的收穫,跟以前聽有著巨大差異的覺受。 那裡面將煩惱的起因、過患、對治的方法都掰開揉碎地講的很清晰,直接是從佛法角度入手,不兜圈子,直指我們的內心,真的聽進去了,可以直接受益,直至改變自己的身心。 而且,這套開示雖已過去很多年,但是結合現在的開示聽,還發現一個理路,佛法確實如同陽光,他不會動,也不會改變,就在那裡時時刻刻地照耀進進出出的人,我們站出來,接受照耀,就能掃除內心的黑暗,縮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出來,就接受不到這種照耀。 弱化嫉妒之心以後,確實感覺跟以前大不一樣。
隨喜功德學誠法師幸災樂禍的「病源」和「癥狀」,大約已如上述,現在該談「藥方」了——「隨喜功德」,就是要矯正眾生這種心病,這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一,詳載於《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自己解釋說:「言隨喜功德者,所有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密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隨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喜無有窮盡,念念相談,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段話應該沒有什麼難解的語句,簡略地說,就是一切善行普賢菩薩都隨喜,不但過去是這樣做了,無盡的將來,他也要這樣做,從這段經文里,我們可以體會出普賢菩薩的心量是如何的廣大!誓願是如何的宏深!這是我們最好的榜樣。這裡得特別提醒一點的是:「隨喜」二字,它的含義不僅是內心的愉悅,還包括言語的讚揚,以及實際行動的支持,所謂功德,就是一切善行義舉,有益眾生的一切成就和作為,以至任何人的事,都要隨喜讚歎,視同自己的事一般,當然以作惡為快意的,自不在隨喜之例,如見大火焚毀房舍而快意的人,就只該憐憫了。一般所謂善與人同,與人為善,也就隨喜功德的意思。我們若有這樣隨喜的襟懷,快樂是永遠沒有窮盡的!如何培養這種襟懷,勉強行之,也是一法,日久自然會明白其所以然,假若懂了後行,必然比較親切,省力得多。
隨喜的殊勝 第十七世噶舉慈悲仁波切鄔金欽列多傑
圓滿善行結果的關健為何?就是『隨喜』,『隨喜』就是當我們見到或聽到關於任何善行時,心中自然產生快樂與歡喜,甚而有時僅僅看到正面行為之景象時,也感到高興,這便是隨喜。二種隨喜之方:1. 於因上隨喜。2. 於果上隨喜。如何才能得獲達到證悟的因呢?就是棄捨十惡行,力行十善行,我們若依此修為時,我們感到快樂。而當我們見到他人也如此修為,吾等也因此感覺真歡喜,這就是所謂之──於因上隨喜。所謂於果上隨喜,表示善行已有了成果,此善果是大樂或是證悟,此時,我們的歡喜即是──於果上隨喜。隨喜可以透過身、語或意來表達,在許多不同的方式中,我們的身可以反射出心的喜悅,如:流淚或甚至顫抖等,至於語,可以用來讚美,如:「您所做的一切真是美好啊!」等等,意的部份,對於任何己作或他作的善行,心中皆自然升起喜悅即是。由此可知,隨喜是對治嫉妒的一帖良方。
隨喜的開示 梭巴仁波切
在日常生活中,每當見到其他人好事臨頭,我們應當隨喜。每當見到莊嚴的寺院,甚至是一張寺院的照片,也應當隨喜,隨喜施主、住持及建寺的僧眾所積集的功德。這樣一來,雖然你沒有任何工夫籌款或建寺,也可以積集他們所造下的功德的一半或一半以上。還有隨喜別人事業成功,造下自己成功的因。當別人好事臨頭或高興的時候,隨喜他們是菩薩行。菩薩致力於有情的安樂,所以每當有情安樂時,菩薩就非常歡喜。每當需要朋友的人找到朋友,需要房子、車子或其他東西的人如願以償時,都應當隨喜。例如,見到有人坐在賓士或其他昂貴的車子里時,應當隨喜。這樣,我們會積集大量的功德,而且一直都很快樂,因為免除掉嫉妒的惡業,那隻會妨礙自己現在及未來的成功,包括成佛在內。見到有人高興,或有好事臨頭,或在修行佛法,我們應當感到歡喜。應當像母親見到鍾愛的獨子找到一百萬元般高興。
智空禪師 沒有前半輩子的福報的積累,你後半輩子還想開智慧?歲數大了,行嗎?老實告訴你:不行。所以,我對你們說,如果你認為自己的知見高,你就要隨喜別人,而且深信福報的積累就是智慧的前提,沒有福報,你想開智慧?不可能。再說一次,不可能!!!為了增長你自己的智慧,為了增長你的福報,你一定要廣泛隨喜,你就從這裡面積累到自己所需要的福報和智慧了。 這個很奇怪哦,就象進入花房、染香久了,身上就變得香多了,你每天與修行的善人在一起,你隨喜讚歎他,你的業障慢慢就清凈了,你的福報就慢慢增長了,就這麼簡單。有人說:這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說原來如此!!對呀,佛法修行也不難,就這麼簡單,所以劉備對他的兒子講過這樣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是你不要看那個善小而不去做哦,而看那個小小的惡呀,就去做了,一切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積累的!我們修行要注意這些東西。你看到大街上那些可憐的人們,你沒有辦法幫助他們,你就起這麼一個念頭:「唉!眾生真的是好可憐呀,我要是有能力一定要幫你們」。你的心裡也很難過。你認為你真的沒有幫上他們嗎?其實,這個緣你就先結下了;同時,你的一念善就積下了無量無邊的福報呀。所以說,你們一定要明白:有心隨喜也是修行!用心隨喜就是修行!你一念隨喜就是你的慈悲心的體現;這一念隨喜善,你就積累了同別人積累的功德同樣的功德;你有了這個功德力的積累,慢慢的就會變成般若智慧的了解
入行論 菩薩的善心不能離開隨喜,隨喜在整個大乘佛教中一直具有無比的功德。喬美仁波切在《極樂願文》中說:「假如我們聽到別人行持善法,心裡沒有嫉妒的噁心,且誠心誠意對他的善根進行隨喜,那麼佛陀說此人能獲得同等的福德。
我們最好暗中讚歎他人聞思修行、弘法利生、人格高尚等功德,為什麼要暗中讚歎呢?因為當面讚歎很容易變成阿諛奉承,而且修行境界不高的人,聽了這些讚歎後,經常會產生傲慢心。因此,若要讚歎一個人,當面稱讚也可以,但最好是背後讚歎。
為了自己的長壽健康,我們也應活得開心。莎士比亞說:「快樂的人,活得很長久。」《毗奈耶經》中也說:人如果過得快樂,一定會有這種境界。所以依靠他人的功德,我們應享受隨喜的快樂。看別人聞思修精進,或者有財富、有地位、有名聲,不要生嫉妒心、嗔恨心,而應以他人的善行,使自己享受同樣的安樂。
其實,有嫉妒心的人非常痛苦,看別人當維那唱得好,心裡就特別不高興,馬上關掉錄音機;嗔恨心嚴重的人,見別人發財陞官了,就恨得咬牙切齒,甚至出現自殺的現象。所以,我們應好好地調伏自心。以前上師如意寶一再講過:「作為大乘修行人,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都不要離開歡樂的氣氛;不管與任何人交往,都要在不離歡喜的前提下和睦相處。」
性格不好、人格不好的人,在一個團體中也經常吵吵鬧鬧,令大家都生起痛苦。甚至和他一起乘車外出,他也非要坐在窗口旁邊,不願意別人碰著他,看他一眼,他也非常不高興:「討厭!看我幹什麼?」在這種人的周圍,始終有種不快樂的氣氛。這種人如果去工作,不管在哪個單位,都覺得這裡非常複雜、那裡非常複雜;如果去修行,就認為佛教團體非常複雜,上師身邊的人也非常複雜……。他的眼睛很複雜、心很複雜,所以他面前呈現的一切,全部都非常複雜——「這個是笨蛋,那個是壞蛋,那個是王八蛋」,周圍沒有一個好人。什麼語言都聽不慣,什麼境相都看不慣,做什麼事情他都想不通,在他的眼前,就像帶了變色眼鏡一樣,世界全部是灰色的,快樂永遠也找不到。
當然,所謂的快樂,每個人的定位也不同。從世間來講,恩格斯在《自由》中是這樣說的:「春光明媚的早晨,坐在花園裡,嘴裡抽著一支煙,陽光暖暖地照在脊背上,在這種環境下看書,多麼快樂!」法國文學家巴爾扎克則認為,一邊喝咖啡一邊寫作最快樂。以前的鄧麗君,她從小到死之前,只要在大庭廣眾下唱歌,就覺得最快樂、最幸福。但我想,作為發了菩提心的人,只要眾生快樂,我們心裡應該很舒服、很快樂,這就是我們的原則。能不能做到呢?可能每個人的根基、發心不同,做到的程度也有一定差別。但不管怎麼樣,看到眾生快樂,我就快樂,看到眾生遠離痛苦,我就歡喜,這就是大乘修行人的一種隨喜。
其實,如果沒有嫉妒心,沒有嗔恨心,由衷地隨喜他人功德,對今生根本沒有任何損害,自己也可以享受這種快樂。我們是發了菩提心的人,眾生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快樂,別人怎麼樣對我都無所謂,反正我已供養給眾生了,他們怎麼做都理所當然。若沒有這種正知正念,可能會經常處於痛苦與憂愁中。
反過來說,假如對他人的功德生起嗔心嫉妒,依此過患所致,即生中會極度苦惱、痛苦萬分,來世更是苦不堪言。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修行境界比較好的人,氣色各方面都不錯,跟任何人交往都非常開心。而相續中有嗔嫉煩惱的人,由於無法調伏自心,在什麼環境中都悶悶不樂,甚至會因嗔恨誹謗他人,不知不覺中造下惡業,來世也因這些惡業成熟而感受巨大痛苦。
漢地有教言說:「他家富貴因緣定,嫉什麼?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麼?」對於別人的福德,我們沒必要生嫉妒之心,以前上師也講過:「兩個人若具有一些相同的功德,一人對另一人生嫉妒心、嗔恨心,不但對自己沒有利益,反而是墮入惡趣之因。」
選自行願品釋
學習佛法就是要改造內心,消除嫉妒,使自己的心量等虛空遍法界,才能契入佛菩薩甚深廣大的境界。學大乘法的人不但對他人的一毫善法要隨喜讚歎,而且對於無端的責難、蠻橫的損害等諸種不如法的惡行,也要能坦然相待、寬容包涵。否則如小池塘無法容納百川眾流,不但如此,僅僅一點廢品亂物也能將它染污得穢濁不堪,心量小的人也是這樣。但大海卻能包含納受一切江河溪流,且無論外緣如何污穢繁雜,海水色味依舊不變。所以大乘行者心胸當廣如大海。
隨喜,意為隨念善根功德而歡喜。作用:破嫉妒障,生平等善心。再從自他關係上觀察隨喜的作用。我們要明白:利他就是利己,損他就是損己。對於眾生的善行、功德,心中不能忍受而生嫉妒心,實際只會毀壞自己的善根,縮小心量,讓心態惡化。相反,隨念眾生的功德而由衷為他歡喜,會在自己心中蘇醒同類的善根。
堪布最新講解--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講記 認識到這一點之後,我們應善於利用,把心的隨喜妙力發到最大量,應修持普賢廣大的隨喜,對法界有情所有大大小小的功德都作隨喜。為什麼要這樣修呢?因為心性本來廣大平等,沒有任何偏墮、局限,如果只隨喜上等善,而不隨喜下等善,那就與本性不合,就會障礙顯發廣大的心性,反而自墮狹隘、自作障礙。所以,隨喜要修徹底,徹底到遍及法界聖凡的善根。十方三世任何有情所作的善行、所享的善果,不論他在布施、在持戒……,在以身口意作哪種善,獲得哪種功德,都真心地為他歡喜。按這樣隨喜,就能使心性本具的恆沙功德顯發。而且,越深地隨喜、越廣大地隨喜,也越能顯發。認識到這一點後,應當緣一切善根作隨喜,來顯發自己的心性。
《心生歡喜》 如果我們對他人的善行不生妒忌,反而生出歡喜心,就可以積集很多的功德。
曾經有人要求宗喀巴大師教授一個最易行、卻又最有益的法門,大師就教示了「隨喜」法的修持。
隨喜,是不論行、住、坐、卧都可以修的法門,十分易行,利益卻很大。
我們可以隨喜自己曾作之善、或他人之善行,也可以隨喜聖者之悲心與事業、凡俗眾生之善心與善舉,這些都可以去隨喜。
如果我們見到某人為寺院辦事,我們不要去想:『這個人可能只是為了爭取表現,討好高僧』,我們要想:『這人做的事對寺院有建樹,對弘揚佛法也有利,對他本人也是一件好事!我願我也可以做一樣的善行』,這樣就可以積集功德,同時也對治了妒忌心。
達真堪布:如何觀察和對治自己的嫉妒心
別人修行有進步了,生活、工作、身體有好轉了,你心裡就開始不舒服了,這就叫嫉妒!你為什麼不舒服?我們已經發願了,要饒益眾生,眾生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快樂,眾生得到好處的時候我們應該高興。為什麼不高興呢?還是沒有發心。如果你真正發心了,讓眾生高興是你的責任啊!你沒有為他做什麼,他自己就能得到好處,就能高興,你應該隨喜,也應該高興,眾生的好事就是我們的好事。
也有人說:「貪心、嗔恨心我有,但是嫉妒心我沒有。」你肯定有嫉妒心。眾生得到好處的時候,這個好處不管是從你這裡得到的,還是從別的地方得到的,你心裡有沒有無偽的歡喜心?你為他人得到快樂而高興,為他人得到好處而隨喜,這個心就是歡喜心。有的學佛人說,「那些大富大貴的人、那些當官的總是占別人的便宜,心那麼壞。」於是就生不起歡喜心。如果不管他人通過什麼手段、通過什麼方式得到好處,你都沒有一點點不高興,沒有一點點不舒服,都能夠生起無比的歡喜心,這個時候才說明你徹底沒有嫉妒心。其實誰都有嫉妒心,只是有的人重一些,有的人輕一些而已。
有的人為了暫時的利益而造業,我們應該先對他得到的利益生起歡喜心,然後,再悲憫他,替他懺悔,願他以後不要再造這樣的惡業,願他以後不要感受這些果報。自己發心是清凈的就可以了。「我恨他,因為他造業造得太狠了。」不能這樣想,不應該生起嗔恨心。如果這樣,你還是不會當菩薩。他造業造得越多,你就越應該可憐他,越應該替他消業,跟他結善緣。
2、自他相換對治
易位卑等高,移自換為他,以無疑慮心,修妒競勝慢。首先是修嫉妒心。嫉妒是對別人的名聲、財富、才華等無法忍受的一種煩惱。《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中對嫉妒作了詳細定義:「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於有之人,而生憎恚。」自己希求名利,不想讓別人擁有,一旦別人擁有了,便產生如火般的憎恚心,這就是嫉妒心的概念。這部經典中還講了嫉妒心的諸多果報,比如特別嫉妒的女人,將會失去丈夫。為什麼現在很多人沒有丈夫,特別苦惱?就是前世嫉妒心特別厲害,所以這輩子就失去了,哭也沒有用。如果嫉妒心非常強,還會轉生於黑暗之處,連自己的手腳都看不見,甚至變成吃嘔吐物的餓鬼。所以我們要徹底斷除這樣的煩惱,對凡是能引生嫉妒的對境,盡量地放棄。一般來講,女人的嫉妒心比較嚴重,因此漢字的「嫉」和「妒」都有女字旁,我們藏文中倒是沒有,也許漢族女人嫉妒心有點強吧。這一點我有時候也感覺得到。我跟一些發心女眾說話時,如果有三四個人,我不敢只看一個人說,不然的話,旁邊幾個就有意見:「堪布把事情都交代給這個人了,我們好像不在事情的範圍當中,以後不好好發心。」而男眾的話,三個人我不管看誰都可以。開玩笑!我們嫉妒心的這種病,還是比較嚴重的,現在一定要修。怎麼樣修呢?把對方放在高位,自己降為低位。比如我本是法座上的一個法師,在修嫉妒心的時候,應該把自己觀為乞丐,把眾生觀為自己,然後用乞丐的身份對之發起嫉妒心。這裡的「彼」、「他」指原來的我,「我」、「吾」指現在的我。有些講義稱為舊我和新我,舊我即是現在的眾生,新我即是現在的我。有些法師應該這麼想,比如智誠法師,把自己想作修經堂的一個工人,穿著在家衣服,個子也挺高,但是肚子很大,每天都吃不飽,於是開始生嫉妒:「你看那個智誠,天天穿著出家衣服,吃得也很不錯,一頓吃那麼多!」把位置這樣換過來,相續中的嫉妒心慢慢就沒有了。原來的我,現在變成別人之後:「蒙敬彼非我」,成千上萬的人對他(原來的我)尊重恭敬,我不但得不到尊敬,反而有無數的人譏毀我、蔑視我。「吾財不如彼」,我得不到任何財富,連吃穿都成問題,而他財源滾滾,吃穿不愁,財富輕而易舉就出現了。「受贊他非我」,他有千萬人的稱揚讚歎,名聲遠播到三十三天,而我默默無聞,誰都不願理睬,就連自己的貢獻也被別人搶走了,我是多麼可憐哪!「彼樂吾受苦」,他真的很享受,有侍者做飯,什麼事情別人都來幫忙,過的生活如是快樂,而我吃的也沒有,穿的也沒有,今天自己提水,明天自己砍柴,什麼都是我一個人做。「工作吾勤苦」,砍柴、砍伐、割草、建築,什麼工作我都要自己做,而他不用做任何工作,整天躺在床上,有許多侍者伺候,好安逸哦!相比之下,他稱心如意,而我卻飽受痛苦。現在講的是修嫉妒心,即站在別人的位置上,對自方修嫉妒心。這種修法對治煩惱的力量極強,加持力也很大,我們特別可怕的嫉妒心,一定要通過這種竅訣來斷除。於功德法嫉妒:世間盛讚彼,吾之身名裂,無才何所為?才學眾悉有,彼較某人劣,吾亦勝某人。前面已經講了,我們修嫉妒心時,把地位最下等、身份極下劣的人換作自己,原來的自己換作別人,然後進行換位思考。因為我們平時只想到自己,對別人沒有那麼重視,而現在學了大乘佛法之後,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換作眾生來思考。這個時候,你從來沒有體會過的感受會自然顯現,觸動非常強烈。在這裡,別人換作原來的我之後,具足名聲、財富、地位、權勢等一切福報,眾人對之極其羨慕,而我淪落為了乞丐、屠夫、妓女等下賤人,住在社會的底層。我們經常看不起種姓低劣的人,自己稍微有點功德才學,就春風得意,覺得非常了不起,但現在換了角度後,可以感受這些苦惱,以後就不會這樣了。我們要想:「他人具足圓滿的功德和才學,而我一無所有、身敗名裂,眾人以蔑視的眼光來對待我,處處說我的過失,使我抬不起頭來,實在無法活下去。」這種心不能有任何懷疑,也不能打其他妄想,只有真正生得起來,修行才會比較成功。修自他交換時,華智仁波切專門講過一個出家人,他騎著氂牛,氂牛特別累了,走不動時他就用棍棒來打,棍棒爛了以後,又撿起一塊尖石繼續打它的脊背。此時我們應專心意念那頭氂牛就是自己,背上承受著難以支撐的沉重負擔,鼻子由繩子穿著,同時被石頭打著,那種感覺該是何等的痛苦。世間上有許多低劣可憐的眾生,他們也不願意接受痛苦,不管是別人的蔑視欺負,還是身上的各種災難,都是非常非常的痛苦。我們成名時被萬人讚頌,這是很容易的事情,然而世事無常,一旦跌落到深淵中,別人落井下石對你攻擊,你也應該能夠接受。我們應該把最低劣或者坐監獄的人想作自己,看原來的自己高高在上,對他修嫉妒心。平時我們的心胸比較狹窄,什麼事情都斤斤計較,就好像衛藏的厲鬼一樣,動不動就發牢騷,可是若把自己想為最下等的眾生,應該會有不同的感覺。其實低劣者與高者比起來,儘管有些地方比不上,但也並不是一無是處,還是應該想得開。為什麼呢?佛經中云:「一切眾生皆具如來藏功德之相。」既然具足如來藏,那也用不著自暴自棄,甚至想去自殺。因為與更下等的人相比,你還是超過他們,那些傲慢的人與最高的智者比起來,還是差得很遠。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你雖然趕不上高者,但比你更低劣的肯定大有人在,殊勝也是觀待低下而安立的。打個比方說,就算我愚笨得要命,《佛子行》三十七個頌詞,背了兩年多還背不下來,對其他學問也是一竅不通,但我下面還有氂牛、老狗等旁生,人當中還有連吃飯都不能自理的殘疾人,跟這些相比,我算是了不起的「教授」了。而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只不過是傲慢而已,其實也沒什麼超勝的學問,尤其是越沒學問的人越喜歡傲慢,根本不知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帝釋天、梵天、自在天在他上面。我們藏族有種說法:「高聳入雲的山峰,你不要傲慢,你上面還有高高的藍天;清澈透明的江河,你不要傲慢,你上面還有高高的大橋。」同樣,傲氣十足的這些人,你也不要傲慢,你上面還有更有才華、更有勢力的人。人的傲慢心,有時候從表情上也看得出來。我在大概六七歲時,我們小小的一個村子裡,有個姑娘很好看,人們都叫她「天女」。我們很多小孩想看看她到底長得怎麼樣。一次有個很好的機會——全村開會,我們幾個小孩就看「天女」去了。當時她確實打扮得很出眾,雖然不像現在城市裡的人一樣,把自己變成「塑料娃娃」,但也是身上掛滿了珠寶珊瑚。我們幾個到她前面,一直目不轉睛地盯著,這時候她就更傲慢了,「你們看什麼呀,你們看什麼呀!」後來我們有點生氣,說:「她這麼難看,眼睛半睜半閉的,好像瞎子一樣。」她聽到之後特別生氣,咆哮道:「你們說什麼,誰是瞎子!」我們說:「她現在更可怕了,跟魔女一樣。」然後一邊說一邊跑了。實際上,剛開始我們感覺她還可以,微笑也不錯。後來我們小孩子比較調皮,語言不注意得罪了她,最後真的特別可怕。所以「微笑的後面還有獠牙」,有些修行人不要上當啊!傲慢非常不好,過於自卑也不合理,我們應該經常換位思考,古人對這種美德非常重視。就像昨天所講,孔子在《論語》中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時他有個弟子問:「一生中要行持的一個法,應該是什麼法?」孔夫子告訴他:「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千萬不要讓別人去做。」確實如此。比如說殺生,上至國家總統,下至街上乞丐,誰都不願意被殺,那麼其它眾生也是如此。我想勿施於「人」最好改為勿施於「眾」,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強加於其他眾生。
然吾未蒙濟,竟然反遭輕,彼雖具功德,於我有何益?剛才說如果你(原來的我)真有本事,那我在見解等損壞時,你就應該出來幫助我。這裡接著說,但你並沒有一心一意地憐憫我、同情我,當我失壞戒律、苦苦掙扎時,你一直不理不睬;當我邁向歧途時,你冷冷旁觀,任我孤立無助地滑向深淵,反而還用蔑視的語氣來侮辱我、呵斥我。這樣的你,怎麼能算得上有菩薩心腸?現在社會上也有這樣的說法:假如我是公交職工,應該想自己是乘客;假如我是商業職工,應該想自己是顧客。在那個時候,你真的能體會到別人的苦樂,幫助他的心也容易生得起來。我經常遇到一些下面有成百上千人的大老總,我總跟他們說:「你要多想想下面的這些人,換個角度來思維。比如我是一個大老闆,下面有500個人,這些人當中可能有一個人最可憐,那麼我把自己想作他,看我的感覺怎麼樣,周圍的人對我怎麼樣看待,我的領導對我是什麼態度,那個時候會有一種不同的感覺。」如今這樣的理念非常有必要。我原來說過,我很羨慕飛機上的乘務員和高級賓館的服務員,後來有些乘務員說:「上師,您在《入行論》裡面不要這麼說,我們乘務員有些是很壞的。表面上給客人無微不至地照顧,但是下來過後,只有我們幾個佛教徒不罵人,其餘一個個就開始罵『今天這個客人特別過分』、『那個人長得很難看』,唯一的話題就是罵客人。」這樣的話,還是我們佛教徒表裡如一,算是比較可以,當面對眾生比較恭敬,背後也比較不錯,除了修行極其不好的人以外,大家都會提醒自己:「我是發了菩提心的人,表面也好、背後也好,應當像恭敬上師一樣恭敬眾生。」承接上述修法,我們在換位之後對原來的我進行深深責問:「我在最痛苦、最困難的時候,你沒有來幫助我,算什麼有菩提心、有悲心?你雖然具足功德,但對我來講有什麼用呢?我最痛苦時你不來幫助,那我幸福快樂時,也用不著你來幫忙。」俗話說:「樂時親人滿堂繞,苦時凄涼無人問。」樂的時候親朋好友多得不得了,整天陪你吃飯、陪你玩,(尤其是你們漢族,今天是情人節,明天是仇人節,昨前天又是中秋節,這個節、那個節特別多。我們藏地除了過年以外,一般沒有什麼節日。其實節日多了花錢也多、殺生也多,沒有必要。)你非常困難時,卻對你不聞不問,那這種人有什麼了不起的?因此不管是法師還是居士,稍微有一點才華、財產、勢力時,盡量不要有傲慢心,應該理解低劣的人。華智仁波切和麥彭仁波切在教言中也講過,人裡面有幾種,有些人前世沒有積福報,以致即生中沒有口才、長相醜陋、財富淺薄,很多人對他看不慣、看不起。他自己也有一種自卑感,覺得還不如死了好,這樣活下去沒有意義。這種人雖然處於人當中,但就像餓鬼或地獄的眾生一樣,始終感受痛苦,非常可憐。所以我們對大的上師、領導不用錦上添花,經常供養、幫助、安慰,這些他們是不在乎的,而一些可憐的人、看不起病的人、沒有幫助的人,哪怕給他10元錢,幫助也很大。如果你沒有經濟能力,也可以給他一分微笑、一句安慰:「沒事,你這樣很好,我也很想當窮人,因為窮人知足少欲。我想當個醜陋的人,越醜陋越好,沒有人看你,你戒律會清凈的。」跟他說些安慰的話,他會覺得活在世界上有希望、有光明,生起一種自信。所以當我們遇到這些眾生時,關心他們很重要!不愍愚眾生,危陷惡趣門,向外誇己德,欲勝諸智者。我們站在可憐人的角度上責備原來的自己:「你非常不好,對於極其愚痴、貪嗔痴特別深重、修行佛法處處遭遇違緣、被種種痛苦所折磨的眾生,你竟然視若無睹、毫不關心,任他們被罪惡所牽,趨近毒蛇、猛獸等口般的惡趣之門,隨時都有可能墮落下去。這麼多可憐眾生在你身邊,你看都不看、問都不問,還在眾多人面前夸夸其談、高談闊論,說自己有如何如何的功德、如何如何的事業,想以此與其他智者抗衡,這實在是不合理。」當然,沒有串習、光是口頭上說,我也會說,雖然說得不是很好,但大致的道理說得來。你們在座各位也會說。可是光會說還不行,光會講也沒有用,寂天菩薩給我們指出了這樣的路,接下來我們自己要慢慢去觀想、慢慢去思維,一點一滴地消化,最後自相續才會跟原來有天壤之別。
摘自:
http://bbs.ningma.com/redirect.php?tid=6345&goto=lastpost#lastpost 對高者生嫉妒心.對平等者起競爭心.對低下者起傲慢心
http://bbs.ningma.com/viewthread.php?tid=539 隨喜的殊勝-諸大德開釋//隨喜惡業有果報
觀照
http://bbs.ningma.com/viewthread.php?tid=3402痛苦與安樂的關係(希阿榮博堪布精彩開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種體驗:當你身體某個部位感到疼痛時,你把注意力集中起來觀察這個「疼痛」,疼痛的具體位置,疼痛的程度,程度的變化……很快,你會發現疼痛感緩解了。同樣地,當自己被憤怒、嫉妒、恐懼、煩燥等等情感困擾時,注意觀察。拿最具傷害性的負面情感——憤怒來說。憤怒也有從醞釀到爆發的一個過程,就像著火,開始只是幾顆小火星,後來發展成火苗,風一吹,才越燒越猛,成了一場大火。許多人要等到火焰衝天才意識到著火了。可是,如果留心觀察的話,火星或火苗剛起就上前把它撲滅,大火就燒不起來了。你甚至可以不急於去撲火,袖手旁觀也無妨,看看火是怎麼燒起來的。也許你還不知道,通常在火上煽風、澆油的就是喜歡惡作劇的那個你。現在你跑出來做觀眾了,沒人幫忙,火燒得不起勁,一會兒自己就滅了。其它情緒也是這樣,不要被它們推著到處亂跑,轉過身來正視它們,看它們從何而來,往哪裡去!一切都會過去,包括具傷害性的負面情緒。在你妒火中燒、大發雷霆、愁苦不堪、驚慌失措、滿腹委屈的時候,對自己說:沒什麼大不了,會好起來的。事實上,你就是想不間斷地生一輩子氣、發一輩子愁,也是辦不到的。 前面我們講到自己與外界之間並不存在絕對的界限,這種自他的相通性為我們訓練菩提心提供了機會。我們追求幸福快樂,不想受傷害;我們被人誤解會感到委屈;我們希望受關注,被體諒……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擴展開來,芸芸眾生都有這些相同的希冀渴望。熙熙攘攘的街頭,迎面走來的男人、女人、窮人、富人,你喜歡的人,你不喜歡的人,他們都和你一樣希望幸福安樂,雖然他們追求幸福的手段也許很笨拙。這樣的想法使我們很自然地生起同情、寬容之心。安住在負面情緒中,而不是壓制它,也能幫助我們培養菩提心。焦躁、憤怒、嫉妒、恐懼、煩悶、疾病等等都讓我們痛苦,這時我們想:還有很多眾生和我一樣在受苦!為了他們,為了自己,我一定要學會擺脫痛苦的方法。寂天菩薩說:我們生起菩提心,就像是乞丐在垃圾堆里找到稀世珍寶。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喜悅,滿足我們所有的希求。喚醒沉睡的佛(泰錫度仁波切著)喜心與平等舍,是慈心與悲心的支撐,「嘉華」是喜心,當你有慈心與悲心時,喜心很自然的就在那兒了,因為不僅你自己快樂時你感到歡喜,就是別人的快樂也可以使你快樂。喜心來自於見到眾生快樂或行善時,你樂於見到別人處於順境,你樂見別人有正知。有效率,你為他們感到快樂。你可以分享別人的快樂,而非令別人的快樂成為你的痛苦,後者是可能發生的,如果你總是以負面態度來對待他人的話! 當你沒有喜心。沒有菩提心,那麽類似嫉妒的情緒就會形成。當你見到聽到別人比你成功、比你快樂時,你就受到嫉妒心的干擾。當別人擁有你所沒有的東西時,你感到不舒服,這其實是很嚴重的毛病。可是,假如你有菩提心,你有很強的慈心與悲心,那麽喜心很容易就會升起,你就再也不會因為見到別人的好,而感到嫉妒及不愉快了。有了喜心,則不論在何時何地,不論是自己處於順境或是他人處於順境,你都感到心喜:[願一切眾生永不離喜悅!摘自:http://bbs.ningma.com/viewthread.php?tid=3323
我們常常覺得需要別人對自己的關心,別人對自己的照顧,別人能夠很在意自己,自己做的事情能夠得到別人的承認、肯定、讚歎、隨喜。你一方面認為說,我這個本來就是善業,都是善法,(你應該承認、肯定、讚歎我)。但是實際上面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自己的所作所為要得到別人的隨喜、讚歎、肯定、關心,那麼還是把 「我」放在首位,是不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需要得到別人的肯定,還是把「我」放在首位,還是在增強我執、法執。如果我們內心裏面感覺到說,我做這麼多事情,對方,某某人,或者那麼多人怎麼不理解自己?我做這麼多事情,別人怎麼不知道?這麼忙,這麼辛苦,怎麼沒人來關心我呢? 師父直斥:這都是毛病!什麼毛病呢?你的感受有問題,你的受蘊有問題。如理的做法:我們應該要去關心別人,要去照顧別人。慈悲就是如此,關心別人、照顧別人、服務別人、幫助別人、利益別人。 如果我們需要別人對自己如何如何,就說明說我們內心有很大的缺陷。有很大的缺陷,就需要得到別人的關心、理解和幫助,當我們自己感覺不到別人對自己的關心、幫助的時候,就會覺得很委屈,認為我們在團體當中這麼努力,別人還委屈自己,你的煩惱就越來越厲害。煩惱越來越厲害,再往下去就會有很多埋怨,很多憂愁,很多悲傷,很多痛苦,很多孤獨,(這些負面情緒)都會出來,寂寞,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推薦閱讀:
※家長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時應該怎麼辦?
※關於某某的近期的情緒變化
※追女孩聊天技巧:抓住她的情緒打破沉默
※濾鏡是照片的一層情緒 | 一周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