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與人體五臟

《西遊記》一書自問世以來就充滿了神秘色彩,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學者分別從儒、釋、道等不同領域對其進行了全面闡釋,評論者眾說紛紜,褒貶不一。其實,如果從中醫養生學的視角來重新審視《西遊記》,就會發現其中還蘊含了人體五臟有機運行的奧妙與真諦。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1/view-5699318.htm  「心猿」悟空   在《西遊記》一書中,孫悟空神通廣大,能騰雲駕霧,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並且還有一雙能夠識別真偽的火眼金睛,其實孫悟空的這些本領都隱含著中醫養生學的寓意,都與人體五臟之一的「心臟」有關。例如,孫悟空能瞬間駕筋斗雲馳騁十萬八千里,寓指人的意念瞬間一動如行十萬八千里之遙。   在五臟對應的五行中,心為火。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就跟火有關,並且是太上老君的三昧真火所賜,在《西遊記》一書的很多章節中,孫悟空都與火有著密切關係,在第四十二回「心猿遭火敗,木母被魔擒」,孫悟空大戰紅孩兒,結果被紅孩兒用三昧真火打敗,幸虧豬八戒用按摩禪法將他救醒。在前往西天取經途徑火焰山時,孫悟空也曾被鐵扇公主借的假芭蕉扇燒得焦頭爛額,後來與八戒一起降伏牛魔王,將牛魔王打出原形,迫使鐵扇公主交出真芭蕉扇,最後用真芭蕉扇扇滅火焰山上的烈火,師徒四人才得以繼續西行。   再來看看孫悟空使用的兵器――金箍棒,金箍棒全稱如意金箍棒,傳說為大禹治水時所使用的定海神針,當年孫悟空在花果山上稱美猴王時從東海龍宮所得,金箍棒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能大能小,最小時可與一根繡花針相似,可以「摁在耳朵裡面藏下」。縱觀整部《西遊記》,這根金箍棒在各方神聖所使用的五花八門的兵器中顯得卓爾不群,那麼作者為孫悟空配備這樣一種與眾不同的兵器究竟有何用意呢?原來與孫悟空隱喻心臟所對應的,是作者用金箍棒來隱喻人體中肺通往心臟的肺管。在人體中,肺用來呼吸,並且通過肺管拉動心包經幫助心臟跳動,使血液在人體周身流動。因此,肺和心臟關係密切,肺管起著紐帶橋樑的作用。而孫悟空如果離開了金箍棒,即使他再神通廣大,斬妖除魔的本事也會大打折扣,這就是說,孫悟空憑藉金箍棒斬妖除魔,正是隱喻了肺管協助心臟促進人體血液循環的人體養生學道理。   「脾胃」八戒   豬八戒是《西遊記》一書中一個喜感十足的人物,他十分好色,並且食量大得驚人,在高老莊,他的老丈人曾經這樣描述這位妖怪女婿「食腸卻又甚大,一頓要吃三五斗米飯,早間點心也得百十個燒餅才夠。」在取經路上,豬八戒也總是抱怨肚子餓,小說中有很多描寫豬八戒吃東西的情節,說他吃飯時「如同惡虎」,吃起飯來「風捲殘雲一般」。   在民間,人們還常用豬八戒吃人蔘果――食而不知其味,來形容吃東西時狼吞虎咽,不辨滋味。這個典故就來自《西遊記》,話說唐僧師徒西行來到五庄觀,鎮元大仙讓手下童子清風、明月取人蔘果款待唐僧,唐僧誤以為是三朝未滿的嬰兒,千推萬卻不肯享用,當豬八戒從隔壁房間偷聽到觀里有人蔘果時,「口裡忍不住流涎」,於是慫恿孫悟空到後花園偷果子,孫悟空將偷來的人蔘果分給沙僧和八戒各自享用,豬八戒饞蟲拱動,將人蔘果囫圇吞咽下肚,吃完竟然連什麼味道都不知道。   在《西遊記》里,豬八戒無論是身處險境還是即將修成正果之時,他始終都忘不了吃。作者在小說中將豬八戒隱喻為人的脾胃,中醫認為,胃主消化,而脾有幫助消化的功能,因此經常將脾胃並稱,同時,脾胃還可以轉化人體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八戒又名悟能。八戒則是隱喻八種食物不能食用,即五葷三厭,五葷,即五辛,指五種辛味蔬菜,包括大蒜、小蔥、韭等;三厭則是道教規定的三種不能食用的動物,分別為雁、狗和烏龜。   「肝臟」沙僧   在《西遊記》一書中,沙僧外貌醜陋,但個性憨厚,對師父和取經事業非常上心。他是唐僧在流沙河收的徒弟。原是天庭中的捲簾大將,失手打碎琉璃盞被貶下凡,盤踞在流沙河,吃人為業。早在觀世音菩薩在前往大唐尋找取經人途經流沙河之時,就已經將他點化,使其皈依佛門,並賜法號「悟凈」。   「悟能」和「悟凈」都是觀音菩薩所賜,同時也都隱含了作者關於人體養生學的寓意。「哀傷胃,怒傷肝。」中醫學認為,肝為將軍之官,性喜順暢豁達,如果經常生氣、鬱悶,就會導致肝氣鬱結,引起生理功能紊亂。在取經路上,每當唐僧、孫悟空和豬八戒彼此之間發生爭執和糾紛時,沙僧都是從中調解勸說,充當和事佬。這隱喻肝臟的排毒作用,肝臟是人體重要的解毒器官,能夠將其他器官產生的毒素及時消解。   同時,從陰陽五行的角度來講,五臟與五行相對應,肝屬木,性剛直,儘管沙僧不像孫悟空和豬八戒一樣性格鮮明,但他任勞任怨、忠心不二,並且性格剛正不阿,在取經路上,無論妖魔鬼怪用什麼樣的手段威逼利誘,他都不會為之動搖,謹守佛門的清規戒律。   「腎肺」合一的白龍馬   《西遊記》中唐僧乘坐的白龍馬,象徵著人體五臟中的肺和腎。中醫學認為,肺主氣,發源於腎,腎為本,肺為末,母子之經氣相通。肺是人體內氣體的交換場所,而腎負責納氣,可以有效攝納肺所吸入的清氣,只有腎的納氣功能正常,人的呼吸才會均勻協調,因此,只有肺和腎和諧相處,人體才會健康。   中國傳統文化也講究龍馬精神,龍馬是傳說中一種外形像龍的駿馬,龍馬精神則是形容像龍馬一樣身體健壯,精力充沛。在《西遊記》中,小白龍吃掉白馬,後來自己又化身為白龍馬,實現了龍馬合一,這就隱喻了肺與腎和諧統一的人體養生學原理。觀音菩薩說:「你想那東土來的凡馬,怎歷得這萬水千山?怎到得那靈山佛地?須是得這個龍馬,方才去得。」這寓指腎在人體內的功能就像取經路上的白龍馬一樣,馱著我們的肉體走向人生旅程的彼岸。   人們幾乎每天都在消耗腎氣,尤其在現代社會,由於工作和生活壓力大,腎氣的損耗格外嚴重,因此補腎對於維持身體健康顯得十分重要,「腎為先天之本,腎之盛則壽延,腎之衰則壽夭。」早在幾百年前,生活在明代的吳承恩就已深知補腎的重要性,《西遊記》中的唐僧在取經途中停下來休息的時候,總是叮囑徒弟們不要忘了放馬,在吃飯前還要問馬餵了沒有,因為他深知馬的健壯與否直接關係到他能否順利到達西天。   「五臟」主人唐僧   既然幾位徒弟分別隱喻人體的五臟,那作為師父的唐僧又有何寓意呢?其實唐僧象徵人的整個肉體,在《西遊記》中,唐僧法號三藏,因西天大乘三藏佛經而得名,大乘三藏分別為《法》一藏,《論》一藏和《經》一藏,是佛門的修真之經,可以勸人為善。其實三藏同時還隱喻人體養生學領域的藏元氣、藏元精、藏元神,人的精氣神蘊含在五臟之中,在五臟之外是保護臟腑的外圍組織,腑臟和外圍組織必須互相配合,才能避免精氣耗散。人只有氣足、精滿、神旺才可健康。   《西遊記》中的唐三藏經常被妖怪幻化的假象所迷惑,分不清是非曲直,這就像紅塵中的芸芸眾生一樣,在充斥著各種是是非非的現實世界裡,經常感到困頓迷茫,被心魔與意魔所煩擾。   此外,唐僧和孫悟空之間微妙關係的變化也隱喻了人的肉體和內心從分離走向統一的修鍊過程,在唐僧剛開始將孫悟空從五行山下解救出來的時候,孫悟空儘管對唐僧的搭救之恩十分感激,但依然保持著他桀驁不馴的性格,在取經路上,孫悟空打死六個剪徑的強盜之後,唐僧責怪他沒有慈悲之心,孫悟空使個性子,縱身離去,只剩下唐僧孤零零一人。直到後來孫悟空戴上了緊箍咒,才開始對唐僧服服帖帖。   在取經的途中,唐僧多次將孫悟空逐回老家花果山,每次都要等到真相大白,兩人才會重歸於好,後來他們歷經艱難險阻,一起到達西天,修成正果。這象徵著人通過修鍊,從心猿意馬達到身心合一。
推薦閱讀:

為什麼《西遊記》中總是醜化道士形象?
《地獄遊記》第三十三回 再游誅心小地獄
《西遊記》里對唐僧有情的女人
《西遊記》
二文看透西遊記十二大謎題(二)

TAG:人體 | 西遊記 | 西遊 | 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