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聊昌圖四面城古城遺址

評書《楊家將》中,北宋抵抗大遼,大遼軍事強勢,尤其是那位蕭太后,女主當國,楊家戰死沙場、滿門英烈。《岳飛傳》中,南宋對抗金代,岳飛等人英雄氣概,氣貫長虹。正是這些人物,激發我們探索那個時代,了解那些人物,卻發現遼、金離我們那麼近。唐天佑四年(907),朱溫滅唐,中原進入五代十國時期。這時,北方遼河流域的契丹族強大起來,逐漸佔有了東北廣大地區,中國北方開始了遼王朝的統治,歷經九帝,國運210年,遼政權是我國北方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屬東部宇文之別種。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正式建國稱帝,國號大契丹。(947年,太宗耶律德光,在開封登基,改國號為遼,983年,又改叫契丹,1066年,又改叫遼,統稱遼。)契丹的都城是上京,正式的名稱叫臨潢府(今內蒙古的巴林左旗)。今天的遼寧省都是遼王朝的傳統統治地區。

X?殘碑昌圖四面城城址,是遼代東京道中一座比較著名的建置所在,為遼安州州治。2000年秋,這裡發現一塊殘碑,殘碑碑文有50餘字,「遼東之地為州者五十有四,安州即其一也┅┅俗阜視其地利甲諸遼左,真一境之佳致也┅┅并吞遼宋,一匡天下,封疆萬里┅┅取民之所歸,惟歸有仁之意┅┅」碑中在指出安州為遼東五十四州之一外,還強調了「歸仁」的含義,歸仁是安州的轄縣,在此得到證明。因為這塊指明「安州」所在的殘碑發現於昌圖四面城城址,所以可以確認四面城即為遼代安州治所。其實,可以證明四面城為遼代安州的史料還有金代的《金虜圖經》和《遼東行部志》,張棣《金虜圖經》:「咸州南鋪至宿州北鋪四十里,宿州北鋪至安州南鋪四十里。」遼代的咸州即金代的咸平府,在今開原老城;宿州即肅州,在今昌圖馬仲河古城,具體位置在現在的馬仲糧庫。歸仁在今馬仲北40里,約相當於四面城。據王寂記載,知歸仁縣在遼時為安州可為不疑之論。但「歸仁」地名不僅僅見於《遼史》地誌中記載的屬「通州」(安州)轄縣,四面城由安州改名歸仁縣,是在金代,由此可以證明出土於四面城的這塊殘碑也有可能是一塊金代殘碑,因為碑中強調記載了「歸仁」名謂的涵義,而「歸仁」又在金代才得以這
推薦閱讀:

北京古城保護若干建議
萬國文化風情之( 13)印度教聖地、著名歷史古城瓦拉納西
觀宮門大型台基 思古城昔日輝煌
網友心痛曬鳳凰古城被淹前後對比照
乾州古城2

TAG:古城 | 遺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