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預防舞蹈損傷的幾點建議

在舞蹈訓練中,舞者身體受到巨大的挑戰和嚴格的考驗,許多微小的細節都可能導致肌體損傷。每天數小時浸泡在嚴酷的舞蹈訓練中,如何能避免損傷是舞者需要經常面對的問題。

調整基本的身體狀況 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密切,在自然界周而復始的變化中生活,形成了人體氣血盛衰、陰陽消長的相應性變更。適當了解和遵循中醫的養生原則,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規律。

避免風寒。從四季更替來看,春夏要保養生氣與長氣(即陽氣)以適應自然陽氣漸生而旺的規律,從而為陽氣潛藏、陰氣漸盛打基礎,不應宣洩太過或內寒太甚而傷陽氣。在炎熱的夏季訓練後燥熱難耐,如此時馬上喝冰水、沖涼水澡或站立在風口吹涼,易使得寒氣入侵傷及內里。冬日,穿著單薄,雙腳、下肢、腰部等暴露在外,出汗後暴露部位極易外感風寒。 「寒」為外感六邪之一,寒性凝滯主痛,使機體氣血凝滯、運行不暢,侵犯皮毛腠理甚至筋骨、經絡,以至於發生骨骼疼痛、筋脈拘緊、關節伸屈不利。另外寒凝還會導致女生出現痛經,嚴重者甚至遷延不愈。建議學生在訓練和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避免寒氣入侵,忌汗出當風,少吃寒涼食物。

注意起居。從一天的時辰變化來看,人體l2條經絡備有相應的活躍時辰,宜順應天時在夜晚23點就寢,以補氣血。對集體住宿同學來說,學校宿舍的熄燈時間為23點,可有時學生在熄燈後並不能馬上入睡,錯過了最佳的睡眠時間,使得疲憊一天的身體不能夠有效的休息,既影響第二天的訓練,也從根本上傷害了體質。建議同學們在熄燈前做好睡前準備,保證23點能夠準時入睡。

營養保障。適度科學的營養保障是身體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身體訓練可以誘導機體蛋白質的合成,使肌肉和其它身體結構向著適應運動所需要的方向去塑形。因此,在運動前,機體儲備適度的能源物質(特別是碳水化合物)和代謝調節物質(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在訓練後保證蛋白質合成是營養保障的任務之一。節食的同學更應保證營養素的供給,少吃高熱能少營養的食物。

重視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 大體來說,適當的熱身能減少肌肉粘滯度、增加肌肉中化學反應速度、加快神經衝動的產生速度。熱身的其他作用還包括:增加在寒冷環境中練習的體溫調節反應;增加肌肉力量;更好地緩衝代謝副產物,延遲疲勞的發生;改善關節活動和柔韌性。體溫升高是通過心血管系統的許多生理功能來完成的,即分泌激素到血液里,從而引起各種變化,加強心功能,使血液從內臟器官向肌肉分流。同時,骨骼肌的動脈舒張使更多的血液流過,導致血流增加,有更多的可利用的氧。肌肉溫度升高是這些變化的結果,有利於運動,改善身體表現。

熱身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然而基本原則是相同的,主要包括:

l、在每次專業課、綵排或舞台表演之前都必須做熱身;

2、熱身所需時間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比如健康水平、季節和個人習性;

3、熱身的強度主要依賴於個人的健康水平; 4、完整的熱身程序大約20分鐘;

5、熱身結束後和舞蹈開始前潮的休息期應該不多於lO—l5分鐘,而且與衣服的多少、環境的溫度有關;

6、舞蹈演員應該穿適當的衣物,以避免身體熱量的散失;

7、熱身應該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從大肌群到小肌群。

整理活動與熱身同樣的重要,其目的是逐漸減緩生物馬達。適當的整理活動使人在練習後能更快地獲得生理平衡。突然停止練習(尤其是劇烈運動)可導致大量負面的生理表現,比如:血液淤積、血液循環緩慢、廢物運走的速度減慢,可能還會造成肌肉痛和抽筋。

在訓練中四肢靜脈交替收縮和舒張產生擠壓,以完威靜脈血液迴流心臟,因此,『如果身體活動突然停止,大量血液仍然留在肢體中。如果不能及時有足夠血液迴流,那麼心功能就會受到某種程度的損害,出現暫時眩暈甚至可能暈厥。相反,主要的活動結束之後,做輕量活動和伸展練習,使血管壁肌肉繼續活動,可幫助循環和移走代謝廢物(如乳酸)。

在設計整理活動的程序時,可以採用與上述熱身相同的原則,但要注意順序相反。做一套完整的整理程序所用的時間與熱身大致相同。

提高基本素質

整個的訓練過程包括基本素質訓練、專項素質訓練、心理和意志品質的培養等方面,不同訓練階段有不同的訓練重點。隨著訓練的不斷深入,對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時要根據要求不斷調整素質.訓練的內容,柔韌、靈敏、協調、」平衡、爆發力等素質容易判斷並普遍被舞者所重視而得到不斷訓練,而力量、耐力、有氧無氧能力等基本身體素質較易被忽視,需要注意加強。以力量素質為例,加強力量並不是要求舞者能夠像運動員一樣舉起沉重的杠鈴,而是說適度的力量能夠加強關節周圍的肌肉,穩定和保護關節。通常關節的保護結構包括關節囊、韌帶和肌肉,柔韌性良好的關節(舞者大部分如此)其關節囊和周圍韌帶相當鬆弛,關節囊和韌帶對關節的約束和保護作用減弱,肌肉的保護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對難度較大的技巧動作應分階段逐步練習,不能急於求成而忽視個人接受和掌握技術的差異性。由於舞者的下肢受力較多,又是損傷多發部位,因而訓練中要通過多種方法與手段去發展膝、踝關節的力量,改善下肢的柔韌性、靈活性、協調性、本體感受和肌肉的精細控制能力。

控制訓練量,減少疲勞

人的訓練量有一定的極限,每個人的訓練量極限都不相同,且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能承受的訓練量也不同,因此在訓練中根據個人的情況注意大、中、小訓練量的有機結合,循序漸進,分別對待。過於疲勞的訓練會使得本應參與工作的肌肉、韌帶能力下降,令不該參加工作的肌肉、韌帶參與進來,就會出現不必要的錯誤動力定型,為損傷埋下隱患。

運動量長期超過人體組織的承受能力,會因過度摩擦擠壓組織,或過度牽扯拉伸組織引起微細損傷的積累,常見的慢性損傷多因此而來,比如肌肉勞損、關節勞損等。大量訓練後造成疲勞肌肉的乳酸堆積,使肌肉收縮能力降低,做動作力量不足、速度減慢,也影響伸展性,完成動作質量不高,並易發生意外損傷。另外,長期超量的訓練也會引起大腦皮層的疲勞,產生厭倦甚至抵觸情緒,或者因疲勞而導致訓練中警覺性、注意力下降,機體反應遲鈍。

疲勞是過度負荷的直接反映,過度負荷下的劣變反應可表現在生理或心理方面,出現身體不適應癥狀:慢性體重下降,非受傷引起的關節及肌肉疼痛、周身眭肌緊張、疲憊不堪、盜汗、失眠和不安等。有時過度負荷的整體反應並不明顯,可是由於身體局部的負荷過大,導致局部疲勞積累,進而造成該局部的劣變反應。運動性疲勞時身體的各方面能力均有所下降,平衡、靈敏、協調、反應等素質機能下降,在做複雜的舞蹈動作時容易發生各種意外的損傷。同時,如果運動性疲勞長期存在,那麼肌肉的力量、彈性、爆發力等能力也相應下降,勞累的肌肉不容易恢復正常水準,是各種肌肉慢性勞損的原因之一。

對於參加大賽的學生,老師要發揮才智,隨時注意學生的主客觀反應,根據學生身體情況制定和不斷調整訓練和比賽計劃,使他們以飽滿的熱情和最佳的狀態進行比賽。

合理安排傷後恢復

1、緩解肌緊張,解除緊張、疼痛癥狀。在發生損傷後,軟組織疼痛的部位出現肌緊張,感覺疼痛部位轉側不利,活動困難,關節僵硬。肌緊張造成的局部肌肉持續收縮使得傷處血液供應不良,釋放痛性物質。這樣,肌肉疼痛和肌肉緊張相互作用,不斷加強,形成惡性循環。了解這一點,在出現疼痛時可以嘗試放鬆肌肉,打破這一不良狀態。可以通過主動或被動牽拉肌肉進行,也可以進行專門的放鬆練習,如瑜伽。

2、判斷傷後恢復的程度,避免過早開始訓練。必須強調損傷的痊癒是一個客觀的過程,以一個恆定的速率出現,需要多少時間依損傷範圍和性質而定,不能盲目追求加快恢復、過早訓練。要注意判斷傷情和恢復情況,在損傷的急性期過後要進行康復訓練,包括先被動後主動恢復關節的運動幅度、恢複本體感覺、加強力量等。

同時必須注意防止可能出現的再受傷問題,因受傷未愈就倉促開始正常訓練時,為避免傷部疼痛,傷者常無意識地把運動負擔轉到健康肢體上,以致形成新的局部負擔過重甚至再傷。可以使用保護支持帶加強肌腱或韌帶,並配合積極的局部治療。

總而言之,造成損傷的原因很多,個人的身體條件和承受能力等差異很大,所以預防損傷的原則和措施也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本文提到的只是一些基本的、普遍的原則,每位舞者需要了解自身的特點,找到薄弱環節,一方面力求揚長避短,另一方面要改善身體弱點,提高綜合能力,遠離傷病的困擾。


推薦閱讀:

人際交往建議14條
建議為貪腐官員立碑?
【討論】【建議】中西藥結合治療糖尿病
延參法師對幸福的十三條建議
404(不建議你打開)

TAG:建議 | 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