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做事,兩處學習,三思做人

有這麼一則故事:

有一天,奕尚禪師從禪房出來就聽到陣陣悠揚的鐘聲,禪師立刻被那種與眾不同的鐘聲吸引了,他仔細聆聽,神態極其專註。鐘聲停了以後,他向侍者詢問道:「今天早上敲鐘的人是誰?」

侍者回答道:「他是新來的,才來沒幾天。」

奕尚禪師說:「你去把他找來,我有話要問他。」

那個新來的小和尚來了,奕尚禪師問道:「今天早上你敲鐘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小和尚回答道:「沒有什麼特別的心情,只為敲鐘而敲鐘而已。」

奕尚禪師道:「我看不是這樣的,敲鐘的時候你一定是想著什麼,否則,你不會敲出這樣的鐘聲的。我仔細聽過了,今天的鐘聲格外響亮,只有真心向佛的人才能敲出這樣的聲音。」

小和尚想了想,然後說道:「我沒有刻意要想著什麼,在我還沒有出家以前,我的老師告訴我說:『做什麼事都要用心,打鐘的時候想到的只能是鍾,因為鍾即是佛,只有虔誠、齋戒、敬鍾如佛,才配去敲鐘。』」

奕尚禪師面露喜色,提醒他道:「敲鐘是這樣的,做任何事也要這樣。要保持今天早上敲鐘的禪心,以後你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凡事就怕「認真」二字,我們做任何事情皆能以認真的態度去面對,就沒有做不好的。

我們的經驗和知識等,都需要通過學習而來。不過,一方面要注重讀書,向書本學習,歷代典籍蘊藏著先人的智慧,我們的人生經歷有限,不可能凡事都經歷接觸過,所以,讀書就是我們擴大知識面,增長智慧,訓練大腦的最大捷徑。在書中,各種知識,文學、歷史、哲學、社會學、人來學、考古學、物理學、化學等應有盡有,我們只管去讀,看的有意思就多看一點,寫的不好就棄之一旁。遨遊宇宙,神交古人。與聖賢對話,與詩人同醉,與俠客同游。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向生活這本無字大書學習。有些事,不親自經歷一番,總不能體會其中的滋味。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是最好的老師,人類的一切經驗知識莫不是從生活實踐而來。只要我們處處留心,勤思善問,一樣可以通過生活實踐成長起來。

《荀子》的《法行篇》記載,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無思也。有而不施,窮無與也。是故君子少思長,則學;老思死,則教;有思窮,則施也。」

大意為,孔子曰:「君子有三種思慮,不能不認真去思考。少年時代不學習,長大後就沒有才能。老年時期不教誨別人,死後無人思念。富有時不施捨別人,窮困時也不會有人來幫助。所以,君子少年時考慮到長大之後的情況,就應該學習。老年時考慮到死後的情況,就應該耐心教導別人。富有時考慮到貧困時的情況,就應當慷慨地施捨給別人。」

本文系儒風大家原創,轉載須註明: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推薦閱讀:

為人做事當有「四端之心」
做事情三分鐘熱度怎麼破?
一心不能二用
做人不可太盡,做事不可太清
要麼去死,要麼好好做事*

TAG:學習 | 做人 | 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