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致良知 中的良知到底是什麽意思

「良知」思想是王陽明心學體系的理論核心「, 良知」說起源於《孟子》:「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 也;所不濾而知者,其良知也。」在孟子那裡「良知」是一種不經後天學習的先驗的是非標準和道德規範。而在王陽明這裡,「良知」範疇已演變為融本體論、功夫論、道德論為一體的最高的哲學範疇。 「良知」是心之本體。王陽明在孟子「良知良能」說的基礎上把「良知」擴充為一種貫穿於萬事萬物的普遍原則。他說「良知者,心之本體」。認為「良知」是心的本然狀態。王陽明的「良知」是倫理學上的良心,亦即道德意識的主體。「良知」是「與物無對」的本體,是造化天地萬物鬼神人類的精靈,人的一切認識和實踐的活動,都是為了復歸此本體。他說:「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虛靈明覺,即所謂本然之良知也。」王陽明把「心」進行了高度的抽象和概括,把排除了「私慾」和外物干擾的「本心」即從「一塊血肉」的人心升華為「良知」「, 良知」便是「心」的形上本體,它處在虛靈明覺和恆照的狀態。因此,作為超越具體「身心」特徵的「良知」,便是超越了具體「器」的「道」。 「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聖賢,雖常人亦無不如此。若無有物慾牽蔽,但循著良知發用流 行將去,即無不是道。」 良知即是天道。
推薦閱讀:

請不要拿良知當賭注
如何看待作家劉永彪在95年湖州滅門慘案事件?
小寶:民國的文化人有完整的人格及良知
告訴我,我的「良心」值多少錢?
良知是甚麼?

TAG:意思 | 良知 | 王陽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