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黃鶴樓
再上黃鶴樓
黃鶴樓是蜚聲中外的歷史名勝,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戶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湧浩蕩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剛好位於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歷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遊、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後到這裡遊樂,吟詩作賦。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
退休後回家,路過武昌,再度登上黃鶴樓,有時間觀看許多詩詞字畫,真是感慨多多。50年前,我從漢口過江到武昌,坐的是輪渡,需要兩個小時。現在一橋飛架南北,過江只要兩分鐘。過去在崗時間多次參觀也是來去匆匆,這次卻是從容地觀看。加上友人的熱情周到,不僅陪我臨風感懷千古絕唱,觀江景,嘆天地之悠悠;念故人,尋名人之留跡;聽古音,賞古樓與編鐘。而且陪我緬懷辛亥革命舊址、帶我感受百年老巷的古樸和繁華,品嘗至今回味的武漢小吃,領略二十世紀建築的博物——江漢路。美景美食,一個人欣賞、品味或許有些孤寂,但與相投相知的人一起欣賞、品味就會欣然而愉悅!感謝友人帶給我的志滿和豪情,感念友人留給我的悠然和靜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大仙的這首黃鶴樓的詩,讓我對黃鶴樓已經崇慕很久啦,只恨自己沒有時間,沒有機會來看一看孤帆遠影的美景,黃鶴樓雖不高,但是由於坐落在蛇山山頂,使得黃鶴樓能夠遠觀長江,俯瞰荊楚大地,登頂是首選目標,驗票進樓,順樓梯而上,中間有專為70歲以上的老人和殘疾人準備的電梯,每一層都有一些經典的故事傳說的畫圖,名人字畫到處都是,不過,多為現代文人墨客,快到頂層,有幾個朝代製作的黃鶴樓模型,在這裡,我才了解到原來,黃鶴樓早在三國時期,為孫權所建,只是,歷經戰火動亂,數次被毀,數次重建,才有今日之黃鶴樓,這裡詩詞、文賦、楹聯、匾額、比比皆是,倒也充分烘託了黃鶴樓的神奇傳說,登上黃鶴樓,雖說因為煙霧看不清煙波浩渺的長江,但是,登高遠眺,長江一橋的雄姿還是清晰可見,黃鶴樓被稱為「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確名不虛傳,煙雨朦朧之中,登樓四下眺望,四周近處美景盡收眼底,登斯樓也,不免讓人有一種去國還鄉之感,端午佳節登樓,更不免悵然心生,思古嘆今之感······ 本以為登完黃鶴樓,就基本差不多旅遊結束啦,沒想到裡面的景點還有不少,景色也很美,順路向東走,沿蛇山頂東行,有個千年喜大鐘立在小山上,遊客們撞鐘祈福,鐘聲傳的很遠,估計,在前方的江面上行船,應該可以聽到撞鐘得聲音,麗日和風,順江而下,遠觀黃鶴樓之偉岸,聆聽千禧之悠揚鐘聲,似有仙人駕鶴復返的感覺,「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雖然今日看不見漢陽樹,也不能一攬鸚鵡洲之美景,但是煙雨朦朧之黃鶴樓,更有一種神秘懷古的情懷,讓人不免心生惆悵······
再往東穿過幾道石門,便是岳飛的雕像,還有武穆遺像,精忠報國與還我河山的題字,還能體現岳飛當年金戈鐵馬,縱橫沙場的雄姿,據說因為岳飛在這裡守候7-8年,但是,最後一世英雄還是死在秦檜的手裡,真是生不逢時,奸臣當道,又有啥辦法,沿山坡下走,迎來紫薇苑,裡面小路曲靜幽深,奇花異草,枯枝上新芽萌發,草坪翠綠,沿山坡前行,不覺便到南門,據說王羲之在此與人論鵝,因此現在建有鵝池,裡面雖然沒有鵝,但是,湖中心的太湖石與睡蓮交相輝映,滿池的各色鯉魚游來游去,池的四周是古今墨客騷人的詩碑,黃鶴樓在這些詩詞歌賦中被世人所認知和傳誦,因而名揚天下,黃鶴樓,無愧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稱呀。 遊興正濃,沒想又飄來一陣小雨,正好利用避雨的時間,走進碑林,好好體會一下這些傳誦已久的名人詩句,體會一下江山多嬌的壯景。煙雨朦朧中的黃鶴樓,還在萬千遊人的觀賞讚美中,雄風依舊,俯瞰荊楚大地,「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在落梅軒編鐘樂隊的楚漢韻律中,走出黃鶴樓······
黃鶴樓上看風景,江城如此多嬌嬈。黃鶴樓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色彩絢麗,凌空舒展,高古雄渾而不失精緻,不愧為"天下江山第一樓"。登樓遠眺,雄偉壯闊的武漢大橋盡收眼底,「極目楚天舒」,」不盡長江滾滾來,」感受了毛澤東登臨黃鶴樓的豪邁氣概。
我賦詩一首:
重訪江樓覓舊題,窗光欄影夢相隨。
孤帆漸遠寒煙杳,欲詠詩詞思不歸。
玉笛梅花空想像,晴川煙草自芳菲。
多情最是吳江水,載去崔郎幾不回。
主樓第一幅長詩是唐朝崔顥作的名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該詩早在中學時代我就讀過。傳說李白登黃鶴樓欲賦詩時,見此詩而擱筆,並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黃鶴樓之於武漢的意義不必贅述,但之於我卻有著久遠的神往和感懷。多次路過武漢,因擔心匆忙的腳步驚擾了黃鶴樓的古韻而不敢前往。
接著我看到宋朝岳飛登上黃鶴樓,憂國憂民的心情。用《滿江紅》詞牌寫下【登黃鶴樓有感】:「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在三樓矚目處,有民國元老於右任寫的【浪淘沙·黃鶴樓】一詞,感到國家衰弱,民不聊生。全詞格調沉鬱,感情悲切:「煙樹望中收,故國神遊。江山霸氣剩浮漚。黃鶴歸來應墮淚,淚滿汀洲……若個英雄凌絕頂,痛哭神州。」
在主樓的進門處,有毛主席寫的【菩薩蠻·黃鶴樓】一詞,在1927年大革命時期,對前途無限的憂慮,但有共產黨人的胸襟,對前途充滿信心。「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這次重遊黃鶴樓,聽著頂樓的古典歌曲,看著各朝代的實物字畫,對我是次深層次的文化熏陶。我感受最深的是李白的那句話:「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想過去都有「文人相輕」的陋習,李白這樣偉大的詩人還為之折服,我想這也是李白「文人相重」的高尚之處。其實過去有些詩人評論,崔顥這詩用了三個「黃鶴」,字句過贅,還有個別平仄不對的地方。李白賞觀大局,沒有吹毛求疵,除讚賞之外還認真向他學習。他到南京鳳凰台作有一詩:「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也成為千古名篇。
總之,再次登上黃鶴樓的我可謂「觀止矣」,另外還了很多新感悟,這也是精神層面的一種升華。
附記:
五十年前游黃鶴樓時主樓已不在,只剩尚存部分名為奧略樓。1958年毛主席在長江大橋上提出重建黃鶴樓,但一直被擱置。直到1973年決定落實毛主席這項指示,專家們在比較唐朝和清朝黃鶴樓圖像資料後,選擇了同治黃鶴樓,理由是突出雄偉主樓,置於高處,佔地少,可作武漢標誌建築。而唐代庭院式黃鶴摟較分散,佔地面積大,主樓不突出,沒同治黃鶴樓雄偉壯觀,故按同治黃鶴樓修建。地點選在長江大橋蛇山頭,當時為高炮守橋部隊營地,為修建黃鶴樓,部隊遷址,終於定下現在的地點。原擬最上等木質結構為主,還古色古香原貎,輔以現代彩色水泥和黃鶴公園,黃鶴長廊……由於種種原因,現黃鶴樓與原定方案基本沒變,僅木質結構一項有所變更。
推薦閱讀: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鑒賞
※湖北省武漢黃鶴樓
※【名家講唐詩】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
TAG:黃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