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噴的移民熱情
「這幾天有空,見了幾個有錢人,都想移民。大多數已經移民了,還有的在辦理。」這是微博上一句不起眼的留言。這樣的內容,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甚至,也沒有人具體說的清楚是從哪天開始,這成了中國富人們的生活標籤。
李旭,做了十六年移民工作。他告訴《中國周刊》記者:「以前,辦理移民的人都小心謹慎,現在他們直接問我們:我多支付你們些錢,能不能辦得快一點?」
英國《經濟學人》也觀察到了中國正在進行的這場變化。在近期出版的雜誌上,這樣評價:「一代人以前,大多數中國有錢人的模式是擁有一個獨立廚房,放滿了白花花的食物。但自鄧小平『致富光榮』的號召之下,成百上千的人成為百萬富翁。他們享有各種象徵財富的東西——大房子、好車子、奢華的假期。即使是這樣,令人驚訝的是,他們中的多數人想要離開中國。」
到底,哪些算是富人?誰又在離開中國?
有錢人的移民 2011年4月,招商銀行發布的《201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給出了這樣一組答案:
「2010年中國可投資資產1千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人群(簡稱高凈值人群)數量達50萬人,共持有可投資資產15萬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接受調研的高凈值人群中近60%的人士表示,已經完成投資移民或有相關考慮。個人資產超過一億元人民幣的企業主中,27%已經移民,47%正在考慮移民。」
資產過千萬的人,有60%的人考慮過移民。這個數據不小。但是,李旭卻對《中國周刊》記者說,「我可以很有信心的肯定,這些資產過千萬的富人們,單純想過移民意向的,絕對不是60%,而是100%。」
他的理由是自己的體驗,「每次參加一些企業傢俱樂部的聚會,在場的人,只要知道我是從事這行的,都會問上幾句,『怎麼辦理移民?』」
現在來看,移民辦得最瘋狂、也最高調的是去年。
2010年4月份,在北京車展上,一個移民廣告的海報高調地懸掛著,「在北京買房么?不如移民吧!」
這種行業內的高調背後,是2010年移民市場的一次井噴。
當年年底,有的移民公司,業績整整翻了五倍。
2010年上半年開始,流傳著移民漲價的消息,到6月份,加拿大首先漲價翻倍。很多想移民的人都趕在這個漲價前衝刺了一把。
2010年10月的數據顯示,香港、北京兩地簽證中心積壓的加拿大魁北克省投資移民申請個案達18534例,按照現在魁北克省的最大移民額度,這至少需要9年時間。
有機構對這些「富人」們為何如此熱衷於移民做了調查。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發展研究基金會就曾做了一份《2010中國企業家生存環境調查》。調查顯示,超過1/4的受訪企業家表示自己已經移民或有移民意願。
為什麼移民 在《中國周刊》記者的採訪中,無論是移民中介還是移民的人士,在解釋到這個問題時,他們開口會說,「好的空氣,好的生活環境,並不高的生活成本,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儼然,是一幅美好的田園生活。
不僅如此,獲得外國國籍,或者拿到綠卡,對於富人們來說,也是一種非常便利的出入各國的方式。2011年3月,亨氏簽證受限指數的推出者Henley&Partners顧問公司出爐了一份《2010年公民旅行簽證受限指數全球排行榜》,在98個參評國家中,中國排在第88位。
張偉光,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發了財,有自己的公司,做軟體開發和硬體銷售。九十年代末,他們全家移民加拿大。他認為,「孩子」,永遠是促使移民的最前面的原因。
在《2011私人財富報告》中,也驗證了他的這個觀點。《報告》中統計,58%的受訪富豪表示,子女教育是中國高凈值人士進行投資移民的首要原因。
但是,說到根上,讓多數富人們移民的深刻原因,還是「安全感」。
張偉光對《中國周刊》記者表述了這樣的觀點,「都說,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富起來的人,第一桶金都不幹凈,那也是一種仇富心理。社會仇富,政策又不穩定,有錢的人誰能有安全感呢?」
他說,前段時間,他有個在國內做房地產的朋友,總問他移民的事情。因為,一直和他這個朋友有聯繫的當地一個分管土地的領導被抓了,他朋友變得很緊張,總想趕緊移民。
張偉光的這個朋友,已經開始辦移民了,他對張偉光說,「在國內做房地產,整天懸著,哪個相關官員被抓了,自己都緊張死了,整天揪著。」
讓富人們揪心的,還有各種不確定因素。財產安全,多是賺了錢的商人們的移民原因。官員們的移民,則多是怕犯事被抓和已經犯事逃走的人。
張偉光說,在加拿大,移民的中國國人分為三類圈子:
「一類是官員,這個圈子我們也接近不了;一類是生意做大了犯了事逃過去的商人;還有就是我們這類人,錢也不多,也沒什麼其他目的,有一半好奇,還有一半期望,想過得更好。」
移民潮今昔 已經有人開始界定,最近幾年時興的這種以投資移民為主要形式、富人為主要移民群體的現象,已經成了改革開放後第三波移民潮。
推算上去,改革開放後,中國已經經歷過了兩次移民潮。第一次是上世紀80年代,那時,移民的主要是混雜偷渡客的底層勞工;第二次是九十年代,那時,移民主要是國門初啟之時的「洋插隊」。
1990年代初期,加拿大等國逐漸開始正式接納國外移民。無論是哪個國家的人,如果符合他國的移民條件,就可以提出申請,繳納一定的費用,並可以取得審批,成為他國公民。移民國的這一規定,無疑為移民打開了一個「花錢就能移民的通道」。
通道開了,那些較早出國的一幫中國人開始經營這單買賣,他們在移民國家設立公司,專門接待和辦理中國人移民他國的申請。有的乾脆來中國大陸設立公司,自己開拓市場。
1995年進入移民行業的李旭,趕在第二波移民潮的尾巴上。那時的李旭被同學們調侃為「人販子」。
李旭記得,「1995年,每單移民生意做成,中介公司收一萬美元的手續費,8萬元人民幣在90年代是個大數目。」畢業沒幾年的李旭看到了這行的誘惑:「花錢就能移民,幾單生意就能養一個公司。太好賺了。」
這股「花錢就能移民」的潮流持續到了1999年。
與前兩次移民潮不同的是,新世紀移民潮的主力由新富階層和知識精英組成。中國社科院2010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顯示,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移民輸出國,目前約有4500萬華人散居世界各地,流失的精英數量居世界首位。如此高端的群體、如此龐大數量和趨勢化發展構成了不容忽視和必須面對的問題:中國是否正在經歷社會中堅階層的集體流失。
對新一輪移民潮的特點,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胡偉略做了總結:「以有錢人的移民為特徵」,而且,移民的原因,也更集中。「大家更關注生活質量和財產安全了。國外的教育、福利是吸引力,國內的政策,第一桶金得不到保護等原因是推力。」
「還有個新特點是,移民了,人還在國內。」
去年,胡偉略曾經接受一家法國電視台的採訪,對方問他,「中國興起第三次移民潮,是不是中國內部的政策變動原因?」
胡偉略沒有回答。
(文中張偉光為化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