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閑話「兒皇帝」 (50)司馬睿

九 東晉 元帝司馬睿(276——322)

東晉王朝只有104年的歷史,出了十一位皇帝,基本上都是弱勢天子,受制於人。這與它的首任皇帝司馬睿有關。

司馬睿在位六年,是一個奇特的人物:本沒有資格當天子,卻君臨天下;本沒有能力開國,卻創立了一個百年王朝;身為一國之君,卻受制於強臣;甚至於他真正的血緣,也有人說三道四……

(一)此馬非馬

史載,司馬睿的父親是琅琊王司馬覲,曾祖父就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司馬懿。

司馬懿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陰陽八卦,無所不通;韜略滿腹,獨步當代。他與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一起,處心積慮,苦心經營,一心要篡奪曹魏的江山。

在逐步掌控了曹魏王朝軍政大權、為子孫後代打下了堅實的篡位基礎後,老奸巨猾或者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仍不放心。他熟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深怕別人暗中搗鬼,將來乘亂奪了司馬家的基業。他要防患於未來,為孝子賢孫謀一個萬年保險。

閑來無事,他亂翻閑書,偶爾找到了《玄石圖》。這是一本讖書,就是預言,上面有句話,讓他膽戰心驚,差點犯了腦血栓。這句話就是:牛繼馬後。

他想起了自己此生最害怕的人物——魏武帝曹操。曹操當年做了一個夢,夢見三馬同食一槽。

「三馬同槽」,預示著有三個馬姓或司馬姓三人,將來要奪取曹家天下。曹操當然不願讓它發生,打算拿司馬懿父子三人開刀,以絕後患。

曹操的太子曹丕,目光短淺,又被司馬懿平日的花言巧語深度迷惑,極力勸阻父王,並胡亂把「三馬」的預言推到了西北軍閥馬騰父子身上,這才讓曹操解除了對司馬懿的疑心,讓這個老賊順利的活過了古稀之年。

在司馬懿看來,讖書、相面、解夢之類的江湖方術,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對司馬家的敵人和潛在的對手,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否則,像曹操那樣心慈手軟、猶豫不決,定會給後人們留下巨大的隱患。這種隱患一旦發作,國將不國,人亡家破。要是當年曹操斬了俺們父子,他的曾孫、當今的皇上曹芳還能受俺們的氣嗎?司馬懿暗暗得意。

「牛繼馬後」,意味著牛姓之人將要取代司馬氏。這是絕對不可以有的!

司馬懿睜開陰森森的老眼,掃視朝堂,終於讓他發現了一個「牛」人,就是將軍牛金。此人驍勇善戰,很有些三拳兩腳,不可不除。

老賊心狠,定下了斬「牛」之策;老賊計巧,布下了毒「牛」之計。

司馬懿秘密定製了一把酒壺。從外表上,與普通酒壺沒啥兩樣,一壺一嘴,腹圓嘴細。壺蓋之下,布滿玄機,內有兩個壺膽,一盛美酒,一盛毒酒。開動機關,壺嘴分別流出的即是兩種酒,一種延年益壽,一種斷腸奪命。

接到司馬太傅的請柬,牛金將軍受寵若驚,包起牛角,滿眼溫柔地前去赴筵。司馬老賊沒有記錯使用方法,先給自己斟了一杯,一飲而盡,張開缺了牙的老嘴,大聲道好,惹得牛將軍喉頭亂響。接著,老賊又倒一杯,親手遞給牛將軍。將軍激動的雙手顫抖,接過來大口吞了。頓時,滿嘴白沫,全身抽搐,當場斃命。

略施小計,除了牛魔王,老賊心中舒坦,不久就放心地到閻王那裡歸隊了。

讖書、預言這一類的東西,人要是不相信,就不會有心病,就不會夜不能寐;如果相信,就不應該費盡心力去加以干預或改變,因為那是命中注定,是天意。天意已定,豈是人力能夠轉移?豈不聞「人算不如天算」?

機關算盡的司馬懿,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他死後25年,他們家出了大事。

這是大事,也是喜事,司馬家添丁進口了。司馬懿死後又得了個曾孫,喚作司馬睿,字景文。

從司馬睿的「名」和「字」上可以看出其父司馬覲對這個兒子的鐘愛和寄託。「睿」字的意思是「看得深遠」,表明司馬覲希望兒子長大成人後要有遠大的志向、深邃的智慧,不要糾結於雞毛蒜皮的小事;「景文」二字更有講究。司馬懿的兩個愛子司馬師、司馬昭都沒福活著稱帝,但都在死後被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追尊為帝,一個叫「景帝」,一個叫「文帝」。「景」、「文」是他二人的謚號。司馬覲給兒子起了這麼個字,意思是要讓兒子向司馬師、司馬昭這兩位叔祖學習,讓他們父子這一支出人頭地。

死了的司馬懿和活著的司馬覲這對祖孫,萬萬沒有想到自家的血統被別人摻了假,滿腔的希望打了水漂。

司馬懿活了七十三,閻王不叫自己去,壽終正寢,風光無限;他兒子司馬伷差點,死時五十七;孫子司馬覲更慘,三十五歲就早早謝幕。

司馬覲英年早逝的原因,可能是身體欠佳,一直病歪歪的,有些正經事干不好或是幹不了。他家中倒有一位身體如狼似虎的人,就是他的老婆、王妃夏侯光姬。

嫁入司馬家後,年輕貌美、青春年少、渴望愛撫的夏侯光姬,感覺有些不對。老公司馬覲對藥罐子比對她還要親,整天抱著,就是不理她這麼個大美人;偶爾親熱一會,司馬覲似乎力不從心,草草收兵。夏侯光姬寂寞難耐,偷偷給老公找了個替身,春宵時刻加緊補課。不久,夏侯光姬珠胎暗結,造人成功。司馬覲還以為是自己的能耐呢,樂得想哭。

在背後暗助司馬覲一臂之力的這個男人,是王府的一個小史,或者可以稱為小廝,長的咋樣不得而知,他的姓氏倒是閃閃發光:牛!

司馬睿就這樣來到了人間,他的父親到底是誰,只有天知、地知、夏侯知、牛知。整個司馬家族都像是被牛皮夢了眼、堵了耳,跟著傻樂。

明槍易躲,牛金將軍因此喪命;暗箭難防,牛姓小斯偷梁換柱,大獲其功。司馬懿在這個老賊,不知在地下如何抓狂?

一般而言,男人征服了世界,才能征服女人;牛姓小廝反其道而行之,先征服了女人,後征服了世界。他的親兒子司馬睿,後來當上了皇帝,世界是他的,也是他娘的,更是他爹的。牛姓小廝,真牛!唯一可惜的是,牛家的兒子並沒有認祖歸宗,並沒有把牛家列祖列宗請進太廟供奉,依舊讓他們在荒郊野地里任憑風吹雨打,默默嘆息:這小子,真是不孝!

司馬懿沒能阻止「牛繼馬後」的發生,這是天意,非人力可違。然而,更讓他暴跳如雷的是,江山不姓「馬」了,改姓「牛」了,但其中的一半居然又還給了曹家。

晉朝的天下,是從曹家奪來的,是晉武帝司馬炎從曹操的孫子魏元帝曹奐手中硬生生地搶來的。曹家後人徒喚奈何。然而,52年後,怪事發生了。

夏侯光姬的老家是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此地曾經誕生了一位亂世奸雄——曹操。據說,曹操本不姓曹,姓夏侯,應為「夏侯操」。在他活著的時候,曹姓與夏侯姓的將軍都被當成本家,一視同仁。如果傳說不虛的話,夏侯光姬應是曹操的後人,司馬睿身上的血液就有一半是曹家的,半壁江山,亦應姓曹!

其實,曹家也罷,牛家也罷,在司馬睿那裡一概不予承認。在他的一生中,他都咬牙切齒的說:「俺,複姓司馬,是宣帝(司馬懿)的曾孫!」這讓司馬懿在陰間大感欣慰:甭管你是誰家的後人,只要把俺當祖宗就成!

(二) 王馬天下

司馬睿的確不凡,出生時牛氣衝天,閃閃發光,「一室盡明」,都省了電費了。這讓他名義上的父親司馬覲又驚又喜,拼了命也要好生養育這個神奇小子。

十五歲的時候,司馬睿就成了琅琊王,因為他爹司馬覲沒了。至於他的親生父親牛小廝,史書未載,不知所終。十七歲時,司馬睿以王爺的身份參加工作,當上了員外散騎常侍,後因表現不錯,升為左將軍。

此時的司馬睿,並沒有稱帝的想法,一點都沒有,因為他沒有這個資格,也沒有這份能力。

按照那個時代的血統觀念,司馬睿雖屬皇族,但屬旁支,並非嫡系。開國皇帝司馬炎有子有孫,當然不會把皇位傳給司馬睿這個遠房侄兒;繼任天子司馬衷,有三個兒子,更不可能讓司馬睿這個堂弟染指皇冠。然而,「八王之亂」幫助了司馬睿,讓他終於黃袍加身。

「八王之亂」中,惠帝司馬衷的子孫要麼被殺,要麼病亡,皇帝的嫡系血統由此中斷,給其他皇室子弟提供了機會。司馬衷的弟弟司馬熾、侄兒司馬鄴先後登基為帝。這兩位皇帝非常不幸,身處江北,先後為匈奴人所擒,做了異鄉之鬼。司馬睿如果繼續生活在北方,存活的概率很小。比如永嘉五年(311)四月,當權的東海王司馬越病故,他的靈柩在送往老家的路上被敵軍追上,剖棺焚屍,慘不忍睹。隨行的西晉四十八個王爺都殉了葬,司馬睿好歹沒有出席。

任職左將軍期間,司馬睿遇到他一生中的貴人和智囊,得以青雲直上,由王爺變為皇帝。

此人姓王,名導,是世家大族的子弟。十四歲的時候,有位世外高人見到他,驚訝不已,言道:此兒容貌志氣,將相之器也!就是這小子不用發愁就業難的問題,早晚要混成丞相或大將軍。

王導成人後,被東海王司馬越任命為自己的參軍,由此與司馬睿相識。兩人同歲,一見如故,傾心相交,成了鐵哥們。

此時的西晉,正處於「八王之亂」的高潮期,混亂異常。王導目光遠大,認為中央不是久留之地,久留必亡,多次勸司馬睿遠離權力中心。司馬睿一開始並不相信,直到他的叔父東安王司馬繇被殺,這才慌了手腳,帶著老母夏侯光姬一溜煙逃回自己的封地琅琊(今山東臨沂北)。從此,他對王導言聽計從。

永興二年(306)八月,在參軍王導的策划下,當時把持朝政的東海王司馬越,任命堂侄司馬睿為平東將軍,兼徐州諸軍事,鎮守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司馬睿利用司馬越對自己的信任,把王導要了過來,成為自己的司馬,委以重任,主管軍事。

王導審時度勢,認為長江以北早晚會淪陷於「五胡」之手,只有遷移江南,依靠長江天險才能生存;而下邳是「四戰之地」,易攻難守,不是久留之地。司馬睿對王導的高瞻遠矚,五體投地,放手讓王導經營謀劃。

經過一番活動,司馬睿於永嘉元年(307)七月,調任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軍事。他毫不怠慢,於九月初一率兵渡過長江,抵達建業(今南京)。滾滾長江,擋住了匈奴、鮮卑等「五胡」的鐵騎,也隔絕了朝廷對江南的控制,是該地區成為了司馬睿的獨立王國,為日後稱帝奠定基礎。

初到健康的司馬睿顧盼自雄,覺得自己是琅琊王、安東將軍,手握政權、兵權,誰敢不服?不料由於他一向沒啥名聲,江南當地的士大夫、豪門大族並不買賬,住了很長時間也沒人來拍他的馬腳。

司馬睿不敢動用軍隊去逼迫當地士族前來朝拜,那樣的話只有引發動亂,讓立足未穩的他在江南站不住腳。他很著急,但也沒辦法,只能用腳在地上亂刨。王導也著急,但有主意。他趁當地適逢重大民間活動之時,讓司馬睿坐在轎子上,在盛大儀仗隊的護衛下出遊。王導與名士們騎馬相從。

轎上的司馬睿,不知如何是好,板著臉,一臉嚴肅;轎後的王導們,頭戴綸巾,手執羽扇,談笑自若,宛如神仙。當地的名士顧榮、賀循等人,曾在江北的朝廷任職,認識並敬佩王導等士族名流,甘拜下風,現在看見他們簇擁著司馬睿,摸不清司馬睿的底細,以為他是比王導還要有名的高士,紛紛下拜。

事後,王導親自登門拜訪,請顧榮等人出山相助。從此,這一干江南名士為司馬睿收編,讓他在江南終於坐穩了江山,這讓他對王導更是離不開了。

司馬睿在健康苦苦經營了十一年,由安東將軍升為丞相,由琅琊王進爵為晉王,終於盼到了晉愍帝司馬鄴死於匈奴人手中的消息。

建武元年(318)三月初十,司馬睿像模像樣的登基稱帝。剛一落座,他忽感不妥,慌亂站起來,躬身向下招手,請王導上台同坐御床。

皇帝請大臣同坐御床,古今罕見。御床這個東西,猶如老婆,豈容與他人分享!司馬睿此舉,可以理解為感激,也可理解為獎賞,更可理解為試探!

司馬睿這個皇帝,實在底氣不足。他從左將軍起家,一直做到天子,無不出於王導的謀劃。如果沒有王導的鼎力相助,打死他也不敢想到會有這麼一天。

當年司馬睿南渡長江時,與他同行的還有汝南王、南頓王、西陽王、彭城王。當時流傳的童謠唱到: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五馬」之中,只有司馬睿成了真命天子。如果沒有王導,他司馬睿是不會由「馬」變「龍」的。

在江南的創業過程中,還不能忘記一個人,就是王導的堂兄王敦。他也是一時豪傑,熟諳軍事,指揮有方,鎮壓了江南不少反叛勢力。王導主內,王敦主外;王導主謀劃,王敦主征戰。兄弟二人內外配合,相輔相濟,為司馬睿立下了汗馬功勞。司馬睿當上晉王后,封王敦為大將軍、江州牧,王導為驃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領中書監、錄尚書事;王家子弟遍布朝廷內外,大全盡在王氏兄弟掌握之中。因此,當地人都說:王與馬,共天下。

司馬睿當然知道自己的分量,也明白自己的處境,所以故作姿態,請王導同坐,表示:我的,就是你的,江山最少也有你的一半。皇帝做到這步田地,真不容易,太憋屈了!

王導對司馬睿的忠心,日月可表。他當時就朗朗答道:「如果太陽與天下萬物相同,怎麼俯照蒼生!」意思是說,太陽只有一個,皇帝也只有一個,您就放心坐吧,俺不會搶你的。

司馬睿聞聽此言,十分受用,眼中居然閃出了淚花,順勢輕輕巧巧的落了座,老著臉皮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三) 王敦打「馬」

司馬睿白揀了一頂皇冠戴上後,高興了沒有幾天,就心生寒意了:皇帝這個活,不好乾。

讓司馬睿心寒的不是別人,是他的開國功臣之一,王敦。

說起來此二人還是親戚,王敦的老婆是西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兒,也就是司馬睿的堂姐夫,司馬睿是王敦的堂舅子。一般而言,在沒有利益衝突之時,親戚間相安無事,互相走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一旦有了利害關係,親戚間是會撕破臉的,親戚可以轉化為仇敵。

王敦與王導這對堂兄弟,性格截然不同。王導生性澹泊,安分守己,心地善良,對下屬寬容,對同僚禮讓,對領導忠心。王敦則不然,生性殘忍,野心勃勃,目無領導,蔑視同僚,欺凌部下。他以大將軍兼江州牧的身份鎮守武昌,兵強馬壯,對朝廷的命令陽奉陰違,儼然成為國中之國。司馬睿對王敦始終放心不下,想方設法防備他。

登基不久,司馬睿就任命刁協為尚書令。刁協與司馬睿的心腹、侍中劉隗一起,崇上抑下,排擠豪強,引起王氏子弟的強烈不滿。

大興四年(321)七月,司馬睿任命尚書僕射戴淵為征西將軍、都督司、兗、豫、並、雍、冀六州軍事、司州刺史,駐紮合肥;以劉隗為鎮北將軍,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軍事、青州刺史,駐紮淮陰。名義上是討伐胡人,實際上是防備王敦。與此同時,司馬睿對王導也漸漸疏遠,甚至生出了殺心。只因別人苦勸,司馬睿念及舊情,才沒有下手。

王敦見皇帝公然向自己這個大將軍叫板,怒從心起,遂於永昌元年(322)正月十四起兵武昌,以討伐劉隗的名義發動叛亂。

司馬睿並不慌亂,下詔痛斥王敦,並調戴淵、劉隗率兵入京,保衛建康。劉隗與刁協勸司馬睿殺盡王氏子弟,沒有得到批准。

王導見堂兄王敦謀反,每天帶著宗族二十多人到朝廷請罪,誠惶誠恐,情真意切。司馬睿大受感動,親自召見王導,並發還了他上繳的朝服。王導趴在地上咚咚磕頭,道:「亂臣賊子,哪個朝代沒有?沒想到今天出在了俺們王家!」司馬睿激動地光著腳丫跑上前去,緊緊抓住王導的手說:「茂弘(王導字),俺正要重用你,你這是說的什麼話!」

不久,司馬睿任命王導為前鋒大都督,率軍與王敦決戰。很不幸,右將軍周札臨陣叛變,王敦順勢攻入首都,縱兵大掠。

親自督戰的司馬睿,匆忙逃回宮中,身邊只有兩個侍中相隨。他脫下軍裝,換上朝服,環顧四周,自言自語道:「王敦這個傢伙,想要俺這把交椅,理應早說!何必如此禍害百姓!」又派人給王敦捎話:「你如果還沒有忘了朝廷,現在就退兵,天下尚能安寧;不然的話,俺就退位,還去當琅琊王,絕不擋你的路!」悲憤之情,無奈之意,溢於言表。

王敦對皇帝的這番表白,不予理睬,也可能是無法回答。雙方就此僵持。就在此時,尚書令刁協、鎮北將軍劉隗也逃入宮中,磕頭請罪。司馬睿一手拉著一個,嗚咽道:「到了這步田地了,你們快逃命去吧!」二人保命要緊,撇了皇帝跑路了,刁協中途被人所殺,腦袋送到了王敦那裡;劉隗命好,逃之後趙,一直當到了太子太傅,得以善終。

司馬睿摸不透王敦的底細,央請文武百官去見王敦,雙方講和。王敦成了最終贏家,被任命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江州牧,封為武昌郡公。偏偏這個王大將軍矯情,對新的任命一概推辭,就是不買皇帝的賬。此人不要虛名,只要實權,野心勃勃,從此把持朝政。

王敦志得意滿,更加驕橫。他先是想要廢黜太子司馬紹,原因是他見司馬紹有勇有謀,怕日後不好控制。此一想法遭到群臣一致反對,只好作罷。此後,他又殺了僕射周顗、征西將軍戴淵,改組了中央部門,然後回師武昌,遙控朝廷。全國各地的貢品大都送到了他家,各級官吏也成了他的私人。

成了擺設的司馬睿,憂憤成疾,於這一年(322)閏十一月初十駕崩,享年四十七歲。史稱其「恭儉有餘而明斷不足,故大業未復而禍亂內興」。也可以說他「成由王導,敗由王敦」。

推薦閱讀:

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怎樣,還不是個農民
北齊皇帝列表,哪個最厲害?哪個最差勁?*
閑話「兒皇帝」(19) 第三壇 病夫皇帝
慈禧為何寧願垂簾聽政也不登基當皇帝?
你所不知道的西漢十一帝,只有四位有廟號,最後三位皇帝絕後

TAG:皇帝 | 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