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節文言課堂教學實錄的微格對比分析

  • 熱點推薦:
  • 馮為民:教好語文選修課的淺見
  • 李彬:中學語文教學的美育內涵探
  • 唐建新:感受台灣中小學《國文》課本的編排
  • 背景與主題 本文著重討論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學的課堂效率問題。一段時間以來,通過聽課和討論座談,我們發現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學基本上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新課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不斷浸潤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如課前讓學生搜集相關信息,課堂上讓學生展示、報告,經常關心學生的問題並及時加以解決,幫助學生養成自學的習慣,等等;二是不少教師認識到文言文教學文言並重的特點,在強調重點實詞、虛詞和翻譯的同時注重涵泳古人智慧;三是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開始以學生實際存在問題的內容為重點;四是教學方法上也有很多新元素。但教師也有兩個擔心:一是不串講串譯擔心學生不能全面掌握文言文所有內容;二是文言文教學時間緊張,預設目標難以在很少課時內完成。下面我們就兩位教師執教的《諫太宗十思疏》的課堂實錄進行切片分析。(一)號切片是工作不久的年輕教師的教學實錄,(二)號切片是江蘇省蘇州高級中學黃厚江老師的教學實錄。觀察與隨感 切片第一組:

    (一)

    師:所謂伴君如伴虎,有哪些君主能聽進不合自己心意的意見呢?而唐代的皇帝卻怕一個叫魏徵的大臣。 師:為什麼怕魏徵?先看一個故事:鷂死懷中。 (多媒體投影)一天,唐太宗得到一隻雄健俊逸的鷂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徵進來了。太宗怕魏徵提意見,迴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裡。這一切早被魏徵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果鷂子被憋死在懷裡。 師:(解題)本文是魏徵於貞觀十一年時寫給唐太宗的奏章。太宗登基之初,勵精圖治,政策比較正確,國內出現了百姓富足、社會安定、國力漸強的「貞觀之治」。後來,太宗開始追求珍寶異物,興建宮殿苑囿,魏徵便不斷用前代興亡的歷史教訓提醒他。一年就連上四次奏章。本文為其中一篇。「疏」,封建時代臣子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

    (二)

    師:同學們,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一篇文言文《諫太宗十思疏》(板書:諫太宗十思疏 魏徵)。作者魏徵,既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史學家。可是,他之所以彪炳史冊,得到後人敬仰,卻主要因為他是一位剛正不阿、敢於冒死直諫的諍臣(板書:諍臣;注音:zhèng)。他先後向唐太宗上書二十多次,雖然差一點因此掉了腦袋,但最終贏得了太宗的信賴、後人的敬仰。《諫太宗十思疏》是他奏議中最著名的一篇。 前一位教師的教學導語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特別值得肯定的是讓學生養成課前查找資料等預習習慣,但與黃老師的導語相比就顯得高度不夠,沒有能切中文本要害。一個「諍臣」,風流盡在。 切片第二組:

    (一)

    師:先來聽示範朗讀,看讀得好不好。 (播放錄音。多媒體投影:朗讀課文,注意字音和停頓) 師:讀得好不好? 生:好! 師:我們也一起來模仿錄音讀一遍。 (生齊聲朗讀)

    (二)

    師:布置預習時,我要求同學們反覆誦讀課文,認真閱讀注釋,理解課文大意。現在,請三位同學分別讀課文的三個段落。其他同學看看他們的誦讀有沒有體現文言文誦讀的特點和基本要求。 (指名三位學生分別誦讀三個段落) 師:請一位同學對他們的誦讀作一個簡要的評點。 生:讀文言文要注意斷句,以及字音和現代文的不同。這一點,他們已經注意到了,可是讀得不是很流暢。 師:這位同學強調了文言文誦讀要注意字音和句讀,這的確是文言文誦讀的基本要求。不過,對於同學們來說,達到這個基本要求是不難的,但僅僅如此還不夠,還應該能讀出文言文特有的情味(板書:情味),也就是通過誦讀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現出文言文特有的魅力。 下面請同學們先聽一遍錄音誦讀,再聽我誦讀。然後請對我的誦讀和錄音的誦讀作一個比較和評價,看怎樣誦讀更能表達作者的感情。 (聽課文錄音) (教師誦讀課文) 師:好,請同學們對錄音的誦讀和我的誦讀作一個比較和評價,說說你認為誰讀得更好。哪位同學先說? 生:我更喜歡老師的誦讀,因為我感覺這是魏徵對太宗說的話,您的誦讀體現了他對太宗所作所為的著急以及他激動的心情。 師:激動的心情,很著急,願望很迫切? 生:對。 師:謝謝。其他同學呢,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我也認為黃老師您讀得比較好,因為您抑揚頓挫比較明顯,而錄音讀的時候,感覺讀起來好像比較平,比較柔。(學生笑) 師:謝謝同學們的肯定。不過,我還是想聽聽不同的意見。 生:我覺得還是溫柔一點比較好。如果他怕掉腦袋的話,他應該溫柔一點吧。 師:「如果他怕掉腦袋的話,他應該溫柔一點」,可是作者怕掉腦袋嗎?不怕。——唐太宗剛開始執政時,非常勤勉,也很體恤百姓,可隨著國力的強盛,政治的安定,他開始大興土木,廣造宮殿,大臣們屢次進諫,他就是不聽;魏徵屢屢上奏,惹得他非常不滿,揚言要殺了他。可是魏徵就是不怕。——大家想一想,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諫,可能「溫柔」嗎? 生:不可能。 師:對,不可能溫柔。我們能否說這篇文章的感情基調是「誠懇」?(板書:忠誠、懇切)要做一個諍臣,首先要有滿腔的忠誠,對國君的,對國家的;同時,又要特別懇切,才容易被接受。 現在我們來看如何才能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情味。除了感情基調的把握、字音的準確,還要把握文章語言的特點(板書:語言)。請同學們再次誦讀課文。…… 我們單是從時間上就能看出黃老師誦讀訓練的充實,這是初看。再看,預習中誦讀要求明確,注意調動學生參與,及時引導學生,教師率先垂範……不一而足。仔細看黃老師的教學過程:預習與檢查,教學與評價,準確與情味,十分融洽地結合在了一起。 切片第三組:

    (一)

    師:學習文言文有特殊性,一般步驟為:第一步,疏通障礙,提出疑問,解決疑問;第二步:感悟文意;第三步,化用表達。大家通過認真預習解決了不少問題,肯定也有不少疑問,請大家互相提問、討論、解決,不能解決的由班級集體討論。 (學生小組學習,提問、討論、解決預習中發現的問題,記錄無法解決的問題) 生:「傲物則骨肉為行路」中「物」如何解釋? …… 師:我也來考考大家,請大家將投影的句子翻譯到活頁本上文言學習專項部分。另請4位同學在黑板上翻譯。 (多媒體投影要求翻譯的句子) (4位學生在黑板上翻譯,其餘學生在活頁本上翻譯) 師:請4位同學上來修改黑板上的翻譯。(4位學生修改) 師:修改得很好!大家對照自己的翻譯,錯處用紅筆改正。 (學生對照黑板上已經改正的翻譯進行修改) 師:以上幾個句子其實是文章中的重點句,我們來仔細涵泳,品其意味。

    (二)

    師:同學們從不同角度發表了很好的意見。我想提醒大家思考一個問題:這篇文章的主要觀點是什麼?(板書:觀點) 生:他希望太宗以仁為本。 師:就從文章里摘一個關鍵的詞句來表達,能嗎? 生:「十思」。 生:我認為作者的主要觀點是「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生:「積其德義」。 師:有三種不同意見。現在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在這三者中作出選擇。 (學生看書)請認為文章的中心觀點是「居安思危」的同學舉手。(學生舉手)——好,大多數同學認為是「居安思危」。 我想問一個問題: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於提出「十思」的建議,可是「居安思危」能概括「十思」的內容嗎?(學生猶豫,有同學要發言)我們來聽聽這位同學的意見—— 生:我認為是「積其德義」。 師:為什麼呢? 生:「十思」的內容有五個方面:戒奢,戒驕,戒縱慾,戒輕人言,戒賞罰不公。「居安思危」不能全部概括。 師:同意這個觀點的舉手。(部分同學舉手) 師:我也贊同這位同學的意見。因為只有「積其德義」才能概括(板書:積其德義)「十思」的全部內容。有了德義,就可以垂拱而治,也就達到了治國的最高境界。這也是魏徵懇切告誡的真正目的。我覺得,他的告誡不僅對唐太宗、對歷代國君非常重要,即使對我們這些普通人也很有借鑒意義。我讀「十思疏」,就針對自己的缺點從文中摘取了四個字作為座右銘,時時告誡自己「謙沖自牧」。我相信,文章中的許多話對同學們也一定有啟發。如果請大家也從文章里摘取一個句子作為自勉的話,或作為贈言送給別人,你會摘取哪一個句子呢?(學生看書) 生:我會摘取「戒奢以儉」這四個字。因為現在物質生活已經非常豐富了,很容易奢侈。 生:我選第一句(讀第一句),送給所有的同學。 師:你能從這個句子中摘取最關鍵的幾個詞概括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嗎? 生:固其根本。 師:很好。當然,還可以概括為「根固木長」「泉浚流遠」等。我相信同學們在本文的學習中一定會獲得很多的思想營養。 以上兩個片段都是兩節課的重點內容,第一個是以「文言文翻譯」為突破,憑藉疏通詞句把握文意的;第二個片段是以「觀點」的篩選、分析、吸納來理解、領會文意的。前者實中有虛,後者虛中含實。文言教學的兩個重點——文、言,兩位教師都力求把握。 切片第四組:(略) 這個片段的對比是展現教學評價的,其實兩位教師的教學評價都散見於整個教學過程中,而以上幾組片段中也有不少,因此這裡暫且略去。分析與探討 一、在「言」和「文」間找平衡 從兩節課的片段看,既沒有重複原來只系統地講清文中的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的滿堂灌狀況,也沒有出現許多專家擔心的「摒棄工具性,獨樹人文性」的新課程誤區。我們能看到的是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的同時「重視優秀文化遺產的繼承」,注重「提高學生文化素養」。教學內容不僅強調文言字詞,也關注文章的人文因素,將審美和鑒賞儘可能地融入課堂中。講解字、詞、句、語法不是孤立地講,而是在誦讀中講解,在講解中促進誦讀水平的提高,促進對文本更準確的把握;同時也注重人文性的感受體悟,但不是教師包辦代替的說教,而是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領悟,憑藉準確的領悟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誦讀的水平。在「讀」中,既體會字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又領悟藝術和人文的精髓。 兩節課最大的區別在於「文」和「言」間實際平衡的水平有差異。 二、在「學」和「導」間找和諧 確實,過去不少教師整堂課都在口乾舌燥地講解文言作品中的基礎知識,訓練題的講義一張接著一張,講解的板書寫了擦,擦了寫;學生只是抄,抄題目,抄答案,抄教師的分析。文言文本身就因其與現代生活距離較遠而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夠高,教師再講得這樣枯燥,結果可想而知,原本值得涵泳的文句最終被教師講解得「深刻透徹」,學生卻覺得興味全無。這是過於強化了教師「導」的功能,而忽略了學生「學」的主體地位。對此新課改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改變課程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於是,很多教師就把教師的「導」看作是「滿堂灌輸」,把所有「練習」都看作是「死記硬背」,把「少導」「少練」,甚至「不導」「不練」作為平時教學的原則,以致不少教師開始在課堂上追求教學的淺層次的熱鬧:以背景知識的介紹為重點在文本之外遛彎兒,以文意的簡單概括來替代實在具體的文言教學,以準備不充分的分角色表演來填充本不豐富的課堂,等等。這就又忽略了教師「導」的功能。我們應在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引領上找到平衡點、和諧處。具體來說就是,教師既要追求教學民主又要講究有力指導。 兩個案例所呈現出的課堂教學情況,也都在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引領上努力尋找著平衡點、和諧處。 三、在「主」和「輔」間找到契合 「喧賓奪主」是文言文課堂教學多媒體使用的普遍錯誤。錯誤的原因在於「主」和「輔」間沒有找到很好的契合點。《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因此能否熟練使用多媒體往往成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但《綱要》決不是贊同過分依賴甚至完全用多媒體替代教學的做法。因而多媒體不管有多少優點終究是「輔」,是輔助教學的手段,不能也決不該成為教學的全部。「主」應該是學生學的主體地位,是教師教的主導要求。 從兩個案例中也不難看出,文言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對學生了解文章背景有所幫助,對學生掌握積累文言字、詞、句等基礎知識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教師教授講解的示範性、教學板書的靈活性等都不是多媒體所能替代的,學生文言文的誦讀能力、翻譯能力、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探究能力等更不是僅靠多媒體就能培養的。 (袁 健 江蘇鎮江市教育局教研室;212002。張 琳 江蘇鎮江第一中學;212003)

    推薦閱讀:

    《西遊記》課堂教學實錄與點評
    英語小年齡段(1-3年級),如何設計一堂課
    涉江采芙蓉課堂教學實錄
    如何提高語文學科課堂教學效率
    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親和力

    TAG:教學 | 對比 | 課堂 | 課堂教學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