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陳式太極拳基本理法規律的認識-張光宗(2)_中國功夫武術網
一、是照著規矩把基本動作學對;二是照著規矩把套路練熟;三是從熟悉規矩,細找規矩,詳明這些規矩是什麼?有什麼用?哪些規矩適用於眼身步手以配合朋捋擠按采列肘靠及進退顧盼定的著法變化,並加以相互試驗。他說,學者不但要將拳理明了於心中,還要把拳法練到全身,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才不至枉費工夫而有所成就。
在下面又說:陳師教我們,雖說分三個階段,卻每句話總有「照著規矩」幾個字,使學者重視規矩。突出強調三個「照著規矩」,說明規矩之重要。
還說,教人只能給人引路,不能代替人走路。又說藝術功夫,既要學的像,又要學的純。只能靠自己下的工夫多少,不可能用金錢買到。學者如下的功夫和我相同,就能和我一樣,下的功夫如超過我,功夫的水平也就能超過我。老師只能使學生明白,但不能使學生熟練。功夫是金錢買不到的,是不能簡單的直接繼承的。
歸結起來這三個自然段,一是突出強調「照著規矩」學練試,二是必須多下功夫。這裡必須要進一步搞清楚弄明白的是有多少規矩,我們必須「照著」「遵守」,要把這些規矩(即理法)變成意念,記在心上,存在腦子裡,用以指導下功夫練拳與試驗。
陳式拳理精法密。我認為,細數起來可以有許多規矩,但歸結起來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整體性要求的規矩,(普遍適用的。)這類規矩是貫串在整套拳的每式每動的規律性要求;二類是每式中,對眼身步手的運行中的方向、旋轉角度、何時拐彎,怎樣上下左右的相互配合的具體要求。(即具體細化的、特殊性的規矩)。
這第二類規矩我們在這裡不能詳述。我們師兄弟之間對個別式子的具體練法,也可能有不同見解,我想這是正常的。我認為大家在具體的學拳練拳的過程中,如有分歧或不明白的地方,還是要多看書,老師在《實用拳法》一書中,每式每動都交待的非常清楚。我認為,只要認真看,仔細看,都能看明白,都可以基本做到照著規矩練對練熟。
在這裡,我主要是按我的理解,根據我學拳時的回憶,整理有關整體性要求的規矩,加以例舉,提請各位拳友注意。本人一管之見,難免不周全或有誤,敬請糾正,歡迎討論。
1、陳式太極拳,纏法也。不明此,即不明拳。
據此我認為,此拳式式動動都是練螺旋運動,練纏絲勁的。這是最本質最高層次的規矩。拳中不能有直線運動,不能有直勁。要時時牢記這一要求,上下周身都要練到,至於各處怎樣練,還有諸多要求,還須細細的具體研究、琢磨。
2、在精神上、心理上,要有求靜敬(平靜、敬恭)、求松、求圓的意念,指導身體各部位及各部位配合的運行。
老師常說打拳要心平氣和,要武功文相,要身作而心維。這裡關鍵在心,只有心靜敬才能氣和,氣血流通運行平順,精神系統才能不急不躁,免生橫氣逆氣,才能躁釋矜平。才能放鬆,才能由松求圓,而得到綿綿螺旋運行之效。
松是功夫,是多年下意識練出來的。我認為,松,首先是心要松,然後周身的肌肉、筋絡、關節才能松。只有放鬆,才能轉圓、轉出螺旋,才能由外至里按摩內臟、舒通氣血。
我還有一個認識:就是周身有許多「關節」,平時日常生活、勞動、運動,大多偏重縱向運動曲伸,而陳式拳的運動要格外注重關節的橫向運動,如脊骨各節、肩、肘、腕、胯、膝、踝(腳腕)關節等,都要下意識的放鬆。只有這些關節放鬆,自轉幅度才能逐漸增加,才能在整體運動中表現出螺旋形運動。各關節點在運動中都得保持一定曲度(大小可以自己琢磨,但一定要有,否則伸的過直就不能轉了,就成了一根根頭棍了)。可是,心不靜自己就感覺不到松與不松,感覺不到圓與不圓。所以練陳式拳,心靜是很重要的關鍵。
3、虛領頂勁,氣沉丹田
我認為,這是身法結構在運行中最基本的理法規矩。此語原出於王論,「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是講上中下三盤的關係。
我認為,「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是練拳過程中對身形、身法的重要規矩要求,是學拳必須注意求明白,練拳時又必須遵守下功夫的規矩。否則周身難有螺旋。
虛領頂勁:頂勁在何處?在頭頂百會穴。陳鑫是這樣解釋的:「頂勁中氣,是股正氣,心中意思領起即行到頭頂上,中氣自然領起來,非有物提之,是意思如此。」還說,「頂勁領起來,頂勁何在,在百會穴,其意些須領住就算(領是領其全體精神,令其不偏不倚),不可太過,過則下棚上懸,立不穩當」,此是一身關鍵。
洪師在《實用拳法》374頁解釋說,從陳鑫先生的解說明白了十三勢行功總歌「滿身輕利頂頭懸」的懸字含義,又從而體會出頂勁上領,身部才能輕利。
從文字上看,百會穴有上頂之勁,但前又加「虛領」,可見不是「真頂」,而虛領之勁。洪師講陳公教拳時解釋說「猶如百會穴上有一繩輕輕懸起」之意。
我認為,要做到虛領頂勁,一要在百會穴有上領之意,不可過,過則不穩,二要豎項,不可硬挺,三要下頦微收,二目向前平視。其功效使精神專註,周身不偏不倚而運行輕利。
氣沉丹田:臍下一寸半處為氣海穴,道家術語稱為丹田。陳鑫先生在《圖說》中稱此處為「全體之氣歸宿處,如兵馬屯處」。怎樣做到「氣沉丹田」?並非憋氣猛鼓小腹。洪師講陳式拳主張通過練拳時要後臀骨向後下坐,重心降低,尾骨端的長強穴要微向後翻,使小腹下沿微向內斜收,此時的身型結構會使胸腹的氣自然沉到小腹。同時,大腿外撐內合(即兩腿逆纏,大拇趾用力踏地)可使大腿根里側的大筋放鬆,襠部在練習中可逐漸開圓,則使身體左右旋轉的角度可逐漸增大,並增強重心的沉穩度和步法變化中的靈敏度。
我在這裡把「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提出來做為拳法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規矩,是因為作到這相互緊密聯繫的兩點,上領下沉,對周身纏法、螺旋勁練習起到具有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在拳法練習中,根據明三節的理論,人體結構可分為上中下三盤。
上盤:項上人頭,或大椎、喉頭以上。上盤要注意三點:百會向上虛領;下頦微收;眼專註前手,固定目標方向顧盼,不可隨身任意轉動。
中盤:即身體的軀幹部位,背從大椎以下到尾骨末端,前面胸腹從咽喉以下到襠中會陰穴,這是練拳中常稱的中盤。而中盤又可分為三節:胸部;腹部;小腹。
推薦閱讀:
※從「拉山膀」談身法規律
※(5)[轉載]為何60甲子可紀年破解天人合一規律與諸千古之謎
※★地支藏天干規律與簡便記法
※最實用的18條感情規律,拿走不謝
※元氣所以能生化萬物,是遵從了道的規律之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