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理師應具備的心態

  在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的過程中,要注重不斷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使自己的心理一直保持健康或基本健康的水平,這是心理健康工作者應具備的首要心理素質,是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精神基礎。應該說,生活在當今社會環境的人誰都難以做到心理的「絕對健康」,心理健康工作者也是如此。心理諮詢師有時候也會「心理感冒」或常常感到「心理饑渴」,需要「導師督導」、「夥伴諮詢」或對親友傾訴、宣洩。但作為心理諮詢師——

  (一)自身的心理健康應高於至少等於常人的平均水平

  心理諮詢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應該是高於、至少等於常人的平均水平,並善於接受對自己的心理解剖和分析。

  不堪想像,一個嚴重哮喘的醫生怎麼面對哮喘的患者,一個情緒不穩定的心理諮詢師怎麼能有效地指導有偏執情緒的咨客。

  其實,作為諮詢師學習《心理學》,首要的是調適好自己的心態,搞好個人的心理衛生。

  說到調適好自己的心態,社會上有人認為,作為心理諮詢師在任何時候和情況下都不能發火、鬧情緒,必須完美、絕對心理健康。

  這未免過於苛求心理諮詢師了。因為,他們是人不是神,是助人者不是大救星。同大家一樣,他們也會形成心理鬱結,產生困惑或障礙;他們也需要自我防衛、做心理宣洩以至發泄。當然要有度,包括自我防衛的適度比如用中性的心理防禦方法應對,並且應對須有時有場,過後不思量,「心態歸零」。

  但諮詢師在「穿著制服」、進入工作角色的時候,是一定不能發火、鬧情緒的!如果一定要發火、鬧情緒,那就趕快中止諮詢。

  (二)熱愛並自願,是從事心理健康工作的前提

  熱愛、喜歡並自願,這是從事心理健康工作包括心理諮詢的前提條件。

  有了這種前提條件,有利無利、有收穫沒收穫都會幹。沒有這種前提條件,就不會善始善終、執著不懈、有所奉獻、有所收穫。

  (三)應該承認有較大程度的「醫不治己」現象

  俗話說:「自己的姑子不能跳自己的神。」「己」包括自己直系、旁系的親屬,還有自己單位的同事和親密的朋友等,有時甚至包括自己(如西醫不能給自己做較大手術,有些西醫不敢給自己的妻子、兒女做手術;心理醫生在有些情況下,還需要別的心理醫生給予疏導)。

  這是因為,一方面避免心理諮詢師面對親近人產生「角色緊張」或「情感偏向」。另一方面這些人對你「知根知底」,撕去了你外表的「神秘面紗」。他們感到奇怪,認為你就是你,「怎麼會是『心理醫生』?神經病!」——怎麼辦?親友能相信、支持你的這一工作更好;若持懷疑態度,也不要責怪他們,應相信他們對你的動機是沒有惡意的。只管走自己的路,如此而已。

  (四)要懂得,我們是「助人」而不是「救人」

  我們常說是觀音菩薩普渡、搭救眾生;《國際歌》里說「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有關的「心理諮詢師手冊」提醒我們的諮詢工作主要是挖掘並調動咨客自己的潛能,指導、幫助他解除心理障礙並揚起繼續前進的風帆。如果超出這個範圍,那我們也許便不是心理諮詢師了。心理諮詢工作也不是萬能的,它不可能解決求助者的任何心理問題,不可能根除所有的心理障礙,更不可能包治一切心理疾病。

  另外,諮詢師過於強烈的治療心理,來訪者不一定理解,這反而還會嚇著人家;因此,這並不利於治療。

  甚至諮詢師還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把一個因沉醉昏睡而沒有歡樂、也不知道痛苦的麻木人喚醒,這似乎值得高興,或體驗到這是做諮詢工作的一次成功;然而他覺醒後反而更加痛苦,他責備諮詢師不能進而救他,幫他解決使他痛苦的那個原因。

  也許,危機干預是「救人」。可是有的被救活過來的自殺者,醒來卻說:「把我救活了,你實現了人道,我又陷入苦海。」

  為此,我們應有這一自知之明,避免形成「救世主心結」。

  (五)首先應該追求的是「人氣」

  有自稱為自由職業者、對心理諮詢業感興趣、但目前尚無心理諮詢師資格證的一位女士來電話:「請問心理諮詢業的前景?」筆者用三句話做了回答:一是從中長期看,是本世紀初的八大或十大熱門職業之一;二是從眼前的市場看,一時半時不會有經濟效益;三是如果整個心理諮詢師隊伍齊心努力,大約5年以後才能開始談盈利。

  說到「盈利」,又引出心理師「我想有個家」的話題。好多與心理諮詢師有關的單位和部門,都不想建這個「家」,因為不會盈利。可有個單位建了這個「家」,但「回家」的人不多,漸少,稀少到甚至沒有;除了舉辦活動水平的原因,主要的卻是因為諮詢師回家來活動不能盈利。這是一種悲哀!對於諮詢師來說,除了自己,再誰也不要埋怨。

  儘管這一兩年,媒體不時有關於心理諮詢的宣傳報道,有社會預測也把心理諮詢列為未來的熱門職業之一,儘管70%左右個體的心理實際上是「饑渴」的;但目前從總體來講,社會還沒有全面形成心理諮詢這種意識、觀念和渴望,甚至怕人家說你是「神經病」,對心理諮詢還有這樣那樣的偏見以至偏執。因此,正在謀劃和已經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心理諮詢師應該具備這樣的認識或心態:從社會公益角度來說現在是「只管播種,不論收穫」的時期,從經濟效益角度來說目前是「市場培育」的階段;但筆者認為,無論是抱著什麼動機、出於何種目的,眼下主要注重的應當是「人氣」。有了「人氣」,才有可能談其它的什麼效益。天上不會掉「餡餅」,至少眼前不會。開業了的心理諮詢治療中心的門口,不會有排著長長隊伍的咨客等著你給看「專家門診」,至少在當前作為一種工作或職業就不要指望能「吹糠見米」或「立竿見影」。

  一對男女相約幽會。男的遲到了,他對女的解釋說:「對不起,我去看心理醫生,耽擱了時間。」要是在美國,那女的可能會更愛那男的,因為她認為男的注重身心健康和有錢才看心理醫生;而在我國目前,那女的很可能就提出分手,因為她認為那男的是個「神經病」。時下,許多男人有錢抽煙、酗酒,許多的女人捨得花錢去做「美容」。還沒有全面形成心理諮詢意識、觀念和渴望的原因第三才是經濟不充裕,而第一是封建世俗觀念以及那些年來極左政治壓抑、迫害人們的心靈的後遺症還在作祟,第二是人們心理健康的覺悟和認識的提高還要有個過程。

  鑒於目前社會對心理諮詢的意識和渴望程度的實際狀態,於是,筆者自問自答:心理諮詢是什麼?撇開專業性回答。心理諮詢——

  是發達國家人們的「必需品」。

  是發展國家人們的「調味品」。

  是貧窮國家人們的「奢侈品」。

  什麼時候,人們能有象去醫院治療軀體疾病一樣的心態,進心理諮詢中心?這一天會到來的,但需要一段時間和過程。為了縮短這一段時間和過程,這就需要在今天注重對「心理健康」基本知識的宣傳與普及。

  說到縮短這一段時間和過程,就要提及有些心理諮詢師在這一點上的「潛台詞」。他們說:「目前氣候還沒到、市場尚未形成,等到時候再說吧!」有的實際上只有「半瓶子醋」,卻自己感覺水平很高,認為可以看專家門診。一直沒有咨客上門,又埋怨社會人們心理健康意識低。不願系統、深入學習,不肯繼續付出,沒有「生意鏈」意識和「團隊精神」。只想天上直接掉「餡餅」,並且只落到自己的頭上。——如果大家都這麼精明,那這個「時候」可能遙遙無期很難等到。當然,你現在不努力做些工作,即使「時候」到了但那時社會對具體的你的認識也還不能馬上到位。這說明現在努力做工作是一種積累,不會白做。


推薦閱讀:

學車是一場修行,擺好心態很關鍵
人生該干就干,心態好啥都好
你有沒有老闆的角度主人的心態
25歲,不想做低層次的人
【美文 - 心態不好,你將永遠是個弱者】

TAG:心理 | 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