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的守護者——潘天壽

本期爆點

本期節目讓我們一起走進著名畫家潘天壽的藝術人生。

他用六十年的時間構築了國畫的一片天地。

他的繪畫風格在中國畫史上獨樹一幟,為中國畫的發展與繼承做出了重要貢獻。

同時他對中國畫教育體系的分科,也影響了中國畫發展的走向。

BTV文藝2月12日(今晚)19:35分

東煜文化《我愛書畫》

見證一段國畫發展史上不可不說的故事

精彩內容

即將揭曉

潘天壽,著名中國畫家,1897年生於浙江寧海。剛剛過去的2017年,是他誕辰120周年,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共同舉辦了紀念潘天壽,李樺,李可染,葉淺予,張仃百年誕辰座談會,力圖從他們的藝術人生中再次獲取精神養分,使邁向新時代的步伐更加穩健,那麼潘天壽身上有著怎樣的感人故事和成長經歷?他的藝術成就又對世人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自學成才悟性高

一幅《禿頭僧圖》嶄露頭角

《禿頭僧圖》是潘天壽所作不多的人物畫之一,也是能代表他早期風格的作品。時年二十六歲的他正在浙江孝豐縣教書,對自己未來的前途充滿了憂慮,就是在這樣的心境下創作了這幅作品。畫面上,一位燃香默坐的老僧用大筆勾勒,一氣呵成。行筆中墨色多變,意在抒寫畫家此時此刻「一身煩惱」。從個人風格上講,潘天壽那時雖然年輕,而且主要靠自學,但其用筆的奔放遒勁和大氣的格局,已經顯現出他超凡脫俗的格調。

潘天壽首先明確了中國畫的發展方向,提出中西繪畫拉開距離,通過創造性地轉換傳統藝術手法和畫面表現,創作了一大批彰顯中華民族偉大氣魄和精神氣質的作品,形成了他一味霸悍,強其骨的繪畫風格。

險中求穩的藝術構圖

動靜皆宜的視覺盛宴

《雄視》是一幅身份典型的潘天壽經典作品。畫面上靈鷲居高臨下,目空一切,仰視的構圖增添了靈鷲的崇高感,故體積也作了一定的誇張。呈倒三角形的石岩造型有別於他以往的方形巨石,雖靈動但更增加了畫面奇險的感覺,故又以右側松針作視覺上的平衡。左側飛流直下,乃從禿鷲視線所帶出,與紙邊成平行狀態,既增加了穩定性,又襯托出近物的高和險,使之氣脈貫通。這樣的寓靜於動、寓奇險於平衡的表現方法,的確是常人所難以想像和做到。

潘天壽畫花鳥,無論是禿鷲,還是蟾蜍,亦或是貓,都有丑怪特徵,不能親近,但卻無不透出力量,這與他想通過中國畫來體現的情懷有關,也與他所身處的戰亂紛爭,山河破碎有關。他的山水作品,則是追求方圓之氣,險中求穩。

畫風轉變尋突破

潘天壽成長的年代,正是中國貧弱,中國畫衰落西風盛行之時。為了提升對中國畫的理解,曾一度想與老師李叔同一起出家。那時的他正值年輕,畫法隨心所欲且充滿了野性。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大師吳昌碩,大師對其甚是喜愛並題詩贈予,誇其「年僅弱冠才斗量」。但讚賞的同時又特別提醒了他「只恐荊棘叢中行太速,易跌需防墜深谷。」正是這幾字箴言,使得他正視了自己的問題,在之後的創作中開始收斂。

《靈岩澗一角》便是他創作生涯中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一幅代表作。這幅作品融山水、花鳥畫的意趣於一體,冶雄放的意筆與勾勒填彩法於一爐,營造了這一非同凡響的奇異境界。畫面剛健雄厚,磅礴有力又充滿大自然的蓬勃生機。對比其早期作品,少了一份不可一世、年少輕狂,多了一份穩重與大度。

潘天壽對中國畫的堅守,並不是一味的堅持傳統,而是在學習古人技法的基礎之上,從自然界的生活中提煉精華,他將寫生提為畫好中國畫的重要部分。

無論是指畫,還是山石花鳥,潘天壽追求的是雄大,奇險,強悍的審美性格,他所探索的也是中國畫的出路。除了對中國畫技巧的繼承與創新,他另一個大的貢獻在於,對中國畫教學體系的規範與分類。

潘天壽先生自己說,我這一生是一個教書匠,畫畫只是我的副業。為了將中國畫能夠更好的傳承與發揚,他一生都在將自己的理念和技法傳授給學生,他對美術界後輩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

BTV文藝2月12日(今晚)19:35

東煜文化《我愛書畫》

中國畫的守護者——潘天壽

敬請期待!


推薦閱讀:

李可染國畫作品欣賞
新編兒童國畫入門教程畫水仙花
零基礎學畫|國畫八哥教程
國畫山水技法淺析,品味自然山水之美!
國畫山水畫全解 你家東牆裝飾畫首選

TAG:中國 | 國畫 | 中國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