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詞選粹

作者:厄台老朽

提示:

五四運動之後,詩道衰微;而今又出謬說,貽誤後人。我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參閱歷代詩集及詩論典籍,以實例辨正了古今律論,但願這本《詩律例話》能讓後學者走出誤區。

自序

詩源於「風、雅、頌」。其後,一變而為「騷體」,再變而為西漢五言,三變而為「歌行」雜體,四變而為唐宋「律體」。

律體發端於六朝,完備於盛唐。惜「五、四」之後,逐漸衰微;今詩情方熾,又出臆說。為去訛存真,以例明律,十年四易其稿始成此《詩律例話》。

詩學深奧,律乃津梁。予才疏學淺,錯漏難免,誠望方家正之。

瞭然

庚寅夏日於瞻洛村舍

詩律要素

中國詩是一種有節奏,有韻律的文體,從格律上大體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其格律要素是平仄、押韻、對仗。

平仄是詩的抑揚美,押韻是詩的迴旋美,對仗是詩的整齊美。

平仄在詩中構成一種節奏。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是律句的節奏弦律。

字分平仄。分辨「平仄」,要分清漢語聲調里的四個聲調。

古代漢語里有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四個聲調。

五代梁朝沈約的《四聲譜》與夏侯泳的《四聲韻略》將聲調明確歸併為平、上、去、入。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最先揭示了漢語語音「平分陰陽(陰平、陽平),入派三聲」( 有的歸「平」, 有的歸「上」,有的歸「去」)。

《康熙字典》里有一首分四聲的歌訣: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現代漢語里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

古代漢語聲調里的平聲與現代漢語聲調里的陰平、陽平歸「平」,古代漢語聲調里的上聲、去聲、入聲與現代漢語聲調里的上聲、去聲歸「仄」。

平聲大約是長音,仄聲大約是短音。

近體詩的四個基本句式

五言:仄仄平平仄七言: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從上面的七言平仄句式可以看出,在五言平仄句式之前各加兩個相反的聲調,就是七言的四個平仄句式。

句式後兩字是平仄的稱「平仄腳」,後兩字是仄平的稱「仄平腳」,後兩字是仄仄的稱「仄仄腳」,後兩字是平平的稱「平平腳」。

四句的律絕,八句的律詩與八句以上的排律的平仄式,都是用這兩個四種基本句式粘對出來的。

近體詩講究平仄粘對。粘對能使平仄有變化。

所謂粘,就是要求五言律絕第三句與第二句前兩字的平仄相同,五律三、五、七句前兩字的平仄與二、四、六句前二字的平仄相同。如五言律絕第二句的前兩字是「仄仄」,第三句的前兩字也是「仄仄」;如五律二、四、六句的前兩字是「平平」,第三、五、七句的前兩字也是「平平」。要求七言律絕第三句與第二句前四字的平仄相同,七律三、五、七句前四字的平仄與二、四、六句前四字的平仄相同。如七言律絕第二句的前四字是「仄仄平平」,第三句的前四字也是「仄仄平平」;如七律二、四、六句的前四字是「平平仄仄」,第三、五、七句的前四字也是「平平仄仄」。

所謂對,就是要求律絕二、四句的平仄與一、三句的平仄相對,律詩二、四、六、八句的平仄與一、三、五、七句的平仄相對。如五言律絕第一、三句的前兩字是「仄仄」,第二、四句的前兩字是「平平」;如五律一、三、五、七句的前兩字是「仄仄」,第二、四、六、八句的前兩字是「平平」。要求七言律絕第二、四句與第一、三句前四字的平仄相對,七律二、四、六、八句前四字的平仄與一、三、五、七句前四字的平仄相對。如七言律絕第一、三句的前四字是「仄仄平平」,第二、四句的前四字是「平平仄仄」;如七律一、三、五、七句的前四字是「平平仄仄」,第二、四、六、八句的前四字是「仄仄平平」。如五言起句是「平平仄仄平」對句是「仄仄仄平平」。如七言起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對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粘對是近體詩組接各句的重要規則,不同類型的律詩和絕句的平仄式,都是依據粘對規則組合而成的;只要熟記律句的四個平仄式,就可以依據首句的平仄式粘對提示:

五四運動之後,詩道衰微;而今又出謬說,貽誤後人。我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參閱歷代詩集及詩論典籍,以實例辨正了古今律論,但願這本《詩律例話》能讓後學者走出誤區。

自序

詩源於「風、雅、頌」。其後,一變而為「騷體」,再變而為西漢五言,三變而為「歌行」雜體,四變而為唐宋「律體」。

律體發端於六朝,完備於盛唐。惜「五、四」之後,逐漸衰微;今詩情方熾,又出臆說。為去訛存真,以例明律,十年四易其稿始成此《詩律例話》。

詩學深奧,律乃津梁。予才疏學淺,錯漏難免,誠望方家正之。

瞭然

庚寅夏日於瞻洛村舍

詩律要素

中國詩是一種有節奏,有韻律的文體,從格律上大體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其格律要素是平仄、押韻、對仗。

平仄是詩的抑揚美,押韻是詩的迴旋美,對仗是詩的整齊美。

平仄在詩中構成一種節奏。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是律句的節奏弦律。

字分平仄。分辨「平仄」,要分清漢語聲調里的四個聲調。

古代漢語里有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四個聲調。

五代梁朝沈約的《四聲譜》與夏侯泳的《四聲韻略》將聲調明確歸併為平、上、去、入。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最先揭示了漢語語音「平分陰陽(陰平、陽平),入派三聲」( 有的歸「平」, 有的歸「上」,有的歸「去」)。

《康熙字典》里有一首分四聲的歌訣: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現代漢語里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

古代漢語聲調里的平聲與現代漢語聲調里的陰平、陽平歸「平」,古代漢語聲調里的上聲、去聲、入聲與現代漢語聲調里的上聲、去聲歸「仄」。

平聲大約是長音,仄聲大約是短音。

近體詩的四個基本句式

五言:仄仄平平仄七言: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從上面的七言平仄句式可以看出,在五言平仄句式之前各加兩個相反的聲調,就是七言的四個平仄句式。

句式後兩字是平仄的稱「平仄腳」,後兩字是仄平的稱「仄平腳」,後兩字是仄仄的稱「仄仄腳」,後兩字是平平的稱「平平腳」。

四句的律絕,八句的律詩與八句以上的排律的平仄式,都是用這兩個四種基本句式粘對出來的。

近體詩講究平仄粘對。粘對能使平仄有變化。

所謂粘,就是要求五言律絕第三句與第二句前兩字的平仄相同,五律三、五、七句前兩字的平仄與二、四、六句前二字的平仄相同。如五言律絕第二句的前兩字是「仄仄」,第三句的前兩字也是「仄仄」;如五律二、四、六句的前兩字是「平平」,第三、五、七句的前兩字也是「平平」。要求七言律絕第三句與第二句前四字的平仄相同,七律三、五、七句前四字的平仄與二、四、六句前四字的平仄相同。如七言律絕第二句的前四字是「仄仄平平」,第三句的前四字也是「仄仄平平」;如七律二、四、六句的前四字是「平平仄仄」,第三、五、七句的前四字也是「平平仄仄」。

所謂對,就是要求律絕二、四句的平仄與一、三句的平仄相對,律詩二、四、六、八句的平仄與一、三、五、七句的平仄相對。如五言律絕第一、三句的前兩字是「仄仄」,第二、四句的前兩字是「平平」;如五律一、三、五、七句的前兩字是「仄仄」,第二、四、六、八句的前兩字是「平平」。要求七言律絕第二、四句與第一、三句前四字的平仄相對,七律二、四、六、八句前四字的平仄與一、三、五、七句前四字的平仄相對。如七言律絕第一、三句的前四字是「仄仄平平」,第二、四句的前四字是「平平仄仄」;如七律一、三、五、七句的前四字是「平平仄仄」,第二、四、六、八句的前四字是「仄仄平平」。如五言起句是「平平仄仄平」對句是「仄仄仄平平」。如七言起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對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粘對是近體詩組接各句的重要規則,不同類型的律詩和絕句的平仄式,都是依據粘對規則組合而成的;只要熟記律句的四個平仄式,就可以依據首句的平仄式粘對

推薦閱讀:

談談古詩的吟誦主講人:陳允吉 (復旦大學)
人一生要讀的60首古詩
?古詩鑒賞
孩子學古詩
古詩詞收集

TAG:詩詞 | 古詩詞 | 古詩 | 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