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素質教育
06-19
「什麼是素質教育」 什麼是素質教育?我爸及其同事的理解是:從小學到高中,每天早上跑早操,每天下午有課外活動。可我已經是大三的學生了,至今不知何謂跑早操,何謂課外活動。 「素質教育」三十多年了,我們拋棄了素質教育最基本的東西,離真正的素質教育越來越遠。如今學生的生活可用四句話概括:上學放學一條線,上課不亂下課亂,創新教育不動手,素質教育不鍛煉。 ——劉明(防災科技學院) 為了考試和升學而犧牲很多美好的東西,依然是農村基層教育的典型癥狀。看到剛畢業的新教師把一星期才兩節的音樂課都佔用上了數學課,更有甚者,另一位數學教師整整一年沒讓學生上過一節音樂課,我感到失望和憤怒。比這更糟糕的是,部分教師只要學生考試不太差、不出安全事故,別的一概不管。要麼極其「負責」,利用所有課時上語數外;要麼什麼都不願做,放任自流……可我不敢當面抱怨,我害怕成為孤獨的「牧羊人」。 ——熊正佼(江蘇省贛榆縣黑林鎮大樹小學) 教育部為提升廣大教師的專業素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組織教師網上培訓,初衷是好的,但效果如何呢?筆者近三年參加「國培」等大規模遠程培訓七次,參加縣級和校級培訓二三十次,為期長則一年,短則兩三月,有時幾個培訓同時上陣。這種輪番轟炸真的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嗎?看看大家是怎樣完成培訓的吧:學習課程用「掛機王」;做作業全靠複製、粘貼,倒是快捷方便。 緊鑼密鼓的培訓沒有為教師提供螺旋式的內化過程,更沒有為專業水平較低者留下延遲發展的空間,實質是「滿堂灌」「填鴨式」教學,只能讓教師身心俱疲。 ——曾金秀(江西省萬安縣窯頭小學) 對於財富和權力的信仰,不僅已經逼瘋了家長和學生,而且是社會生活方方面面亂象之根源。假如我們能信仰點別的什麼東西,有點別的什麼追求,比如利他,比如快樂,甚至比如信仰自我,可能都會讓自己和他人以至於整個社會都變得輕鬆很多。事實上,曾經的中國,並不缺乏諸如此類的信仰,比如孟子式的安貧樂道,比如陶淵明式的寄情山水,再比如細民百姓在一粥一飯中獲得的簡樸的快樂。什麼時候這些都離我們遠去了呢? ——周 雲(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摘自2012年10月24日《羊城晚報》) 若干年前,蔡元培曾在北大告誡學生,求學要「抱定宗旨」,不應以做官發財為目的。這並不是說「官」根本做不得,而是在強調年輕人應有的價值追求。面對升學、就業等生存壓力以及金錢、權力等資源誘惑,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順流而下」、隨波逐流時,我們這個社會其實更需要「逆流而上」的人士。 ——張以瑾(摘自2012年10月25日《中國教育報》) 在這個開放多元的社會,升官發財儘管表面上為一些人所不齒,但事實上是很多人努力奮鬥的目標,連一些高校也以培養了多少高官、富豪為榮。這本來沒什麼問題,問題在於,有些人為了升官發財不擇手段,罔顧法律和規則;有些人陞官之後貪腐墮落,為所欲為;有些人發財之後為富不仁,橫行霸道……原因當然是多方面,如果從教育上找原因,那麼我認為,恰恰是因為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過於假、大、空,脫離社會實際和學生所思所想,才出現道德虛無化、精神荒漠化。與其希冀將學生打造成道德君子,不如放下身段,將教育的目標確定為培養遵守法律和規則、具有法治精神和規則意識的合格公民,在此基礎上讓道德因子自然生長。 學校大可不必教育學生鄙視升官發財——這樣的說教本身就很虛偽,不會有多少學生相信——而是要教育學生通過合法、正當的途徑升官發財;陞官之後要有更大作為,要廉潔自律,服務於民;發財之後更要遵紀守法,不要橫行霸道,要履行作為富人的社會責任,不要為富不仁。我想,這樣的教育更能為學生所接受,對學生、對社會更具有實際意義。 ——晏 揚(摘自2012年9月20日《中國青年報》)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青少年兒童如何在家培養編程能力
※生本教育——最好的素質教育(之五)
※馬天濱:真正的教育到底是在教會你什麼?
※醒醒吧,就算學校上課到晚上十二點,你們家那個孩子該考不上,還是考不上。
※原來你是這樣的愛梓教育,從加盟到開業我都經歷了什麼,還沒加盟的一定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