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台說史·美國為何頻頻指稱華人是「間諜」

美國為何頻頻指稱華人是「間諜」

網友評論(6)2015.05.25 總第45期 作者:蘭台

引言:近日,美國司法機關以「釣魚」方式誘捕天津大學教授張浩,同時宣布通緝其他5名包括高科技人員在內的中國人。張浩等人被指控盜取了他們曾經供職的美國公司的敏感技術,涉嫌犯有「經濟間諜罪」,該消息引起廣泛關注。此類案件並不是首次發生,多年來「中國人竊取美國機密」的說法頻頻出現在西方媒體的報道中,而後卻又往往被證明子虛烏有,那麼,美國為什麼這麼熱衷於指稱華人是「間諜」呢?

被美國指稱為「間諜」的天津大學教授張浩

近日,中國天津大學教授張浩受到邀請,赴美國參加一個學術會議,當他5月16日抵達洛杉磯國際機場時,被等候在當地的執法人員逮捕。根據美國司法部的聲明,張浩被指控從事經濟間諜活動,即「竊取敏感的美國技術以幫助中國的大學以及受政府控制的企業。」

目前梳理出的案件大致樣貌,簡單來說是這樣的:張浩等科研人員在美國公司參與了尖端技術的研發,回國後,張浩自然而然地將該項技術也應用到了自己公司的產品中。正如其辯護律師鄧洪表示的,張浩的案件「完全是(雙方)的版權之爭」。但美國方面卻一心要將此案定性為一起「間諜案」。

其實,華人科學家被指控為「間諜」的案件,近些年來在美國著實不少,最著名的莫過於1999年震動華人世界的「李文和案」——當時,華裔科學家李文和被指向中國泄露核武器機密,被無辜拘留九個月。最近的一起影響較大的類似事件,發生在2013年年初,在美國NASA工作的中國科學家姜波攜電腦回北京時於機場被捕,但經近兩個月調查,當局確認電腦里沒有任何機密或限制出口的資料,最終只能控告他不正當使用NASA電腦下載色情檔案,把他驅逐出境。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013這一年,美國司法部根據經濟間諜法案提起的控訴相較一年前增加了30%多,超過一半與中國有關係。

為什麼華人科學家會頻頻被美國毫無根據地指責為間諜?這要追溯一下華人一百多年來在美國生存狀況。

中國人與美國社會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源自19世紀中葉。當時,因為美國迫切需要勞動力,從中國招募了大量勞工,根據美國移民局的記錄,僅1873年這一年,中國就有202921名勞工湧入美國,他們大多投身於鐵路和金礦。

不過,儘管在美國付出了血汗,他們的日子過得一點也不好。由於華人勞工踏實肯干,吃苦耐勞,遠比白人勞工更易謀得職業,令白人勞工產生了「華人勞工搶奪了我們的飯碗」的印象。一些種族主義分子大肆宣揚「華人是黃禍」的觀點,而白人政客為了討好選民,也把華人當做了政治的犧牲品。隨著排華運動日趨高漲,排華分子陸續製造了幾起慘案:在1871年的「洛杉磯慘案」中,數百名白人暴徒包圍華人住區,導致19名華人被殺,數百人被趕出家門;1873 年「舊金山騷亂」,唐人街遭遇暴徒瘋狂襲擊,數家華人商店被搗毀;1885年「石泉大屠殺」中,28名華人被殺,15人受重傷。

此類事件不勝枚舉。

1882年,美國總統亞瑟簽署了《排華法令》,該法的主要內容包括:10年之內禁止華人勞工進入美國,不允許華人入籍為美國公民,只允許中國外交官、學者、學生、商人、旅行者在美國短期停留。這標誌著,美國對華人的迫害已經上升到了聯邦政府行為。

這種對華人公開歧視和迫害的狀況到了1943年,出現了一些鬆動。當美國與日本開戰後,立即發現了中國這個盟友有多重要,正如一位國會議員1943年說的:「由於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我們一下子就發現了中國人的高尚品德。如果沒有12月7日,我不知道我們能否發現他們是那麼的完美。」簡直是一個180度大轉彎。

由於聯盟打擊法西斯的需要,廢除《排華法案》作為美國政府在遠東戰勝日本大戰略的一環,被提上了議事日程。1943年12月,羅斯福總統簽署法令,廢除《排華法案》。這是自1882年以來,美國的大門首次向華人打開。不過,此時美國每年給予中國的移民配額僅有105名,幾乎只具有象徵意義。

其實,從這些歷史已經不難看出,美國政府對於華人的態度,完全被美國自身的政治、經濟利益所左右,而並不被華人的多麼踏實正直、吃苦肯干所影響。一旦中國威脅上升,美國利益受損,美國就總要抓出幾個中國「壞人」,事實上,這也是後來美國「華人間諜案」頻發的一個根本原因。

20世紀50年代後,由於與新中國處於敵對關係,美國對於「華人間諜」的恐慌從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例如,1950年,錢學森準備離開美國返回中國時,接到了移民及規劃局的命令,不許他離開美國國境,美國海關扣留了他準備帶回國的行李和書籍,說有電報密碼,武器圖紙等,結果,沒有找到任何機密文件,一直到1955年才通知他可以離境。一個叫劉永銘的中國留學生1949年要求回國,美國政府直接把他關進了一個精神病院,在中國政府的干預下,直到1956年才將其放出來。

1982年,華裔青年工程師陳果仁被兩名白人失業汽車工無故毆打致死。經過了七年的法律程序,兩名白人僅僅被判繳納3780美元罰金以及三年緩刑。陳果仁之所以被毆打,是因為這兩位白人工人覺得他「搶走了他們的工作」,彷彿是19世紀排華的翻版,無辜華人又一次成為了美國經濟不景氣時白人們的出氣筒。

蘇東劇變後的90年代,中國的「威脅」在美國人心中又一次驟然上升。著名的「李文和案」就發生在這個背景下。1988年,中國大陸成功地試爆了一顆中子彈,使美國社會震驚之餘流言四起,說這是因為中國大陸盜竊了美國的核機密才得以發展的。1999年3月6日,《紐約時報》率先獨家報導所謂核武間諜案,將矛頭公開指向了華裔科學家李文和。結果,當一切被證明子虛烏有後,為了糾偏,1999年9月12日,《紐約時報》又以巨大篇幅發表「中國大陸是憑真本事還是靠間諜來發展核武」的特稿,表示「美國科學家認為中國大陸有能力憑自己的本事發展核武」。

正如「美國華人論壇」董事喬治·顧所說,「無論你喜歡與否,不論你的政治傾向是什麼,也不管你對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感情如何,你的美國夢都與中美關係緊密相連。當中國被視為白宮和國會的朋友時,我們就是模範少數族裔;當中國成為美國人眼中的魔鬼時,我們就是敵人的代理。」

顯然,進入新世紀後,層出不窮的「中國間諜案」微妙著折射著中美關係的變化。比如,2005年後,受伊拉克戰爭影響,美國在全球戰略格局中影響力下降,而中國崛起速度超出預期,據媒體統計,僅2005至2007年間,FBI以涉嫌竊取美國技術為名,逮捕近30名中國人和華裔美國人,但最終沒有任何人與所謂「中國間諜」有關。

類似的故事此後一直在上演著。2008年3月24日,美國加州聖安納聯邦法院以「圖謀向中國出口美國靜音潛艇等防衛技術」罪名宣判美籍華人麥大志入獄24年零5個月,並罰款5萬美元。這讓麥大志的辯護律師直呼「荒唐」:「說麥大志當間諜20年,可他們居然沒找出一名證人,也沒有一片紙來證明麥大志的行為。」到最後,此案也查無實據。2013年的姜波案,2014年的雪莉·陳案件,都是這樣不了了之。

直到最近,張浩案又一次重複著前人的軌跡,走入輿論視野。

結語:清者自清,真相終究將由時間來證明,但值得思考的是,那些懷揣著夢想奔赴美國的華人,甚至是在美國出生的華裔,始終被這個國家打入另冊,視為「外國人」甚至是「間諜」,被主流社會所排斥,給美國甚至中美關係帶來的是什麼。夢想不應被政治利益所左右,曾讓無數人憧憬的「美國夢」,難道不更應如此么?

分享到:
推薦閱讀:

俄羅斯間諜謀殺案:美國支持英國驅逐外交官的決定
別了,女間諜
揭秘俄羅斯雙面間諜謀殺案:他對誰構成了終極威脅?
英國警方表示兇手使用神經毒素謀殺前俄羅斯間諜
間諜王子菲爾比3

TAG:美國 | 間諜 | 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