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原創‖「伊斯蘭」的本意是順從與和平

帶您領略浩瀚無邊的思想世界

從中東戰亂到ISIS武裝組織,從社交媒體上的無腦黑到特朗普「限穆令」招致的「千夫所指」,越來越多的目光正聚焦於伊斯蘭教。眾說紛紜間,您是否真正了解伊斯蘭教?今天推薦一篇思想酷原創首發的知識普及帖供您參考(3231字,閱讀約需8分鐘)。小編水平有限,還請朋友們多批評指正,這是思想酷在原創路上繼續前行的根本動力,小編在此先謝謝大家!想探討更多真問題,酷哥歡迎朋友們在淘寶選擇店鋪搜索「先知書店」。想每天讀到同類好文,請關注思想酷。

「伊斯蘭」的本意是順從與和平

思想酷丨原創·首發

伊斯蘭教誕生於7世紀,由穆罕默德興起,與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核心教義是教導人將崇拜和順從歸於獨一的造物主,反對一切偶像崇拜,因此被視為世界上最徹底的一神論。「伊斯蘭」在阿拉伯語中意為「順服」,指順服真主安拉的旨意。

目前,在世界上117個國家和地區的337個種族集團中,信奉者約16億人。

縱觀伊斯蘭教的發展歷程,一路滄桑風雨。在宗教派別變化、地方民族化、外來文化衝擊等眾多因素影響下,伊斯蘭教是如何保持宗教活力的?本文將從以下六個方面解答這個問題。

一.伊斯蘭教的結構

伊斯蘭教是一個多層面的結構體:

第一層(核心層):穆斯林內心關於真主獨一的觀念,對真主的神秘體驗和崇敬情感,以及經過形而上學化形成的種種信條、教義、思想體系,以文字形式表述的經籍著作。如《古蘭經》、「聖訓」等。

第二層:種種程式化和制度化的宗教禮儀、義務,與宗教倫理相關的行為規範,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中應遵循的禁戒(如天課制度、喪葬制度等)。

第三層:從事宗教生活的物化場所,及處理穆斯林之間日常關係的生活共同體、宗教文化中心。

第四層:宗教社團組織。

二.穆斯林如何適應環境

穆斯林和普通人一樣,對外界變化具有自我調節機制。這種自我調節既堅持對真主獨一的信仰,又對外界做出自身的反應。

完成這一調節機制的並非普通信眾,而是它的知識階層烏里瑪。該階層的義務是對教義、教法等問題作出闡釋決斷。

歷史上,伊斯蘭教之所以能夠不斷更新、發展,並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得以應付內外事變而延續,應該是賴於自我調節。今天的伊斯蘭教與穆罕默德時代相比,無論是在經訓的彙集還是教法禮儀方面,都已發生變化。伊斯蘭教興起之初,只有簡單樸素的信條,沒有成文的信仰體系,更沒有系統、邏輯的論證。可是,隨後出現的教義論辯及其得出的結論,終於被正統派接受,進而被定為伊斯蘭教的官方信仰。

在現代社會,在允許教眾社會生活世俗化的同時,在可能範圍內強調並實現它的伊斯蘭化。因為所具有的適應性、可塑性,伊斯蘭教得以持續鞏固和發展。當代的伊斯蘭復興表明了此點。

三.伊斯蘭教如何成為世界性宗教

伊斯蘭教從阿拉伯民族宗教演變為世界性宗教,並逐漸取代新傳播地區原有民族的信仰,勢必要經歷它的地方化和民族化過程。與此同時,伊斯蘭教的可塑性也在這裡得到體現,否則不會達到如今這麼龐大的規模。

伊斯蘭教在地方化和民族化過程中,主要做了兩方面工作:一是依據伊斯蘭意識形態篩選新傳播地區各民族的信仰,決定或取捨、或包容、或摒棄;二是使自身適應當地原有民族的文化傳統。

可以發現,從伊斯蘭教興起迄今的1400多年,接受伊斯蘭信仰的各族人民總會將本民族原先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識、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心理情感等帶入伊斯蘭教,因此才形成今天地方化和民族化的伊斯蘭教。

今日,當我們論說這種地方化和民族化時,並不排斥它的信仰統一性,而是看到它作為世界宗教的普世性。作為世界性宗教,只有從它的地方化和民族化中凸顯普世主義,才能獲得其意義。否則只能是民族宗教,而非世界性宗教。

四.關於政治的參與感

伊斯蘭教與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無論中世紀還是近現代,特別是當今的國際政治舞台,人們都能感到它的政治活力,這是伊斯蘭教固有的一種自我表現力,源於自身宗教和政治的合一。所謂「戰鬥的伊斯蘭」、「政治的伊斯蘭」等說法,都反映了這一事實。

伊斯蘭教的政治活力是由伊斯蘭教的社會性決定的,而非伊斯蘭教本質是政治性宗教。正如本文在「伊斯蘭教的結構」中談到的,伊斯蘭教在個人層面表現出的是信眾內在的信仰及內在信仰外化的表現,即對宗教禮儀的遵行。簡言之,就是「信」與「行」兩方面;除此而外在社會層面,伊斯蘭教包括一整套禮儀與價值觀,比如婚喪嫁娶、反對同性戀等,當在公眾層面這些觀念需要得到維護與保障時,就有了社會性,一旦穆斯林團體想用世俗法律去維護這一禮儀時,表現出的就是宗教禮儀的制度化與法化,當下熱炒的清真立法與清真泛化就是這麼來的。至於國際政治中的伊斯蘭,伊斯蘭國家以宗教為號召進行抵抗,表現出的是伊斯蘭原教旨思想的復興以及「宗教政治化與政治宗教化」。

當然,伊斯蘭教史上沒有出現過類似西方基督教那樣的宗教改革運動,這就使穆斯林在沒有接受更為先進的意識形態情況下,援引傳統、先人言行以為楷模,成為慣例。它的政治活力有可能在原有的宗教體制內繼續發揮作用、繼續影響社會生活。

一般來說,伊斯蘭世界存在著或由統治階級體現的或由被統治階級體現的兩種不同性質的政治活力。由於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有著共同的信仰,都以穆斯林的身份從事活動,這就使統治階級有可能在伊斯蘭的旗幟下,以信仰的名義、動用國家機器使群眾捲入其活動,自上而下地體現其政治活力。

五.伊斯蘭教如何應對挑戰

伊斯蘭教在任何時代都會遇到來自內外的挑戰。在挑戰面前,是堅持傳統、仿效,還是主張變革、創新,歷來都是穆斯林所關注的問題。

在伊斯蘭教中,堅持傳統、堅持仿效者,總是居於主導、正統地位;主張變革、創新者,總是處於被斥責、被藐視的地位。可是,在實際生活中,伊斯蘭教的自我發展和自我更新往往是在創新和變革的過程中完成的。

自8世紀起,遜尼派和什葉派開始分別彙集本派的聖訓集,以它作為《古蘭經》之外的、教法的又一淵源的書面依據以補充經文。可是,彙集並記錄聖訓則被認為是非法的,是不允許的。這一事例說明,伊斯蘭教在不斷充實、豐富和發展自我的過程中,它的基本原則是根據自身的慣例和穆斯林傳統的價值取向。

進入近代,西方對伊斯蘭傳統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思想滲透的進程加快,逐步影響了當地的封建關係,伊斯蘭世界的傳統文化、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倫理規範和價值觀念受到全面挑戰。伊斯蘭教對此是如何做出自身的反應呢?無論是復古主義、泛伊斯蘭主義、伊斯蘭現代主義,概括起來,無外乎表現為兩種不同的傾向:傳統主義,或是現代主義。

但無論怎麼說,傳統主義和現代主義都與伊斯蘭教密切相關,須臾不可分離。它們都以伊斯蘭教為出發點,目的在於維護並強化伊斯蘭教的信仰陣地,而不是相反地去限制它、削弱它。一句話,兩者都是信仰主義的,不同之處在於如何看待傳統。

六.兩大教派及新生教派

伊斯蘭內教派多達70多個,但主要是兩大教派,「遜尼派」和「什葉派」。

「遜尼派」,阿拉伯語意為「遵循傳統者」,人數約佔全世界穆斯林的85%以上。強調穆斯林社團的歷史傳統,除《古蘭經》外,還重視聖訓的宗教權威。他們承認最初的4位哈里發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繼承人,稱為正統哈里發。遜尼派在堅持基本信仰和義務同一性的同時,允許地方和民間差異的多樣性存在,使其能在20世紀包容除伊朗及伊拉克、葉門等部分地區外的大多數穆斯林。中國穆斯林絕大多數屬於此派,並遵奉哈奈斐學派教法。

「什葉」的阿拉伯語意思為「黨人」、「派別」、「教派」。以擁護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後裔擔任穆斯林領袖伊瑪目為其主要特徵,目前約佔全世界穆斯林總人口的15%,主要聚集在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東部。歷史上多次反對遜尼派,並且建立自己的國家。因綠色象徵和平,什葉派尤其崇尚綠色,以表示對阿里家族的紀念。中世紀最有影響的伊斯蘭教什葉派國家法蒂瑪王朝,因崇尚綠色,中國史書上稱之為「綠衣大食」。

宗教在發展過程中產生分支是常態。伊斯蘭敎教派起源於早年的政治分歧。政治分歧一旦被作為信仰問題對待,進而成為教派的基本教義主張時,宗教社團的分裂、教派的形成也就在所難免。

什葉派在中世紀分化出許多支派和更小的分支,它們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而在遜尼派中,除了在教法問題上仍有四個學派之外,教義問題上一度出現過不同學派,隨後大致取得統一,沒有發生類似的分化。

近代以來,伊斯蘭教中興起許多新教派。如巴哈教派、阿赫默底亞教派、美國「黑人穆斯林」等,雖然各分化教派有著鮮明特徵,但共同點在於承認創始人的新先知身份,承擔救苦救難的新使命。

伊斯蘭教有屬於自身的生命力,這份生命力是宗教價值觀和信仰作用的核心。它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做出的變化和調整,從某種層面上豐富了宗教文化的組成。無論是自我調節機制還是地方民族化,無論是宗教流派分歧還是其他文化帶來的壓力,都未能消磨它的活力。雖然極端的宗教狂熱分子給社會帶來的隱患感依舊存在,但希望大家理性看待宗教,在評說指點之前,須得真切了解。

如果說猶太教的

民族主義是防禦性的

伊斯蘭教的民族主義

就是攻擊性的

民族主義到底有多少張臉孔

民族主義何以成為

文明衝突的根源?

民族主義如何一步步

成為權力的載體?


推薦閱讀:

和平:中國文化的內在精神
時事簡評20121118美國鐵了心攪局中國不再侈談和平崛起
怎样评价甘地?
【你以為殺完小三就世界和平了?】
要實現以敘和平,這個公園的作用不可忽視!

TAG:原創 | 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