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講義第四講
頂禮大恩上師甲色白瑪旺嘉仁波切!
頂禮至尊度母吉尊瑪!
頂禮歷代傳承祖師!
為了把盡虛空遍法界的母親眾生安置到佛的果位,我們發誓成佛;為了圓成佛道,我們精勤聞思修持佛法。
課前念誦
現有懷柔攝受祈禱文---大加持雲
文殊祈禱文
金剛七句祈禱文
大恩上師祈禱文
正文:
我們今天是學習凈土法門第四講。通過今天的學習,第一是把前三講的內容整理,其次我們把藏傳凈土法門,藏傳佛教非常重視凈土法門的修行,那麼關於藏傳凈土法門是如何修行的做一個簡單的介紹,今天主要的內容是介紹這一部分。好,那我們直接看課件。
發願往生凈土在藏傳佛教當中主要講具足四個因,具足四因才能往生凈土。那麼這四個因呢,我們先說第一個。求生凈土的第一因叫明觀凈土。現觀想凈土的存在,也就是對於凈土,西方極樂世界凈土是什麼樣的能清晰明確的觀想起來。那麼,應該具備怎樣的一種條件才能夠明觀凈土呢?我們首先去看,所謂的觀是一種力量,是人意念力的一種力量。我們常常看到很好的景象,把這個景象像照相機一樣照下來,然後在自己的意識田裡,在閉上眼睛的時候,你依然能夠把那幅影像從自己的意識裡面調動出來,這叫什麼呢?其實這就是一種觀的能力,但是這個觀呢往往是比較模糊的,比方說,我們現在閉上眼睛,我讓大家去觀想我們上師的樣子,這個時候大家可能會模模糊糊的記憶起上師的點滴的樣子,或者說,你去想一個很熟悉的人,這個人在你的面前呈現出來的時候,他並不像你眼睛看到的那麼清晰,對不對,我們閉上眼睛可以試一試嘛,你會發現我們是沒有辦法看的那麼清晰的,而這種狀態並不是明現觀想,我們往往是粗分的憶持力,我們說這種力量其實是一種念力。那念力其實就像照相機一樣把我們對於佛菩薩的樣子很深刻的在自己的腦海中、在自己的意識中去記錄下來,並且再投射出來。而這種投射的能力每一個人都有,但是強弱有不同。那透過修行呢,是可以把這一部分(能力)歷練出來。那麼,這個歷練的過程,不斷不斷明現觀想的過程伴隨著我們的修行是一直在不斷加強的。一開始是很模糊,要反覆不斷地練習,反覆不斷的練習,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大量凈罪集資的事情,然後懺悔業障啊,積聚資糧啊,要做很多很多這樣的功課之後呢,你的觀想的力量就越來越強。直到達到一種狀態,我稍微的用自己的意識去觀想諸佛菩薩的凈土的時候,那凈土就像一幅照片一樣完全呈現在自己面前,而且是非常的生動,色彩艷麗清晰,很清楚,那這種為明現觀想,真正的呈現出來了。但是,這樣的條件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那麼,我們要去觀想觀音、勢至兩位大菩薩,他們分別代表的第一是佛的大悲心,觀世音菩薩代表的佛的大悲心啊;大勢至菩薩在藏傳佛教里稱為金剛手菩薩。這兩位菩薩一個是大悲一個是大力;一個是慈悲的象徵,一個是力量的象徵。那麼這樣的一種形象在自己的觀想當中要清晰的明現出來。所以在觀想的時候呢,三大怙主主尊,第一是阿彌陀佛,中間的,左右兩邊是觀音勢至,海會圍繞。在三位主尊的周圍呢,是無量無邊的蓮池凈土聖眾,包括很多出家形象的比丘,他們是外現比丘相,內密菩薩行,是這樣的一種狀態。所以,這個阿彌陀佛相好莊嚴著三法衣呈現在我們面前。那麼這樣的一種觀想應該是非常清晰的呈現在自己的意識當中。而這種呈現的過程如何去實現呢,如何能夠不斷地強化出來,那在經典中是有方法的,我們後面慢慢講。
觀想之後,接下來要講對於明現觀想的第二部分,我們要有非常強烈的皈依發心。也就是說,《菩提道次第廣論》可能很多同修聽說過這本經典,經典當中曾經專門有講到這一部分。如果說你要在正修的時候,先是要洒掃凈地,凈地設像、陳設供品。第三呢叫入座皈依,第四明現觀想資糧田前兩個:第一是凈地設像,就是把佛堂收拾乾淨,把佛像陳列出來,這是第一步。有很多同修這個做的很好,但是有些做得也很不夠,佛堂上灰塵很重,長時間不做清理,佛像都蒙蔽了一層塵垢。第二呢,凈地設像、陳設供具,佛前要供養很豐盛。那麼,並不是佛菩薩需要我們去供養,主要是積累我們自身的資糧。陳設供具之後是入座皈依,這就是我們要主要講的。入座皈依,這個皈依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我皈依佛歸依法皈依僧,絕非如此的簡單,我們說皈依是通於三士道的,那麼下士道的皈依、中士道的皈依和上士道的皈依。對於往生凈土來講,我們來做凈業三福的第一福叫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上士道的皈依;那麼中士道的皈依是跟出離心相應的皈依;下士道的皈依是跟希求後世這種心態相應的皈依。對於我們所有的同修來講,我們要去考慮一下,我的皈依達到什麼狀態了。第一是先看我有沒有皈依,可能修行很長時間不一定對於三寶有真實的皈依心,所以這是我們要去考慮的。我們的皈依能否通過不斷的修行,能夠達到跟菩提心相應的狀態。那菩提心相應的狀態是什麼,叫為利有情願成佛。第一個條件是為了利益有情,第二個條件是發願成佛。而這兩種心相應的皈依我們稱跟菩提心相應的皈依,這第一是皈依。那麼有了清晰的動機了,皈依呢,在顯宗當中我們只是皈依佛法僧三寶,在金剛乘當中我們還要皈依上師、本尊和護法。上師本尊護法我們稱之為三根本,這其實是跟佛法僧三寶無二無別,是一樣的,那我們要做這樣的皈依,為什麼在藏傳佛教當中,在金剛乘裡面,極為強調上師的重要性呢?有一位大德高僧曾經說過,在整個菩提道次第修行當中如果依師你做好了,成佛如探囊取物般容易。為什麼對於師長的依止一旦達到了正確的狀態成佛就變得那麼容易呢?這也說明了金剛乘佛法最最不共殊勝之處。
我們知道我們這個時代釋迦摩尼佛已經涅槃,彌勒佛還沒有出世,彌勒佛要等到五十六億七千萬年才能出世,那麼就在這樣的時空因緣下,是誰在代表佛在改變我們、度化我們呢,就是我們的師長。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師長是唯一的通過正法讓我們去改變和加持引導我們的人,從這裡而言,他的恩德跟佛是完全一樣的。所以我們說上師是一切加持的根本,就是從這裡來的。所以當你對上師觀的像佛一樣、無二無別,他就是佛的時候,你對上師的祈禱你就可以得到跟佛無二無別的加持。那如果你把上師看成一個普通人,那麼你也能得到普通人的加持。其實這很容易理解,對於我們來講,我們要做清凈觀,對於外在的一切環境要做清凈觀想,就是說我面對的世界是怎樣的世界,看到的是五濁惡世,但當你的心完全是清凈的,你就會看到這個世界更美的一面。為什麼,這就是心跟世界的關係。同樣的我們面對引導我們修行的人也是一樣,這個人我是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他,這個很重要。所以說,藏傳佛教,對於上師要做佛一樣的觀想。所以於上師作佛想,視師如佛,把自己的老師看作佛一樣,他的加持就是不同的。
那麼除了上師之外還有本尊。本尊是成就的根本,我們真正要在某一種法門獲得成就,比方說我們以阿彌陀佛作為我們的本尊,那麼對於本尊的修行、皈依和它的修持就決定了我們成就與否。所以我們要專修某一個法門,就是要對於這個法門當中的本尊去好好的修持。所以我們要找到相應的法門是很重要的,比方說,今天我們修的是凈土法門,那麼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本尊,如果你對這個法升起了足夠的信心,你就可以按照阿彌陀佛就是我的本尊這樣的狀態去修持。那這一生當中都不要改變這個方向,這一生當中我們都要按著這個方向一直一直做下去,最後就是不一樣的,最後就會獲得真正的成就。所以在修行過程中,最忌諱的一點就是不斷地更換題目,我今天修一修這個,明天再修一修那個,修來修去發現哪一個都沒有深入,到了這一生結束的時候,發現每一個法似乎都接觸過,每一個法似乎都多多少少都修過那麼一兩年,但是每一個都沒有修成就過,這是最可惜的。所以對於我們來講要找到自己修行的法門。
那麼在皈依三根本當中第三個是護法,為什麼藏傳佛教這麼強調護法,護法護的是誰呀,護的是法,和為法呢?本尊即法。你真正如理修持本尊的法,就會獲得護法相應的護持。我們很多人理解呢,護法嘛護法,那我好好的供養一個護法,這個護法就來保護我了,實際上不是這麼簡單,那你還是要如法的修行,護的是法呀!所以這個護法,我們在有困難的時候,有問題的時候,這個護法就能夠去告訴我們,護法神他有足夠大的力量,都是佛菩薩的化現,佛菩薩化現護法神的樣子來幫助修行。歷史上護法幫助修行的例子數不勝數。我們知道之前有一位法師持戒非常精嚴,他蓋寺廟,有一天這個寺廟的屋頂剛把水泥澆灌完成,這個水泥澆灌之後,最害怕的是下雨嘛,這個法師的廟在福建,是比較容易下雨的,結果就在澆灌完水泥之後,烏雲密布,眼瞅著雨就要下來了,這個時候他沒辦法了,就跑到屋裡韋陀殿,韋陀菩薩是護法呀,對護法說:你老人家可是要給我保護好了,蓋這個寺廟不容易,你絕對不能讓雨下來,他跟護法像撒嬌一樣,他找了根繩子,把護法的頭套在繩子上,另外一頭抓在自己的手裡,說如果今天讓雨下到,我非要給你拽倒不可,當然啦,他就是那麼說了,但是他那種虔誠的心呀,也真是護法能感應得到,最後呢,眼瞅著雨就要下來了,結果嗚隆嗚隆打著雷就走了,那雨最終沒有下來,那道場也得以保護,這就是護法的力量。所以在修行當中,我們常常都要祈禱。像我們每次講完課都要念護法的祈禱文,也就是如此。慢慢和護法相應,護法就護持我們。這就是明現觀想凈土,其中對於凈土的這些聖眾我們有足夠的的皈依心。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本尊,我們的上師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總集,對於護法是我們事業的根本,我們都要做虔誠的祈禱和皈依。
第二是什麼,第二是對治力。什麼叫對治力?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達到這樣的目標。那以懺悔來講,你要懺悔一個業障,你要給他一個力量,惡業的力量就像瀑布的流水一樣,那我怎麼才能把這個瀑布的流水給它堵住擋住它呢,我蓋個大壩,對吧,這個大壩首先讓水不流了,完了之後我再給他一個向上的力量,把這個水給它推上去。這就叫對治力。對治力在佛經里常常講,誦持經典、念誦百字明咒,念誦心經、金剛經等等的這些般若經典,去對治你的這些惡業的力量。所以我們說,老師啊,年的一年開始啦,我希望明年運氣好一點,怎麼辦呢,那是有辦法的,辦法非常非常多。怎麼辦呢,那就修七支供養,那就可以,非常非常好。
第三叫誓不再犯罪力。也就是說,我們稱之為遮止力,遮止不做了,不對的地方就不做了。
最後的依止力,就是皈依及發菩提心。也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皈依發菩提心始終給你建立方向,有非常強烈的方向感,非常強烈的目標意識,這個時候這人就有成就。所以說大願是什麼,大願就是天上的北辰星,永遠是定方向定目標的,你要達到這個方向,怎麼辦呢,你得一步步達到,而且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就可以達到了。那這個是懺悔業障。
第四支叫隨喜功德。何為隨喜功德呀,隨喜功德就是看著別人做了這個事情,你雖然沒有做,但是你內心的高興歡喜就像你做了一樣,真實的隨喜。這就是隨喜功德。那麼一個善於修隨喜功德的人,我們稱之為叫安睡而享大福的法門。你就是天天在睡覺,你每天在隨喜,那你也能得功德。那很多人聽了之後,哇,這太好了,我最適合修這個法門。別的法門確實有點難,就這個法門比較適合我,沒事就天天躺在床上,從十方三世一切佛隨喜到釋迦摩尼佛,從釋迦摩尼佛隨喜到八大宗派的開山祖師,紅教、花教、白教、黃教四大教派創始人開始隨喜,隨喜一上午,說隨喜你們的功德,隨喜。但是這個隨喜不是在嘴上的,我們拍照一樣,來大家喊,原來喊茄子,現在不喊了,現在喊隨喜,嘴就咧開了,拍個照片。隨喜不是用來拍照的。隨喜是法門,真真實實的一個修行法門,而且是諸佛菩薩總結出來的一個修行法門。隨喜的功德,我們常常說啊,隨喜那是很好修。但是你是否真正是這樣的?就好比說,我隨喜諸佛菩薩,為了眾生舍頭目手足,那好你隨喜讓你去做唄,我不會去做的,那你隨喜,你不會去做說明你內心不認同啊,隨喜諸佛菩薩廣修布施,上供諸佛菩薩、下施六道眾生把頭目手足都舍了,那要不你舍點兒,那你說對不起、我不想舍,這隨喜叫什麼?叫假隨喜。那對於我們來講,要去改變這種狀態,從內心當中認同別人的行為,並且發自內心的說雖然我沒有去做,但是如果我能夠去做,那該多好啊!應該有這種信心。就好比說,你去買彩票,買彩票是五個號加一個號或加兩個號就能掙個500萬大獎,然後今天你去買了,買了之後,六個號對了五個號,就差一個號沒對,你就說如果我當時選那個號我不就掙了嘛!對吧,這是真真實實內心狀態,這才是你內心的狀態。應該怎麼辦,你看到別人做善事,哎呀,如果我也去多好啊,你說我怎麼就沒去做呢,這就是跟隨喜相應的心情。所以,我們去看,用這種心態檢查隨喜的時候,我們哪有隨喜啊!叫嫉妒、比較、輕毀,我們就只有這三種。嫉妒,看著別人好天天嫉妒,這種是內心貧賤之相,看到別人比自己好,這傢伙就那點破本事,怎麼比我好呢,哎,這是什麼,這就叫嫉妒心。完了之後是比較心。嫉妒往往是嫉妒比自己好的,看到章子怡就嫉妒,她長得沒我漂亮,她怎麼就比我有錢呢,憑什麼呀,這叫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如此,不光年輕人啊,任何人都如此。就是說,我這麼一身的功夫和能力,不重用我,那是他沒本事。憑什麼,你看誰誰那麼差,她怎麼就能上去了呢!我上不去!所以,我們的心情哪有隨喜啊!第一是嫉妒,之後是比較。比較就是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叫比較。就看,他跟我同樣都是大學本科,他參加工作三年,我也三年,為什麼他就拿五千,我就那三千呢,這就開始比較了,在一個企業里這種情況也很多。所以在企業里首先第一條工資不透明,背對背,誰也不知道誰收入多少,否則怎樣,否則就開始嫉妒比較了。為什麼,世俗的煩惱降服不了,就開始做各種各樣的比較。拿著自己的長處去跟別人的短處比,這個是很普遍的現象。比方自己擅於某種能力,比方我很擅長做PPT,我就去打擊別人,你說你連個PPT 都不會做,你還想幹什麼呀!你想工作好,不可能。這是什麼,拿著自己的長處去跟別人的短處比。你身體很好,你就說了你說你呀你幹了幾天活怎麼就病了呢,你怎麼身體這麼差呀,怎麼這麼愛生病啊!你沒病,所以你拿著你的身體健康去跟別人的病去比。你說比吧,同級別去比也好,卻拿著自己的長處去跟別人的短處比。最後一個是輕毀,輕毀是什麼,輕毀就是對不如你的人的一種狀態。不如你的人,那你是百般刁難,我常常給同學們說,永遠不要和小商小販去計較那三毛兩毛的錢,我只要看到小商小販,雖然我也不是什麼大富大貴,如馬雲一級的人,我從來不和他們計較。這個多少錢啊,三塊錢一斤,十塊錢三斤,然後你說不行,我就要兩斤,我不能讓多賺我點錢,有個兩毛三毛的零頭,不行你必須把兩毛三毛的給我,這是很多女同志出去買菜比較容易犯的問題。你說你多要那兩毛三毛你能夠富有到哪裡去,但是你的心卻貧窮啦!所以永遠不要和不如你的人去計較,你的心要寬大。對吧,那你就很清楚了,不如你的人你不要去輕毀他。你說很多的學佛人,最容易犯的就是這個問題,輕毀於別人。輕毀別人,我學佛了,我皈依了,我皈依的這個上師三寶非常非常的功德殊勝,然後就開始拿著這個至高無上的道德標準去要求別人。你看看你啊,你不就有倆錢,就你這樣,以後要下地獄的,你知道么!這是什麼,其實背後那是幫人之心吶,這背後就是一種輕毀之心、傲慢之心,哪有真正的慈悲仁愛、哪有真正的隨喜之心啊!沒有!所以有時候看一些修行的同修,就覺得有什麼好說呢,不想跟他講話啊,那內心的動機複雜之可憐可憐啊!悲哉悲哉!真的如此!所以我們要遠離嫉妒、比較、輕毀的心。要常修隨喜啊!這個隨喜的心,就可以破除嫉妒、可以破除比較、可以破除輕毀之心。所以隨喜的功德這麼大呀,隨喜太重要了。簡直就是讓我們的心性無比的厚德,厚德載物,我們的心只要越厚重了,你放心將來所要承載的福報無量無邊。那如果沒有這樣的厚德之心,那怎麼樣呢,心性就會越來越薄、越來越薄,這叫命比紙薄。當你越修越修就這樣了,福報第一不增長,修行功德不增長。天天念佛,但是內心煩惱無數,這叫什麼,這是修錯了,修偏了,甚至叫入了魔道了。魔道並不說你有了這樣那樣的東西,不是,而是你真真實實的就沒有了。所以修隨喜確確實實可以讓你把心打開,把自心打開,把大圓滿自性之光呈現出來,所有的人我都可以去接受、去隨喜。
第五支叫請轉法輪。七支供養的第五支叫請轉法輪。請轉法輪叫為令眾生珍惜法、為令眾生集福修德故,證悟後不馬上說法,要有人請轉法輪。這請轉法輪源自於釋迦牟尼佛,過去諸佛也是如此,證悟後在菩提樹下打坐。我所證悟的佛法珍貴稀有啊,不是誰都能夠理解的,這時候佛想來想去,算了,我就入涅槃吧,沒有人能夠理解我的修行狀態,這時候梵天帝釋天來向佛請轉法輪。請一定要講經說法,才有了說法緣起的呈現。那對於我們來講,我們在生活中哪去找佛去呀,沒事你去找,在生活中如何修呢?在生活中要常常祈禱自己的師長三寶,師長啊,你趕緊能不能講這個法、講這個法,為眾生去請法,這也是請轉法輪的一種方式。比方說,其實咱們的上師能夠去傳法能夠去講法,很多時候都是由於弟子們的祈請而來的,弟子們祈請啊,上師就可以講。否則的話,上師幹嘛上趕著去講,對不對,上趕去講就沒有人珍惜了,只有人求,那他才會珍惜,不求就沒有,所以我們常常說,祈請三寶說法,就像一口珍貴的鐘,如果你去輕輕的撞它,它就發出很小的聲音,重重的撞它,就發出巨大的聲音。那麼,鐘的發聲是一定存在的,就看撞的人能否把它撞響。所以我們常常說師長三寶是一座金山也得你常挖呀,沒事就得挖一挖,把金山銀山挖出來。這個挖的過程,就是請轉法輪的過程。那麼,請轉法輪在我們生活中還要有一點,是什麼,是你要願意去祈請別人來分享,我自己沒有體會,我不能請別人來講,我請你去講。
第六支叫請佛住世。什麼叫請佛住世啊,因為佛入涅槃了,就是請佛不入涅槃,能夠繼續留在世間講法。我們知道佛為什麼要入涅槃,佛入涅槃並不是佛可以只活到八十歲,佛可以住世一劫,因為他已經證悟到這個程度了。但是,因為眾生不再珍惜了,那麼你就再也不可能擁有了。我們人與人相處也是如此。,你不珍惜你就會失去。你不珍惜你的工作,那麼你在工作中,就會三心二意,你工作效率就不高,就不可能出成果,這時候對不起,工作要把你淘汰掉,同樣的,我們在自己的修行過程中也是如此,你不珍惜就遇不到自己的上師三寶,你遇到了上師三寶,不珍惜,對不起,你將來會遠離上師三寶,所以當你珍惜你才能擁有,這個最適合給誰講,最適合給孩子們講。我們做教育工作的人,首先給孩子們講一點,珍惜你父母的勞動啊,你父母辛辛苦苦把你送到學校里來,你有珍惜過嗎?你沒有珍惜,將來叫子欲養而親不在,悔之晚矣啊!所以我們現在的孩子,沒有那個孩子對父母有感恩之心,這孩子為什麼沒有感恩之心啦,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你給的太多啦,父母給孩子太多太多了,把所有孩子的卑劣習氣全給養出來了,孩子的惡根性、劣根性全給養出來了,誰帶出來的,父母帶出來的,對不對,這叫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所以孩子的自身的能力就沒有了,一伸手,衣服穿上了,一張嘴飯喂上了,最後怎麼辦,不吃了不穿了,為什麼,你們來給我穿你們來給我喂,所以就沒有了。將來會怎麼樣,將來就會失去。請轉法輪的核心內容就是珍惜你現在遇到的難得的團隊,珍惜你現在遇到的平台,珍惜你遇到的師長。你珍惜了就會擁有,你不珍惜,遲早有一天一定會離開。所以請佛住世是這樣的內容。當然後面還有這個普皆迴向等等,就不細說了。
求生凈土的第三個因,是什麼呢,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是求生凈土的第三個因,發菩提心之前該具備什麼條件,菩提心是想度化一切眾生,你為什麼度化一切眾生,這個度化一切眾生的力量從哪裡來。我為什麼要去度化他。所以在度化眾生之前有很多條件。我們修菩提心的因果教授裡面,第一叫七因果教授,第二叫自他交換教授。七因果有非常詳細的教授法門,總之念恩報恩、修平等心、修舍心等等一系列的。最終說我要推己及人,我要救度一切眾生,我深刻的體會到輪迴之苦。推己及人,體會到在輪迴裡面,跟我一樣的在輪迴裡面的如母有情,他們也一樣受到了輪迴的苦惱,我要去救度他們,這個時候你發起了菩提心才是真真實實的菩提心。不是個口號,它是真真實實的力量。所以發菩提心的內容講完了。
最後我們講一下,往生凈土的第四個因,為自他發願迴向往生凈土。也就是說,不管是自己還是他人都希望往生到凈土,為什麼呢,凈土法門殊勝,凈土是快樂的,那麼穢土是不快樂的,我們如果對這樣的苦樂有了真實的體會之後,那我們就能夠去幫助別人。就願意幫助別人,就發願往生凈土,這後面都有細緻的內容。那麼今天所講的內容就是把藏傳佛教裡面往生凈土的四因,做了一個非常非常簡單的介紹,那麼對七支供養我們最後應該是請佛住世、請轉法輪、常隨佛學,包括這個普皆迴向沒有細緻的講,多多少少都帶到了,因為時間有限啊,我們是對於發願往生凈土發願迴向,我們講一下發願迴向。那麼,關於迴向,何為迴向呢,迴向指的是你內心中真實的所向之處,名曰迴向。你每天在佛堂里念經修行打坐、祈禱三寶,最後做了迴向,完了之後你出了房間的門,看到了瑪莎拉蒂,哇,太好了,這車我什麼時候能有一輛啊!這叫什麼,在佛堂里念得迴向沒有用,這才是真正的迴向,這個真正的迴向,是什麼,你內心中真真實實的心之所向。所以,迴向是你內心中最希望達到的狀態稱之為迴向。迴向不是說: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叫什麼,這叫迴向文。是不是你內心真實的迴向呢?所以才會有一個比丘的輪迴啊,這個是值得我們去看的故事。這個人是一個居士。這一生在上師三寶門下了知了自己的宿命。他在六百年前,修行出家整整五十年,在這五十年當中,他精進修行,如法持戒,一心想往生凈土,但是這一生的修行都沒有搞明白一點,他的迴向之處,並不是十分的清楚,五十年的修行,但是內心隱隱約約有一種力量,什麼力量,羨慕世間的成就,每次看到來寺院的大居士,對這些有錢的大居士,羨慕,哎呦,真好,這有派頭,雖然沒有說我將來像他一樣,沒有說這句話,但是內心中都做了默默的迴向了,結果那一生結束完之後,他就轉世了。轉世後做了什麼呢,先做了三世的富貴人,非常有錢,一生比一生好,先是做了一生的公子哥,他就是人間的榮華富貴享樂沒完。結果那一生完了以後又投胎去做了一個比上一世還好的,像一個丞相一樣的高官,進出都有丫鬟,吃喝有人照顧,一生榮華富貴。下一生投胎做了將軍,結果開始出問題了,南北征戰,殺人無數,敵人鑽進草叢裡他也把人家的頭砍了,那麼這就是什麼,富貴忘了自己的修行的方向了。五十年的修行,換來三世的富貴,第四生,做了什麼,先是做了青蛙,後來做了野雞,又後來做了什麼一個動物,後來的幾生就一直被殺被殺,這一生得了個人身,在師長三寶的加持下,了悟了人生,淚流滿面,痛哭流涕,懺悔說為什麼我在那五十年的修行里,實際上心中戀慕繁華。所以對於我們來講,我們要很清楚我們自己的迴向是哪裡,一旦了知了,那麼我相信你的心和修行是合二為一的,否則的話都是兩張皮。何為兩張皮啊,說一套、做一套。心中發願迴向的是一種,但是實際上做的又是一種。那我在這裡希望說,人不可能是完人,我們可以逐步達到我們的目標。就是我們的方向在哪裡,我可能逐步去達到,不要放棄就好了,只要在路上,擬具一定能達到目標。但是我們一定把目標指出來,方嚮應該清楚,所以迴向,今天的作業留給大家的就是,你的迴向之處在哪裡?你內心中最最渴望的是什麼?最最渴望的包含了你的健康,是不是你最最渴望的;你的美好的感情、幸福的婚姻、優秀的孩子、漂亮的房子、豪華的車子,這些是否是你內心中最最渴望的?以及數量多多的票子,五子登科嘛,房子、車子、妻子、孩子、票子,這些是不是你內心最最渴望的,是也好,不是也好,我們都做一個討論,作為你的課後作業,好吧。最後合掌迴向。
推薦閱讀:
※凈土法門開示
※凈土法門法語:八難--學佛網
※凈土法門法語:造業--學佛網
※難行道與易行道(十一)──西方寺凈土法門講座
※凈土法門:隨緣度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