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的生活史和生態習性-黃鱔的生物學特性-養殖商務網

黃鱔的生活史和生態習性2006-9-19 10:41:00來源:網友評論(0) 1生活史 黃鱔不像多數脊椎動物那樣終生屬於一個性別,而是前半生為雌性,後半生為雄性。每年的 5 一 9 月份是黃鱔交配、產卵、孵化的季節; 6 一 10 月份為鱔苗生長發育時期; 10 月份到第二年的 4 月,為長成的幼鱔越冬期;第二年的 4 月一直到第三年的 5 一 9 月為幼鱔發育生長成熟期,第一次性成熟為雌鱔;也有發育較晚的鱔,要到第四個年頭的 5 一 9 月才第一次性成熟為雌鱔的。雌鱔和雄鱔交配產卵育苗,而產過卵的雌鱔繼續生長發育,其卵巢漸變為精巢,這時鱔體增長速度加快。到第四個或第五個年頭時已完全轉變為雄鱔,即第二次性成熟,以後再終身為雄鱔而不變性。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其生長環境和餌料營養有保證,生長速度要快些,性腺發育也比較有保證;到成熟年齡基本上都性成熟,並且同步。其生活史如圖 1 一 17 所示。 2 .生態習性 黃鱔為營底棲生活魚類,,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強,湖汊、稻田、塘堰、池沼、水庫等靜水水域中數量較多;溪流、江河緩流處亦有。喜棲於腐殖質較多的水底淤泥中,甚至於在水質偏酸的環境中也能生活,常鑽入泥底、田埂、堤岸和亂石縫中穴居。洞穴深隧(洞長約為魚體全長的 2 . 45 一 3 . 65 倍),結構較複雜(可分洞口、前洞、中間和後洞四部分),有的黃鱔洞穴有 3 個甚至多個洞口。黃鱔晝伏夜出,白天靜卧於洞內,溫暖季節的夜間活動頻繁,出穴覓食,或守候在洞口捕食。在炎熱季節的白天也出洞呼吸與覓食黃鱔的活動與水溫有關,有夏出冬蟄的習性。冬季水溫較低,攝食量明顯降低,並開始潛土;水溫在 5 ℃ 時尚有少量黃鱔攝取少量食物;在 4 . 5 ℃ 時有極少量黃鱔攝取少量食物;低於 4 . 5 ℃ 時停止取食,潛入泥土的深層,進行冬眠。在棲息處乾涸時,能潛入土深 30 厘米處,越冬達數月之久。春季水溫漸升至 10 ℃ 左右時,遷居地表、洞穴,開始活動覓食;水溫15一 30 ℃ 是攝食、活動和生長的溫度;水溫 20 一 28 ℃是攝食及活動頻繁、生長旺盛的溫度,為適宜生長溫度;水溫 28 ℃ 以上攝食量減少;水溫 30 ℃ 基本停止攝食;水溫 32 ℃ 開始出現不安狀態;水溫 36 ℃ ,黃鱔開始出現昏迷,此溫度為臨界溫度。黃鱔是一種喜靜、喜溫、喜暗的動物。 黃鱔的口腔及喉腔的內壁表皮有微血管網,通過口咽腔表皮,能直接呼吸空氣(在淺水中豎直身體的前部,將吻部伸出水面呼吸空氣),故在水中含氧量較低時也能生活。出水後,只要保持皮膚的潮濕狀,在一定時間內可不至死亡(這對商品鱔的長途運輸是十分有利的)。黃鱔對光和味的刺激不太敏感,但有明顯的避光棲息的特點。 黃鱔對外界環境的影響有很強的應激反應,頻繁加上持續的外界影響,不斷的刺激可導致黃鱔機體新陳代謝紊亂。 上一篇:黃鱔的胚後發育下一篇:黃鱔的心臟及造血組織
推薦閱讀:

潼湖生態智慧區: 從「零」到「廣東矽谷」還有多遠?
看道 | 勇哉!一個人的堅守!——高定石老師拍攝記
深入探討AR、VR背後的生態系統
如何全球開放生態
微生態製劑的作用機理及其在養兔中的應用

TAG:生活 | 生物學 | 養殖 | 生物 | 生態 | 商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