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實施西進戰略
專欄作者
張立偉的專欄張立偉,《21世紀經濟報道》社論委員會專職評論員。
在太平洋地區,美國構築了從韓國、日本到菲律賓、新加坡等島鏈,實現對中國及亞洲大陸的圍堵,而中國80%以上進口能源需要通過海運。在過去一個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加速時期,中國只是一個發展中的貧窮國家。現在,世界進入權力秩序重構的年代,儘管美國仍然處於霸權地位,但是,無可挽回的衰落已經拉開序幕,美國及其盟友以忐忑不安的心情觀察著中國的崛起,尤其是中國正在加強海軍建設,引起了南海某些鄰國與美國不必要的疑慮。
這加速了菲律賓以及馬來西亞搶佔中國島嶼的行動,而美國軍事測量船也加緊了在南海的非法活動,為其盟友「背書」。南海不僅涉及中國領土主權問題,全球商業海運有一半經過這個海域,也是世界三分之二能源運輸的咽喉,中國包括能源在內的海上運輸更是嚴重依賴包括馬六甲海峽與南海在內的海域。
中國能源對外依賴是21世紀之初才出現的現象,並伴隨經濟發展而日益加重。2003年左右,中國學界針對南海與馬六甲海峽運輸安全進行了廣泛的討論,並得出兩個意見,一是在泰國南部克拉地峽開鑿一條橫跨泰國的運河,從而繞開馬六甲海峽,由南中國海經暹邏灣,再經運河穿過安達曼海,直出印度洋;另一個意見是,建造一條從雲南昆明出發,經大理、騰衝、瑞麗進入緬甸後,可直達印度洋岸邊的皎漂港或實兌港的大通道,實現從陸上到達印度洋。目前,伊朗方面所設想的鐵路也是中國通往中東地區的選擇之一。
目前,有關中國建造航母以及在海南島建設更為先進的港口的傳言,令南海周邊國家以及美國在該地區非法活動加速,如果中國捍衛領海和南海島嶼主權,可能影響海上運輸線的安全,因此,中國必須儘快擺脫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才能有捍衛南海主權的地緣基礎。過去所設想的進入印度洋的陸上通道或通往伊朗的鐵路等西進戰略應該儘快實施,不能拖延。
鑒於美國在阿富汗以及中亞地區的軍事存在,中國應該首先重視從雲南到達緬甸以及印度洋的大通道,進入印度洋是中國確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中國在印度洋地區並無領土糾紛,除了與印度曾有過歷史恩怨並需要面對印度人的警惕和障礙外,中國在這一海洋並不存在麻煩,美國和印度正在關注中國在巴基斯坦與斯里蘭卡建造港口的行動。
美國著名的國際安全專家羅伯特·卡普蘭曾提出,印度洋將取代太平洋和大西洋成為21世紀的全球中心。事實上,儘管目前穿越印度洋的多數貿易和能源航線的目的地依然是太平洋,但是,他們都要從印度洋出發或經過這一廣闊海域。作為經濟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大國之一,中國經濟安全受到近在家門口的馬六甲海峽以及遠在印度洋的威脅,中國有權力為了國家安全而採取任何防禦性的國際戰略,無人能夠阻擋。
推薦閱讀:
※IBM2015年報解析
※萬萬沒想到,極致服務體驗背後的套路都是一樣的!
※美國中東戰略迷失——埃及局勢再添變數短期難和解
※史安斌:中國國家戰略傳播與國際秩序變革
※快刀何:什麼是戰略?抓住最大機會,並把機會最大化就是戰略(筆記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