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正兒八經說民國——六君子的角色

正兒八經說民國——六君子的角色 2017-01-13 學思堂白老師 學思堂 學思堂

這裡有繁花似錦的經典名著,有過眼雲煙的歷史風雲。走過的腳印,追隨著痕迹。我在這裡等你。

六君子的角色

望門投趾憐張儉,直諫陳書愧杜根。

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將公罪後人論。

大家看著這首詩面熟嗎?應該很面熟,但就是不知道出自哪裡?誰寫的?說實話,猛一看還是有點不順眼,沒關係,我們再看一首,這一首大家肯定看著順眼。

望門投宿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這一首就是大名鼎鼎的《獄中題壁詩》,作者譚嗣同。我們歷史課本里甚至多次引用,大多數人也都能耳熟能詳。特別是最後兩句,搞的年輕時代的我們熱血沸騰,恨不得也能仰天長嘯一把。但是,第二首很可能不是譚嗣同寫的,第一首那個不怎麼順眼的,才是他寫的。那麼誰給他改的呢?還真不是外人,就是我們偉大的梁啟超先生,當然此時的梁啟超還不怎麼偉大,只是康有為的小跟班。而這個論點是台灣中央研究院的黃彰健教授提出來的,然後高陽先生附議。我不敢說這個研究論點就一定是對的,但絕對是可信的。因為康有為跟梁啟超在戊戌變法之後,改的東西太多了。特別是還搞出一個什麼神神秘秘的衣帶詔事件,在日本到處給人家吹牛逼,說自己是變法中的核心人物。光緒時刻都要仰仗自己。反正當事人都死的差不多了,沒人揭發他。但是誰知道日本還是跑過來一個參與變法的王照,康有為和梁啟超怕王照說出點什麼,竟然把人家給軟禁了很長時間。最後還是沒攔住人家給日本人說了實話。搞的康有為極為的狼狽。說實話,我一直比較崇敬梁啟超的,他無論是人品和學問,都是超一流的,但戊戌變法期間的他,我真的有點不敢恭維。他跟老師康有為乾的那些齷蹉事兒,實在有點拿不出檯面。那麼梁啟超為啥要改譚嗣同的詩呢?原因也很簡單,他們鬧掰了,譚嗣同寫這首詩就是來諷刺他跟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沒能堅守陣地,跑路的。所以第一首是以「公論」為中心,就是讓後人都來評評理。而被梁啟超改過之後,就變成了以「殉法」為中心,表現個人大無畏的精神。兩首詩的意境差了一個十萬八千里,只能說明梁啟超的水平就是高。

那麼譚嗣同該不該把怨憤之氣撒給康梁二人呢?我覺得很應該。在變法核心的「四章京」中,革命意志最為激烈的就是譚嗣同,但是激進並不代表蠻幹,他之前也沒有說過,要廢了慈禧,直到最後一刻,他才要打算鋌而走險,聯繫袁世凱的。而一直給光緒上書要幹掉慈禧的,就是康有為。這個變法顧問的態度尤為的強烈。據說他有一次在私下碰到了榮祿,榮祿就告訴他,「現在是需要變法,但是不能變的這麼急,會引起大家的反抗」。康有為直接說「這有什麼,殺他幾個一、二品的大員,看誰敢說話?」。對此,我只能說此時的康有為迂腐到了瘋狂的地步。榮祿可是變法的頭號勁敵,而且手握重兵,你給他說出這麼狂妄的話,只能說明,你不是在變法,是在找死。而據說,開始慈禧在重新掌控政權之後,本不想殺這麼多人,也不想對光緒怎麼樣。可是,榮祿在光緒那裡找到了康有為的奏章,上面赫然寫著「禁錮西後」。這一下,才徹底的把慈禧惹怒了,四章京全部抓起來殺掉,光緒差一點也被殺了。可以說,大家都是被康有為給拖累了。這個論點,是四章京之中最為核心的人物「楊銳」所提出來的。他在被捕前,寫了一份奏疏。把所有的實情都寫了下來,交給了自己的兒子。所以,楊銳被殺之後,他兒子拿著這個奏疏,到處的給自己的父親伸冤。

而最為搞笑的是,就在光緒頒布《明定國是詔》,開始變法的時候,改革派們竟然沒人告訴光緒,要想辦法掌控軍權。沒有軍隊的支持,你能搞成什麼?光緒不知道,可是慈禧很明白。早在戊戌變法前期,他就將榮祿升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整個京津地區和華北地區的兵力都歸榮祿調遣。並且安排董福祥(甘軍)、宋慶(毅軍)、聶士成(武毅軍)和袁世凱(新建陸軍)即京畿地區數萬八旗軍,把守京師個要隘。這時的慈禧已經是如來佛了,光緒這隻孫猴子根本不可能跳出她的手掌心。

變法過程中,光緒得罪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開始哭著喊著跑到慈禧面前,讓慈禧出來訓政。據說慈禧開始也只是笑而不答,對下面這幫人說:「難道我的見識,還不如你們嗎?」是的,這個局,她早就布好了。比較盛傳的光緒和慈禧PK的導火索是因為榮祿讓光緒出來閱兵,這時光緒慌了神,害怕自己被榮祿給害了。可是,不管這個傳言是不是真的,都不影響光緒找袁世凱幫忙。他總會發現聽自己話的人越來越少,反對自己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連自己身邊的衛兵都不再是自己人了。據說在變法的後期,光緒每次去見慈禧的時候,老佛爺的臉越來越難看。9月14日,光緒終於坐不住了,他密詔四章京「妥速密籌,設法相救」。同時給康有為也寫了一道諭旨「督辦官報、迅速外出、不可延遲」。這明顯的是讓康有為跑路呢,可是我們的康大聖人愣是沒反應過來,竟然真的大搖大擺的跑到上海辦報紙去了。要不是最後英國人給他報信,接他去了日本,估計他就算有十個腦袋,也得被砍十次。

我們話分兩頭,就在康老大去上海之後,留在京城的四章京受到了皇帝的密旨,大家的意見出現了分歧。楊銳主張鼓勵皇帝去找太后認錯,負荊請罪。說不定可保大家相安無事。而比較激進的譚嗣同堅決的不同意。他認為這是絕地反擊的最好時機,應該拚命一搏,找袁世凱幫忙。楊銳的這種觀點,看似比較膿包,但是卻是他們最後的希望。他清楚的知道,他們和光緒已經是孤家寡人了,誰也不想鳥你。還不如認個錯,慈禧或許念及母子之情,不會把光緒怎麼樣呢?待到慈禧死了,光緒還是可以出來的。到那時再說變法也不晚。但是,譚嗣同堅決的不同意,這哥們兒堅決的認為死就死了,有什麼了不起。對於這種堅定的革命者,讓我說什麼好呢?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從來不把自己的命當成一回事兒,而且也不把別人的性命當成一回事兒。或許只有這種人才能被稱為革命家吧!

下定必死決心的譚嗣同建議光緒召見一下袁世凱。當初袁世凱的新軍有七千多人,並且都是他小站練兵帶出來的精英,實力絕對是所有部隊之中的翹楚。而且他平時的做派確實很西方化。他也就因為這些原因被譚嗣同稀里糊塗的認為了維新派。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事情,袁世凱一生之中有兩個大恩人,一個是李鴻章,另一個就是榮祿。李鴻章當初想捐錢加入強學會,可是康有為這些維新派們,讓人家滾。搞的李大人相當沒面子。而榮祿更不用說了,徹頭徹底是慈禧的人。這兩個大恩人都跟你們維新派有過節,憑什麼讓袁世凱就能站到維新派這一邊呢?況且,此時的維新派實力跟保守派都不是一個重量級的,袁世凱又是這種官場上的老狐狸,才不可能跟你們一起往坑裡蹦呢!譚嗣同的這種建議太過幼稚了。

不過光緒真的採納了譚嗣同的建議,他在9月14日,宣袁世凱進京面聖,9月16日,這個未來的皇帝和現在的皇帝在頤和園見面了。從這一刻起,光緒和慈禧之間再也沒有了回頭路。慈禧又不是傻子,她很明白,光緒在這個節骨眼上召見軍方大佬意味著什麼。這是要開乾的前奏。袁世凱面聖時的心裡估計也是蹦蹦的,一方面他不想落下一個不忠的罵名。另一方面,他也不敢得罪慈禧。所以,就在光緒對他加官進爵之後,袁世凱使出了自己看家本事「哭」,哭的稀里嘩啦的,以至於把光緒和譚嗣同都感動壞了,他們倆天真的以為這個傢伙從心眼裡要對光緒的知遇之恩呢!可是,他們不知道,袁世凱不僅在他們面前哭過,他之後逼著宣統皇帝退位的時候,也是嚎啕大哭。哭,只是一個政治家的必備技能。

不是政治家的譚嗣同,堅定的認為袁世凱是個可以信賴的人,於是便在9月18日晚上跑到他的家裡,想來一個推心置腹的聊天,然後和盤托出自己的計劃,其實計劃很簡單,就是殺掉榮祿,囚禁慈禧。袁世凱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當時聽完譚嗣同的這些話,嚇的魂飛魄散,但此時的譚嗣同卻是天子近臣,又不敢得罪。只能滿嘴胡言,把他應付走了了事。天真的譚嗣同,以為袁世凱真的會來幫忙。可是他不知道,就在袁世凱被光緒召見之後,榮祿已經察覺了,所以就在當天,榮祿以英俄開戰為名,把袁世凱給調回去了。可以說,就算是袁世凱不告密,光緒也折騰不出來什麼花樣。至於,袁世凱是什麼時候告的密,又有兩派說法,有的說是在榮祿查獲了光緒要辦慈禧的大量文件之後,而告的密。當然這些文件之中,也包括康有為寫的那個「禁錮西後」。也有人說,袁世凱是在查獲這些文件之前告的密。其實,這些細節根本不重要,像袁世凱這種亂世梟雄,自然有一套保身之法。不會被譚嗣同拉下水的。

9月19日,就在譚嗣同跑到袁世凱家的第二天,慈禧突然宣布自園還宮,21日正式臨朝,宣布訓政開始,幽禁光緒,京師戒嚴、火車停運。戊戌變法宣布完蛋。9月28日,戊戌六君子被拉到北京菜市口,斬首示眾。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六君子事件了。在這段故事中,有很多傳奇故事在民間流傳。比如說大刀王五如何的盜取譚嗣同等人的首級,讓他們入土為安了,譚嗣同在死前又如何和自己的愛人纏綿悱惻了等等。不過這些都是故事,並不一定真的發生過。但是這段歷史中,還是有一個巧合特別有趣。監斬他們的人是一個叫剛毅的傢伙,這個老東西說過一句特別牛逼的話「寧與友邦,不與家奴」。此話一出馬上舉國沸騰,老百姓是罵聲一片。不過這個罵名莫名其妙的讓慈禧擔了起來,直到現在,好多人都在說,這句話是慈禧說的。

這六個人中,我覺得死的最冤枉的就是楊銳,他的改革思路、改革理念最為的成熟,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死的最為激烈的當屬譚嗣同,這哥們兒的革命意志絕對堅定。是一個合格的革命者,但卻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這六個人中,四章京肯定屬於必死無疑的人,而另外兩個人,一個算是直言敢當,另一個就有點滑稽可笑。那個直言敢當的就是楊深綉,此時的他任御史一職,這個御史的職位就是用來罵人的,就是看什麼不順眼要說出來。但是真的能夠盡到御史責任的人,在歷史上確實不多。而楊深綉做到了,當慈禧出來訓政,幽禁光緒的時候,沒一個人敢出來說話,唯獨這個跟戊戌變法毫不相干的楊深綉挺身而出,當面要求慈禧還政光緒。搞的慈禧大怒,一下子還把他划到了戊戌六君子的行列當中去。說實話,像楊深綉這種輕生死重大義的人,配得上君子之說。可是康廣仁也說成是六君子,就有點牽強了。這傢伙在北京無官無職,在戊戌變法中也沒有擔任過什麼重要職務。變法失敗之後,別人跑的跑,逃的逃。唯獨他覺得自己應該沒什麼事吧?於是便安穩著在京城待著。結果慈禧還是把他抓了,原因很簡單,他是康有為的弟弟。當初他來投奔哥哥的原因就是圖個富貴,沒想到,富貴沒成,命也沒了。所以,六君子中其他五個人服刑前,都是從容不迫,面無懼色。唯獨康廣仁是以頭撞牆,嚎啕大哭。也算是另一番壯烈景觀吧!

要說戊戌變法給我們的歷史進程帶來什麼好處了嗎?我覺得唯一好處就是,促進了大清朝的滅亡。更加促進了革命黨人的誕生。剩下的全都是壞處,清政府在變法之前,許多人都是支持的,但是變法之後,大多數人開始覺得這個玩意就是瞎胡鬧。中國錯過了一次極為重要的和平演變過程。這是不僅僅是清政府的不幸,更是中國的不幸,更是老百姓的不幸。我們中華民族還要再繼續接受殘酷的血雨腥風才能找到出路。其次,以前那些搞維新運動的人全都因為變法運動受到衝擊,比如李鴻章、劉坤一、孫家鼐、陳寶箴等人,他們更明白國際形勢是個什麼樣,更容易接受世界上的先進思想。可是,慈禧通過這次變法後的肅清,把他們全打到了一邊兒去。大清帝國的內政外交全部掌握在了,以慈禧為核心的一群固步自封、老朽昏庸的保守派手裡。此後,朝廷每況愈下,後來的義和團和八國聯軍也就是順理成章了。

說了這麼多,光緒的下場又是什麼樣呢?慈禧就沒想殺過他嗎?他又是怎麼被保下來的?義和團又是因何而起?請看下集「猖獗的老外」

閱讀 精選留言

該文章作者已設置需關注才可以留言

寫留言

該文章作者已設置需關注才可以留言

寫留言

載入中 以上留言由公眾號篩選後顯示

了解留言功能詳情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推薦閱讀:

君子之道(一)
《論語-論君子與士》
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TAG:君子 | 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