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運動10誤區

「家庭用藥雜誌」

作者:吳培紅 職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前言:最新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發病率高達11.6%,全國糖尿病人數已超過1億,我國已成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長最快的地區,成為糖尿病總人數第一大國。飲食療法、運動療法、藥物療法、血糖監測和糖尿病教育,是戰勝糖尿病的五駕馬車,其中運動療法是糖尿病綜合治療的最基本方法。但在實際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糖尿病患者對運動療法存在很多認識誤區,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

誤區一:每天運動感到累認為每天都很累,再運動就受不了了。事實上,必要的運動量是糖尿病運動治療的前提,除非伴有嚴重的併發症。如果你每天都感覺很累,說明你血糖可能控制得很差,更需要加強運動,只有血糖控制良好,這種「累」才會減輕。認為「再運動就受不了了」只是自己嚇唬自己。誤區二:吃藥了就不必運動認為既然已經服用降糖葯了,就不必再運動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體育鍛煉不僅能夠消耗熱量,還能降低血糖、減輕體重。所以說,運動本身就是一種降糖療法,尤其是餐後的運動更能有效降低血糖。運動能協助降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誤區三:運動都有利於降血糖認為只要運動就會降血糖的想法是錯誤的。對於有嚴重併發症者,盲目運動可能加重病情。如果把糖尿病的治療希望完全寄託於「運動」,既不監測血糖,也不就診,那更是有害無益的。而且盲目運動缺乏針對性,即使適合運動的人,也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糖尿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運動,不宜盲目運動。誤區四:劇烈運動對糖尿病有益一些患者急於減輕體重,認為劇烈運動能多消耗能量,達到減肥的目的,這種認識是片面的。高強度或劇烈運動時,胰島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會增加胰島素抵抗,導致血糖增高,同時使過氧化脂質分泌增加,氧化應激程度加重,加重併發症。同時,劇烈運動時,機體處於缺氧狀態,無氧代謝會產生大量酸性產物,從而導致酸鹼平衡失調,機體免疫能力下降。而中等強度運動則使葡萄糖利用率增加,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有助於降低血糖。誤區五:帶病堅持鍛煉這是最危險的。身體感到不適時,應暫停運動或減少運動,否則會加重病情,造成嚴重後果。特別是老年人,本身免疫力就差,身體處於異常狀態時,一定要停止健身活動。誤區六:運動無規律想運動就運動,不想運動就不運動。運動周期不規律,或者僅在周末進行突擊鍛煉,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有害無利。不規律的運動僅有助於運動前一餐餐後血糖的控制,而對其他時間的血糖毫無作用,血糖控制也就達不到滿意的效果。而規律運動則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有助於降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指南推薦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運動150分鐘(即每周運動5天,每次30分鐘),甚至可以每天進行一些適當的鍛煉,效果更為理想。誤區七:空腹運動很多糖尿病患者(特別是早上)喜歡空腹鍛煉,這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運動需要能量,缺少能量會造成頭暈、心跳加速、出冷汗等問題,嚴重的可能會發生猝死。所以應在餐後1小時左右開始運動,注射胰島素與運動間隔時間至少為1小時,如少於1小時,應避免將胰島素注射在經常活動的部位,可將胰島素注射在腹部。運動時攜帶糖果、餅乾、果汁等能快速補充糖分的食品,以備發生低血糖時食用。運動中要注意飲一些白開水,以補充水分和氧的消耗。誤區八:忽視熱身準備活動是健身的必要步驟。活動前熱身,可以提高身體興奮度,降低肌肉黏滯性,增加關節的靈活性,避免運動損傷。誤區九:運動中大量飲水運動中常覺口渴,但要避免大量飲水。正確的方法是小口緩咽,每次補水不宜太多,能緩解口渴癥狀就好。運動完1小時後,再補足身體缺失的水分。誤區十:劇烈運動後驟停劇烈運動時,心跳加快,肌肉、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速。如果突然停下來休息,肌肉收縮停止,肌肉中的血液不能順利流回心臟,會造成血壓降低、腦部暫時缺血,可能導致心慌氣短、頭暈眼花,甚至休克。「降糖運動」這樣做

正確的糖尿病運動治療應遵循由少至多、由輕至重、由簡至繁,有周期性、強度適度的原則,應針對患者情況進行個性化的制定,做到因人而異。運動方式以有氧運動為主。例如步行、跑步、騎自行車、爬山、登樓、划船和游泳等。其中步行是最簡便易行且有效的方法。在改善女性2型糖尿病伴2級以下高血壓患者的血生化指標方面,社區舞蹈比快步行走效果更好。中老年患者可以進行傳統體育項目,如靜松功、木蘭拳、太極拳等。運動時機一般安排在餐後1~2小時內進行,有研究報道認為餐後90分鐘進行運動,降糖效果最好。持續時間和頻率從最初的每次5~10分鐘,可逐漸增至40~60分鐘,最好不超過60分鐘。針對病情穩定、體力好的患者,可採用強度大、時間短的運動量;而年老體弱及肥胖型患者,宜採用較長時間和低強度運動。運動頻率以3~5天/周為宜,如果能堅持1次/天最為理想。運動強度運動初期,運動量應維持在「辛苦程度」1~2級,逐漸增強至3~4級。運動時,呼吸速度應自然增加,但仍然可以自如地談話。運動過後應以達到肌肉不酸痛的程度為佳。「辛苦程度」評估法:0級=沒感覺,1級=非常輕微,2級=輕微,3級=中量,4級=強烈運動時的心率應保持在「170-年齡」為佳,比如60歲的人,運動心率約為170-60=110次/分鐘左右,這樣的鍛煉才安全有效,運動後應微出汗,有輕度疲勞感但不氣喘吁吁。總之,制定科學合理的運動處方,嚴格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堅持長期有規律、科學有效的中等強度運動或適當體力活動,對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
推薦閱讀:

1型糖尿病診斷和治療的研究進展
糖尿病的修鍊之道
基因-糖尿病:中國人特有的糖尿病基因
水果不是糖尿病患者的禁區
糖、肥胖、糖尿病

TAG:運動 | 糖尿病 | 誤區 | 患者 | 病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