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快速背課文詳解

(記憶有法)快速背課文詳解

快速背課文詳解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某周六醒來,想起周一要講新課《勸學》(一篇文言文350多個字),而我記得這篇是要背的。其實有點想偷懶,等到周日再背,但是一想到早背完早減負,於是就在床上順手拿起書開始讀課文、背課文。我記得當時我開始背的時候是8點50,等到我把它完全背下來,一點也不結巴,每個字都會寫,再看錶的時候是9點5分,也就是說這篇文章我用了15分鐘背下來的(由於這篇文章對於當時的我真是有點拗口,所以我掐了一下表,因此記憶很深刻啊……)。背完當然很開心地去吃東西了。那麼背課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尤其是文言文。給大家說說我的方法。今天就拿一篇初中的背誦篇目《桃花源記》做示範。1.注音標字。根據課後的注釋,把凡是標註有拼音的,那個拼音都移抄到課文中對應的字旁;凡是有通假字的,把它所通的那個字以及意思也要標註在課文中對應的字旁邊。2.通讀全文。原文如下桃花源記 陶淵明①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②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髮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③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同「俱」,詳細)答之。便要(yāo通「邀」,邀請)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遂(suì)與外人間(jiàn)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wéi)具(通「俱」,完全,詳盡)言所聞,皆嘆惋(wǎn)。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jùn)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⑤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一般情況下,同學在通讀全文一遍的時候不會記住很完整的內容,但是大體上對文章所說有個印象。而且,對裡面個別字詞會有特殊的感覺,就是會對一些詞很敏感,有可能就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豁然開朗」「欣然」「問津」(這詞很接近現代詞,好像現在有時候也使用,right?)還有「不足為外人道也」(「這話似乎經常出現在古裝電視劇里,反正聽起來似乎有點熟?」——產生這個感覺就很好)。同時,在你通讀全文的時候,肯定有些句子是不理解的,這些句子也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們有可能是:「緣溪行」「黃髮垂髫(tiáo)」「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此人一一為(wéi)具言所聞,皆嘆惋(wǎn)。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好,現在你有自己很敏感的詞和不理解的句子了,那麼,再快速讀一遍課文,這兩遍是為了你對課文整體梗概更加熟悉,還有就是讀順嘴。3.完整的看一遍譯文。在你已經讀了兩遍課文,並且對課文有一定了解的時候,看一遍翻譯。譯文如下:①東晉太元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捕魚為生。(有一天)漁人沿著小溪往前划行,忘記走了多遠的路。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小溪)兩岸幾百步以內(全是桃樹),中間沒有其它的樹,芳香的野草鮮艷美麗,(風一吹來)桃花紛紛落下。漁人(對眼前的景色)感到非常奇怪,又向前划行,想要走到這(片)桃林的盡頭。②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的發源地,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光。漁人便下了他的船,從洞口進去。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寬闊明亮了。(呈現在他眼前的是)寬闊平坦的土地,排列整齊的房屋,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沼,桑樹和竹林等。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都可以互相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世人差不多。老人和孩子們都神情愉快,自得其樂。③(那裡的人)看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擺了酒,又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麼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同縣的人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用說魏朝和晉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聽罷)他們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後,向村裡人告辭。(臨別時)村裡人囑咐他道:「(我們這個地方的情況)不必對外邊的人說啊。」④(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來時的路劃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⑤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後,高高興興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實現,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後就再也沒有人探尋(桃花源)了。註:桃花源記體裁是散文。譯文看完了,文章的整體意思,講了個什麼事情,現在都明曉了,而且前面看了文章後不懂的地方,或是理解的與譯文不一樣的地方,你也都知道了並能夠及時糾正過來了,無形中,彷彿記住一點了,right?(在這兒我還想問你,在看譯文的時候,有沒有充分動用你的想像力跟隨文字在頭腦中描繪一副「桃花源」的圖畫呢?有沒有把自己就當成是那個武陵漁民呢?如果沒有的話,那麼接下來一定要試著想像一下了。)4.逐段背誦。過程是這樣的(這裡細說第一二段):先把第一段原文通讀一遍,腦中總結個大意「第一段:漁人發現桃花林的經過和沿途所見的美景」,段落意思概括出來了,然後第二遍的時候就是一句一句挨著背,先背第一句「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這句搞定了,就順著往下,背第二句(注意:是順著,不是單獨背第二句,要連上第一句一氣兒背下去)。背上一句的時候肯定在想下一句是什麼,這時就要運用聯想了,就是在腦中描繪文章的情景,把自己當成主人翁,「走到了哪兒?看到了什麼?」自然順著就出來了,像是自己在講自己的經歷一樣,很有趣的~而且我在第2步中說的「那些你敏感的詞句」也會幫你的忙,一般你是不容易忘記它們的。第一段背下來後,在背第二段時,也是要順著,背完第一段,就接著把第二段通讀一遍,這樣有利於形成習慣,自然而然就想起接下來的內容。段落意思「第二段:描寫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圖景」,後面的方法就和背第一段一樣了。①②段如下桃花源記 陶淵明①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②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髮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如此運作,③④⑤段也一樣,熟悉此種方法的話,背篇文章真的就是一會兒的功夫,而且不僅背得快,還會理解得好不容易忘記,背完以後每天花五六分鐘鞏固一下,不熟悉的字詞可以動手寫寫,兩三天就記得牢牢的了。我說的這是一篇還沒學的文章怎麼背,如果同學已經在課上學了,課下再背的話那就更簡單了,只需直接進行第4步就可以。在這兒我很強調聯想的作用,聯想是把文字變為圖畫變為情景的有效手段,如果沒有聯想,這些文字讀起來無疑就只是字、句、段而已,但是如果運用了聯想,語文就融合了美術,融合了三維立體,融合了生活,所以,盡情使用腦細胞去構造那屬於你的獨一無二的「仙境桃花源」,構造立體語文多彩語文吧~


推薦閱讀:

《安塞腰鼓》課文賞析
古詩詞手法課文示例
《涉江采芙蓉》課文解讀
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

TAG: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