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中極難相處的人
見過在人際關係中極難相處的人嗎?
見過吧。
聽說過一個術語,叫做邊緣性人格障礙嗎?
少吧。
平時我們在新聞媒體、微信中了解到、聽到和看到的人格障礙大多是反社會人格障礙、偏執型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但邊緣性人格障礙確實少見。
少見是不是就是說很少見到這種人?是不是他們就是心理障礙一族中很少的一類,所以才叫做邊緣呢?
不!
事實上,這種人格障礙發病率相當高,而且多發於女性群體。據美國資料介紹,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佔到了總人口的2%。不過,過去對這種人格障礙確實是研究很少、了解也最少。所以我們從媒體信息中知之甚少,但在生活中會見到、體驗到,只是我們不知道這種人格特質這麼奇怪的人有可能就是邊緣性人格障礙而已。
我們偶爾會在媒體上看到一些案例:案主是小孩,被其母親虐待,虐待的情景不堪入目。但那孩子會說,有時候媽媽對他很好很好;有時候媽媽也很愛很愛他。甚至在法庭上,會見到這種母親痛哭流涕,說自己真的很愛孩子。當我看到這一幕時,我常常在想,這位母親是不是一個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媽媽呢?
邊緣性人格障礙這個詞,描述的是一種以人際關係的驟變和心境極端不穩定、不能調節、不能掌握自身情緒、忍受壓力能力極其低下、思維上非黑即白,並在內心深處害怕被拋棄為主要特徵的一類人格障礙。
邊緣性人格障礙有以下主要的行為特徵:
△拚命努力以不被拋棄。
△人際關係既熱切又不穩定,常常不是把別人理想化,就是詆毀別人。
△自我知覺與自我意象長期不穩定。
△行為衝動,具有自我毀滅特徵(如亂花錢、性亂、吸毒等)。
△頻繁做出自殺的姿態或威脅、或自傷。
△情緒極不穩定(如短期內出現抑鬱、易激惹、焦慮等)。
△持續地感受到空虛。
△容易生氣或發怒。
△在壓力下會變得偏執或有分離狀態。
我們知道,有效的人際關係取決於兩者:一個是穩定的自我感;另一個是自發進行情緒表達的能力。成功的人際關係需要以適宜的方式對情緒進行自我調節,也需要忍受某些情緒上的痛苦刺激。而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情緒是失調的。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情緒反應既過度敏感,也反應過度。過度敏感有生物傾向性的原因;反應過度的顯著特徵是沒有規律的、不適宜的反應傾向性,即以一種極端的方式做出反應(要麼就是完全沒有反應,要麼就是極其強烈的反應)。由於邊緣性人格障礙在情緒調節、情緒管理上的困難,就會阻止他們穩定的自我感和正常的情緒表達。他們在這些方面的能力是極為有缺陷的。所以,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個體建立的人際關係是混亂的,這樣的個體在控制衝動行為和表達極端消極情緒方面存在困難,這種困難以許多方式給他們的關係造成災難,尤其是憤怒和憤怒表達方面的困難,從而阻礙了穩定關係的持續。
在一個家庭中,如果母親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這些特徵,對這個家庭來說會是一個又一個的災難,特別是對孩子。孩子會時常感受不到安全,時常要關注媽媽變化無常的情緒,也會時常提心弔膽媽媽的虐待。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母親,在孩子面前有時候是一個流浪漢的樣子——放縱子女,對子女的態度在驕縱與敵意之間搖擺。她經常會感到生活很艱難、沒人愛自己、自己的情況比所有人都糟糕。比起對孩子暴怒的情況來說,這種母親更可能是經常對孩子哭泣。
有時,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母親像一個皇后的樣子——她嚮往物質財富、美貌、別人的傾慕和忠誠,所以也期望孩子的觀點與自己一致,並對自己忠心;有戲劇性行為;有誇大事實的傾向。她給子女留下的印象是:你必須愛我;你需要從我這裡得到什麼,我都會對你有所抱怨。
有時,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母親像隱士,內心恐懼的隱士——她總要時刻應對潛在的危險;她的日常生活充滿恐懼與迷信;她會將別人善意、有益的評論當作威脅與攻擊;她對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敏感過度。所以,她會向孩子傳遞這樣的信息:世界是很可怕、很危險的地方,他們只有在得到手之後才會放過我。
有時,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母親像是一個女巫——她時常感到白熱化的憤怒。在孩子面前卻表現得飛揚跋扈、胸懷憤恨;每當出現衝突時,她幾乎都在衝突的最中心。不尊重別人的領地,並且可能會毀壞子女最珍貴的財物,送走或處死子女的寵物,甚至出現虐待孩子的行為。她給子女傳遞的信息是:寶貝,你會後悔的,你會求我的。
在一個理想的家庭中,一個好母親會認同孩子的個人體驗。當孩子說渴了,她會給孩子喝水(而不會說「不,你不渴,你剛喝過水」);當孩子表達憤怒和挫折感時,她會認真對待(而不是不理會,當它不重要);當孩子說「我成功了」,她會同意(而不是說「不,你沒有」)。
在一個理想家庭中,一個好母親對孩子的偏好(房間色彩、活動、服裝等)都是會被認真對待的。她會認真詢問孩子的信念和想法,並對孩子的想法認真回應。
在一個理想的家庭中,一個好母親會把孩子的情緒看作是重要的溝通信息,讓孩子表達情緒,尤其是消極情緒的表達。好媽媽接納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對孩子表達的情緒進行控制並歸罪於孩子情緒的表達。
在一個理想的家庭中,一個好母親不會限制孩子對環境可能產生的需要,不會因為孩子的同伴關係、性別認同的特徵而歧視孩子,並為控制行為而進行懲罰(從批評到體罰甚至到性虐待)。
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媽媽不能教給孩子表達和調節情緒,不能教給孩子承受壓力,不能教給孩子相信自己的情緒反應是對事件的詮釋。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心理素質、人格特質將會有很大的問題。
邊緣性人格障礙是怎麼來的?
人格障礙一般始於兒童或青春期,並持續至成年甚至終身,是由生物性特質、遺傳、家庭環境、父母的教養方式等因素綜合造成的。但是,兒童期、青少年期的人格還未完全形成,所以儘管他們的人格特質有些突出的特點,也不作人格障礙診斷。
所有人格障礙的治療和矯正都非常困難,而且患者往往不會主動求治。
所以,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在適當的時機應當建議他們尋找心理幫助、進行治療。如果發現你自己就是在這樣一個家庭中長大的,願意的話你可以尋找心理諮詢師幫助你處理童年的創傷,也可以閱讀些心理自助書,推薦你閱讀《與內心的小孩對話——如何治癒你的童年創傷》([美]金伯利·羅斯、弗雷達·弗蘭德羅博士著)。
如果你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希望對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群體有所幫助,推薦你閱讀《邊緣性人格障礙治療手冊》(辯證行為療法創始人瑪莎·林內翰著)。
在人生旅途中,我們也許都曾有過創傷,但我們的旅途並不孤單。只要你願意,一定有人與你同行。
[本文是「寫心」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名。謝謝!]
推薦閱讀:
※關於男女關係的50個醋溜族規律
※崔中喬談風水和財運之間的關係
※李亞鵬周迅謝霆鋒王菲張柏芝 看娛樂圈混亂關係網
※量子力學與神學的關係是什麼?
※真正獨立的女人,不會讓自己在婆媳關係上太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