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教育孩子 祖輩撫養孫輩現象
【來源:西海都市報】 青海新聞網訊 為什麼隔代人會更親一些呢?難道僅僅是血緣關係嗎?不是,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老年人和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繫,光用血緣關係來解釋是不夠的,二者之間還存在著一些心理上的共同之處,老年人愛和孩子一起玩耍,使得他的晚年生活豐富多彩;另外,由於年輕人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經常和老人聊天,孫輩的出現恰好彌補了時間的空白和情感的空虛;最後,父輩和祖輩人在一起相處,往往由於雙方都是成年人而各抒己見,年輕人更容易堅持自己的主張,更願意追逐新潮,而這些又常常是老年人所不齒的東西。 因此,兩者之間很容易形成矛盾和隔閡。祖孫兩代人在一起就不存在這個問題,祖輩人出於親情願意順著孫輩人的願望。因此,兩代人在一起便會「親上加親」。 然而,這種呵護不一定使孫輩健康成長,採訪中青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張得祖教授和青海民族學院李宗遠教授,對於祖輩撫養孫輩現象的一些弊端毫不保留地表達了出來。 經驗與科學之間的衝突 記者調查 親戚家的小孩是一個長得很漂亮的小女孩,可是牙齒上長滿了黑色的斑點。原來,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奶奶都給孩子喝糖水,一來二去,牙齒上就長滿了黑斑點。孩子的父親一氣之下和奶奶理論,誰想到奶奶卻說:「別信那些書上的說法,小孩的乳牙反正是要掉的,再說了,我小時候沒吃過幾塊糖,這牙不也掉光了?」 許多家庭因此而產生矛盾。有些年輕父母希望用新式育兒方法撫育、教育孩子,有些老年人卻對此看不慣,總覺得自己養育了好幾個孩子,帶個孫子還會沒有資格? 一般情況下,年輕人大多趨於理性,而隔代老人趨於感性。年輕人教孩子知識,給孩子買東西,滿足孩子的某些要求,大多會考慮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是否有益處,會著眼於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為他們以後更好地適應社會做準備。而老年人在面對孫輩的時候,往往以經驗為主。 專家點評: 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地把落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都歸結到祖輩們身上,但比較而言,祖輩們的確更容易靠經驗帶孩子。主要原因在於一些祖輩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識面較窄,接受的又是幾十年前的教育。時至今日,不少人學習新知識較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水平還停留在幾十年之前。而且,祖輩人由於帶過幾個孩子,很容易覺得自己是「過來人」,「吃過的鹽比年輕人吃過的米都多」。因此,「經驗」與「科學」發生衝突就是必然的了。 教育上的「脫代」 記者調查 笑笑是個聰明的女孩子,學習成績不錯,還是班裡的學習委員,可後來老師說她的自信心不足,總是唉聲嘆氣的。老師的一席話引起了笑笑父母的注意,經過仔細觀察,他們確實發現女兒比較自卑,而且言談中總是哀嘆自己是個女孩子。後來,經媽媽一再詢問,笑笑才說自己很擔心成績會不好。媽媽問:「你的成績不是一直很好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擔心?」笑笑說:「聽奶奶說的,女孩子長大以後就會變笨的,而且競爭不過男孩子。」 老年人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很容易把一些比較舊的思想觀念傳播給孫輩,給孩子帶來認識上的誤區。同時,一些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 在與孫輩的親密接觸中,祖輩們的世界觀無意中會隔代傳播,以至增加了兒童對新知識和新事物的接受難度。同時,老人的思想意識也相對陳舊和固執,這種對待生活的態度對孫輩接受新的知識會起負面效應。 專家點評: 祖輩們雖然經驗豐富,但是他們的世界觀形成於多年以前,與當今社會的發展存在某些差異。時至今日,一些老年人不願意接受新式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大多數時間都和這樣的老年人呆在一起,容易導致教育上的「脫代」。 編輯感言: 方法是觀念的具體體現,也是教育的重要手段。祖輩們往往只知道愛孩子,而忘記了對孩子的教育應講究方法。於是,凡是孩子愛吃的東西,都留給孩子,大人都不吃;當孩子摔倒了,爺爺奶奶會埋怨地不平;孩子忘記帶書本了,祖輩們會責怪自己「老糊塗了」;當孩子惹了禍以後,祖輩們往往自己把責任承擔下來。其實,這些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那麼,孩子該怎樣來教育呢?那是要孩子的爺爺奶奶和父親母親共同探討的話題。
推薦閱讀:
※離婚後,孩子的撫養權歸誰?這五大要素是決定性的!
※哥哥姐姐對未成年的弟弟妹妹有扶養義務嗎?
※老師去世後,他為老師守孝三年,並將老師的孫子撫養成人
※曝謝霆鋒密謀奪子撫養權 與柏芝每次見面都吵架
※被張庭搶走丈夫,獨自撫養兒女12年,如今把兒子養得陽光帥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