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趙惠文王究竟是怎麼死的哪?趙惠文王為什麼沒救趙武靈王!

趙惠文王(前308年─前266年),亦稱文王,嬴姓,趙氏,名何,東周戰國時期趙國君主,趙武靈王次子。

其母便是深得趙武靈王寵愛的王后吳娃。趙何乃是趙武靈王次子,並非長子。趙武靈王的長子是公子趙章。因公子章的母親和右效司寇田不禮發生了苟且之事,被趙武靈王囚禁於冷宮中,將太子章給廢了,於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五月,趙武靈王傳位於趙何,自稱主父。但趙武靈王怕兄弟倆因權力而殘殺,在前295年封趙章為安陽君。

趙惠文王在位時有藺相如、廉頗、李牧、趙奢等文武大臣,政治清明,武力強大。

趙惠文王是繼趙武靈王后比較有作為的國君,他曾任用樂毅和平原君為相,藺相如為上卿,廉頗、趙奢為將,對外以理折服強秦,對內整頓稅收,使得"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軍事上不斷攻取齊魏兩國土地,前283年廉頗攻取齊國昔陽(今河北晉縣西北)。後三年,趙奢攻取齊麥丘(今山東商河西北),前276年,廉頗攻取魏的幾(今河北大名東南)。當時人稱趙國"嘗抑強齊40餘年,而秦不能得所欲"(《戰國策·趙策三》)。前270年,秦軍越韓的上黨向趙地閼與(今山西和順縣)大舉進攻。趙奢率趙軍先是慢行軍使秦軍麻痹,後急行軍趕至閼與據高臨下,大破秦軍。此後,廉頗又於幾大敗秦軍,趙國在趙惠文王期間為秦國兼并戰爭中的唯一能與之抗衡的國家。趙惠文王33年,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死,太子即位,是為趙孝成王。

(趙惠文王)

後來魏昭王向趙國敬獻了趙惠文王兩塊地,以求聯合對抗秦國。之後,趙國派兵聯合魏軍攻打宋國。第二年,趙國又和燕國、韓國、齊國和魏國五國一起攻打秦國,迫使秦國廢除帝號。第三年,趙國又聯合了秦、燕、韓、魏五國舉兵伐齊,齊國很快就被攻破了。齊國衰弱之後,除了秦國這個強大的國家之外,就只有趙國比較強大了。

秦國想擴充領土,趙國就成為了主要目標,於是秦王多次派兵攻打趙國,但是廉頗率兵屢次打敗秦國,無奈秦國只能改變策略,與趙國聯合。與秦國講和之後,趙、秦、韓、燕、魏五國又去攻打齊國,齊國又一次敗北。在惠文王十五年的時候,廉頗又一次帶兵攻打齊國,這一次廉頗長驅直入,一直打到了齊國內的陽晉,一時間趙國風頭無兩。

之後廉頗出征攻必勝,守必固,可以說是百戰百勝,趙國也成為了當時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十年間秦國不敢來犯。


你們都知道趙惠文王是怎麼死的嗎!下面小編為您介紹一下?

歷史上對於趙惠文王的死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趙惠文王是在公元前266年死的,但是至於死亡原因就不是很明確了。但是歷史上如果是病死,或是無疾而終的,一般都不會把他們的死因寫出來,所以這麼看來,趙惠文王應該是在公元前226年的時候病死或者自然死亡的。

其實很多人好奇的不僅僅是趙惠文王的死,更好奇的趙武靈王的死。因為趙武靈王的死,在歷史上也算是非常有「特色」了。因為趙武靈王在自己還在世的時候就把王位傳給了趙惠文王,但是最後趙武靈王卻是在自己居住的沙丘宮給活活餓死的。餓死他的就是他自己的親兒子趙惠文王。 歷史上的賢君聖主大都是以此聞名。趙惠文王在為秦王要以城換璧而左右為難之際,能聽取宦者令繆賢的推薦,召見藺相如,並接受藺相如的建議,"寧許以負秦曲",爭取了主動。在澠池會前,趙惠文王"畏秦",不想去參加。廉頗藺相如進諫說:"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惠文王就接受了廉頗和藺相如的意見,不顧個人安危,去赴澠池會。廉頗又提出為了斷絕秦國扣留趙王作人質來要挾的念頭,如果趙惠文王"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趙惠文王也毫不猶豫地同意了。在個人安危和國家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刻,趙惠文王能虛心聽取臣下的諫說,以國事為重,確實難能可貴。

(趙惠文王之死)

雖然這個說法有點過分,但是趙惠文王當時是趙國的王,趙武靈王的叔叔趙成和李兌因為前太子趙章造反而包圍了太上王趙武靈王的寢宮。還給寢宮裡的趙武靈王斷水斷糧。在這種情況下,趙惠文王卻不聞不問,任由他們這樣餓死自己的父親。最後沙丘宮被包圍了三個月,趙武靈王也在裡面活活餓死了。等趙成告訴趙惠文王趙武靈王死了之後,趙惠文王大哭了幾聲。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之後,新舊交替,太后執政,國內動蕩。秦國此時攻打趙國,趙國不敵。太后沒有辦法向齊國求救,齊國答應相救,但是卻要求趙國須派太后的幼子長安君到齊國去作人質。當然這都是趙惠文王死了之後的事情了。

趙惠文王為什麼沒救趙武靈王的原因!

趙武靈王一開始娶了韓國公主為妻子,生了兒子叫趙章,趙武靈王就立了他為太子。後來韓國公主死了之後,趙武靈王又娶了孟姚為妻,生了個兒子趙何。趙武靈王很喜歡孟姚,孟姚短暫的一生給他帶來了很多快樂,臨死前孟姚對趙武靈王提了唯一一個要求,就是讓自己的兒子做太子。於是趙武靈王就改立了趙何為太子,這一改就有了隱患了。

趙武靈王原本打算自己安心出去打仗,把王位傳給趙何,讓趙何在臣子的輔佐下管理國家。但是被廢了的太子章卻對這件事情咽不下氣,於是就聯合田不禮起兵謀反,但是他們謀反很快就被趙成和李兌給鎮壓住了。趙章看形式不對,於是就和田不禮退到了趙武靈王住的沙丘宮內。

(趙武靈王射騎)

當時李兌想向趙何請示,但是被趙成給阻止了。趙成說如果這件事情讓趙何知道了,趙何很難下令把自己哥哥和父親殺死,到時候就會非常難處理。如果先把他們解決了,那麼趙何也只能接受這個結果了。

於是趙成和李兌就把沙丘宮給團團圍住了,而且還給裡面斷水斷糧。很快宮裡的那些水果點心就被吃完了,趙武靈王就被活活的餓死在了自己的寢宮裡。對於趙何為什麼不去救趙武靈王也有很多說法,一說當時趙成和李兌權勢太大,趙何年紀小不是他們的對手,二說趙何不知道趙武靈王被困著,還有說趙何是被權利迷了心竅,所以才不去救的。但是這些也都僅僅只是猜測罷了。 趙武靈王(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趙氏,名雍,中國戰國中後期趙國的君主。死後謚號武靈。趙武靈王在位時,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趙國因而得以強盛,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辟雲中、雁門、代三郡,並修築了「趙長城」。武靈王本人在前296年的沙丘之亂中被幽禁餓死,死後謚號為武靈王(「武」為褒義,而「靈」為貶義,東漢蔡邕在《獨斷》中解釋:「克定禍亂曰武,亂而不損曰靈」)。趙君稱王,自武靈王謚號始。

(趙武靈王)

對於十五歲的少年趙武靈王來說,父親的葬禮實在是兇險,搞不好趙國就會被五國聯軍滅掉。在趙肅侯的託孤重臣肥義的幫助下,趙武靈王決定採取針鋒相對的強硬應對措施、抱著魚死網破的態度,擺開決戰的架勢來迎接這些居心叵測的弔唁使者。

趙武靈王命令趙國全境處於戒嚴狀態,代郡、太原郡、上黨郡和邯鄲的趙軍一級戒備,準備隨時戰鬥。聯合韓國和宋國這兩個位於秦、魏、楚、齊之間的國家,使趙、韓、宋三國形成品字型結構,將秦、魏、楚、齊四個國家置於兩面受敵或者三面受敵的被動局面。又重賂越王無疆,使之攻楚,先把與趙國不搭界的楚國的注意力轉移到它的老對手越國身上去。重賂樓煩王擊燕和中山。燕國是五國中比較弱的一個,在樓煩的強力攻擊下,燕易王比較緊張,十分擔心趙國與樓煩夾擊燕國。中山雖然不是一流的強國,但由於楔入趙國的版圖內,經常受齊國的指使從背後攻擊趙國的都城邯鄲,對趙國的威脅比外部的強敵更大。中山在樓煩的攻擊下,也無暇顧及對趙國的趁火打劫了。在去掉了燕、楚兩個強敵後,魏、秦、齊集團對趙、韓、宋集團就沒有什麼優勢了。

趙武靈王命令來會葬的五國軍隊不得進入趙國邊境,只許五國使者攜帶各國國君的弔唁之物入境,由趙國負責接待的大臣將他們直接送往邯鄲。魏、秦、齊見趙國重兵待客,戒備森嚴,而且趙、韓、宋聯盟已成,不得不打消了要佔趙國便宜的念頭。五國使者入趙後,見趙國精銳雲集邯鄲,戰爭一觸即發,不敢有任何的差錯,在與趙武靈王厚葬趙肅侯後,便匆匆離去。魏惠王發起的五國圖趙的陰謀被趙武靈王挫敗了。年少的趙武靈王初涉君位就經受住了如此嚴峻的考驗。

(趙武靈王之死)

異宮時,公子章、田不禮發動叛亂。他們以武靈王的名義召見惠王。大臣肥義先進入他們的宮中,即刻被殺死。高信保護著惠王與公子章一夥相戰。早對公子章及田不禮的活動有準備的公子成、李兌聞訊,即從國都帶領"四邑之兵"趕到,打敗了公子章一夥的叛亂,將其黨徒全部殺死。公子章兵敗,忙逃到武靈王所居住的宮中躲藏,公子成、李兌以兵包圍了武靈王的行宮,終於殺死公子章。趙國法律規定,以兵圍王宮者滅族。公子章死後,公子成和李兌商量說:"因為公子章的原因,包圍了武靈王,現在即使撤圍解兵,我們也會被滅族。"於是繼續包圍不解,並下令宮中的人說,後出來的殺頭。武靈王所居宮中的人全部出來了。

武靈王想出去,卻被士兵攔住不讓出。他被包圍達3 個月,在宮中得不到飲食,飢餓難耐,就掏雀窩捉幼雀生食充饑,終於餓死在沙丘宮中。公子成、李兌誅殺了公子章、田不禮,餓死趙武靈王后,惠王年幼不能治國,於是公子成為相國,號安平君,李兌為司寇。趙國雖安定下來,但國力在這次內亂中已一度受到損失。


( 歷史悠久的)


推薦閱讀:

怎麼學好摩登舞?
如果你自己不犯錯,別人怎麼會說你呢?
水性楊花的女人,怎麼分辨
香港高院取消四名立法會議員資格,香港各界怎麼看?

TAG:歷史 | 怎麼 | 趙武靈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