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原:大學文學教育的目標不是培養作家
2013年04月13日 10:24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歡
分享到: | 更多 |
0人參與0條主評論 0條評論0條總評論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導師、現代文學及文化歷史學家, 陳平原。
文學該不該進課堂?創作能不能被講授?中文系能否培養作家?人們在熱議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同時,也在反覆追問中國的文學教育該何去何從。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認為,大學文學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有志趣、有修養的人,而不是培養多少作家。
文學教育的目標不是培養作家
孔夫子曰:「不學《詩》,無以言」。然而在當下這個注重市場、講求實效、蔑視玄思的時代,「文學」如何「教育」,卻成為一個疑問。在4月12日北大的講座中,陳平原回望了中國文學教育史。他認為,從1903年開始,文學教育主要的目標已經不是培養作家了。
在陳平原看來看,傳統中國的詩教跟今天的文學教育關係不是很大。在中國的歷史教育史來看,文學並沒有作為一個專業納入教育體系。「試問李白杜甫師從哪一大學?沈從文自學成才,1923年曾在北大旁聽,但那無關緊要;結識郁達夫、徐志摩、林徽因等作家,或許那才是關鍵。」
1903年開始,文學史成為了整個文學教育的中心。「從那時起,我們就沒有指望學文學出來的人以後一定會寫小說、詩。文學教育的主要目標已經不是培養作家了,能出大作家很好,沒有也無所謂」,陳平原說,「培養的是有志趣、有修養但是不一定創作的人才。」
如今的教授重「學問」輕「課堂」
那麼,創作到底能不能教?沈從文的學生汪曾祺曾撰文稱,沈從文在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書時,講課並無系統,直接就著學生的作業講課。然而汪曾祺對他的評價極高,說他對學生非常用心,讀後感甚至比作業本身更長。這種方式似乎更符合教育的本質「因材施教」。然而,之後沒有大學再讓沈從文他教書。
陳平原提到當年被遺忘的教學大師——顧隨。若沒有其學生葉嘉瑩奔走呼籲,可能所有人都已將他遺忘。顧隨是一個會講課而不會寫論文,鮮少出作品的老師。他講課像說禪,學生們跟著他不斷地記錄他所渲染的氛圍和世界。但是今天評價教授,談的是著作,而不是課堂。「大學教授的本職應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不是出論文」,陳平原說。
「如今教授重『學問』,輕『課堂』。五彩繽紛的課堂,早已消失在歷史深處。」
專業以外的閱讀可以充實心靈精神
現場有讀者認為,非功利的文學教育,才能培養真正的文化大家。如今功利的文學教育只能培養文字大師而非文化大家。陳平原回答稱,完全超功利的閱讀寫作是不太存在的。但功利性文學也是有極限的,有功利,但我們也可以超越這個功利達到學術高度。
陳平原認為,專業以外的閱讀大多是超功利的,為我而不是為人。但如今很多人為了生存而讀必要的書籍。但是他表示,專業以外的閱讀,是可以充實心靈精神的。
陳平原總在媒體採訪中,建議大家讀詩歌、讀文學。他強調,這並不是出於身為文學教育者的「自我保護」,因為文學沒有「實際用處」,脫離於生活之外,是一種純精神的享受。所以他希望大家熱愛文學、多讀文學。
[責任編輯:徐鵬遠] 標籤:文學教育 文學 陳平原
分享到: | 更多 |
0人參與0條主評論 0條評論0條總評論
列印轉發
相關新聞:
·預告:北大中文系主任陳平原談「不一樣的大學改革思路」·作家唐哲回應質疑:我不是「流水線文學的製造商」·作家:是對中華民族文學藝術的肯定·文學評論家:莫言是運用中國元素最成功的作家·作家遲子建:好文學是樸素中的華美,喧囂中的寂靜
推薦閱讀:
※越長大,就越害怕活成我媽
※馬瑞芳:許多諾獎作家玩的都是蒲松齡玩剩下的
※【百名作家寫章丘】章丘印記
※如何評價網紅出書現象?
※(轉載)大陸作家王蒙、曹華同時推出文革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