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社會藍皮書》中國社會形勢報告會(實錄)

2010《社會藍皮書》中國社會形勢報告會(實錄)2009年12月21日 11:43中國網【大 中 小】【列印】 共有評論1條

2010年《社會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社會形勢報告會 實錄

2009年12月21日「2010年《社會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社會形勢報告會」舉行,會議將在對2009年的社會形勢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2010年的形勢進行展望與預測。以下為發布會實錄:

謝壽光:

各位專家,新聞界的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2010年《社會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社會形勢報告會現在開始。出席今天報告會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著名社會學家,藍皮書主編陸學藝教授;中國社會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藍皮書主編李培林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陳光金研究員;國家統計局科研所統計監測研究室主任呂慶喆教授。這個月7號我們發布了《經濟藍皮書》,經過社科院課題組的預測,在2010年中國經濟是溫和的趨勢,在社會方面,2009年我們應對著金融危機,社會形勢的發展也出現很多新的情況、新的問題。

記得一年前,也是在這裡發布2009年《社會藍皮書》的時候,根據課題組研究的成果,當時提出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和農民工就業問題將會是2009年的一個社會熱點也是黨和政府關心的問題,這應該是在所有研究中最先系統的預警2009年社會發展狀況的問題。發布之後,當天就引起媒體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直接影響黨和國家採取的一些應對決策措施。這也充分顯示出《社會藍皮書》對於社會形勢的分析、預測,為現實服務的功能。

過去的一年,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已經進入了一個回升的階段,2010年中國社會形勢將會有什麼新的變化,2009年本身在社會實踐上已經出現了很多新的情況、新的問題,如何進一步深入分析、追蹤社會形勢的發展,今天大家所見到的《社會藍皮書》將告訴我們專家研究的是什麼樣的成果。今天我們有請這幾位專家從不同的層面給大家分享這次的研究成果。

首先,我們有請《社會藍皮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李培林所長做主題報告,大家歡迎!

李培林:

2009—2010年的社會形勢,我們採取了一個比較樂觀的態度,就是中國發展進入了新成長階段。第一部分,我先介紹一下關於這個提法的含義,

以及我們判斷的理由。所謂進入發展的新成長階段,意味著整個經濟社會形勢從2010年開始會出現經濟增長率出現止跌回升的態勢;另一方面,意味

著中國發展的動力將發生一個較大的變化,更多的依賴於經濟結構的轉型,以及國內消費的增長。

從整個判斷的理由來看,一個是意味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將進入中期加速的成長階段。因為根據國際經驗,國內生產總值,農業增加值下降到5%之下,就業結構中農業勞動者比重下降到30%以下,城市化水平超過50%,將意味著整個社會經濟結構將發生重大的變化。經濟的產值結構、勞動力就業結構、城鄉發展的城市化水平,這三大支柱結構都要發生重大的變化。

從產值結構來看,在GDP當中,2010年農業產值佔GDP比重要下降到10%以下。我們在這30年來,農業產值的下降差不多每三年下降兩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到2015年的時候,我們整個的農業產值的GDP比重要下降到6%以下。在就業結構當中,勞動力的比例,2010年將下降38%以下,2015年將下降到33%左右。城鄉結構當中,2010年以城鎮常住人口代表的城市化水平將達到48%左右,也就是說,到2012、2013年,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將首次突破50%,2015年,會達到53%左右。三大結構的發展變化表明,我國的工業化、城市化進入了中期的加速,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發生深刻的轉換。這是我們說的進一步發展的新成長階段的一個重要含義。

第二方面,社會結構變遷要進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新成長階段。城鄉結構的巨大差異是我國社會結構的一個重要特徵。現在來看,中國正在加速地進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新階段。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不僅僅是破除現代工業和傳統農業之間的壁壘,更重要的是要消除城鄉之間在社會體制方面的障礙,包括在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戶籍等方面。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將在我國發展史上產生深遠、重大的影響。

第三方面,人民生活進入大眾消費的新成長階段。大眾消費特別是指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以後的消費階段。我們會看到,這兩年來中國人均GDP的增長,特別是以美元為計價的人均GDP的增長出現了快速的發展態勢。從1978年到2000年,我們的GDP從不到400美元增加到800多美元,用了將近20多年的時間。到2000年的時候,在制定2020年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時候,當時的預測是用20年的時間實現人均GDP翻兩番,也就是說從800多美元達到3000多美元。但是這兩年,這個速度在不斷的加快,一個原因是經濟的高速增長,第二個原因是每年新增人口在不斷減少。因為人口基數越大,分母越大,人均GDP水平就會偏低。第三個重要原因,人民幣的升值。在2003年我們的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2006年就超過了2000美元,到了2008年,我們超過了3000美元,到明年年底,我們將會接近人均GDP4000美元。這比我們原來說的到2020年才達到人均GDP3000多美元,時間大大的提前了。

第四方面,國民教育進入了大眾教育的新成長階段。我們現在已經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有的發達省份開始普及12年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專業學位都在迅速發展。2009年,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24%左右。雖然與很多發達國家相比,這還是比較低的水平,但是這些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而且按照國際標準,進入15%以後,就進入到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隨著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我國正在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轉變,大眾教育的新成長階段已經到來。

第五方面,社會保障進入了構建覆蓋全民體系的新成長階段。我們國家在過去社會保障一直局限在部分城鎮居民,特別是城鎮職工的範圍之內,整個農村幾乎沒有覆蓋社會保障的網路。但是這些年來,在這個領域當中,特別是根據中央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要求,這方面在迅速的擴展。

首先,最低生活保障現在已經覆蓋整個城市和農村,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有2000多萬人,農村有4000多萬人,全國將近有7000萬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城鎮職工的醫療、城鎮居民的醫療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這三個體系已經覆蓋了全國11億多人,所以幾乎是覆蓋了全國居民的範圍。

基本養老現在正在迅速擴展。特別是今年,我們已經擴展到全國10%的縣。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大概在五年之內,農村基本養老會得到迅速發展。現在按照我們的目標,就是在2020年之前,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最低生活保障這三項基本制度為支柱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要基本上搭建起來。

最後,整個新成長階段還意味著,我們的改革從主要的經濟改革過渡到全面改革的新成長階段。這30年的改革總的來說,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其他領域也都在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但主要的改革途徑還是經濟體制改革。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已經基本建立,社會結構的巨大變遷要求我們的體制繼續進行適應這種巨大變遷的改革,所以要求改革從經濟領域擴展到全面改革。

現在比較突出的問題,以及要急需進行的改革就是社會體制的改革,這涉及到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城鄉社會管理、事業單位運行、社區社會組織等一系列的社會改革。當然,這個判斷總的來說是比較樂觀的判斷,因為金融危機雖然對我國產生了巨大衝擊,但是也為我們提供了結構轉變和進入新成長時期的一個良好的機遇。

從2009年的情況來看,重要的方面一個就是就業。就業方面,儘管從失業率來看,近三年以來處在最嚴重的時期,但是相比較去年年底我們在這裡開2008年形勢發布會的時候,實際發展的結果比我們當初的預想要好很多。一個是我們當時擔心的三個情況現在看來都沒有發生。第一個就是當時擔心大量回鄉的農民工在農村聚集,在農村產生大量的無業農民,對穩定農村形勢產生影響。現在來看,春節過後的兩三個月以後,我們調查組在下面的調查中反映,大概85%以上的農民工當時就已經返回到城市。也就是說,由於城鄉收入之間較大的差距,即便是城鎮農民工工資的下降,也不足以阻擋農民工返鄉的就業衝動。另外,現在農民工正在進行轉換,第二代農民工在整個農民工的隊伍中的比重越來越大,而第二代農民工一般都沒有農耕的經驗,而且他們更多的接受了城市的文化。年輕人在農村生活一輩子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小,所以絕大多數農民工都返城。

第二個沒有預想到的是,農民工返城以後,在城市裡形成無業農民工的聚集,對城市生活產生影響。現在來看,這個情況也沒有發生。總的來說,儘管在年中的時候尚有一千多萬農民工沒有找到工作,但是隨著下半年整個經濟的轉換,以及工作崗位的增加,農民工的就業情況越來越好。特別是在東部,東莞、深圳這些地方,甚至重新出現了農民工招工難的現象。儘管農民工的就業工資水平比起金融危機前有所下降,但是整個就業情況比我們當時預想的要好得多。

另外就是大學生的就業。大學生就業今年達到600多萬,在整個金融危機之下,國有部門,特別是涉及到服務業部門招工驟然減少,所以當時擔心大學生就業會成為嚴重的問題。根據國家教委公布的數字,在7、8月份大學生畢業時的整個就業簽約率是74%。現在有民間專門調查大學生就業的研究公司,根據他們調查的數據,就業率比這個要低的多,只有50%多。但是你要到各個大學問,幾乎大學自己公布的簽約率比國家教委公布的都要高。但是現在我們看到,大學生就業心態還是比較積極、健康的,他們基本上沒有依賴的心態,在積極的尋找工作。當然,就業市場在發生很大變化,一個是大學生初職就業工資在下降,另外,過去一些熱門的專業,比如工商管理、外語、國際貿易,大概排在前10位失業率比較高的,相當一部分都是過去的熱門專業,現在就業率比較低,特別是法律下降的比較快。這和前兩年這些行業大規模的擴招、招生有關係。

總的來說,在學界對就業問題的嚴重性給予高度關注,政府這次提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國務院今年專門召開會議討論大學生就業問題,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所以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下的就業形勢產生了較好的效果。

第二方面,關於收入分配的問題。總的來看,儘管這些年來我們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大規模的財政上的轉移支付,試圖縮小城鄉和區域之間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但總的來看,現在的差距還是朝著擴大的方向在發展。在整個的收入差距當中,應當說城鄉差距是最大的一個變數,城鄉差距的變化情況是影響收入差距的最大因素。到去年,出現了可喜的局面,2008年是近十幾年來我們首次出現農民的收入增長和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几乎相等的局面,而且城鄉收入水平的絕對比第一次出現了略微縮小的狀況。

但是在2009年,情況又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因為農民工的收入情況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農民工的收入水平在下降,而在農民的收入當中,增長最快的是縣級收入,而在縣級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是依賴於農民工外出打工的收入。農民工外出打工收入下降,對農民工的收入增長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我們估計今年全年城市居民收入可以增長到10%左右,但是農民人均純收入大概增長只有6%—7%之間,所以城鄉之間收入的增長率又拉開了3、4個百分點。這個情況是我們克服收入差距不斷擴大趨勢的新的難點。

第三方面,社會保障方面。今年最大的一個突破就是國家規定,把農村的養老保障,多年以來我們一直沒有規定路線圖的保障制度,因為我們在文件當中一直在說,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的進行養老保障試點,因為養老保障是需要花大量的錢的領域,在這方面要謹慎推進。但是今年明顯加速,

要求在今年年底覆蓋到10%以上的縣。而且從全國來看,各地採取積極態度,很多地方超額完成了中央布置的任務。所以預計今明兩年,增長速度會超出我們的預想。

最後,我想談一下關於社會穩定的情況。大家知道,由於2009年是我國60周年大慶,所以各地都對社會穩定和維持社會秩序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的打擊黑惡勢力,特別是清理社會犯罪團伙的行動,所以整個社會形勢保持了基本穩定的狀態。但是現在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是群體性事件的發生,今年群體性事件發生仍然保持著多發的態勢。

特別是引人注目的態勢在重演過去的群體性事件,比如湖北石首事件,幾乎重演了2008年甕安事件的發展。也就是說,甕安事件是一個中學女學生溺水死亡,湖北是青年廚師跳樓死亡。和甕安事件同樣的是,大家在議論死亡的時候,政府宣布的是一種非正常死亡,但是群眾通過網路等各方面開始傳播,說他們到底是自殺還是他殺。後來政府通過驗屍認為是自殺,家屬就不相信,然後就開始護屍行動,長達30個小時。開始時地區檢驗不行,然後到省里進行檢驗,最後也是釀成了上萬人的群體性事件,發生了燒毀樓房、汽車事件,發生了嚴重的警民衝突。當然,這次時間的暴烈程度不像甕安事件那麼強烈,但是它發生的過程、邏輯幾乎和甕安事件是一樣的。

我們把這類事件叫做「非階層性的、無直接利益的群體性衝突」。非階級性的是說參加的人群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無直接利益的是參加群體性事件的人和事件本身沒有關係。這就說明在我們的一些地方,由於基層財政的薄弱,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的過程當中,在加速發展和轉型的過程當中,積累了很多歷史上的矛盾和問題。比如企業改制、房屋拆遷、土地徵用、集資等等,這些事情當中都向群眾欠了很多債,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造成的民怨太深。所以一旦突發事件產生以後,就造成了所謂的非階層性的、無直接利益性的群體衝突。

當然也有我們熟悉的有階層性的、有直接利益的群體性事件,就是吉林通鋼事件,通鋼事件的陳國君之死反映了改革開放進行了30年,仍然發生這種損害職工利益,在兼并一個國有企業的過程當中,不向職工大會打招呼,不向原有的企業領導班子通報情況,所以造成了幾萬鋼鐵工人製造群體性事件。當然,最後的結果是造成民營企業的總經理之死,這個事情現在還沒有最後處理。

這個事件反映了在改革過程中這種熟悉的事件依然可能繼續發生。特別是2009年,各種群體性事件多發當中,我們特別關注和環保原因相關聯的群體性事件在快速發生。所以在2009年因為環保原因造成的群體性事件,近十幾年來,全國十大環保群體性事件中,發生在2009年的就有6起。這些情況都值得我們關注。

總之,在我們今後的發展當中,一方面保持比較樂觀的估計,因為中國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成長階段,這個階段無論是增長方式,還是發展方式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從政策層面,我們強調過去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當中,投資、出口和消費當中,出口現在已經結束了十幾個月的下降,剛剛開始回升,但是在短時期內,我們也不能指望再恢復到金融危機發生之前的外貿進出口佔GDP比重60%左右的水平。所以大量的投資仍然要改善投資結構,我們還遇到關於產能過剩、重複生產、投資效益下降,以及通貨膨脹的可能性等相應的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發展方式就要更多的依賴於消費,消費就意味著我們如何改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我們的投資結構,發展涉及人民群眾和影響消費預期的消費、醫療、住房等方面。同時也要密切關注在結構轉換點中的各種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的集聚、爆發。

我的報告就到這裡,謝謝。

[1] [2] [3] [4] [下一頁]

謝壽光:

感謝李培林教授為我們對這本藍皮書的研究成果做了非常簡明、扼要的解讀。課題組研究提出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從7個方面做了闡述,我想每個方面都可以讓媒體進一步深入的分析。對我們下一步的發展,特別是在社會穩定方面,提出了警示性的問題,他做了很好的探討。他也梳理了在社會建設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下面我們進入專家解讀階段。有請陸學藝教授做報告,大家歡迎!

陸學藝:

剛才李培林教授做了這本藍皮書的主報告,提出了我們進入了新的成長階段,從各個方面做了闡述,我覺得很重要,對大家怎麼樣認識社會形勢發

展,他提出了很重要的概念。這本書的191頁我寫了《新階段社會建設的核心任務:調整社會結構》,我來做一點這方面的講述。

新成長階段,近幾年的一個特殊表現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我們的經濟建設的成就非常好,快速的發展,非常突出,即使遇到世界金融危機這樣的衝擊,我們加以調整以後,超過了我們所預想的。當然,另一個問題,就是社會問題、社會矛盾、社會衝突也是比我們預想的要嚴重。如何來認識這兩個社會矛盾現象,怎麼來看待這個問題,也是好幾年了。所以我們課題組在這些年想運用社會學的結構理論,利用這個理論進行分析、觀察,提出了解決的方案。

近幾年,課題組進行了長期研究,寫了一本書《當代社會結構研究》,現在已經交到社科文獻出版社,現在他們正在組織出版,大概下個月能在這裡召開發布會。我想這和我們的主題也有關,就是怎麼來認識現在的這種一方面經濟形勢大好,另一方面社會矛盾突出,我想從社會結構方面來關注。

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結構。經濟結構大家耳熟能詳,都知道我們的GDP是多少,一、二、三產業怎麼樣,就業怎麼樣,財政收入怎麼樣,但是社會結構這個詞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新詞。比如你到一個地區去,就知道這個地方的經濟結構,知道它的一、二、三產業,但是看這個地方的人口結構、就業結構、城鄉結構,特別是通過調查研究知道它的社會階層結構,你馬上就能判斷它是發達地區,還是不發達地區。但是我們現在到一個地方去,一開口就是經濟結構,你問人口多少,城鄉比例是多少,都沒有一個準數。他對有多少人說不清楚,問他到底有多少農民工給你幹活,他也不清楚。所以說,我們對社會結構的研究是缺乏的。

現在總的基本框架不變,我們國家的專家和政府官員都認為,我們的經濟結構達到了社會工業化的中期階段。但是經過我們的研究,我們的社會結構這幾年也有了很大的變動,但是現在的社會結構只處於社會工業化的初級階段。這兩個基本結構,就是經濟和社會要協調,但是現在這兩個不是一個階段。變化很大,但是我們現在的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的矛盾還是很大。從理論上分析,來研究這個矛盾,現在這麼多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社會衝突,它的根源就是這兩個結構差引起的。

比如說現在我們的城市化率從1978年的17.9%到2008年的45.7%。我們算了一下,這個變化是很大的。原來1978年,我們是1億7千多萬的城鎮常住人口,現在已經接近6億,平均每年,比如說把農民工算在內,每年進入1400多萬。但是我們現仍然低於世界的平均水平。如果我們是工業化中期階段,那麼農業就業人口應該低於30%。我們在1978年的時候是72%,到了2008年,已經發展到每年進入二三產業當中,到2008年農業勞動力是40.8%,但是還差10個百分點。所以應該講這些差距大致是這樣,現在的城鄉差距,根據我們的測算,社會結構有了很大的變動,但是和經濟結構的變動相比,社會結構應該滯後小五年左右。

舉個例子,我們的農業就業人口還有40.8%。發達國家都在10%之內,要講工業化中期水平,我們15%還不夠。城市化率我們原來是45.7%,經過研究,我們的工業水平應該佔到城市化率的60%。而我們現在每年增長一個百分點,就是45.7%裡面是有水分的,和2000年以前的城市化是不一樣的,現在把大概接近2億的農民戶口的人算在城市常住人口的45.7%。就像汽車的零件一樣,你換了零件,但是總的還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不協調是導致當前社會矛盾的根源。

第三個問題,社會結構現在滯後的原因,為什麼會這樣。總體來說,各個國家一般是經濟發展肯定在前面。經濟結構變了以後,這個社會格局就會變,但是它總有一個滯後的階段。但是這個滯後不能太長。我們在經濟結構改革的同時,沒有經驗,所以社會體制的改革滯後了。比如說城市化體制、戶口體制、人事體制這些體制沒有變,所以使得我們的城市化就業結構不合理,包括社會事業體制等等。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我們長期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是到一定階段,把它與GDP挂帥了,這裡面犧牲了農村,犧牲了社會建設,犧牲了環境。這裡面是造成了這些原因。所以說造成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不協調是多方面原因的。

現在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國家在2003年明確提出要協調這個矛盾,把經濟不協調、社會不協調、地區不協調的問題要解決,而且四中全會提出,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特別是十六屆六中全會專門開了會,提出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要把社會主義和諧建設放在特殊的位置。可以說這幾年城市化、戶口制度的改革方面還不能慢,因為能夠轉到這上面來是很難的。我們的六中全會說要把社會結構放在特殊位置,但是金融危機來了以後,我們的GDP還是增長的。我們要解決這個矛盾,使各個方面都正常了,應該把經濟建設、調整社會結構放在重要位置。這是和諧社會和社會體制的改革、城市化發展最重要的,這樣使我們的經濟發展,以及社會全面進步能夠達到這麼一個階段,現在是關鍵階段。

借這個機會,我向大家講一講當前的形勢。謝社長給我提出來能不能講兩個數據,我補充一個內容,和這個有關。現在從總體的經濟社會形勢看來,關於經濟形勢的報告我們有了,但是我看了一些材料以後發現有很大的問題。就是說美國的次貸危機經歷了一年多政府協調,現在把次貸危機的有毒資產進行了處理。現在從各個材料上判斷,實際上,美國從三季度開始回暖,我們比它早一個季度。但是,實際上它的有毒資產並沒有解決,而是把它冷凍起來,這些政府和銀行分析,他們把這個壞事情往後推,所以經濟回暖比原來預期快一點。但是有毒資產並沒有處理好,所以經濟學家估計,大概在2011年,在那個時候這次危機還會回來,因為它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估計在2011—2012年這個危機還會出現,這是我們國內的經濟學家做這樣的估計。

現在有一個極大的問題,我們講2008年的這場經濟危機,讓我看,我們的性質和美國不一樣。他們是後工業社會的金融危機,我們實際是產能過剩、產品過剩的傳統的經濟危機。外貿遇到問題了,主要是廣東、溫州、福建等地方,他們遇到了一些問題,所以我們也受到了他們的影響。但我們也是馬上投資4萬億,同時2009年信貸大大的擴張,現在已經把10萬億投進去了。據我知道,當時產能過剩的項目,現在都投了。不光是我的看法,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這個產能恰恰在2011年—2012年會投產,如果那個時候和美國又遇上了,他們的金融危機再一次爆發,這個問題就大了。現在美國人不光靠信用卡了,中國將來面臨的問題在2011年、2012年才會出現。我們喊了十幾年的轉變,原來是轉變增長方式,現在是轉變發展方式。從1996年提出要擴大內需,擴大內需結構要我看現在消費年年在降,2008年縮小了一點,今年還會是0.33%。

我們要研究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年說擴大內需,就是擴大不下去,解決城鄉差別就是在擴大,在不同社會體制上,一些大的問題上來解決是不好解決的。好在這次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非常好,講了多少年以來的問題,明明白白的講加快城市化步伐,以前從不這樣講,這次就講了。以前我們喊了多少年的改革,多少年的戶口改革,現在把中小城市開放了。這兩個是真正擴大內需的做法。但是我的看法是,若干年來,中央一個大的政策,沒有若干年的總結要貫徹到下面是不容易的。但是改革戶口制度、農村的社會保障、醫療改革,這幾個提得非常好,現在已經覆蓋到全國。

[

謝壽光:

陸學藝教授長期研究社會建設,他為社會建設提出了非常有見地的意見,他的成果我們正在編輯過程當中,下個月可以有一個小型的座談會,到時也可以同媒體共同分享。下面有請藍皮書副主編,社會學所的陳光金副所長進行發言。

陳光金:

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能有機會在這裡和媒體朋友見面。2010年的藍皮書在各位同仁,以及出版社的編輯下如期出版。前面的兩位教授都做了總的發布,陸老師從社會結構角度展開了藍皮書報告的基本內容。我的發言沒有什麼主題,主要是圍繞今年出現的一些重要的社會熱點問題對前面兩位教授的發言做補充。

首先,我想概括地總結一下,一方面是這本書里涉及到的,有的是在我們寫完這本書之後社會出現的事情,來看一下2009年究竟有什麼樣的重大事件和現象。我個人看,有四個方面可以看作是中國在2009年度最為引人注目,影響深遠,觸及到中國經濟社會深層體制改革的重大問題。

第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就是保增長、保就業的問題。這是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到現在,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直強調的問題。在保增長、保就業的方面,引發社會議論、探討,甚至質疑的也有很多方面,比如4萬億投資問題,4萬億投資的方向是否合理,是否能夠起到一方面推動經濟增長,同時也能夠推動社會發展。這是今年輿論、學者研究的非常多的問題。

還有在保增長、保就業的4萬億投資當中出現的所謂國進民退的問題,因為這涉及到中國的市場化改革下一步究竟怎麼走,能達到什麼程度的問題。當然,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發改委認為,不存在國進民退的問題,因為從五年期的長時段來看,總的來講是國退民進。儘管今年有些特殊,比如4萬億投資中相當一部分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所以是國有企業或者國有單位議論的比較多。還有山西的煤炭資源整合,也引起了很大的議論和討論。

相應的,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之下,為了保增長、保就業,國家出台了很多政策,這些政策在某種程度上比較多的考慮了用人單位的處境。相應的,包括減稅、免稅等等,也包括勞動者保障可以緩交等一系列措施,這些措施是不是對勞動者的利益造成某種損害,這些問題都是保增長、保就業這樣一個大的發展目標之下,今年討論的比較多的熱點問題。其實背後也有很深的制度性的層面。

第二個是關於初次收入分配方式的調整問題。這裡面有兩個方面的動力,一方面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初次收入的初次分配不平等的問題日益突出。我們也可以看到,地方GDP收入法構成中,勞動者報酬所得比重已經從21世紀初期的50%多下降到不到40%。而與此同時,資本報酬所佔比重從最低的18%多比例上升到30%以上,這在國際上都是很少見的。發達國家這兩個比例是56%、15%左右。

第二方面是由於金融危機的衝擊,我們的外需受到很大影響。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中,外貿的這匹馬相當於瘸了。但是在調整初次收入和拉動內需方面也面臨著深層次的矛盾。實際要保增長、保就業,就可能難以實現調節初次收入分配。前面李教授已經提到農民工收入在下降,儘管官方統計說農民收入增加,中西部前三季度增加4.3%,東部增加3.1%,但是實際上,很多調查和觀察表明,農民工的收入是下降的。一方面是工資率下降,還有工作時間,尤其是加班時間減少了,因為訂貨減少了。所以今年城鄉差距會繼續拉大。

第三個大的熱點問題,社會保障改革,包括低保制度的建設。這個改革的方向,或者說大家的預期是要朝著現有的保障制度進一步實現整合的問題,所以也涉及到農民工能不能參加養老保險,能不能接續、轉移等一系列問題,還有農民的問題。

第四個大的熱點問題,目前中國繼續處於矛盾多發期。社會矛盾衝突比去年有一個回升的趨勢,前兩年經過國家各方面的努力,實際上群體性事件是有所減少的,衝突是有所減少的,但是今年以來增長幅度又是相當可觀的。在這種群體性事件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幾個趨勢。首先,無直接利益相關的衝突和有直接利益相關的衝突都在發展。第二,暴力型的,蘊含著階級意識的衝突,以及非階級性的、非暴力的衝突在雙向發展。還有各種喝茶事件、聊天事件等等都表明中國現在的群體性事件,當然裡面包含著衝突,顯示出兩個方向發展的趨勢,一方面是暴力性的衝突在增加,另一方面也是非典型的、非階級的、非暴力的衝突也在增加。第三,環保衝突正在成為引發社會衝突的重要因素。剛才李教授已經提到,2001年以來,中國發生的十大環保事件當中,有6大事件發生在2009年,這實際是這30年來不環保的經濟發展造成的有害影響的積累,最終在社會層面爆發。

第五個大的熱點問題,一些地方的公共權利在行使的過程中實際約束引發許多重要相關法律和法規變革,或者這種變革的預期。比如成都被拆遷房屋業主自焚事件等可能推動政府拆遷條例的修改,最近有報道表明,中央政府正在考慮修改拆遷條例。但是我期望,《土地征地條例》也能夠得到相應修改。還有上海的釣魚式執法,南京公民最近醉酒致死案的離奇判決,再次引爆社會對執法司法的公正性的質疑。南京這個事件也是挺有意思的,南京再一次續寫了前兩年的扶人被訴判決的形式,所以網上的質疑非常多。有的網民甚至用了四個字,加了兩個感嘆號「南京!南京!」我想這些事情實際都將推動著如何進一步約束公共權利的制度改革。

第六個的大的熱點,網上輿論廣泛參與公共事件,繼續影響公共事件的發展方向,深化網民的社會參與,推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民主的進程。在這方面,各位都是媒體人,我想感受更深刻。

第七個大的熱點問題,反腐敗、打黑、打擊傳銷和人口買賣問題。這方面來講,整個年度一直都是熱點,整個社會在這一年裡都是熱血澎湃。在反腐敗、打黑等方面,重慶打黑事件應該說一方面是比較振奮人心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前天見過一個地市級的公安局的政委,他說應該有清醒的認識,他說「打黑還要繼續做。」第二句話「重慶這樣的問題在全國不是那麼普遍的問題,但同時,重慶的問題在全國也不是最嚴重的問題。」他從公安的角度來這麼說,我想是可以理解的。應該說反腐敗今年有若干的官員落馬,從老百姓來講,我們看到還是比較振奮的,大家對反腐敗還是有了很大的信心。

第八個大的熱點問題,國慶60周年慶典,它展示了國力,提升了信心。當然,這個事情本身有沒有其他的影響,也有待觀察。但是總的來講,60周年大慶對於中國人來講,包括海內外的華人華僑還是感到非常振奮的。

第九個大事,大家普遍關心的,就是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它已經閉幕了,它不僅僅是一次一百多個國家政府首腦的峰會,它更深入到我們這個家園,這個地球未來的利益。我從各種媒體和網路上來看,有兩個大的熱點,一個是大家關注點主要在將來的環境問題上、氣候問題上的國際關係,中國在這種國際關係當中應該如何處理相關的問題;第二個大家關心的是溫家寶同志在峰會上所作出的中國二氧化碳減排的承諾能否兌現。我看很多人認為壓力還是很大的。

第十個大的熱點問題,是教育改革問題。這裡面有錢學森臨終遺言,有高中校長實名推薦嘗試,以及其他各種教育不公平方面的探討。在這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的關注還是比較集中的,還是比較多的。從我個人的角度,一方面是從書里進行總結,一方面是書出版以後新發生的事件,我覺得2009年對於中國也是不平常的一年,前面的十大熱點對於中國,不僅僅會影響2009年的社會,它將進一步深遠的影響到未來的發展。

這是關於幾個熱點問題的,我本來還想補充幾個問題,比如就業問題、群體性事件和矛盾關係問題、社會治安問題、互聯網問題,但是時間不夠了。總之兩句話,第一,書里的內容都有了。第二,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僅僅是金融危機。我就說這麼多,謝謝大家!

[

謝壽光:

陳光金博士做了很充分的準備,現在正好到年末,中國十大熱點社會問題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新聞題目,會後你們可以深入的進行交談。下面我們有請國家統計局科研所統計監測研究室主任呂慶喆演講,大家歡迎!

呂慶喆: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下面我就當前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消費狀況做一個簡要的介紹。主要內容分為五個方面,從大的方面是有三個方面,一個是當前居民收入和消費現狀,第二是生活消費存在哪些問題,第三是生活消費的建議。下面從第一個方面,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收入來源日益多元化。

通過近年來的統計數據顯示,第一,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780.8元,是2000年的2.5倍,如果扣除價格原因,年均遞增9.9%。從2009年1—9月,前三季度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3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5%,比上年同期增長2.1個百分點。

2008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760元左右,是2000年的2.1倍,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率是6.4%。從前三季度農村居民縣級收入來看,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2%,比上年同期回落1.8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看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今年肯定比去年有所提高,農村人均純收入要比去年增幅有所下降。總的來說,仍然是增長的態勢。

第二個方面,城鄉居民收入結構發生了變化,收入來源日益多元化。城鎮居民以前主要是工資收入,但是工資收入從近年來的發展趨勢來看,是逐年下降的。2008年工資性收入占整個收入比例的66.2%,比2000年降低5個百分點,經營、財產性收入比例上升,成為居民收入增長的亮點。對農村來說,主要是以家庭經營收入為主,這個收入也是呈逐年下降 的趨勢,2008年佔比是51.2%,比2000年降低了12.1個百分點。從最近幾年來看,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增長比較快,2008年比2000年增長了1.6倍,比重在2008年大概是38.9%,比2000年上升了7.7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工資性收入已成為農村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居民消費水平明顯提高,消費結構明顯優化。先看消費水平,2008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水平是8183元,比2000年的3662元增長了1.25倍,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為7.8%。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都是一樣的,數據在藍皮書中都有。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看,國內市場銷售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從1—9月來看,增速有所放緩。2009年1—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89676億元,同比增長15.1%,比上年同期22.02%下降了6.9個百分點,這個是有所放慢的。

城鄉居民生活結構明顯優化。剛才李培林所長講到恩格爾係數,它是衡量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從最近幾年來看,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由2000年的39.4%下降到2008年的37.9%,下降了1.5個百分點;農村恩格爾係數由2000年49.1%下降到2008年的43.7%,下降了5.4個百分點。由於物價上漲,2007、2008年城鎮和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有所上升,但是在2009年,這這兩個指標繼續下降。

發展型和銷售型支出提高,主要從人均文化娛樂、消費支出,以及醫療保健支出能夠看出來。還有服務型支出比重有所提高,農村居民貨幣消費支出比例持續提高。由於農村居民貨幣收入提高,貨幣消費也相對提高。現金等各方面對於我國拉動內需具有積極的作用。

第三方面,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到,第一,食品消費質量提高,營養結構不斷改善。2008年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1599元,比2000年增長了94.8%,年均增長8.7%。城鎮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4260元,比2000年增長1.16倍,年均增長10.11%。從食品消費結構來看,

農村居民人均糧食消費量由2000年的250千克,降到2008年的199千克。糧食消費減少了,城鎮居民也是這樣的,城鎮居民由2000年的82.3千克降到2007年的77.6千克。從食用的營養性角度來看,農村居民人均肉禽以及製品消費逐年上升,城鎮也是這樣,肉食、奶製品都是多年上升的趨勢。

從衣著消費來看生活質量提高,從改革開放以來居民的衣著消費實現了成衣化和時尚化,服裝變化以經濟發展為前提,如果沒有經濟發展肯定提不到衣著消費上。同時,這也反映了人們思想觀念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或者說服飾的變化是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表現,可以看出一個國家居民生活質量是否提高。從一些統計數據上看,農村居民在2002年時人均購買成品衣服從1.4件到2008年的2.7件,城鎮居民到2008年已經達到了7.7件。這是從衣著消費來看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第四方面,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極大改善。2000年以來,居民的居住條件以及居住環境改善非常大。從統計數據中也可以看出,2008年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是32.4平米,比2000年增加了7.6平米。從居住條件來看,2008年農村使用水沖式衛生廁所的農戶占是17.5%,比2000年提高了10.5百分點。使用清潔燃油、燃氣等農戶佔28.6%,比2000年提高21.2個百分點。引用自來水的農戶佔43.2%,比2000年提高15.5個百分點。這些都是居住環境得到巨大改善。

從城鎮居民也可以看到,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是23平米,比2000年增加5.4平米,其中有4.5%個城鎮居民家庭主上了單棟宿舍,83%的居民住上單元住房裡,現在只有12.5%的家庭住在筒子樓以及平房中。改革開放以前大部分居民都是處在筒子樓和平房裡面,現在只有12.5%,所以這個變化非常大。從住房的設施來看也比較明顯,2008年住房內有自來水的家庭有98.4%,有廁所、浴室的家庭有79.1%,有空調、暖氣等家庭有62.9%。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看到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改善非常明顯。

第五方面,交通工具快速更新、出行更加快捷。改革開放前,城鎮居民出行主要是公交車、鐵路和輪船等公共交通工具。改革開放後,變化很大,有了家用汽車、摩托車、電動車等等。農村居民的變化也是很大的,農村居民在改革開放前的出行主要是步行、人力板車以及自行車,道路基本是土路。改革開放之後,明顯得到改善,2008年農村公路通車裡程達到312.5萬公里,比1978年增長了4倍,農村公路路網已經延伸到高原、山區等。全國鄉鎮通瀝青路、水泥路達到88.7%,將近90%,基本達到了村村通水泥路、瀝青路。從交通工具上也可以看到,現在農村居民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車、自家車,充分說明農村居民的交通工具更新比較快。

第六方面,文化精神生活日益充實。旅遊成為城鎮居民休閑、渡假的新方式。從1998年以後,我國實行五一、十一長假,所以有很多居民外出旅遊,成為度假的休閑方式。從短途旅遊到長途旅遊,再到國際旅遊等等。旅遊消費支出逐年增加,在支出結構比重中也逐年上升。還有文化設施等等。

剛才介紹的主要是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許多方面,但是居民生活消費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我羅列了一些主要問題,第一是居民消費率不斷下降。改革開放以來,居民消費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但是低於同期經濟增長速度。也就是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快於居民消費增長。由於這樣,就使得居民消費率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1978年居民消費率是48.8%,到2008年達到35.3%,比1978年下降了13.5個百分點。

第二,居民消費差距不斷擴大。在居民消費不斷增長的過程中,不論是城鄉還是地區,消費差距都在擴大。首先,從城鄉差距來看,不論是消費總額差距,還是人均消費水平的差距,這兩個指標都在擴大。2008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消費總額之比達到了3,也就是說城鎮居民消費總額是農民的3倍。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水平之比達到了3.6,這個差距更大。從地區差距來看,人均消費水平地區差距也比較大,而且呈現逐漸擴大的趨勢。1993年人均消費水平最高與消費水平最低的地區比例是5.3,到2008年已經擴充大7.8,提高了2.5,這個差距是逐漸擴大的。

第三,居民平均消費趨向逐步下降。90年代以來,居民平均消費傾向除了少數年份基本上是逐年下降的。1990年消費傾向是0.85%,2008年是0.727%,下降了0.123%。居民經濟消費傾向指標分子是消費,分母是收入,如果這個下降,說明收入增長,但是消費下降,也就是老百姓或者居民不敢大量消費,反而減少。城鎮和農村基本上是這樣,但是農村可以分成兩個階段,從1990年到1999年是逐年下降的,但是第二階段從2000年到2008年,消費傾向有所上升。

第四,消費增速相對較低,消費與投資的比例失調。我們國家投資增速高於消費增速,這是一個圖,可以看到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從2000年以來大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速度。消費與投資之間的比例失調。

第五,消費與儲蓄比例不斷下降,存在過度積累的現象。從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看到,199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除以居民儲蓄存款是1.02,也就是說,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大於居民儲蓄存款。從這以後逐年下降,到2008年,這個比值降到0.5,這說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逐年下降,大量的居民把收入存在銀行,所以這時候就存在過度積累的現象。老百姓收入的錢不敢大量拿出消費,而是用來儲蓄。

提高居民生活消費水平的建議。第一,調整分配關係,提高勞動者報酬比重。因為研究表明,我國有三個收入分配關係,居民、企業和國家,從這三個比例關係來看,勞動者報酬比重一直下降,所以分配關係要調整,要逐步提高勞動者報酬比重。

第三,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拉動中等收入群體消費。我們通過與國際進行比較,我國的消費結構還可以繼續升級。

第四,調整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城鎮居民的消費傾向。剛才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城鎮居民消費傾向逐漸下降,也就是說城鎮居民有了收入以後不敢用來消費,逐漸的減少了消費。它的原因有很多,不僅僅是收入的關係,但是收入是一個方面,所以我們要調節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他們的消費傾向。

第五,增加公共教育經費和公共醫療衛生經費支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減輕居民用於發展性和保障性消費的支出負擔。

謝謝大家!

謝壽光:

感謝呂慶喆主任,他對消費問題做了解讀,消費問題是一個重大問題。今天《社會藍皮書》暨中國社會形勢報告會的議程全部結束。


推薦閱讀:

中國社會已很難找到凈土
談談「富不過三代」和「階層固化」
將被社會慢慢淘汰的5種人!進來看看,有沒有你?
近代中國社會教育與國民性改造
杜是樺:中國社會利益格局的歷史變遷

TAG:社會 | 中國 | 中國社會 | 報告 | 藍皮書 |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