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佳作之作者簡介(二)(3)中唐作者
(3)中唐作者
中唐時期的詩歌雖不及盛唐。但還是出現了不少優秀詩人和傳世佳作。比較著名的詩人有大曆十才子、白居易與元稹、韓愈與孟郊、李賀和柳宗元等。
元結
元結(公元719----772年)字次山,號漫叟,魯山(今河南省魯山縣)人。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舉進士。安史之亂起,以右金吾曹兵攝監察御史,出任山南道節度參謀,戰功卓著。後授道州刺史,進容州都督充本管經略使。所至立教受民,著有《元子》十篇。元結淡於榮位,窮達悠然,所至為民請命,少陵稱其為萬物吐氣,天下少安可待也。其詩自寫胸懷,不欲規摹古人,而自有奇響逸趣。
常建
常建(生卒不詳)公元727年中開元進士官盱眙尉。他的詩多寫山水,間有邊塞之作。同代人很推重他的詩,稱之「其旨遠,其興僻,佳期句輒來」。常建是中唐著名詩人之一,他的「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一聯,歐陽永叔自謂學之未能。
張渭
張渭是天寶年間的進士,中唐的詩人,代表作品是《早梅》.他對錢有一首詩評論說,「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人。」張渭用尖銳、深刻的語言,揭示了世俗社會的友誼是建立在錢上面的,要相交情深,多多用黃金。
顧況
顧況(公元727—815年)字逋翁,號華陽真逸,晚年自號悲翁。海鹽橫山(今屬海寧市)人。唐至德二年(757年)進士,歷任秘書郎、著作郎。性詼諧狂放,一生鬱郁不得志,悲憤凄愴,寫下大量詩篇反映社會黑暗和人民苦難。其詩質樸平易,通俗流暢,繼承杜甫的現實主義傳統,是新樂府詩歌運動的先驅,曾影響白居易。著有詩集20卷,顧況善畫山水,善於鑒別人才。他賞識白居易《賦得原上草》詩的故事,傳為千古佳話。
韋應物
韋應物(約公元737-792年)早年當過唐玄宗的侍衛,任俠負氣,後折節讀書。他做過幾任縣令和刺史,曾經嚴懲不法軍吏,又常感到無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寫下了「邑有泳流亡愧俸錢」這樣的名句。他的詩「高雅閑談,自成一家之體」,世以「王孟韋柳」並稱,都繼承陶淵明而各有特色。
李嘉佑
李嘉佑。,約生於唐開元十六年(728年),卒於建中二年(781年),字從一,趙州人。天寶七年,(公元七四八年)擢進士第,授秘書正字。以罪謫南荒。未幾,有詔量移為鄱陽宰,調江陰令。入為中台郎。上元中,出為台州刺史。大曆中復為袁州刺史。工詩,婉麗有齊、梁風,人擬為吳均、何遜之敵。與嚴維、劉長卿、冷朝陽諸人友善。李嘉佑著有詩集一卷,傳於世。
劉長卿
劉長卿(約公元709---780年)字文房,河間(今河北河間)人。開元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和州尉,轉運使判官,為人「剛而犯上」,「多忤權貴」,竟兩次遷謫,官終於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其詩馳名於上亢、寶應間。他的詩多寫幽寒孤寂之境,又善以白描手法寫荒村水鄉,著名的詩句「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就出自他的手筆。
李泌
李泌,字長源,京兆人。七歲知為文,明皇召令供奉東宮。肅宗即位,參預軍國大議,拜銀青光祿大夫,仍請還山。代宗朝,召為翰林學士,尋為杭州刺史。德宗幸奉天,征授散騎常侍。貞元中,拜中書侍郎平章事,封鄴縣侯。集二十卷,今存詩四首。
劉方平
劉方平(約公元742年前後)河南洛陽人。天寶前期曾進士舉中有才不遇,於是隱居終生不仕。他的詩多寫閨怨、鄉思、山水,藝術上頗有特色,善於寓情於內,含蘊無窮,他的七絕《月夜》、《春怨》和五律《淮上秋夜》、《秋夜泛舟》都是名作。
錢起
錢起(公元722---780年)字仲文,吳興(今浙江湖州一帶)人。天寶十年進士第一,以《湘靈鼓瑟》詩得名。官秘書郎,歷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他與李端、司空曙、盧綸、耿煒、崔峒、夏侯審、吉中孚、苗發、韓(雄去隹加羽)十人,號「大曆十才子」。他年歲較長,曾與王維、裴迪等人有唱和,又與郎士元齊名,當時稱「前有沈宋,後有錢郎」。錢起、劉長卿以下,句漸工,意漸巧,詞漸秀,風會與前迥別。錢起五古彷彿王維,而清秀彌甚。阮亭尚書所謂「拈得維摩一瓣香」。
李端
李端(?--公元785年)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大曆五年中進士,曾出任杭州,晚年隱居衡山,自號「衡岳山人」。他工詩,才思敏捷,詩意清新,多以五言見長,又擅長寫景,為大曆十才子之一,是一位很有特色的詩人。
盧綸
盧綸(約公元748----800年)字允言,河中滿州(山西永濟縣)人。以薦授監察御史。帝有所作,輒命賡和。他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除仲文外,以韓、盧兩家為最,其風韻勝也。
司空曙
司空曙(生卒不詳)字文明,廣平(今年河北永年縣附近)人。他生活在大曆、貞元前後,中過進士。貞元中,官水部郎中,虞部郎中。家貧,性直耿介,曾流寓長沙,遷謫江右。苗發《送司空曙之蘇州》中云:「歸國人皆久,移家君獨遲」。就是說他在外流滯日久。他也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其詩多為送別羈留與羈旅漂泊之作,表現流落異鄉的感慨和失意的哀愁。詩情悠閑,語言精美。
韓翃
韓翃(生卒不詳)字君平,南陽(今河南沁陽附近)人。他是大曆十才子之一,且為十才子中佼佼者。高仲武稱其詩「匠意近於史。興緻繁富,一篇幅一詠,朝士珍之。」他最有名的詩當數《寒食》和《章台柳》。相傳他一日家居,夜將半,有客叩扉而請曰:「旨除駕部郎中、知制誥。」韓翃曰:「誤矣。」客曰:朝廷制詰乏人,中書兩進名不用,又請,曰:『與韓翃。』當日同姓名者,為江淮刺史。又是具二人同進。御批與詠『春城無處不飛花』之韓翃此君詩也。」韓翃始信。隨後被任駕部郎中、知制誥,官終中書舍人。
戴叔倫
戴叔倫(公元732---789年)字幼公,潤州金壇(今江蘇金壇縣)人。他是當時文壇名家蕭穎士的高足。後任撫郡刺史,封譙縣男,遷容管經略使。所至德威兼著,治行稱最。他是一位很有名氣的詩人,有不少佳作。他的《塞上曲》:「漢家旌旗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願意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直入玉門關。」,就是一首被廣泛傳誦的名作。
李益
李益(公元768----827年)字君虞,姑臧(今年甘肅武威縣)人。大曆四年進士,任鄭州尉。因久不升撾,於是棄官而去。每作一詩,教坊樂人爭況作供奉歌詞。唐憲宗聞其名,召為集賢殿學士。他自負其才能,多所凌忽,所以為眾所不容。文宗時以禮部尚書致仕。他的七絕,在中唐詩人中堪稱一絕,可與盛唐李白、王昌齡競爽,是盛唐以下第一人,音節顫味不減於這二人。他的邊塞之作也是唐詩中的上乘之作。
權德輿
權德輿(公元759----818年)字載之,秦州略陽(仿甘肅省天水市附近)人。少聰慧,四歲能詩,後中進士。德宗時召為太常傅士,憲法宗時官至兵部、吏部侍郎,復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卒謚文。著有《權文公集》。
張繼
張繼(約公元756年前後)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天寶十二年(753年)進士,大曆末任檢校祠部員外郎,後死於洪州。唐人高達夫稱譽他「秀髮當時,詩體清迥」。一千年來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一詩就出自他的手筆。
孟郊
孟郊(公元751--814年),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武康)人。他「少隱嵩山,稱處士」,兩試進士不中。到德宗十二年(公元796年),四十六歲時方考中進士,其欣喜之情可手《登科後》的兩句詩見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他曾任淋陽縣尉、協調郎等職。後就興元參謀,暴卒於赴任途中。孟郊仕歷簡單,清寒終身,為人耿介崛強,死後曾由鄭餘慶習棺營葬。他的詩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語意雖是淺顯,但多為一些傷心悟道的至理之言。他年長韓愈十五歲二人有「忘年交」之稱。韓詩有「我願化為雲,東野化為龍」語。韓的詭奇艱險處,也可能受孟的橫空硬語的影響。孟郊作詩極為嚴謹,常常是苦思力行,入深履險,甚至帶有澀味,但《遊子吟》卻自然界平和,具有濃厚的民歌風味,是千古傳誦的名篇。
張籍
張籍吳郡(今江蘇蘇州市)人。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進士,曾任水部員外郎、國子司業,故世稱張水部、張司業。《歲寒堂詩話》說:「張司業詩與元、白一律,專以道得人心中事為工」。
王建
王建(約公元767--830年)字仲初,穎川(今河南省許昌市)人。出身寒流微,大曆十年(公元775年)進士。貞元年間曾在幽燕一帶過了十多年的戎馬生活,後任昭應縣丞、太府寺丞。大和二年,出任陝西司馬,晚年退居咸陽原上,家境貧困。他與張籍情誼敢深,唱酬甚多。兩人都擅長樂府詩,世稱「張王樂府」。王建的七律《新嫁娘詞》古絕《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傳達室誦較廣。
韓愈
韓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西)人。七歲讀書。日記數千言,比長大後,通曉六經百家。唐德宗貞元八年(公元792年)考中進士,歷官監察御史,因上疏論事,觸怒德宗,貶為陽山令。元和年中歷官太子右庶子,裴度宣尉淮西,韓愈為行軍司馬。淮西平,遷刑部侍郎。憲宗迎佛骨入禁內,他上表力諫,帝怒,大臣皆為愈言,貶潮州刺史,不久改任袁州刺史。翌年召拜國子祭酒,歷任京兆尹,轉兵部侍郎。王遷湊亂,召愈宣慰,人多危之,愈極論順逆利害,遷湊懾服,歸轉史部侍郎。後以李逢吉、李紳交構,遺患於愈,罷為兵部侍郎,後復轉為史部侍郎,終年五十七歲。愈原本孔孟,平生一出於正,左右六經,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他的詩原本雅頌而規模宏闊,意格正大。自謂願學李杜,然不相沿習,別開境界,自成一家也。論者以為他的詩上接杜詩,下開宋派,在詩史上也有相當地位。韓愈和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在我國散文史上有突出的革新意義。六朝以來,崇尚駢文,內容空洞,形式呆板,嚴重阻礙了散文的發展。韓愈在「復古」的旗幟下,要求建立一種內容充實豐富、語言新穎獨創、文氣通暢流轉的散體「古文」。這個主張得到廣大士大夫的贊同和支持,開創了一代文風,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他不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是這八大家之首。
盧仝
盧仝,(約795~835年),濟源(今屬河南)人。隱少室山,自號玉川子。征諫議不起。韓愈為河南令,愛其詩,厚禮之。後因宿王涯第,罹甘露之禍。詩三卷。
薛濤
薛濤(即公元770-832年)是唐代名妓和女詩人,。字洪度,一作宏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父薛鄖,仕宦入蜀,妻女流寓蜀中。薛濤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薛濤十四歲時,父親去世。她為了維持自己和母親的生計,作了詩樂娛客的詩妓,憑藉自己的美麗容貌和絕世才華,她快就成了成都名妓。她發明和改進的薛濤箋,對中國文化進程的影響力,其實大於她的詩篇。暮年的薛濤索性穿起道袍,隱居樓中,不再參與詩酒花韻之事。她過了近二十年這種清淡的生活,在六十五歲時與世長辭。
張仲素
張仲素(約769~819)唐代詩人。字繪之。河間(今屬河北)人。憲宗時為翰林學士,後終中書舍人。詩一卷。
劉禹錫
劉禹錫(公元772---842年)字夢得,洛陽人。他抱負遠大,因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而屢遭受貶斥。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劉禹錫也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他的詩歌藝術成就較高,晚年尤精。他與白居易、柳宗元多交往,白居易曾稱他為「詩豪」。劉禹錫的詩歌善於吸收民歌的有益成分。他改革的新詩體如《竹枝詞》、《楊柳枝詞》等,對後來詞的形成和詩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
白居易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樂天,原籍下陝西渭南人。青少年時,避亂江南,對民部疾苦有較多了解。唐德宗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考取進士,補校書郎,後授翰林學士、遷左拾遺。屢次上書請革弊政,勇於向腐朽勢力鬥爭。他的著名諷諭詩《秦中吟》和《新樂府》,使「權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使「」執政者扼腕「,使「握軍要者切齒」。元和五年(公元811年)因上疏救元稹事,改授京兆府參軍。元和十年,又因上疏力主捕捉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被貶為江州司馬。後改忠州刺史。穆宗初年,召白居易回京為主客郎中,知制誥。他眼見穆宗不管政事,荒於酒色,大官僚們內部發生矛盾,李宗閔和李德裕等彼此互相傾軋。他不願捲入漩渦,同時他論河北三鎮的奏疏不被採納,因此自動提出放外任的要求,歷任杭州刺史和蘇州刺史,為當地人民做了不少好事,深得民心。文宗立,他任刑部侍郎。太和九年,升任太子少傅。會昌二年以刑事部尚書致仕。晚年好佛,態度趨於消極。居洛陽香山,自稱香山居士,終年七十五歲。白居易忠君愛國,遇事托諷,與少陵同,但其詩平易近人,藹然感物,不求與杜公貌合而得其神。他與元稹是至交,彼此的唱和詩很多,世稱「元和體」。白居易是唐代繼李白、杜甫之後又一位偉大詩人。他繼承杜甫的現實主義傳統,創作了許多揭露唐朝政弊,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今存詩近三千首,在唐代詩人中首屈一指,對當時的詩歌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主張「文學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其詩主題鮮明,善用對比,語言通俗易懂,平易自然,尤其是是古體詩,意到筆隨,無雕琢之筆。他的名篇除《秦中吟》十首和《新樂府》五十首外,流傳更廣的當數膾炙人口的長篇敘事詩《琵琶行》和《長恨歌》。他的詩在我國詩壇上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關盼盼
關盼盼,徐州妓也,張建封納之。張歿,獨居彭城故燕子樓,歷十餘年。白居易贈詩諷其死,盼盼得詩,泣曰:"妾非不能死,恐我公有從死之妾,玷清范耳。"乃和白詩,旬日不食而卒。詩四首。
李紳
李紳,772~846,字公垂,唐朝無錫人,曾為宰相。他不僅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而且是寫新樂府詩的最早實踐者。李紳是一位受到百姓愛戴的官員,也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詩人。他的《憫農》詩已成為千古絕唱。
柳中庸
柳中庸(生卒年不詳)本名淡,以字行,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他是柳宗元的族叔,曾任洪府戶曹。他工詩,其詩以《徵人怨》傳誦較廣,為中唐邊塞詩的名篇。
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唐德宗貞元九年(公元793年)中進士後,做過縣尉、監察御史等官。順宗時,代表庶族地主階層利益的王叔文集團執政,力圖革新弊政。柳宗元當時任禮部員外郎,積极參加了這次革新活動。不久,王叔文等失敗,柳宗元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縣)司馬。處境險惡貧窮,心情苦悶,歷時十年。後改任柳州刺史,政績卓著,頗能同情民間疾苦。四年後死於柳州,年才四十七歲。他的詩雖只有一百六十首,卻也別具一格,大多作於被貶之後,抒發自己的憂傷悲苦,調子比較低沉,如《登柳州城樓寄漳汀連封四州刺史》、《別舍弟宗一》、《南澗中題》等。也有一些反映社會生活的詩篇,如《田家三首》、《古東門行》及寓言詩等,仍充滿著強烈的批判精神。其它許多小詩。如《江雪》、《漁翁》《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等,寫得清朗疏淡,情意盎然,歷來為人們所傳誦。柳宗元不僅工詩,而且善文。他和韓愈一起倡導古文革新運動。他寫了不少優秀的散文和寓言、遊記。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在藝術上也表現了一種獨創精神,對古文運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被後人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賈島
賈島(公元779---843年)字浪仙,一作閬仙,范陽(今年內河北涿縣)人。祿為僧人,法名無本。因屢舉不第被稱為「舉均十恚」之一。文宗時任長江主簿,世稱賈長江。著名的「推敲」二字,典故就出自他寫的詩:「鳥宿池旁樹,僧敲月下門」。可見他治學嚴謹的態度。他的詩,多寫自然景色和個人感受。
元稹
元稹(公元779----831年)字微之,河南沁陽人.。十五歲擢明經,長慶二年拜相。工詩。與白居易友善,唱和甚多,為白居易新樂府運動的積極支持者,世稱「元白」,然其詩現實性不及白居易。他擅長作艷情詩和悼亡詩。他的長篇敘事詩《連昌宮問》向與白居易《長恨歌》並稱。除樂府外,元稹的絕句也有不出色的。他還善作傳奇。《鶯鶯傳》是其代表作,在唐宋傳奇作品中是佳作。
朱慶餘
朱慶餘(公元797年-----?)本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縣)人。天寶二年(公元826年)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仕途很不得意,曾遠遊西北。張籍很推重他的詩,由此而詩名大著。他的詩多為送別贈答、旅遊題詠之作,長於五律和七律。他的《閨意近試上張水部》是歷來傳誦之名作。
張祜
張祜(約公元810前後)字承吉,清河(今河北清河縣)人。他與杜牧友善,長慶中,為令狐楚所知,自草荐表,令狐以詩隨進,為元稹所沮,後隱藏丹陽曲阿地以終。張祜在當時就很有詩名。和白居易也有交往,以現存的三百多首詩中《入潼關》、《塞下曲》、《採桑》、《從軍地》等篇都是譴責藩鎮割據,歌頌戰士忠勇的詩。他的《宮詞》寫得很出色,這些詩都有強烈的時代氣息。
李賀
李賀(公元789----816年)字長吉,河南福昌的昌谷(今河南宜陽縣西)人,是中唐後期一個著名的詩人。他出身於沒落的宗室後裔,年輕時就酷愛寫詩,用全部精力來從事創作。韓愈最早發現他的天才。他生活在中唐,那時雖有一度中興,不久又轉入衰頹。宦官當權,政治腐敗。他又因父名晉肅,晉與進同音,要避諱,因此不能參加進士考試,終身只做了九品小官奉禮郎,鬱郁不得志,在二十七歲的青春年代就死去了。他的詩富有浪漫主義色彩,但並未忘卻現實,他的坎坷遭遇使用權他不能不對當時黑暗腐敗的政治表示憤慨。他多感傷之詩,但在感傷中仍懷有理想,企圖歷發有為,具有較積極的一面,舅《浩歌》、《致酒行》。他的詩的藝術特色是想像力豐富,構思奇特,往往有出人意表的嶄新說明書境。估詩歌藝術上的造詣,千百年來不斷為人稱道,對後人的詩歌創作很有影響。
推薦閱讀:
※【佳作欣賞】《國家地理》攝影精品欣賞
※攝影佳作欣賞:50張令人屏息的精彩攝影作品
※【佳作欣賞】20幅溫馨浪漫的精美照片欣賞
※實例教程:如何拍出人像佳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