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教育,究竟缺少了什麼?-夏余才的博客-搜狐空間
昨日中午,易中天接受晨報記者專訪,記者點題讓他談談「家教經」,他一如既往話語「麻辣」,拋出「最好的家教就是不教育」、「對勵志和培優深惡痛絕」、「小富即安萬歲」等「家教語錄」。(10月10日《武漢晨報》)
如果說一個人的成長受誰的影響最大,那麼父母的影響無疑是首當其衝。從小到大,我們都在父母的諄諄教導下一步步走來。上幼兒園後,一些父母就開始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奔波。小學後,更是不讓孩子有空閑的時間。除了一大堆作業以外,就是上各種特長班了。總之,孩子要嚴格按照父母的標準去打造。這就是我國目前家庭教育的現實。
在易中天看來,中國家庭教育最大的缺失是「大一統觀念」,沒有給孩子充分發展個性的空間。筆者認為,易中天只是說出了一部分原因。而更為關鍵的是,孩子根本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孩子未來的路,父母已經給出了答案。學音樂也好,學畫畫也好,父母為他們提供了一切準備。孩子如果有反抗,父母則是以一句老話來作為理由,那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也就是說,父母都是為孩子好,父母不會誤了孩子的終身。
什麼是教育?蔡元培說:「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而如今,又有多少家長和老師做到了呢?易中天的說法,其實和蔡元培的說法不謀而合。都是將教育建立在「展個性,尚自然」的基礎上,卻不是將孩子打造成一個父母眼中的器具。
放任孩子,並非真的不管孩子。對於事物的是非,總要讓孩子們明白。而這種明白,是要讓孩子們自己去體會,卻不是由我們來生硬的給出。這使筆者想起「圈養」和「放養」的故事。「圈養」培養出來往往是庸才,而「放養」培養出來的往往是天才。同樣,許多事實證明,在我們老師和家長眼裡調皮的孩子長大後卻最有成就,而那些我們眼裡的好孩子恰恰沒有什麼作為。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是,「什麼是教育?當你把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當我們回首自己所接受過的學習經歷時,剩下的又會是什麼?也許,我們已經改變了許多,改變成了一個統一的模式。而這一切,都由不得我們。
推薦閱讀:
※像和菜頭或keso這樣的名博的收入是從哪裡來?
※妙招:夫妻怎樣越吵越恩愛-悠然小卒 -悠然小卒的強國博客-強國博客-人民網
※(1)群博客的電線杆死亡命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