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名村(070)貴州省黎平縣肇興鄉肇興寨村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070)貴州省黎平縣肇興鄉肇興寨村

   肇興寨村位於貴州省黎平縣肇興鄉境內。亦名肇洞,為貴州省黎平縣肇興鄉人民政府駐地,距黎平縣城南72公里,坐落在群山環抱的山間壩子之中。肇興河清澈透明,蜿蜒曲折,穿寨而過。全寨分三個村,為黎平縣最大而又最古老的侗寨之一。

   地勢處於兩座山脈之間的故地,村寨呈船形狀,海拔410米,向西北面68公里到黎平縣城,向西52公里到江縣城,向東南102公里到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公路沿寨而過,是黎平縣通往兩廣最為快捷的陸路通道。

地處兩座山脈之間的故地,村寨呈船形狀,海拔410米,向西北面68公里到黎平縣城,向西52公里到江縣城,向東南102公里到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公路沿寨而過,是黎平縣通往兩廣最為快捷的陸路通道。

  肇興寨面積0.32平方公里,轄三個行政村,即肇興村、肇興中寨村、肇興上寨村.全寨有867戶,3640人,均為侗族。有「千家肇洞」和「侗鄉第一寨」之美譽。

   肇興侗寨歷史悠久,據民間相傳的族譜記載:在南宋正隆五年,也就是公元1160年,肇興的先民就在這裡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40多年的歷史。

  肇興寨內吊腳樓鱗次櫛比,戲樓、歌坪點綴其間。最出名的是五座戲樓和五座風雨樓橋。寨內有5座氣勢雄偉的鼓樓和5座建築獨特的花橋,蜚聲中外。寨中一條主要街道由東而西,兩旁建有學校、鄉政府和民居,全是青瓦木樓。5座鼓樓恰如5朵荷花,分布在仁、義、禮、智、信五個自然寨。鼓樓1966年毀,1981年至1983年先後重建。

  寨子雖為一體,但按照侗家一個族姓一座鼓樓的規矩,肇興大寨五個大團都有自己的鼓樓,被譽為「肇興鼓樓群」,是侗鄉鼓樓之最,蔚為壯觀。肇興侗寨在穿寨而過的小河上,還建有五座小型拙樸的花橋,以配鼓樓,其仁團、義團的花橋與鼓樓、戲樓,匠心獨特。

  肇興侗寨人居「干欄」樓房,樓下安置柴草、雜物,飼養牲畜,樓上住人,前半為廊,寬敞明亮,光線充足,為一家休息或手工勞作之所;後半部為內室,其中設有火塘,這是祖宗之位,也是取暖、燒飯的地方,兩側或第三樓上設卧房。一般一家一幢,也有的聚族而居,將同一族的房子連在一起,廊檐相連,可以互通,喜慶佳節聚居於此,設宴接待賓客。

  肇興侗寨侗族文化底蘊深厚,侗族風情原始、古樸。佳節期間,好客的侗家人有一種叫「或夜」的活動。這是村寨與村寨之間的大型社交活動,甲寨舉寨前往乙寨做客,當客人臨近寨邊時,主寨的姑娘早已在寨門前擺起了攔路凳,唱起攔路歌。客人聞歌而對,一唱一應,幾個回合下來,喝了攔路酒,才肯放客人進寨。寨中男人吹蘆笙放鐵炮鞭炮,敲鑼打鼓將客人迎進寨子的鼓樓內。人們聚居在鼓樓旁的歌坪上,踩起個堂,舉行盛大的祭祀祖母「薩歲」的儀典,兩寨的男女青年在寨老的帶領下,擁著「薩壇」繞寨一圈,然後在蘆笙中進入歌坪,手拉手圈成男外女內兩圈,邊舞邊唱。

黎平肇興侗寨

古寨

  肇興侗寨是屈指一數的,有「千家肇洞」和「侗鄉第一寨」之美譽。寨中房屋為幹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

肇興侗寨建寨歷史悠久,據民間相傳的族譜記載:在南宋正隆五年,也就是西元1160年間,肇興的先民就在這裡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40多年的歷史。

鼓樓

五大團鼓樓

寨首第一座鼓樓,高十一層,下兩層為四角形,上九層為八角形。樓的尖頂處由七個寶葫蘆穿襯直插雲天。第一層正面中央,塑有「二龍搶寶」;頂層瓦瓴上,塑有「三龍飛天」,故名「五龍樓」。層層簷角,塑有虎、豹、熊、獅、飛禽和魚。頂層正面下端,塑有兩員武將持矛拿刀。層層簷板,繪有各種栩栩如生的人物、禽獸。離這裡lOO米外,又有一座鼓樓。高九層,宮殿式樓頂。頂層中央塑一輪光芒閃射的紅日,瓦瓴兩端簷角,各塑一隻天鵝朝向紅日。第一層正面中央塑有二龍搶寶,各層的簷板都有雕塑和繪畫。附近,有兩座鼓樓,南北相距200米。旁有花橋,下有清流,沿河便是一排排侗家吊腳樓,甚為壯觀。

  寨、樓、橋、河渾然一體,掩映在綠樹濃蔭中。這兩座鼓樓造型和五龍樓一樣,但簷角和簷板塑、繪的圖像卻別具一格,其中一座塑一兒童,騎著一條大紅鯉魚,居於「二龍搶寶」之上,欲奔東海;另一座是寨內最高,最大的鼓樓,有十三層,頂、底兩層為四方形,上十一層為八方形,尖頂是個寶葫蘆穿襯。第二層正面簷角上,塑有珠郎和娘美這對侗族情人彈琴對歌。寨頭還有一座近年剛剛落成的鼓樓,層數雖只有七層,但各層相距較高,整體高度與其他四座相差無幾。樓下有土坪,土坪邊建有一座吊腳樓式戲臺,與鼓樓相對。塑像和繪畫,都是本村,本寨侗族農民藝術家所繪製。整個樓身結構不用一釘一鉚,全是杉木鑿榫銜接,沒有一個木楔。大小柱枋,橫穿直套,十分嚴密結實。前後簷口採用人字斗拱形式,漢末至唐代的建築多採用這種格式,侗寨留存至今。

  傳說侗族老人陸老鬧,第一個到此地定居,以後人口繁衍到幾十戶,開始建第一座鼓樓。此後,人們亦從四面八方遷來這裡,但都以陸為姓,以紀念陸氏為此方的開基祖。遷來的人雖以陸為姓,卻仍然保留自己原來的姓氏,在家族內秘傳「內姓」。寨中一個大的房族聚為一寨,如是有5個寨,亦叫5個團,以「仁」、「義」、「禮」、「智」和「信」命名。後來隨著人丁興旺,5團融為一體成了今天的肇興侗寨。其間幾經外遷到紀堂、登江、旺榪、登尚、宰柳、來馬、幹洛、旺隨等處居住,現在都成為幾十戶、上百戶、二百多戶的大小寨子。統計表明,總體已達1300餘戶,6000餘人的規模。

  寨子雖為一體,但按侗家一個族姓一座鼓樓的規矩,肇興大寨五個大團都有自己的鼓樓即「仁、義、禮、智、信」五座鼓樓。被稱為「肇興鼓樓群」,是侗鄉鼓樓之最,蔚為壯觀。在穿寨而過的小河上,還建有五座小型拙樸的花橋,以配鼓樓。其仁團、義團的花橋與鼓樓、戲樓,匠心獨特。

  肇興侗寨全為陸姓侗族,分為五大房族,分居五個自然片區,當地稱之為「團」。分為仁團、義團、禮團、智團、信團五團。

  肇興以鼓樓群最為著名,其鼓樓在全國侗寨中絕無僅有,被譽為「鼓樓之鄉」。寨中五團,共建有鼓樓五座,花橋五座、戲臺五座。五座鼓樓的外觀、高低、大小、風格各異,蔚為大觀。

仁團鼓樓:七重簷八角攢尖頂,高21.7米,佔地面積60平方米。

義團鼓樓:十一重簷八角攢尖頂,高25.8米,佔地81.6平方米。

禮團鼓樓:十三重簷八角攢尖頂,高23.1米,佔在70.3平方米。

智團鼓樓:九重簷八角歇山頂,高14.9米,佔在77.3平方米。

信團鼓樓:十一重簷八角攢尖頂,高25.9米,佔在78.3平方米。

該鼓樓有一副楹聯:「鼓樂聲聲京城震動雄證當今盛世;

樓閣巍巍侗寨歡呼謳歌天下太平。」

鼓樓特色

  侗寨鼓樓是侗族地區特有的一種公共建築物,是侗寨的標誌。在侗族南部方言區,幾乎村村寨寨都有鼓樓,是侗寨風光的一大特色。

 鼓樓具有歷史悠久、造型美觀、結構獨特、用途多樣等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和民族民俗文物價值。

  鼓樓的來源,眾說紛紜。民間傳說三國時,諸葛亮南征,曾紮營侗鄉,為方便指揮,在營寨中修築高亭,內置銅鼓,以鼓聲傳令,遂流傳成為鼓樓。另有一種說法更加神奇,傳說鼓樓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遺跡。古代外星人來過侗鄉,曾修建火箭和飛碟發射架。鼓樓外形頗似發射火箭的支架,頂層閣樓的剖面恰如飛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築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師讚頌鼓樓的歌詞中,就有「那天神仙下界送禮錢」的句子,耐人尋味。

  

人居「幹欄」樓房

肇興侗寨人居「幹欄」樓房,樓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雜物,飼養牲畜。樓上住人,前半為廊,寬敞明亮,光線充足,為一家休息或手工勞動之所;後半部為內室,其中設有火塘,這是祖宗之位,也是取暖、炊飯的地方,兩側或第三樓上設臥房。一般一家一幢,也有的聚族而居,將同一房族的房子連在一起,廊簷相接,可以互通,喜慶佳節聚居於此,設宴接待賓客。

侗寨文化

   肇興不僅是鼓樓之鄉,而且是歌舞之鄉,寨上有侗歌隊、侗戲班。每逢節日或賓客臨門,侗族群眾歡聚於鼓樓、歌坪,舉行「踩歌堂」、「抬官人」等民族文娛活動。歌類尤其出名,有侗族大歌、蟬歌、踩堂歌、攔路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歌、情歌、山歌、河歌、敍事歌、童聲歌等。侗歌聲調宛轉悠揚,旋律優美動聽,尤以多聲部混聲合唱扣人心弦,轟動海內外。每隔一年於中秋節舉行一次的蘆笙會,主、客竟相吹奏比賽,笙歌陣陣,熱鬧非凡,極為壯觀。

  肇興侗寨侗族文化底蘊深厚,侗族風情原始、古樸。佳節期間,好客的侗家人有一種叫「或夜」的活動。這是村寨與村寨之間的大型社交活動,甲寨舉寨前往乙寨做客,當客人臨進寨邊時,主寨的姑娘們早已在寨門前擺起了攔路凳,唱起欄路歌。客人聞歌而對,一唱一應,幾個回合下來,喝了攔路酒,才肯放客人進寨。寨中男人吹蘆笙放鐵炮鞭炮,敲鑼打鼓將客人迎進寨子的鼓樓內。人們聚居在鼓樓旁的歌坪上,踩起歌堂,舉行盛大的祭祀祖母「薩歲」的儀典。兩寨的男女青年在寨老的帶領下,擁著「薩壇」繞寨一圈。然後在蘆笙曲中進入歌坪,手拉手圍成男外女內兩圈,邊舞邊唱,是為「哆也」。

  夜幕降臨,男女青年們意猶未盡,又集於鼓樓圍坐,火塘燃起旺旺的篝火。人們唱起了大歌,如癡如醉,不知天之將明。

街坊

環境優美

七百貫洞,千家肇洞

   肇興侗寨侗族南部方言區較大的村察,肇興素有「七百貫洞,千家肇洞」之稱(肇興舊稱「肇洞」)。

  全寨被參天古樹和茂林修竹所圍繞,寨內流水瀠回,吊腳樓房屋、曬禾架、魚塘和風雨橋四

陳,井然有條。

  鼓樓是寨裏集會議事、訂立款約、處理問題的會場,也是寨裏群眾工餘飯後休息活動場所。每逢春節、農曆6月6日天貺節和8月15日蘆笙節等盛大的節日活動都在鼓樓舉行。青年男女著節日盛裝,姑娘們頭插銀制鳳羽、紅綠絲綢花朵、鷺鷥和雄雞羽毛;身穿內白外青侗布衣,襟上繡著各色花邊;腰間圍一幅繡花圍腰和一條紅綢繡花巾;下穿青色侗布百褶裙,爍爍閃光。冬季,樹蔸堆滿鼓樓火塘,溫暖如春。長者常向晚輩教唱侗歌、傳播生產知識和侗史知識。臘漢(男青年)、臘靦(年輕姑娘)在火邊吹笙彈唱,行歌坐月。

物產交流

  當外面的世界通過網際網路路瞭解到這裡有淳樸的人們、有遠離現代文明的農耕文化時,於是,外面的人們紛至遝來,寨子裏人們觀念也隨之發生著變化。這裡流傳著一句順口溜:「肇興一大怪,八十歲老太追老外」,這句話是在描述寨子裏的人兜售手工藝品時的情景。其實這正是這裡的人們萌生商品意識的具體表現。

   

黎平肇興侗寨

  肇興以鼓樓群最為著名,其鼓樓在全國侗寨中絕無僅有,被譽為"鼓樓之鄉"。寨中五團,共建有鼓樓五座,花橋五座、戲台五座。五座鼓樓的外觀、高低、大小、風格各異,蔚為大觀。

  仁團鼓樓:七重檐八角攢尖頂,高21.7米,佔地面積60平方米。

義團鼓樓:十一重檐八角攢尖頂,高25.8米,佔地81.6平方米。

禮團鼓樓:十三重檐八角攢尖頂,高23.1米,佔在70.3平方米

智團鼓樓:九重檐八角歇山頂,高14.9米,佔在77.3平方米。

信團鼓樓:十一重檐八角攢尖頂,高25.9米,佔在78.3平方米。該鼓樓有一副楹聯:「鼓樂聲聲京城震動雄證當今盛世;樓閣巍巍侗寨歡呼謳歌天下太平。」

鼓樓是侗族地區特有的一種公共建築物,是侗寨的標誌。在侗族南部方言區,幾乎村村寨寨都有鼓樓,是侗寨風光的一大特色。鼓樓具有歷史悠久、造型美觀、結構獨特、用途多樣等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和民族民俗文物價值。

肇興不僅是鼓樓之鄉,而且是歌舞之鄉,寨上有侗歌隊、侗戲班。每逢節日或賓客臨門,侗族群眾歡聚於鼓樓、歌坪,舉行「踩歌堂」、「抬官人」等民族文娛活動。歌類尤其出名,有侗族大歌、蟬歌、踩堂歌、攔路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歌、情歌、山歌、河歌、敘事歌、童聲歌等。侗歌聲調婉轉悠揚,旋律優美動聽,尤以多聲部混聲合唱扣人心弦,轟動海內外。每隔一年於中秋節舉行一次的蘆笙會,主、客竟相吹奏比賽,笙歌陣陣,熱鬧非凡,極為壯觀。

旅遊購物以貴州手工藝品為主,侗族的手工制民族服裝、飾物較有特色,其次為侗族的銀飾,也是很好的旅遊紀念品。

侗寨炊煙最值得欣賞的是侗族大歌,讓人大開眼界。可以跟招待所的人打聽,代為聯絡觀看錶演。

推薦閱讀:

貴州民俗風情(七十)
扒一扒貴州地方政府債務這些事兒
貴州對聯
貴州互聯網又過去一個十年,你看到什麼
貴州詩聯微刊2017年┃第8期┃總42期

TAG:中國 | 歷史 | 文化 | 中國歷史 | 貴州 | 歷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