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喜的創新品格與哲學思想

孟喜的創新品格與哲學思想 張宏軒 [類別:成本會計 | 時間:2008-03-19 14:22:56 |文章編號:378916| 評論:0條| 字體:大 中 小]

孟喜的創新品格與哲學思想 張宏軒   作者簡介:張宏軒(1954—),男,山東費縣人,臨沂師範學院蒙山校區副教授。山東費縣273400      [摘要]漢代沂蒙經學大師孟喜,為中國象數易學的創始人。他勇「改師法」,革故鼎新,徹底打破戰國至漢初從理論到理論說《易》的傳統,將易學與曆法融為一體,創立了全新的實用易學理論形態——卦氣說,據此組合排列的十二消息卦,突出體現了「立象以盡意」的聖人之道,通過簡易的符號圖象,揭示出深邃的哲理精蘊。   [關鍵詞]孟喜 創新品格 十二消息卦 哲學思想   [中圖分類號] B234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2-2627(2006)03-0104-5      《周易?繫辭上》說:「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聖人立象以盡意」。文字不能寫盡語言,語言不能完全表達人的思想,於是聖人創立物象符號來全面展示他的思想,使人觀象以悟其意。孟喜遵循聖人之道,創立十二消息卦,通過簡易的符號圖象,揭示出一年四季十二個月陰陽消長變化的規律,對其進行分析探討,能使我們體會和感悟到其中豐富而深刻的哲理意蘊。      一、孟喜的創新品格      西漢以降,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發展,中央集權制日趨完善,統治者為了鞏固已取得的經濟和政治成就,必然建立適應社會需要的大一統文化。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採取相應措施,「立五經博士」,即為儒家經典《易》、《禮》、《詩》、《書》、《春秋》各置博士,讓他們專心讀經講學,宣傳儒家學說,且「勸以官祿」(《漢書?儒林傳》),使學而優者仕,把儒學與利祿直接聯繫起來。在這種最有力的倡導和鼓勵下,社會習經之風日盛,賢良博士時有登進。作為孔孟之鄉近鄰之沂蒙山區的儒生,更是秉承東夷文化尤其是春秋戰國以來這裡儒學發達的傳統,掀起了研讀經書的高潮,出現了一批造詣頗深、影響全國的儒學大師。孟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生於漢昭、宣帝之時,東海蘭陵人。其父孟卿,為董仲舒再傳弟子,善治《禮》與《春秋》,然而他卻認為《禮》之內容繁多,《春秋》篇章雜亂,故讓其子改學《易經》,註定了孟喜治《易》的命運。   關於孟喜的師承關係,《漢書?儒林傳》寫道:「自魯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馬乾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東武孫虞子乘。子乘授齊田何子裝。及秦禁學,《易》為筮卜之書,獨不禁,故傳授不絕也。漢興,田何以齊田涉杜陵,號杜田生,授東武王同子中、洛陽周王孫、丁寬」,「寬授同郡碭田王孫。王孫授施仇、孟喜、梁丘賀。」這種記載說明,漢代第一位易學家是田何,為孔子易學的第六代傳人,七傳而至丁寬,八傳而至田王孫,九傳而至孟喜。與孟喜同學者為施仇、梁丘賀,並稱漢初三大家,「繇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學」(《漢書?儒林傳》)。值得注意的是,三家之中,梁丘、施氏立為博士,官居顯職,十分榮耀。唯獨孟喜,未立博士,做了個丞相掾,處境凄慘。而他所授「同郡白光少子,沛翟牧子兄,皆為博士」(《漢書?儒林傳》)。豈非怪事,原因何在?史書對此作了明確回答:「博士缺,眾人薦喜。上聞喜改師法,遂不用喜。」(《漢書?儒林傳》)原來孟喜也曾由眾人推薦上報過博士,但由於「改師法」而未被批准。   自孔子卒後至漢興三四百年,其間傳人皆恪守祖師遺訓,奉孔氏易學為不可改易的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由於受師法、家法的嚴格限制,易學長期不得改革、發展,每況愈下。而社會經濟、政治形勢卻日益發生著急劇變化。封建統治階級一方面摒棄原先奉行的「無為」政治,實行「有為」政治,「外事四夷,內興功利」;另一方面改變「與民休息」政策而大興土木,營造宮室陵墓,使國家經濟實力大損,造成社會各種矛盾的尖銳和衝突。古老、樸實的《周易》已無法解釋撲朔迷離的社會現象,第一次遇到了時代的嚴峻挑戰。為了使易學得以在中國大地上延續,儒生中的有識之士孟喜首先衝破了師法束縛,在不違背孔氏易學思想原則的前提下,對易學體系進行了一番大膽的改革,使之與自然科學相結合,從而改變了易學發展的方向,走上了實用和科學的軌道。由於這種創新品格,使孟喜曾經遭到非難,蒙受著「離經叛師」的罪名而未能步入仕途。然而正是由於孟喜這種開拓者的膽略、易學家的睿智和敢為人先的創造精神,使他得以獨樹一幟,成為漢代象數派乃至整個象數易學的創始人。   實踐證明,孟喜的創新易說,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曾幾何時,梁丘、施氏二家易學就銷聲匿跡了,而孟氏易學卻能力挫諸家易說,稱雄於易學界,並在宣帝之時被正式列於學官。孟喜開創的易學新風,為後學弟子所繼承。焦延壽學於孟喜,對《周易》卦象和卦辭重新組合,創立了與眾不同的《易林》體系。京房受易焦氏,「認為延壽易即孟氏學」(《漢書?儒林傳》),進一步闡發其說,建立起別於其他時代的象數體系,從而完成了自孟喜開始的漢代易學的巨大變革。這種易學變革,在經學史上就叫做「改師法」。正是由於這一點,才使孟京易學綿延兩千年而不絕。      二、孟喜的十二消息卦      孟喜作為一代易學大師,突出貢獻在於徹底改變戰國至漢初從理論到理論說《易》的傳統,從研以致用的原則出發,吸收當時自然科學發展所取得的的成果,建立起全新的象數理論形態——卦氣說。它按照一定的規律,將《周易》卦爻與四時、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套融《周易》與曆法為一體的實用易學理論體系。因為說《易》本於曆法中的節氣,故稱卦氣說。其說中的十二消息卦,最能體現孟喜「立象以盡意」的蘊涵性思維特徵。   所謂十二消息卦,是從六十四卦中選取十二卦,然後根據這十二卦陰陽爻的多少,將其有規律地組合在一起,以表示一年四季十二個月陰陽消長的變化過程。這十二卦順序如下:   復臨泰大壯乾遁否觀剝坤   十二卦與十二月相配,根據在於陰陽消息。所謂「消息」,在古代指消長、屈伸變化,「息」為增長,「消」為減少。如《莊子?秋水》云:?「消息盈虛,終則有始。」《彖傳?剝》云:「君子尚消息盈虛。」《彖傳?豐》云:「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孟喜將這消長變化的思想,通過十二卦卦象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在這些卦象中,都由兩種基本的符號組成,一種是「—」,代表陽氣;別一種是「——」,代表陰氣。陰與陽是古人對世界萬事萬物矛盾運動的認識之根本觀念。它的最初的含義是日光的向背,繼而不斷引伸,到《周易》中「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概括,已成為哲學的基本範疇,二者的對立統一,構成易學思維的基本模式。按照這種思維模式,孟喜在其十二消息卦中將陰陽爻排列得既特別有序又格外規整,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直觀、生動的象數坐標。   十一月配《復》卦,一陽復始之象。陽氣生於坤陰之初,坤為大地,微陽生於地下,「陰陽爭,諸生盪」(《禮記?月令》)。十二月配《臨》卦,二陽生於四陰之下,陽氣上長,萬物萌動,將臨於地面而未達見。正月配《泰》卦,三陽開泰之象,下卦乾為天,上卦坤為地,「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呂氏春秋?十二紀?孟春紀第一》),「天地交而萬物通也」(《周易?泰?彖》)。二月配《大壯》卦,陽氣大壯,震居天上,「雷乃發聲」,「蟄蟲咸動,開戶始出」(《呂氏春秋?十二紀?孟春紀第一》),陰漸消去。三月配《》卦,五陽決去一陰之象,「生氣方盛,陽氣發泄,生者畢出」(《呂氏春秋?十二紀?孟春紀第一》)。四月配《乾》卦,全陽之象,陽氣至極,「盛德在火」(《呂氏春秋?十二紀?孟春紀第一》)。以上從《復》至《乾》,描繪了陽長陰消的過程,故此六卦稱為「息卦」。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作者簡介:張宏軒(1954—),男,山東費縣人,臨沂師範學院蒙山校區副教授。山東費縣273400      [摘要]漢代沂蒙經學大師孟喜,為中國象數易學的創始人。他勇「改師法」,革故鼎新,徹底打破戰國至漢初從理論到理論說《易》的傳統,將易學與曆法融為一體,創立了全新的實用易學理論形態——卦氣說,據此組合排列的十二消息卦,突出體現了「立象以盡意」的聖人之道,通過簡易的符號圖象,揭示出深邃的哲理精蘊。   [關鍵詞]孟喜 創新品格 十二消息卦 哲學思想   [中圖分類號] B234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2-2627(2006)03-0104-5      《周易?繫辭上》說:「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聖人立象以盡意」。文字不能寫盡語言,語言不能完全表達人的思想,於是聖人創立物象符號來全面展示他的思想,使人觀象以悟其意。孟喜遵循聖人之道,創立十二消息卦,通過簡易的符號圖象,揭示出一年四季十二個月陰陽消長變化的規律,對其進行分析探討,能使我們體會和感悟到其中豐富而深刻的哲理意蘊。      一、孟喜的創新品格      西漢以降,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發展,中央集權制日趨完善,統治者為了鞏固已取得的經濟和政治成就,必然建立適應社會需要的大一統文化。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採取相應措施,「立五經博士」,即為儒家經典《易》、《禮》、《詩》、《書》、《春秋》各置博士,讓他們專心讀經講學,宣傳儒家學說,且「勸以官祿」(《漢書?儒林傳》),使學而優者仕,把儒學與利祿直接聯繫起來。在這種最有力的倡導和鼓勵下,社會習經之風日盛,賢良博士時有登進。作為孔孟之鄉近鄰之沂蒙山區的儒生,更是秉承東夷文化尤其是春秋戰國以來這裡儒學發達的傳統,掀起了研讀經書的高潮,出現了一批造詣頗深、影響全國的儒學大師。孟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生於漢昭、宣帝之時,東海蘭陵人。其父孟卿,為董仲舒再傳弟子,善治《禮》與《春秋》,然而他卻認為《禮》之內容繁多,《春秋》篇章雜亂,故讓其子改學《易經》,註定了孟喜治《易》的命運。   關於孟喜的師承關係,《漢書?儒林傳》寫道:「自魯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馬乾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東武孫虞子乘。子乘授齊田何子裝。及秦禁學,《易》為筮卜之書,獨不禁,故傳授不絕也。漢興,田何以齊田涉杜陵,號杜田生,授東武王同子中、洛陽周王孫、丁寬」,「寬授同郡碭田王孫。王孫授施仇、孟喜、梁丘賀。」這種記載說明,漢代第一位易學家是田何,為孔子易學的第六代傳人,七傳而至丁寬,八傳而至田王孫,九傳而至孟喜。與孟喜同學者為施仇、梁丘賀,並稱漢初三大家,「繇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學」(《漢書?儒林傳》)。值得注意的是,三家之中,梁丘、施氏立為博士,官居顯職,十分榮耀。唯獨孟喜,未立博士,做了個丞相掾,處境凄慘。而他所授「同郡白光少子,沛翟牧子兄,皆為博士」(《漢書?儒林傳》)。豈非怪事,原因何在?史書對此作了明確回答:「博士缺,眾人薦喜。上聞喜改師法,遂不用喜。」(《漢書?儒林傳》)原來孟喜也曾由眾人推薦上報過博士,但由於「改師法」而未被批准。   自孔子卒後至漢興三四百年,其間傳人皆恪守祖師遺訓,奉孔氏易學為不可改易的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由於受師法、家法的嚴格限制,易學長期不得改革、發展,每況愈下。而社會經濟、政治形勢卻日益發生著急劇變化。封建統治階級一方面摒棄原先奉行的「無為」政治,實行「有為」政治,「外事四夷,內興功利」;另一方面改變「與民休息」政策而大興土木,營造宮室陵墓,使國家經濟實力大損,造成社會各種矛盾的尖銳和衝突。古老、樸實的《周易》已無法解釋撲朔迷離的社會現象,第一次遇到了時代的嚴峻挑戰。為了使易學得以在中國大地上延續,儒生中的有識之士孟喜首先衝破了師法束縛,在不違背孔氏易學思想原則的前提下,對易學體系進行了一番大膽的改革,使之與自然科學相結合,從而改變了易學發展的方向,走上了實用和科學的軌道。由於這種創新品格,使孟喜曾經遭到非難,蒙受著「離經叛師」的罪名而未能步入仕途。然而正是由於孟喜這種開拓者的膽略、易學家的睿智和敢為人先的創造精神,使他得以獨樹一幟,成為漢代象數派乃至整個象數易學的創始人。   實踐證明,孟喜的創新易說,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曾幾何時,梁丘、施氏二家易學就銷聲匿跡了,而孟氏易學卻能力挫諸家易說,稱雄於易學界,並在宣帝之時被正式列於學官。孟喜開創的易學新風,為後學弟子所繼承。焦延壽學於孟喜,對《周易》卦象和卦辭重新組合,創立了與眾不同的《易林》體系。京房受易焦氏,「認為延壽易即孟氏學」(《漢書?儒林傳》),進一步闡發其說,建立起別於其他時代的象數體系,從而完成了自孟喜開始的漢代易學的巨大變革。這種易學變革,在經學史上就叫做「改師法」。正是由於這一點,才使孟京易學綿延兩千年而不絕。      二、孟喜的十二消息卦      孟喜作為一代易學大師,突出貢獻在於徹底改變戰國至漢初從理論到理論說《易》的傳統,從研以致用的原則出發,吸收當時自然科學發展所取得的的成果,建立起全新的象數理論形態——卦氣說。它按照一定的規律,將《周易》卦爻與四時、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套融《周易》與曆法為一體的實用易學理論體系。因為說《易》本於曆法中的節氣,故稱卦氣說。其說中的十二消息卦,最能體現孟喜「立象以盡意」的蘊涵性思維特徵。   所謂十二消息卦,是從六十四卦中選取十二卦,然後根據這十二卦陰陽爻的多少,將其有規律地組合在一起,以表示一年四季十二個月陰陽消長的變化過程。這十二卦順序如下:   復臨泰大壯乾遁否觀剝坤   十二卦與十二月相配,根據在於陰陽消息。所謂「消息」,在古代指消長、屈伸變化,「息」為增長,「消」為減少。如《莊子?秋水》云:?「消息盈虛,終則有始。」《彖傳?剝》云:「君子尚消息盈虛。」《彖傳?豐》云:「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孟喜將這消長變化的思想,通過十二卦卦象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在這些卦象中,都由兩種基本的符號組成,一種是「—」,代表陽氣;別一種是「——」,代表陰氣。陰與陽是古人對世界萬事萬物矛盾運動的認識之根本觀念。它的最初的含義是日光的向背,繼而不斷引伸,到《周易》中「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概括,已成為哲學的基本範疇,二者的對立統一,構成易學思維的基本模式。按照這種思維模式,孟喜在其十二消息卦中將陰陽爻排列得既特別有序又格外規整,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直觀、生動的象數坐標。   十一月配《復》卦,一陽復始之象。陽氣生於坤陰之初,坤為大地,微陽生於地下,「陰陽爭,諸生盪」(《禮記?月令》)。十二月配《臨》卦,二陽生於四陰之下,陽氣上長,萬物萌動,將臨於地面而未達見。正月配《泰》卦,三陽開泰之象,下卦乾為天,上卦坤為地,「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呂氏春秋?十二紀?孟春紀第一》),「天地交而萬物通也」(《周易?泰?彖》)。二月配《大壯》卦,陽氣大壯,震居天上,「雷乃發聲」,「蟄蟲咸動,開戶始出」(《呂氏春秋?十二紀?孟春紀第一》),陰漸消去。三月配《》卦,五陽決去一陰之象,「生氣方盛,陽氣發泄,生者畢出」(《呂氏春秋?十二紀?孟春紀第一》)。四月配《乾》卦,全陽之象,陽氣至極,「盛德在火」(《呂氏春秋?十二紀?孟春紀第一》)。以上從《復》至《乾》,描繪了陽長陰消的過程,故此六卦稱為「息卦」。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陽極而陰生,故五月配《》卦,者,遇也,一陰復現,與五陽相遇,「陰陽爭,死生分」(《呂氏春秋?十二紀》)。六月配《遁》卦,遁者,退也,陽氣始退,而陰氣起,「草木盛,陰將始刑」(《呂氏春秋?十二紀》)。七月配《否》卦,陰氣長敵陽氣,三陰在下為地,三陽在上為天,「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周易?泰?彖》)。八月配《觀》卦,四陰旺逼二陽,上卦巽為進退不果,所觀之象為「雷始收聲,蟄蟲俯戶,殺氣浸盛」(《呂氏春秋?十二紀?孟春紀第一》)。九月配《剝》卦,「寒氣總至」,「霜始降」,「草木黃落」(《呂氏春秋?十二紀?孟春紀第一》),五陰剝落一陽之象。十月配《坤》卦,全陰之象,「盛德在水」,「水始冰,地始冰」(《呂氏春秋?十二紀?孟春紀第一》),陽氣伏於地中,萬物歸藏。以上從《》至《坤》,描繪了陰長陽消的過程,故此六卦稱為「消卦」。      三、孟喜的哲學思想      孟喜的十二消息卦,作為陰陽符號的組合,看似簡易,實際上思想蘊涵複雜而深刻,正如《繫辭》所說:「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仔細觀玩其象,透過這種「神秘外殼」,可以發現裡面的「合理內核」——寶貴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   「象其物宜」——孟喜唯物主義思想的前提十二消息卦,從表面上看,是主觀設定的陰陽符號推演,但從實質上看,卻是客觀世界的物質反映。因為「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周易?繫辭下》)。陰陽錯雜,只是代表了不同時間的事物而已。《周易》認為,「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周易?序卦傳》),物生而有象,所以古人便「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畫成卦象,「以類萬物之情」(《周易?繫辭下》)。正如《繫辭》所云:「《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孟喜正是運用這種「象其物宜」的思維方法,排列出十二消息卦,通過符號的形式,向我們展示了物質運動的內容。   「變動不居」——孟喜辯證法思想的精髓十二月卦中的陰陽「消息」,以動態的圖象體現了《周易》的「變化之道」:「《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宜。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周易?繫辭下》)沒有變化,就沒有生氣,只有變化,才能帶來「輝光日新」(《周易?大畜》)。所以《周易》特設《革》與《鼎》卦,《雜卦》解曰:「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革故鼎新,成為易學活的靈魂。而要革新,就必須有求異思維,所謂「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周易?繫辭下》)是也。孟喜正是吸取這些變易的精髓,作為他的思想營養,才培育了他的創新品格。處在改革創新時代的今天,我們從孟喜的十二消息卦中,更能體悟到「生生之謂易」、「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繫辭上》)的大易精蘊。   「與時偕行」——孟喜把握時機中的主觀能動性事物的變化發展,離不開「時」之背景與條件。「變通者,趨時者也」(《周易?繫辭下》)。「卦者,時也;爻者,適時之變者也」(王弼:《周易略例》)。這種關係使「時」在易學思想體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據統計,「時」在《周易》經傳中運用達58次之多。諸如《彖傳?革》:「君子以治歷明時」;《彖傳?益》:「凡益之道,與時偕行」;《繫辭》:「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彖傳?艮》:「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等等。孟喜以對《周易》「時」之觀念的獨特理解,建構起十二消息卦,把時間、時序、時勢以及審時、待時、時變、時行等思想內涵,寓存於符號的象徵之中,給我們模擬了一座與時俱進的航標。看到它,可以使我們想到孟喜的識「時」之義、知「時」之行、觀「時」之變、用「時」之機,幫助我們樹立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促進天時之客觀與人為之主觀的密切結合,靈活穩妥地確定趨時變通的行動策略。例如:當《復》之時,陽氣潛於地下,應注意積蓄力量,待時而動;當《泰》之時,萬物通達,可以乘時而進;當《乾》之時,應警惕「亢龍有悔,與時偕極」(《周易?乾?文言》)的反面訓戒。   「窮上反下」——孟喜的逆向思維模式偕時而變的趨勢是矛盾雙方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這種思想,在《周易》中隨處可見。例如《序卦》所解《泰》與《否》的關係:「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剝》與《復》的關係:「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遁》與《大壯》的關係:「遁者,退也。物不可終遁,故受之以大壯」;《》與《》的關係:「者,決也。決必有遇,故受之以。者,遇也」,等等。孟喜為了突出易學這種物極必反的哲學思想,特意在他排列的十二消息卦中,確定了兩個轉折點:一個是《坤》陰至極,而有《復》卦,一陽復始也;另一個是《乾》陽至極,而有《》卦,一陰復生也。   「見微知著」——孟喜的「知幾」與「早辨」意識矛盾雙方的轉化是一種質變,質變是有條件的,它必須經歷一個量的積累過程。《繫辭》所謂「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於滅身」,《文言》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講的就是漸變的道理。孟喜將此發揮得既淋漓盡致又形象生動。他的十二卦卦象表示十二個月,是把十二個月陰陽定量化,一年有六個陰六個陽,陰陽數積累的過程,也就是由量變達到質變的過程。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量變的始點——離無入有、有無之際的「微」,它雖弱少,但往往是事物發展趨勢最好的預策和警示。對此,應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方面,善事要「知幾」。孔子說:「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周易?繫辭下》),於事物發展的萌芽階段就準確地研判其趨勢,把握住極其微妙的「時機」,這就是「知幾」。另一方面,惡事要「早辨」。《文言》說:「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若早有察覺,則可防患於未然。   「往來不窮」——孟喜對事物發展總規律的認識事物發展的一個過程結束了,新的過程又會開始。「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周易?說卦傳》),「終則有始」(《周易?恆卦?彖傳》),物質運動永遠不會完結,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也永無止境。孟喜的十二消息卦,清楚地顯示出這一思想。從日月運行看,是「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從四季更替看,是「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周易?繫辭下》);從萬物生息看,則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然後又是「春風吹又生」,形成生命運動的周期。這些都反映出物質運動的總規律是:循環往複以至無窮,正如《繫辭》所說:「往來不窮謂之通」。這裡的「通」字,對於物質運動來說是通達之意,即每一次循環都使事物獲得新的提高和發展;對於人們的認識運動來說,則「通」為升華之意,即每一次循環都促進了人們的理性飛躍。這就是孟喜通過十二消息卦所告訴我們的根本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孟喜的創新品格與哲學思想 張宏軒


推薦閱讀:

愛恨交織 人工智慧「雙刃劍出鞘」
中國赴美讀研申請創新高
創新名言
營銷創新——解決方案式營銷
製造業ERP到底是怎麼創新與轉型的?

TAG:創新 | 哲學 | 思想 | 新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