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蘇州世族大家名賢輩出的密碼

家風:蘇州世族大家名賢輩出的密碼 2016-06-21 10:01閱讀:73

X

蘇州滄浪亭「五百名賢」祠,作為蘇州先賢文化的集大成者,尤其對五百九十六人各系一贊,嘉言懿行,昭示的正是先賢名宦以及道德楷模「立身敦行」的正能量及其影響力。可以說,這些先賢本身透露出的「孝悌忠義禮義廉恥」,成就的是蘇州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漫步「五百名賢」祠,覽水木之清華,拜衣冠之肅穆,猶如過大梁者佇想夷門,游九京者企慕隨會,高山景行之思,不覺油然而生。「五百名賢」所列人物,縱向看,上自周朝的季札、伍員、言偃,下到清朝洪亮吉;橫向看,有蘇州本郡人物,也有作官及流寓蘇州的名宦鄉賢、文人學士。當佇足瀏覽,細數先賢,一個獨特的現象不能不引起人格外的重視,那就是在五百九十六人中,以家(宗)族血緣為紐帶而入列的群賢。世家大族,蘇州文化的絢麗風景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家族在人類血親群體或社會組織中,在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起著強大的凝聚力作用。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長河中,家族發揮著巨大能量。家族社會,是中國本土社會特色,體現的正是中華民族文化特性與精神。蘇州名門望族多,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就形成了「朱、張、顧、陸」四個大族,劉孝標註《吳錄·士林》說:「吳郡有顧、陸、朱、張為四姓。三國之間,四姓盛焉。」唐宋元明時期則有「歸、范、文、王」,清代又有「彭、宋、潘、韓」等望族人家。這種世家大姓的繁衍延續,堪稱蘇州文化世上的奇觀。延至近現代,這些家族裡的優秀人物品德修潔,操守謹嚴,或任官為民,或精研科技,或潛心詩書,或投身革命,其人數之多,仍然讓人嘆為觀止。直到今天,蘇州已經擁有百多位兩院院士,其中不少也正是出於這些家族。這種現象,在五百名賢中得到了充分顯現。不妨按家族為線索,對入列五百名賢的部分家族做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一羅列:朱家列入13人:朱良、朱長文、朱存理、朱希周、朱紈、朱鷺、朱祖文、朱陛宣、朱天麟、朱集璜、朱用純、朱彝尊、朱(王存)。陸家列入20人:陸烈、陸績、陸機、陸雲、陸元朗、陸龜蒙、陸贄、陸容、陸釴、陸昶、陸粲、陸治、陸師道、陸玠、陸世廉、陸夢履、陸世儀、陸坦、陸隴其、陸燿。顧家列入46人:顧翱、顧雍、顧榮、顧覬之、顧野王、顧況、顧少連、顧德輝、顧良、顧元振、顧鼎臣、顧璘、顧昺、顧曾唯、顧存仁、顧士元、顧憲臣、顧天敘、顧章志、顧錫疇、顧大典、顧其志、顧九思、顧大章、顧國本、顧夢麐、顧大任、顧咸建、顧咸受、顧繩詒、顧所受、顧雲鴻、顧宗夢、顧其國、顧咸正、顧士璉、顧炎武、顧有孝、顧予咸、顧天朗、顧?、顧爾昌、顧詞立、顧楗、顧濟美、顧蒓。其他則有張家張翰、張旭、張汝舟、張伯行等32人,范家則有范仲淹、范純仁、范純禮等9人、王家則有不同支系44人,等等。在這些名門望族中,單東晉時期,陸家子孫有四位官至相位;潘氏有潘世恩,做了數十年大學士,其孫潘祖蔭官至工部尚書;翁氏中,翁同龢是兩朝帝師,其父翁心存官至工部尚書;彭家的彭蘊章為道光間文淵閣大學士,其子彭祖賢官至湖北巡撫;沈氏有文學家沈既濟、書法家沈傳師等,可以說,蘇州的世家大族,演繹了一出出精彩的歷史劇,造就了姑蘇文化的燦爛輝煌,而這些家族的代表性人物在五百名賢中璀璨閃爍,讓後世的人們瞻仰著他們的光澤。門風家范,讓世族大家賢人輩出文化的繁榮,靠的是文脈的傳承,「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望族並非天生,家族的沿襲不衰同樣有其內在的基因,而這種基因往往是內在的共同準則、行為規範,也就是值得後人深思的家族文化中的DNA。DNA就是很多家族積累的豐富的為人為事的經驗與教訓,通過口口相傳或文字傳承逐漸化導成俗尚,並且滲透到家族生活中,希望子孫牢記在心,一代一代學習,潛移默化,慢慢形成了各自的家風,也就是門風家范!范家是典型的範例。范仲淹和他的四個兒子范純祐、范純仁、范純禮、范純粹都因德才兼備被列入五百名賢中,他三個兒子分別官至宰相、尚書、侍郎。五百名賢中,范仲淹的「贊」是「文正當國,先憂後樂,立庄潤族,廉頑敦薄」;對范仲淹大兒子范純祐的「贊」是「齒學導郡,城寨扼夏,善承父志,古之孝者。」次之范純仁的「贊」是「揚列四朝,敷陳八事,一生受用,忠恕二字。」三子范純禮的贊是「箴規紹述,申雪宣仁,惟剛與正,見憚枋臣。」從四個「贊」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先憂後樂」「敦」「潤」「導」「志」「孝」「忠恕」「剛」、「正」、「廉」、「承」等關鍵字眼。從這些字眼上,人們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敦實、忠孝、剛正、廉潔在范家的傳承與對社會的導向與滋潤。范仲淹的子孫受門風的影響,後代又出現了許多優秀人物,如十四世孫范昌期,秉性耿直,以詩抨擊權貴;范昌期的次子范彥第舉人出身,擔任教職,不但大力勸學,還慷慨解囊,幫助貧困士子,使當地文風大振。五百名賢中,陸家入選人物眾多。早在東漢時,陸氏已是江東士族,陸家先賢早期以陸績為代表。陸績,漢末廬江太守陸康之子。據《吳郡志》記載,陸康「少篤孝悌,勤修操行」,「所在有稱」。陸績在如此的家庭環境下成長,自幼知禮節,懂孝悌。6歲時,在九江拜見袁術,袁給了他幾隻橘子,陸績捨不得全部吃完,將3隻藏在懷裡。臨別告辭時,因躬身行禮,橘子掉落在地。袁術問:「陸郎出來做客,怎麼還藏橘子?」陸績跪著道出原委:「我想留3隻給母親嘗嘗。」袁術聽罷,驚奇不已,從此,陸績「懷橘遺親」便傳為佳話。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孝的故事,陸績「懷橘遺親」便是其中之一。陸績後來擔任鬱林太守,為官廉明清正,肅貪拒賄,從不接受下官禮物,也不索取當地特產,任滿回鄉,因為沒有足夠的財物可以壓艙,怕船輕經不起風浪,於是讓人搬了塊石頭作為壓艙之物,這個故事又展其「廉」的一面。「孝」,是社會細胞中家庭這一基本組織中為人子的榜樣,是封建倫理「天地君親師」為人臣的楷模;「廉」,又是為官、為人臣最值得稱道的「官品」,此後,「孝、廉」在陸家傳承,孝,在家為孝,在國則為忠。以陸贄、陸燿為例。18歲中進士的陸贄,貞元八年四月出任宰相,他是中唐時期著名政治家。《唐書·陸贄傳》節錄了陸贄的許多治國理政文章,《吳郡志》稱「雖外有宰相主大議,而贄常居中參裁可否,時號內相。」惜德宗昏庸,許多治國方略未被採納,不到三年就因與裴延齡有矛盾被罷相,貶充忠州別駕。陸贄的歸葬地就在蘇州齊門外六里,這也是陸墓鎮名字的由來。蘇州城內五龍堂巷子里陸宣公祠,祭祀的就是陸贄。陸燿,在乾隆時期被評為清廉又有節操的第一人。他剛擔任湖南巡撫時,有位鹽商送來三萬兩銀子,說是老規矩,前任巡撫號稱廉凈,也照收不誤。現在先送這些,以後會按時送來。陸燿堅決不收,並且明言禁止再送。鹽商為難地說:「如果大人不收,那這些白銀就沒有去處了。」陸燿說:「那就用它如數平抑鹽價吧!」結果一時間湖南的鹽價為之降低。從陸贄、陸燿身上,可以清楚看到「忠孝、廉潔」家范的一脈相承。范家、陸家,僅是其中的兩個代表,其它還有顧家、翁家、朱家、王家……在歷史長河裡,這些家族都以傳統倫理道德文化為起點,從家庭出發,注重家風門范,從家庭教育開始,主張通過個人努力,培養品德,形成處世能力風範,強調家國之間的關係,體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入列的蘇州這些家族中,有先人的一言半語,也有隱藏在家譜宗譜中不同的訓、誡,自宋至元明清,一些家族不滿足於口口相傳,家訓著作也大量出現,如袁採的《袁氏世范》、朱柏廬《治家格言》、葉夢得的《石林家訓》……詩禮家國,構築區域文化共同特質從縱向上看,門風家范,在范家體現的是對其三子的言傳身教,在陸家沿襲的則是「忠孝、廉潔」。忠於國事、孝敬父母、友悌兄弟、禮義廉恥、和睦鄰里、嚴守規約等傳承沿襲,顯現的是「一人義則一家舉義」。從橫向掃描,蘇州這些名門望族門風家范中所共有的,又組合成了蘇州區域文化的共同特質,推動著「一家善則一地向善,一地仁則一國興仁」。從「五百名賢」涉及到的世族的門風家范看,三方面內容構成了蘇州這些家族的共同追求。一是尚詩書、重良序。詩,指的是詩書傳家。入列五百名賢的兩宋之交的名臣葉夢得,是蘇州葉家的代表。葉家的《石林家訓》,在宋代就已經流傳,家訓中明確要求「族中嗣賢書萬本,讀萬遍,有以引之勿替」、「子孫世世永守,不能藏之名山,而能傳之其人」,家訓中盡忠、保孝、力學,是葉家立身行事的三大法寶。關於「力學」,葉夢得要求,「旦須先讀書三五卷,正其用心處,然後可及他事。暮夜見燭亦復然。若遇無事,終日不離几案」。明代狀元、宰輔申時行為代表的申家,也很重視勸學,在《蘇州申氏義莊條規》里規定,中進士者給赴任銀三十兩,准米六十石;中舉者給路費銀二十兩,准米四十石。范仲淹的《家訓百字銘》。更是明確要求「勤讀聖賢書」。以朱存理為代表的朱家則是要求「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禮,指的是禮教。蘇州張家在《蘇州東橋張氏家訓、家規、戒例、獎例》里提出,要「恤親鄰」,就是要體貼親屬和鄉鄰;在「獎例」中規定,「如有饑寒貧困能周給者,亦獎」,也就是鼓勵族人救濟社會上的貧窮人。朱家也提出「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加溫恤」「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等。葉家則要求「戒諸子侄以保孝行。夫孝者,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二是善治家、存國念。朱柏廬的《治家格言》,被後世稱被評為中國十大經典家訓家規之一,雖然才500多個字,但流傳極廣被譽為《朱子家訓》。《朱子家訓》精闢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其中「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飯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施惠無念,受恩莫忘」。朱柏廬還把家庭與國家相聯繫,要求子孫「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范家《范氏規矩·宗禁》則提出祖遺手澤、田地、子孫、寡婦戶口、祠堂中的設備、磚瓦木料等都要「嚴交代詳明,以防遺誤」。葉家很注重配偶的選擇,《吳中葉氏家訓·宗約說》「無家教之族,切不可與為婚姻」;「妻亡續娶,及娶妾生子,俱不幸之事……切宜慎之」。顧氏是文化世家,特別是後來建有過雲樓,顧家家訓:「過雲樓藏畫可任人觀閱,而收藏的古籍不可輕易示人」。就是這樣的一條家規,使顧氏藏書大部分得以流傳至今。其中,保存完整的傳世孤本《錦繡萬花谷》堪稱全世界頭部最大的宋版書。葉夢得也要求理解「為家」與「為國」的道理。「要儉。夫儉者,守家第一法也。」處家時,最重奉事親長以勿欺為難;忠孝一體,在家為孝,在國為忠,其理均在勿欺;處家長久之道更在兄弟坦然友愛,不因妻子口舌、財物爭執,真誠和睦。三是為良吏、急國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顧炎武的名言。顧炎武參加科舉考試失敗,「感四國之多虞,恥經生之寡術」,於是他憂心憂國,儘管他熱衷於著書立說,但他明確指出「文須有益天下,不貴多,立言不在一時」。「有益天下」,是他急國家之所急的目標。在葉家,國課就表現在對國家的盡忠。「盡忠實錄以遺子孫。天下盡忠,淳化行也。君子盡忠則盡其心,小人盡忠則盡其力。儘力者則止其身,盡心者則洪於遠。故明王之治也,務在任賢。臣盡忠,則君德廣矣,政教以之而美,刑罰以之而清,仁惠以之而布,四海之內有太平之音。嘉祥既成,告與於上下。是故播於《雅》《頌》,傳於無窮。」范仲淹對從政的子孫後代也有要求,他在《告諸子及弟侄》裡面說「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營私利」,就是要求子侄們做官要清廉,要「謙恭尚廉潔,絕戒驕傲情」,要做一代良吏。蘇州潘氏雖然以出科舉人才而聞名,但要求後代要有全局眼光,潘家認為,一個國家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不要因科舉看不起其他行業,潘家《松鱗義莊增定規條》明確規定:「習業謀生足以自立,與讀書無異」,潘世恩則明確告誡子孫要學以致用:「讀書不適用,徒多無益……宜留心經濟,讀有用之書」。蘇州東橋張氏在《蘇州東橋張氏家訓、家規、戒例、獎例》也有類似要求,士農工商都是「生理」,也對不同職業一視同仁。家風家訓,是家族針對日常的行為和生活所做的規定,對各自族人子孫和平處世、成家立業、和睦相處、立德立業發揮了重大作用,是隱藏在文化發展中的密碼,縱使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但家風家訓,就像一代代世家的精神臍帶,供應著營養。一句詩說得好:「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濤聲依舊時」,社會變化的是人事,但不變的是精神,是這些代代相傳的門風家范。 滴滴快車新用戶 享0元打車啦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5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賽道速讀 | 女神姚妙焦安靜奪冠國內 名古屋日本女子8人跑進2:30
    蘇州滸墅關「八詠」之首將展新貌:文昌閣改造正式啟動
    文昌閣今昔——走遍蘇州之49
    蘇州報恩寺塔
    嗨玩蘇州 | 聖誕活動大集結!去哪個好呢~

    TAG:密碼 | 蘇州 | 大家 | 家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