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技術,會給中國農業帶來什麼

● 美國和巴西轉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的種植面積已經超過總面積的90%。● 這種水稻生產人血清白蛋白,代替了血液製品,並出口國外。● 我國發放了7種作物生產安全證書,包括西紅柿、矮牽牛、番木瓜、辣椒、水稻、棉花、玉米。在市場上銷售4種產品是,抗蟲棉花、抗病番木瓜、轉基因大豆、轉基因油菜加工食用油。● 據對美國市場銷售調查,70%的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各種各樣大豆、玉米食品,快餐、糕點等,美國人習以為常。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雖然農藥和化肥用量不斷增長,已超過了世界性控制指標,糧食單位面積產量卻增加不多,反倒帶來了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問題。單憑常規技術和傳統生產方式難以突破資源、耕地、人口等等瓶頸,必須發展生物高新科技。30年發展,轉基因農業是國家戰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轉基因植物問世,2014年全世界轉基因種植面積1.815億公頃,18年增加了100多倍。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率最高的作物有四種:大豆、棉花、玉米、油菜,2013年轉基因率分別為80%、70%、32%、24%,其中美國和巴西轉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的種植面積已經超過總面積的90%。目前全球已經批准轉基因農業生產的國家,有美國、巴西、印度、中國、加拿大、阿根廷等共28個國家。還有37個國家和地區,雖然沒有批准正式生產,但是允許進口轉基因產品加工,用於飼料、食品或者生物製劑等,世界3/4人口與轉基因密切相關。根據統計,從1996年到2012年轉基因作物使農業增收1170億美元,增產3.77億噸,節約耕地1.23億公頃,減少農藥使用將近5億公斤,減少了化肥用量,減少了碳排放、減輕了貧困、保持水土功能,經濟社會環境效益非常顯著。美國玉米種植面積5.5億畝,我國5.4億畝,美國玉米畝產超過600公斤,而我國不到400公斤,比20年前還略低。如果我們也採用農業生物新技術,在15到20年內可以實現玉米零進口。新興國家,巴西、印度、阿根廷等,用了將近15年左右的時間,使其自己國家的糧食,包括玉米、大豆、棉花大幅度提升產量,由原來的進口國變成了出口國,就是因為抓住依靠生物高新技術的巨大推進作用。轉基因農作物優良特性主要有,抗蟲、抗病、抗旱、抗除草劑,威力大,效益高。最近美國和加拿大把轉基因蘋果推向市場,平常蘋果切後不吃,擱一會兒就變黑,變味,轉基因蘋果則沒有這個缺點。用轉基因土豆炸土豆片,因為轉入抗丙烯西胺基因,多吃也不致癌。轉基因西紅柿、藍莓食材現在挺火,因為內含花青素基因抗癌。上世紀80年代我國制定了863計劃,把轉基因作物列入國家發展重點。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一共16項,包括載人航天、登月工程、信息技術等項目,農業科技重點項目就是轉基因新品種應用,所以轉基因生物技術居於國家整體戰略規劃位置。轉基因農業檢測最全面、監管最嚴格目前轉基因技術已能做到基因編輯,定點地改變或者增加基因,可以把需要的基因「剪」下來,再「插」到指定的地方,從而使其轉基因產品更安全,效率更高。我國在轉基因農業最大的成果是抗蟲棉花,國產棉花95%以上都是轉基因。轉基因水稻是我國居於國際領先成果之一,這種水稻生產人血清白蛋白提高人的免疫力。白蛋白從何而來?靠捐獻者血液提取,資源有限非常昂貴。用上轉基因水稻生產白蛋白,代替了血液製品,並出口國外,給廣大種稻農民帶來上百倍的經濟效益。過去長江流域,水稻業面臨蟲害曾特別嚴重,不打藥水稻就沒收成,種上轉基因水稻,抗蟲基因源自於一種有益細菌,就解決了抗蟲害的問題。近5年來世界報道的抗蟲害基因有一半來自中國。我國創新的國際上獨一無二的植酸酶玉米科研成果,利用玉米酶阻止牲畜糞便植酸磷出現,防止藍、綠藻沿海赤潮的發生,提高了磷利用率30%,減少環境磷污染40%。還有達到了國際同等水平我國轉基因玉米技術,能有效地減輕真菌毒素二次污染,從而不必再從國外進口大量抗除草玉米。任何新技術都有風險,轉基因技術如果被濫用或者故意濫用,就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但可以通過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等進行管控,避免出現安全問題。國際上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等,相繼制定了一系列嚴格規定,可以說轉基因農產品在全世界生物領域檢測最為全面、監管最為嚴格。我國在這方面已經與國際接軌,2001年後國務院頒布施行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是我國現行評判轉基因安全的基本法規,包括導則指南、管理細則、技術支撐體系,國際標準檢測等100多項,檢測中心37個。迄今為止,國內沒有發生一起有科學證據的轉基因風險安全事故。我國發放了7種作物生產安全證書,包括西紅柿、矮牽牛、番木瓜、辣椒、水稻、棉花、玉米。在市場上銷售4種產品是,抗蟲棉花、抗病番木瓜、轉基因大豆、轉基因油菜加工食用油。經過安全評估國外進口作物品種有5項,抗除草劑大豆、抗除草劑油菜籽、抗蟲玉米、抗蟲棉花等。「轉」或「非轉」,食品同樣安全食品安全大家都非常關注,那麼如何衡量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比如水稻食品安全,營養學方面做了多學科實驗,包括主要營養成分,微量營養成分,抗營養因子等。毒理學實驗是關鍵,大鼠餵養90天後檢測急性毒性、遺傳毒性、致癌作用、三代繁殖等,國內實驗比國外還嚴格。抗蟲水稻內殺蟲蛋白實際含量是百萬分之二點五,實驗時增加劑量達2000倍,相當於一位體重60公斤成年人一天內吃了120噸抗蟲大米內的蛋白,實驗結果與吃非轉基因大米白鼠無任何異常,到2009年為止共實驗了11年,轉基因抗蟲大米食品安全。去年國際知名雜誌《毒物化學》,曾發表法國一位作者的論文,說他做了兩年大鼠實驗,證明吃轉基因抗蟲玉米有可能產生腫瘤,還發表了多張老鼠患腫瘤的彩色照片。然而此文公開半個多月後,歐盟負責食品安全評價和管理權威機構歐洲食品安全局公開指正,此論文實驗設計和方法都存在嚴重漏洞,實驗分析缺乏數據支持,實驗動物品老年大鼠不符合國際標準,食物組成細節無說明,特別是大鼠兩年已是老年期、其鼠身上都有腫瘤或腫瘤細胞,僅是發展有快有慢而已,不能由此鑒別實驗效果並得出致癌結論,給予了否定。隨後該雜誌宣布撤回此文發表。還有人認為,美國人否定轉基因。其中有例證是一位老太太,華盛頓大學退休物理教師,給媒體人看了美國多年高血壓、癌症、糖尿病、腎病、帕金森病、孤獨症等現代病發展曲線圖,及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不斷增長圖,沒有做病理科學實驗,調查分析流行性原因,兩圖一併就證明與轉基因有因果關係,是造成現代病的元兇。事實是美國推廣轉基因始於90年代中期後,而現代病發生早在70年代就開始上升了,顯然不能自圓其說,結論謬誤。據對美國市場銷售調查,70%的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各種各樣大豆、玉米食品,快餐、糕點等,美國人習以為常。生物進化規律是通過遺傳變異,生存鬥爭和自然選擇,由簡單到複雜,低等到高等,不斷地發展變化。種植農作物和農業生產的發展已有上萬年曆史,現今種植絕大部分的作物,早已不是自然進化野生品種,而是經過人工選育改造,不斷打破生殖隔離、轉移基因的進程,創造出新品種和新物種。例如野生的西紅柿非常小,富含毒素,不能吃。後經人們不斷地改造品種、雜交選育、轉移基因,進化成一種重要的食品。超級雜交水稻最大貢獻是基因改造,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主要是利用來自於野生雜種不育基因優勢,轉移到栽培水稻內,培育出水稻高產安全新品種,系國際領先水平。還有已培育的抗病蟲小麥基因,是從兩種山羊草內把基因轉過來,形成了小麥新品種。市場上琳琅滿目許多農產品都不是原生態,都是改造進化產物。轉基因農作物及產品安全,風險可控可防。 (作者: 黃大昉)
推薦閱讀:

如果葡萄里有駱駝基因會怎麼樣?
就轉基因答顧秀林:首先要區分真理和謬誤
主打非轉基因的九三糧油戰「豆」力爆表 食用油熱銷全國
轉基因生物監管方案引爭議,專家稱我國並沒有出現轉基因食品亂象
討論轉基因僅有良心遠遠不夠

TAG:中國 | 基因 | 農業 | 技術 | 轉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