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江湖(21)
【 查看PDF版】□ 李國文要知道,在自以為上國大邦的北方文人來看,陳琳這個南人,擠進這支隊伍中來,終究屬於異數,不免有點排斥心理。倘不是貨真價實,真正夠水平,真正有才華,曹氏兄弟不會這樣抬舉,他倆的老子也不會如此高看的。由此來看,古人大概不太會玩心眼,真的就是真的,假的也不好意思說成真的。陳琳能在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傳統悠久的北方文壇站穩腳跟,到底是靠自己的作品說話。非會吹、會唬、會騙、會買空賣空的當代文人,憑一張嘴混跡江湖,還能神氣活現。所以,當下的排行榜,當下的發行量,當下的點擊率,當下的好評如潮、齊聲喝彩,那都是鬼畫符,基本上是信不得的。漢靈帝在位期間,陳琳就從南方來到北方打拚了。他的第一位老闆為大將軍何進對他頗為信任,提拔他為參與機要,總理府事,秩一千石,職位不低。那時曹操尚未發跡,先在洛陽為北部尉,後調頓丘,為令,都是級別較低的地方官。他到大將軍府來辦事,碰上主簿陳琳,恐怕是得要打立正的。當時,小人暴貴的何進,加上草包一個的袁紹,兩人密謀,打算引西涼軍閥董卓來首都盡誅宦官。陳琳勸誡二位,此事千萬行不得!誰知這二位加上更為草包的袁術,只當耳旁風。結果,事未成,謀先泄,何進被殺,袁紹逃回冀州。陳琳見事不好,也至該地避難。那時無稿費這一說,總得有人給碗飯吃,遂入袁紹幕,為長吏,「使典文章」。最後,十八路諸侯廝殺下來,只剩下袁、曹兩大軍事集團,針鋒相對。遂爆發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袁紹敗如山倒,陳琳也成了曹軍的俘虜。袁紹討曹時,讓陳琳寫過一篇檄文。吃人飯,給人干,端誰碗,歸誰管,這就是文人無可奈何的命。但陳琳確實是文章高手,這篇《移豫州檄》與唐代駱賓王的《討武曌檄》,堪稱中國大字報的老祖宗。陳琳將曹操罵得狗血噴頭,不在話下,還將他祖宗三代批得體無完膚,一無是處。這種捅馬蜂窩的行徑,自然難逃秋後算賬。何況第一,曹操絕對是一個寧我負人,而人不我負的小人;第二,曹操絕對是一個殺人不眨眼,斬草必除根的屠夫。現在成為曹操的階下囚,大家也認為陳琳前腳跨進陰曹地府,生命開始倒計時了。曹操親自審問他,你罵我可以,幹嗎拐帶上我的先人?陳琳倒也坦白,文人算什麼,不過工具罷了,如同一支箭,扳弓弦的手才是老闆。「矢在弦上,不得不發耳。」曹操一聽笑了,竟然無罪釋放。死裡逃生的陳琳,摸摸腦袋還在脖子上,不禁想,也許打了勝仗,主公心情不錯;也許當年他到大將軍府辦事,對他挺客氣;其實,關鍵在於曹操也是文人,而且是個識貨的文人。他不相信評論家的狗屁吹捧、報刊上的紅包文章,而相信自己的判斷。覺得這是支好箭,就把陳琳留在相府使用。直到公元204年(東漢建安九年)曹操攻克鄴城,這個在政治上,在文學上,兩手都硬的強者,為了營造出來主流在我、四方歸心的格局,以他兩個才分很高、文章極佳的兒子曹丕和曹植為輔佐,再加上陳琳與孔融、王粲、蔡琰之流唱和助興,形成一個「彬彬之盛,大備於時」的鄴下文人集團,迎來了建安文學的高潮。這就是劉勰在《文心雕龍·時序》中所說的「自獻帝播遷,文學篷轉。建安之末,區宇方輯」的大環境,以及才俊齊集都下,斯文鼎盛;冠蓋雅愛辭章,翰墨飛揚的繁榮景象了。與20世紀70年代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新時期文學的應運而生,基本相似。因此,所謂「建安七子」,與所謂的「傷痕文學」「反思文學」的作家群體,不過是文學史的一種說法而已。陳琳和那幾位名流,既沒同一張桌子上吃飯、打麻將,也沒同一條板凳上開會、聽報告;甚至不來往,不見面,或許還不相識。
推薦閱讀:
※TVB劇集[笑傲江湖]周潤發版,在線觀看
※江湖斷語(納音相關)六
※『雅誦』「詩詞歌賦」周末大講堂(第二十六講):永嘉四靈和江湖詩派
※什麼叫江湖?
※江湖相術中有關疾病面相秘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