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獸,一個女同性戀者的自白 | 故事學院

電影《阿黛爾的生活》(2013)劇照

困獸,36歲,目前從事設計師工作,她在上海LGBT公益圈小有名氣,參與過很多活動,也曾幫助「上海女愛」和「上海驕傲節」等LGBT組織義務設計過海報、T恤。她非常健談,向我栩栩如生地描述了青春時期的兩段單純的情愫,分享了自己形婚的經歷,也對中國LGBT的未來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這並非是更好的時代 。」困獸最後對我說。她認為目前這個網路時代,有更多的曝光和交友的途徑,但也會導致更多缺乏判斷力和思考能力的人,對這個社會產生更多的偏見和誤解。

除此之外,在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執著而專註的情感也不如過去的年代那般,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而這或許也讓她過往那些許苦澀但真摯的情感經歷顯得更為動人吧。

採訪者:華博雅

受訪者:困獸

一情竇初開

你從小就喜歡打扮得像男孩子嗎?

困獸:我從小就不喜歡穿裙子,一直剪短髮。我在著裝這方面特別堅定。那時我媽也很矛盾,她給我買了短褲和男生穿的短袖T恤,然後又給我買了裙子。出門前她讓我穿上短褲和短袖T恤後,外面再套一件連衣裙,她說:「反正到學校我看不到你的地方,你願意脫就脫吧,但走在路上的時候你得把裙子穿上。」多少有點自我欺騙吧。直到現在,我爸也會說,「你怎麼穿得不男不女的。」

你什麼時候發現自己是女同性戀的?

困獸:初中的時候,跟自己喜歡的女生走得比較近,拉個手啊,有時會親她們臉頰。到了高中,我也有和一個女生親密接觸過,接過吻。但只是青春期的萌動吧。當時我屬於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對她比較有好感,她也沒有這個戒備。她其實是渴望男生,也渴望性方面的感受,但作為女生,和男性親密會比較害怕。而我可能比較像男生,彼此關係也很好,因此她沒有過多的懼怕和排斥。

你跟她是哪種親密關係?

困獸:當時她家經常就只有她一個人,我就會去陪她。我們有身體接觸,有點像戀愛,但對方不承認吧。大家都是情竇初開的。她後來陸續跟男生交往的時候,我也有些不舍和無奈。她骨子裡覺得性接觸這個事情是和男生發生的,沒有想過同性之間的親密。但「同性戀」這三個字,第一次是從她嘴裡說出來的,她曾經問過我是不是同性戀,我說:那可能就是吧。我後來反問她,她說她不是。

你覺得她是同性戀嗎?

困獸:她應該是個異性戀,後面談了幾個男朋友。通過和我的親密之後,她可能就去大方地接觸男生了(笑)。高二那一整年,我們都整天在一起。高三她談了一個同班的男生,我當時對那個男生很反感,等於是吃醋吧。那個男生也很意外,我怎麼對他們談戀愛有這麼強烈的反應。

你會有什麼強烈的反應?

困獸:他們上自習課的時候,會在下面偷偷地牽手,然後我就會搗亂,向那邊丟東西,或者拿本書打到那男生頭上之類的,也不管別人的想法。那個女生非常尷尬。有一次我還跟那個男生打起來了:起因是我問她,為什麼和那個男生走得很近。結果正好被那個男生看到,他很生氣,推搡了我一下,我當時沒站穩,就倒了。我頭撞上牆,撞了個包出來,軟組織損傷,還留了個疤。我也是比較好戰,站起來拿起一個拖把就衝上去,就要跟他對打。我們班男生看到我已經抄傢伙了,一群人上來就把我給拽住。後來我跟那個女生也就漸漸淡了,陸陸續續又去喜歡其他的女生了。(有失戀的感覺嗎?)有一種傷心和不舍,青春的那種酸澀的感覺吧。其實這段故事還挺小說式的。

二 最懷念的同居時光

談談後面對你影響比較深的那個女生吧。

困獸:那時是2001年左右,我在老家讀藝術類的大專,我一邊讀書一邊在百貨公司做手繪海報的兼職。因為這個兼職,我認識了那個女生。我對她一見鍾情,她也沒有和男生談過戀愛,性格開朗,長得也很好看,人也挺有想法。但那時我完全沒考慮過自己是直是彎,就是很喜歡這個女生,想表達我的愛意。

你跟她表白過嗎?

困獸:沒有。我是大專在讀,她比我大兩歲,已經做行政工作了。她和我第一個喜歡的女生的共同之處就是,對於自己喜歡女生這件事表示質疑的態度,她堅持認為,雖然彼此在一起住,發生了肉體接觸,和我也還是單純的友情。

說說你們倆同居的故事。

困獸:她當時因為一些原因,住到了我家外租的老房子里,然後我就陪她一起住了。我那時打扮特別中性,她的同事對這點很敏感。她還有個同事甚至對她說:「你不覺得你就像一張白紙嗎,連男朋友都沒談過,就跑到她家去住?」那個同事的意思就好像她是一張白紙,我就是一隻鉛筆,在她的紙上亂塗亂畫,對這個形容我也是醉了。

她當時剛搬過去的時候,我們是睡在不同房間的,結果她晚上害怕,我就去陪她睡。本來我們是分開的兩個小被子,後來冬天冷,就逐漸在一個被子里摟著睡了(笑)。那時也有些同居的感覺,我們買了相同的睡衣,還經常一起吃飯。她給我留下的記憶,前前後後都很美好。我們後來相處了半年,她就申請出國去了愛爾蘭,後來又去了英國讀大學,待了五年。走的時候我們都哭了,難捨難分,都很難過。

到了國外後你們的關係是怎樣的?

困獸:她臨走前,我給了她一樣東西。那時畢竟是十幾年前,也沒什麼很高科技的設備,還在用隨身聽和錄音機,當時我就用錄音機錄了一些話給她,主要是我們之間經歷的一些事情,開的玩笑,說的一些小情話什麼的,還唱了些歌,就錄在磁帶里給她帶走了。她過去住的是寄宿家庭,那個家庭在假期時會出去旅遊,到那時她就一個人在別墅里,很害怕也很寂寞,她一個人的時候就聽那盤磁帶,聽了好多好多遍。她說自己那段時間就是靠那盤磁帶撐過來的。此外,我們偶爾也打電話、寫信、發email,大概持續了一年吧。我記得她八個月後回來過一次,那次我們還是很親密的。她在那邊談過一個老外,但感覺不是很合適。她在愛爾蘭還信了基督教。

後來你們還有見面嗎?

困獸:這中間五年都有寫信,但很少涉及到感情的方面了。五年後我們見面,我發現她雖然去國外學習,思想還是非常傳統的。她回來後跟我們說過:「你看我都已經31、2歲了,作為一個女性,應該考慮談婚論嫁了。」她回國後,還希望通過別人介紹來找男朋友,計劃在一兩年後可以結婚,變得很可怕。她沒有問自己心裡到底要什麼,而是別人要她做什麼她就去做,去追隨主流社會的婚姻觀價值觀。然後我們再未見過,她有沒有結婚生小孩,我不知道。

三 基督教帶來的掙扎

她信基督教對你有什麼影響嗎?

困獸:基督教裡面同性戀行為就是不好的,所以她就寫信給我,用很唯心的、教條的話語來跟我交流,說:「我們這樣是不對的。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罪的,要去用信教來洗刷自己的心靈。」還經常給我寄基督教的書,生日時也給我寄了一本《聖經》,她認為這是最好的禮物。她覺得很多事情需要懺悔,還給她的家人們分別寫信,表達理解他們的愛,而對於自己以前一些任性的做法都表示懺悔。其實信仰也是與時俱進的,我覺得她缺少一些辯證的看法,只是單純覺得教義里講什麼,就很陳舊地去信。她信教信得太唯心和教條了。後來逐漸地,我們的接觸就越來越少了。

她提到基督教中同性戀是有罪的,是否給你也造成了一些影響?

困獸:我很少去了解基督教,但被她一說,我也很迷茫,反思我是不是對的。這幾年之間,我也有喜歡過其他女生。我在無錫讀書時認識了一個T,她很勇敢地正視自己的性傾向,很早就向家人出櫃。我們當時一開寢室門,四目相對的時候就知道,找到同類了。她比我厲害,那時大概2003年,她已經在想起(「上海女愛」機構的創始人)建的名叫「花開的地方」的拉拉聊天室做管理員,是專門給女同聊天的地方。跟著,她大膽地又開始和別的女生交往,只是後來這個T朋友離開學校回了老家,我又變得迷茫,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對的。再後來很大膽嘗試過跟異性交往,但我還是無法在肉體上接受異性。所以我徹底打消了這樣的想法,明白自己沒有這個慾望和明顯的生理反應。

來了上海後有認識別的女生嗎?

困獸:我2005年來上海,後來06年交往過一個雙性戀女生,是通過一個叫「阿拉島」的女同論壇上認識的,斷斷續續談了三年。當中她劈過幾次腿,有男有女。我們感情一度很深,但後來也吵架、也鬧分手,最後還是分開。那時我大概27、8歲吧,後來就再沒談過比較合適的了,沒有什麼特別美好的記憶。

這之後又談過幾個女生呢?

困獸:交往過好多吧,最長的一個有八個月,就是前兩年的事。其中有些就是發生過關係,也不算談戀愛。有的是朋友介紹的,有的是聚會認識的,有的是在「女愛」認識的,也有在豆瓣上認識的。我從長久的、深刻的感情,轉而到這種不穩定的、短暫的、比較虐的狀態吧,頻繁地換人、快速地發生關係、快速地分手。有的是直接就上床了。其實那種狀態不太好。

你後來還有想過會和一個人長久相伴嗎?

困獸:沒有。現在看得比較開。以前也沒有幻想過一輩子什麼的,我對一生一世不是很看好,別說同性戀,異性戀也很難。當時和那個雙性戀還有過長期關係的想法,但和她分手後就再沒有想過這個事情了。我覺得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固性的東西,人的生活變化是很大的。自己能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就很好了。我現在基本上是單身的狀態,但我覺得現在的生活狀態挺好的。

我現在採訪一些20幾歲的同志,反而會擔心自己30幾歲的狀態,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年輕時的狀態就已經很不穩定了。

困獸:想要長長久久的愛情、想要從對方的身上去獲取安全感,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不是別人給的。這個需要自己的內心足夠豐富和強大。對我來說,我現在會覺得,不斷地有東西想要去完善和探索,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自己理想的狀態,然後通過不斷地交流、學習和拓展,去讓自己更接近這個狀態。也不是說會帶來什麼經濟利益,但是可以達到精神上的滿足吧。

四 沒有結婚證的「婚姻關係」

你是為什麼想要形婚的呢?

困獸:大概就是兩年前,父母開始給我頻繁介紹對象,托朋友托同事給我介紹,形象上也要求我見人家前要打扮一下。我媽來上海的時候,還跑去人民公園的相親角去看,很讓人受不了。我在上海相過三四個吧,還加QQ聊。

你爸媽想過你是同性戀嗎?

困獸:他們只是覺得我怪怪的,沒想過是同性戀。他們覺得其他小姑娘到適齡年齡都很積極主動地見男生,見到帥的男生都「恨不得撲上去」,我媽說:「你怎麼對這種異性的渴望一點也沒有,你是不是有病啊,我懷疑你就是性冷淡。」我就說那些難以自拔的女生,都是性饑渴。

你的形婚是屬於什麼形式的?

困獸:我們屬於假結婚,和「互助對象」也不住在一起,父母也都不在上海。我們辦了個假證,也沒有簽協議,訂的是口頭協議。我們比較一致的是,都堅定了不要小孩。一開始他會謊稱他身體有些問題所以不能要小孩之類的。父母也會問,但是我們都搪塞過去。我們也不會長期保持這個關係,可能適當等幾年就會協議離婚。

你們是通過什麼途徑認識的呢?

困獸:我加了一個上海形婚QQ群,然後就認識了,聊了三四次,覺得這人還挺誠懇,還去了他家裡見了他媽媽,覺得還可以。我們不要小孩,也不住在一起,也沒有任何的經濟糾紛,他也不會讓他爸媽來上海。我們認識了半年,然後去年十月的時候,擺了個酒席。辦酒席還挺麻煩的。

講講你去見男方家長的經歷。

困獸:她媽媽來了上海後我們見的面,他媽說我怎麼這麼不愛打扮啊,打扮得比較中性啊。他就說,他家表妹打扮也比較中性,「現在流行中性打扮」這樣的話,就搪塞過去了。我媽媽和阿姨後來來上海,他又邀請她們去他老家,所以又去見了他全家親戚。我也「修飾」了一下自己。去了他家後,他家也覺得沒什麼好不同意的。也就到我老家去了一次,這個事就定下來了。

覺得難受嗎,去人家家裡?

困獸:也還好,因為之前也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設。他們也不問那些細節的問題,不太打聽隱私什麼的,還好吧。後來也就是拍婚紗照、辦酒席什麼的。他們家好像是辦了二十幾桌,我們家沒有辦,我們家就搞得像請吃飯,答謝親戚朋友之類的。我們倆婚禮上蜻蜓點水地親密了一下。彼此都在異鄉,不想添太多麻煩給自己的同學朋友,他們也都沒來。

你形婚有沒有遇到什麼特別麻煩的事?

困獸:挺麻煩的就是,老媽經常打電話問一些細節的東西,比如「你們兩個誰做飯、誰打掃家務」,「生活費怎麼算」,「要不要小孩」,「性生活和不和諧」。但生孩子不是父母想要就能要啊。我之前也有個朋友,之前說好不要孩子,過了兩三年,挺不下去了,然後就離婚了,讓那個人重新再找一個,要小孩的,再去真的結婚。

五 形婚,有時是為了適應「國情」

你對那些想形婚的人有什麼建議或注意點嗎?

困獸:我們是沒有領證的,對於那些打算領證的就要比較注意,重點在於領結婚證的一些法律上的問題,牽扯到一些經濟糾葛,還有雙方父母生病和贍養的問題。很多人形婚的理由沒有那麼單純,他們想得到本市的戶口啊之類的。還有就是有些人是住在一起的。但我覺得不要小孩的也沒必要住在一起吧。我也聽說還有些形婚非常不愉快,比如形婚變成了出櫃之類的。

你對一些LGBT活動家反對形婚怎麼看?

困獸:我覺得這個因情而異。其實形婚也是為了適應中國的基本國情。反對的人覺得形婚就是一個糖衣炮彈、就是一個欺騙的事情,但我覺得這是中國特有的一個國情,是沒有辦法的。最早形婚也不是同志想出來的,是異性戀男女想出來的辦法。後來是同性戀里這些不同性向但有相同需求的人,加入到形婚的隊伍里來了。

那怎麼權衡是否形婚的這個選擇呢?

困獸:只要是形婚,就有各種各樣的風險吧。很多人形婚是因為出櫃會長時間影響到生活,是沒有辦法的,比如我家,我媽就是個非常糾結的人,她即使在一個正常的生活狀態中也會想很多。她因為自己經歷的一些原因,總想把自己認為幸福的東西強加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自己身上沒有得到的東西,總希望下一代能得到。

所以如果我出櫃的話,我都能想像到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有可能你都沒有辦法上班,沒辦法正常生活。她很可能會跑到上海來,然後每天給我灌輸她的想法,干涉我的個人生活。我不想要這樣浪費我最寶貴的時間。因為人最寶貴的時間是30-40歲,這個時候你不想用來跟你家裡人耗。我想有些懂事的父母還可以,但有些家長是很自我的。我覺得這和地域、父母的承受能力接受度等等有很大關係的,當然跟父母和子女溝通的水平也有很大關係。

可是那些想要小孩的形婚夫妻生了孩子,這個對孩子成長的傷害,也是難以去估計的。

困獸:我覺得這個要看怎麼跟小孩去交流和溝通吧。因為你在外人眼裡,你們是一個正常的家庭。只是說怎麼去跟小孩去講這個事情。這個要因人而異。我不是去倡導形婚,我也不推薦,但我不會極力去反對和指責,說形婚是欺騙什麼的。中國的婚姻有很多複雜性的因素在裡面,對異性戀也是一樣的。

你覺得形婚不是欺騙?

困獸:有的人也不能算是欺騙吧,有些家長知道自己子女是形婚的。父母也是在一起演戲做同謀。(他們可能會欺騙自己未來的小孩。)那也不是欺騙吧,他們可能逐漸會跟自己的小孩講這方面的情況,逐漸會給他們一些性別多元的概念。(既然孩子早晚要知道的,未來不也要告訴父母的嗎?雖然之前形婚就是為了瞞著父母的。)可能以後,父母的感覺就是,可能孩子也生了……很多人形婚也是因為自己有些比較痛苦的、難以描述的事情,所以只能走形婚這條路。如果父母真的是比較包容的,子女也不會選擇形婚這條路吧。

六 中國LGBT公益:社會寬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你加入公益組織是出於什麼樣的一個想法?

困獸:我最開始的時候,其實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有些障礙,所以覺得應該找一個組織。當時是「上海女愛」四周年的前夕,想起在豆瓣上搞了一個活動,然後我就去參加了。正式加入是五周年以後,當時他們在威海路696號的一個彩虹空間開幕,我去做了些事情,當時也在想為LGBT能做些什麼事情。

做了五六年的LGBT活動,你覺得現在組織LGBT活動和以前不同的是?

困獸:現在的LGBT社群曝光度越來越高了:越來越多的人能夠發現周圍同性戀人群的存在,也有一些媒體的曝光度,以及彩虹經濟的發展,還有這麼多同志網站和APP。對LGBT人群的包容度也越來越高。現在不會在封閉性的場合做活動了,會逐漸到一些有直人做活動的地方去跟他們談合作,去做一些LGBT群體內的活動。以前活動是在女愛自己的彩虹空間和咖啡館做,後來很多活動就會到公眾的咖啡館裡去做,直人咖啡館老闆也會幫你宣傳。

另外,以前的活動主要是豆瓣招人,或者是QQ群;現在什麼都有,有APP、微信公眾號、網路平台。資金來源只能說有更多可能性,但不能說更容易得到資金來源吧。只能說是有更多方式,比如驕傲節可以找一些商家做贊助啊,更好地做一個社會化營銷和彩虹經濟的結合。其實也挺好的。

現在做和以前做有什麼心態的轉變?

困獸:現在會有更多思考。剛加入時你只能比較簡單和直觀地看到一些表面的東西,比如追求合法化、同志權益的爭取等。但現在理解了,不同人對同志運動有不同的價值觀和方向。從性的多樣性的角度去考慮,現在也覺得酷兒這個詞有更好的包容度,有時候很難劃分的時候,酷兒這個詞可能有更好的代表性。

你覺得現在年輕一代的LGBT群體和你當時的情況有什麼區別?

困獸:還是曝光度的問題。在我那個時候,沒有這麼多網路資源,也沒有這麼多可見度,只有一個聊天室,基本上也沒有什麼地方去獲取信息。然後現在有電影、新聞、APP軟體,還有些網站等等,可以搜索的信息有很多很多,曝光度也多了很多。有些時候不只是社群主動的曝光,也包括被動的曝光,一些有爭議的事情,能夠把這個事件傳播出來。最有爭議的東西其實是最引起關注的。

但這不一定說就比以前要好了。網路時代是快速地曝光,快速地有人去評論,快速地引起爭議,對於有嘗試、有辨別意識和善於思考的人來說,可能是好的,然而對於沒有辨別意識,或是缺乏思考能力的人,這會加深他的誤解,會被利用而成為時代的犧牲品,也是有可能。對未來的走向,還不好說。

你覺得現在中國做LGBT活動,需要爭取的是什麼?

困獸:真正讓這個社會變寬容,性別意識的提高和對自身的了解加深。很多人在爭取同性婚姻合法化,其實我不認為這個是我們一定要爭取的東西,或是社會寬容的指標。其實只要有權利的出現,就會有不平等出現。現在有一個名詞叫做「同性戀霸權」,目前我們除了同性戀外,還有些更邊緣的群體,比如跨性別者、無性戀等等,那這些人的權利在哪裡呢?

(採訪時間:2015年4月14日)

關於LGBT你需要知道的事

【一】 性傾向概念

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

性傾向(也譯為性取向):每個人和異性(異性戀)或同性(同性戀)或不止一種性別(雙性戀或泛性戀)的個體在情緒上、情感上及性慾上產生深刻吸引並建立親密的和性的關係之能力。認同為無性戀者的人不會體驗到任何性吸引。

一個人的生理性別、性別認同、性別表達、以及性傾向乃是四種截然不同的個體特徵。它們在概念上是相互獨立的,並可能以非常多樣的方式相互組合。但在包括本區域在內的世界上大多數地方,廣泛存在著將這些不同分類混為一談的文化假設。

LGBT

LGBT取自於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分別是:Lesbian(女同性戀者)、Gay Gay (男同性戀者)、Bisexual(雙性戀者)以及Transgender(跨性別者)。

其中前三個首字母LGB指的是性傾向,而T指的是自我所認同的性別和出生時被指派的性別不符合的一種狀態,與性傾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目前更為廣義的一個片語是LGBTQ,其中的Q則是英文單詞Queer(酷兒)的首字母,代表選擇不使用任何固有的性或性別「標籤」來定義自己的人群。

其他不太常用但是含義更廣的片語有LGBTQQIAP,其中第二個Q代表了Questioning,即所有對自己性傾向或性別認同仍存疑的人;I代表的是Intersex,即雙性人或間性人,指的是生殖器官在胚胎髮育期間分化異常,出現與通常定義下的男女生殖器官不同的器官的人;A代表的是Asexual,即無性戀,指的是對任何性別都不會產生性衝動的人,要注意的是他們也許會對他人產生情感上的、與性無關的浪漫關係;P代表的是Pansexual,即泛性戀,泛性戀的主要特點是他們對他人產生情感、愛情或性吸引完全和對方的性別無關,他們一般不相信性別性別二元論。

同性戀者(homosexual)

擁有同性性傾向的人。在中國,「同志」是一個更為廣泛使用的詞,其原意本為「志同道合的人」,後來在同性戀群體中引申為「擁有同性性傾向的人」或「同性向者」。

女同性戀(lesbian)

指對女性產生情感、愛情或性吸引的女性,又稱女同、拉拉。由其英文全稱為lesbian,在中國也經常被簡稱為les。中國女同文化中,通常稱外表或性格男性化、或性關係中為主動方的女性為T,來源於英文「Tomboy」;而稱外表和性格更為女性化、或性關係中為被動方的女性為P,來源於中文「婆」。 有很多人因此創造出「爺P」和「娘T」這樣更為細緻的稱呼,也有很多女同性戀拒絕這樣二元化的分類。

男同性戀(gay,該詞在英文中同時泛指整個同性戀群體)

指對男性產生情感、愛情或性吸引的男性,簡稱為男同。粵語「基佬」同指男同性戀,或簡稱為「基」,用時更帶幽默和自嘲色彩。中國男同文化中的「1」和「0」分指男性同性性交中(尤指肛交)的主動方和被動接收方,也可簡稱為「攻」和「受」 。同樣,很多男同拒絕被這樣二元的分類標籤化,或乾脆稱自己為「0.5」(即為1和0之間)。

雙性戀(bisexual)

指對同性和異性都有可能產生情感、愛情或性吸引的人,在中文中可簡稱為「雙」。在許多文化中,雙性戀都非常具有爭議,甚至會遭到同性戀群體的排斥。雙性戀常常被誤解為同時與不同性別的人發生關係;事實上,雙性戀指的是「能夠被男性或女性吸引」的可能性的存在,但並不意味會同時與多人交往。

【二】 生理和社會性別相關概念

生理性別(sex)

指的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染色體、性腺、激素、內外生殖器、第二性徵等與性行為和生殖繁衍相關的人類體質差異的總合。常見男性(male)和女性(female)的二元分類,也存在介於兩者之間的間性(intersex)狀態。生理性別往往成為社會對個體實行進一步分類與管控的依據。

社會性別(Gender)

各個社會對生理性別進行的文化建構。學術上定義社會性別,它是社會設定的一系列性別規範、個人在性別規範框架下確立的性別認同、以及個人基於這種性別認同而呈現出的性別表達這三者的互動過程。社會性別更多指向一個人的性別角色,這個角色的特點不一定符合其生理性別。有很多人雖生理上被定義為某種性別(sex),但卻稱自己為另一種社會性別(gender)。

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

性別認同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性別角色的認同——無論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性別是什麼,他都有可以選擇自己的性別認同。當一個人的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相符時,學術上稱之為「順性別」(cisgender);當不符時,這種現象被稱之為「跨性別」(transgender)。

跨性別者(transgender)

自我所認同的性別和出生時被指派的性別不同的人們。跨性別是一種性別認同概念,這個概念是與性傾向相獨立的。跨性別者也可以擁有各種性傾向。TA們表達自己認同的方式,可能不同於TA們出生時被指派的性別角色。跨性別者進行自我認同的方式常常是由地域、社會、文化、宗教或靈性所定義的。通常情況下,出生時被賦予性別男,但自我認同為女性,且想變成女性的個體被稱之為MtF,是英文Male-to-Female的縮寫(男跨女);出生時被賦予性別女,自我認同為男性,且想變為男性的個體被稱之為FtM,是英文Female-to-Male的縮寫(女跨男)。

他們中的有些人,已經或正在通過手術等方式改變生理性別,以達成生理性別、社會性別與自我性別認同的一致,也就是大眾口中的 「變性人」(transsexual);有些人選擇在不改變生理性別的前提下,通過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行為表現達到內心性別認同和社會性別角色的和諧,比如變裝(變裝者的英文為cross-dresser,但並非所有的變裝者都是跨性別人士);有些人不願將自己嚴格界定為任何一種性別,不能認同二元對立的性別角色劃分,喜歡把自己叫做「酷兒(queer)」。

值得注意的是,英文當中的transgender雖然也是跨性別的意思,但用法更為廣義,包含了所有對自己的性別尚未定奪的個體;而變性人(transsexual)這個單詞更為狹義,特指的那些已經通過藥物或手術改變(或正在改變)性別的跨性別者,在西方國家這個單詞已經不太常用——因為(或正在改變)性別的跨性別者,在西方國家這個單詞已經不太常用——因為變性僅狹義強調了其生理上的改變,但跨性別者的重點則是自我認同的跨越。但在中國, transsexual的縮寫TS仍然是來描述跨性別者最常用的名詞。

性別二元論(gender binarism)

性別二元論指的是一種默認只有男性和女性兩種性別的思想。目前,性別二元論在不斷地接受挑戰,許多人相信人類的心理性別不僅僅局限於男性和女性兩種。

【三】LGBT爭議議題

形婚

即形式婚姻,指是表面上看起來是一男一女組成的家庭,但只有形式卻沒有實質夫妻關係的婚姻。這裡的「沒有實質」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為沒有法律婚姻關係,二為雖然法律上結姻,卻沒有實質的婚姻生活或兩性感情。

形婚本身和同性戀沒有直接的關聯,但在中國,同性戀者由於社會、家庭以及傳統文化的壓力,常被迫組成形式上的異性戀婚姻。這種形婚常常是由一個男同性戀者和一個女同性戀者組成,雙方各自都會有獨立的生活以及各自的同性伴侶,互不干涉,一般只有在父母家人的面前他們才以夫妻的形式出現。

同妻

同妻即男同性戀者的妻子,是一個數量龐大的弱勢群體。由於中國缺乏對於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討論,也迫於社會和傳統文化的壓力,男同性戀者通常會選擇掩蓋自己的性傾向,與異性戀的女性結婚。

據保守估計,中國的同妻數量至少有1600萬人,她們年齡各異但經歷相似,大多數同妻都遭受到了冷落和漠視,不但性生活得不到滿足,甚至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也承受著比常人更高的感染性病以及艾滋病的風險。迫於各方面的壓力,她們不敢通過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權益,可謂是社會壓力和傳統文化壓力的直接受害者。相應的,也存在與女同性戀者結婚的「同夫」,但受於中國男權社會的影響,「同夫」現象幾乎不被提及。

出櫃和深櫃

「出櫃」指的是向他人公開自己性傾向或性認同的行為,是英文「come out ofthe closet」(走出衣櫃)的直譯。

出櫃也可作為動詞使用,比如「我向我的父母出櫃了」的意思就是,「我向我的父母表明了我的性傾向(或性別認同)」。而不願意「出櫃」,即不願意公開自己的性傾向和性認同的人被稱之為「深櫃」,英文表達為「in the closet」,原意為「躲在柜子里」。在主流的文化中,異性戀和順性人不需要公開自己的性傾向和性認同,因此也談不上「出櫃」和「深櫃」。實際上,這兩個詞的使用都是源於一種社會態度而造成的,即所謂的「Heteronormativity」 (即異性戀霸權,英文中作貶義使用)—— 這是一種相信除異性戀和順性別以外,其他任何取向和認同都是「不正常」的社會態度。

變性手術

中國法律關於執行變性手術有非常具體的要求和定義:1.必須取得家人和警方的同意,年齡不低於20;2.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變性手術技術管理規範》要求跨性別者被醫療工作者診斷為易性癖,對變性的要求至少持續5年以上,且無反覆過程;3.術前接受心理、精神治療1年以上且無效(即心理治療去企圖扭轉性別認同障礙未果);4.變性手術的實施順序:生殖器的切除、成形是變性手術的主體手術,任何改變第二性徵的手術必須在性腺切除之後或與性腺切除術同期進行;5.有精神科醫師開具的易性癖病診斷證明,同時證明未見其他精神狀態異常;經心理學專家測試,證明其心理上性傾向的指向為異性,無其他心理變態;6.性別承認後,可以改變身份證和戶口性別(比如回出生地辦理),但是學歷文憑上的性別,術後不能改變。

對於這樣的規定,跨性別者的法律困境主要是:1.術後雖可更改身份證和戶口性別,但學歷性別無法更改;2.缺乏反歧視立法,使之免受基於性別表達和性別認同的歧視;3.已婚跨性別者若想手術變性,必須先離婚;4.官方強制進行「完整」的變性手術,實質上是對跨性別者進行強制絕育;5.完成手術是改變身份的先決條件,這對主觀上或客觀上不想/不能手術的跨性別者是一種壓迫。

__________

本文摘選自《上海LGBT採訪錄》(華博雅,豆瓣閱讀)

責編:野行人


推薦閱讀:

【第175期 :限時臨屏絕句比賽《無聲夜雨送春歸》碎玉詩詞學院總群】
喇榮五明佛學院殊勝化身俄波活佛略轉
世界上最神奇的24課的問答題 - 靈性與頓悟 - 中國NLP學院論壇 -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考級1-2級教材
為什麼過度關注她,她反而遠離你? | PUA學院

TAG:同性戀 | 故事 | 女同性戀 | 同性 | 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