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德國概況 2011.01.08. BZRXZ zhuantie

德國概況 2011.01.08. BZRXZ zhuantie

www.XINHUANET.com   來源: 新華網【國名】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5∶3。自上而下由黑、紅、黃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三色旗的來歷眾說紛紜,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紀的古羅馬帝國,在後來16世紀的德國農民戰爭和17世紀的德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代表共和制的三色旗也飄揚在德意志大地上。1918年德意志帝國跨台後,魏瑪共和國也採用黑、紅、黃三色旗為國旗。1949年9月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依然採用魏瑪共和國時期的三色旗;同年10月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也採用三色旗,只是在旗面正中加了包括鎚子、量規、麥穗等國徽圖案,以示區別。1990年10月3日,統一後的德國仍沿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旗。三色國旗可在機場、賓館、宴會和其他場合懸掛。聯邦政府機構和駐外使館等懸掛帶有黑鷹圖案的國旗。【國徽】為金黃色的盾徽。盾面上是一頭紅爪紅嘴、雙翼展開的黑鷹,黑鷹象徵著力量和勇氣。

【國歌】「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歌詞是奧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1798年—1874年)於1841年撰寫的,曲調由約瑟夫·海頓(1732年—1809年)譜寫。1922年,魏瑪共和國第一任帝國總統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將「德意志之歌」升格為國歌。1952年,在聯邦總統豪伊斯和聯邦總理阿登納之間的一次通信中,這首歌重新被承認為國歌。聯邦總統魏茨澤克和聯邦總理科爾在1991年8月的通信中確認了」德意志之歌」對統一的德國的傳統意義。

【國花】矢車菊,又名藍芙蓉、荔枝菊、翠藍,屬於菊科。經過德國人多年的培育,這種「原野上的小花」已經有淺藍、藍紫、深藍、深紫、雪青、淡紅、玫瑰紅、白等多種顏色。頭狀花序生在纖細莖稈的頂端,彷彿一位雋秀的少女,向著「生命之光」——太陽,祈禱幸福和歡樂。矢車菊是德國的名花,德國人用她象徵日耳曼民族愛國、樂觀、頑強、儉樸的特徵,並認為她有吉祥之兆,因而被譽為「國花」。

【國鳥】白鸛,一種著名的觀賞珍禽。在歐洲,自古以來白鸛就被認為是「帶來幸福的鳥」,是吉祥的象徵,是上帝派來的「天使」,是專門來拜訪交好運的人的。白鸛被選為國鳥後,不少德國家庭特地在煙囪上築造了平台,供它們造巢用。【國石】琥珀【重要節日】國慶日,10月3日(1990年德國重新統一日);納粹受害者紀念日: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納粹德國設在波蘭境內的奧斯威辛集中營紀念日,1996年1月3日確定;民主日:5月7日

德國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國家政要】總統克里斯蒂安·武爾夫(Christian Wulff),2010年6月當選;聯邦議院議長諾貝特·拉默特(Norbert Lammert),2005年10月18日當選,2009年10月27日再次當選;聯邦總理安格拉·默克爾 (Angela Merkel) ,2005年11月就職。2009年10月連任總理。

歷任聯邦總統和聯邦總理

【自然地理】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界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接丹麥,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面積為35.7萬平方公里。地勢北低南高,可分為四個地形區: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東西走向的高地塊構成;西南部萊茵斷裂谷地區,兩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區,其間拜恩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萊茵河(流經境內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奧得河、多瑙河。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爾湖、里次湖。西北部海洋性氣候較明顯,往東、南 部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則更多。1995年1月1日起,根據1982年國際海洋法協定,德國在北海和東海的領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約22公里),其面積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里。【人口】約8211萬,主要是德意志人,有少數丹麥人,索布族人,弗里斯蘭人和吉普賽人。有725.6萬外籍人,占人口總數的8.8%。通用德語。居民中30%信奉新教,31%信奉羅馬天主教。德語為通用語言。【首都】 柏林 (Berlin),人口340.5萬(2007年12月),年平均氣溫約8.6℃。>>德國統一的象徵:勃蘭登堡門,位於柏林市中心菩提樹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匯處,是柏林市區著名的遊覽勝地和德國統一的象徵。

不 來 梅 市 街 景【行政區劃】分為聯邦、州、地區三級,共有16個州,14808個地區。16個州的名稱是:巴登-符騰堡、巴伐利亞、柏林、勃蘭登堡、不來梅、漢堡、黑森、梅克倫堡-前波莫瑞、下薩克森、北萊茵-威斯特法倫、萊茵蘭-法耳茨、薩爾、薩克森、薩克森-安哈特、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和圖林根。其中柏林、不來梅和漢堡是市州。

探訪德國「東三角」——齊陶德國海德堡:古堡德國「啤酒城」——慕尼黑【簡史】公元前境內就居住著日耳曼人。公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10世紀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13世紀中期走向封建割據。18世紀初奧地利和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於1866年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建立。該帝國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因戰敗而宣告崩潰。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瑪共和國。1933年希特勒上台實行獨裁統治。 德國於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佔領,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佔領區。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併。翌年5月23日,合併後的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

拂曉時分,萊茵河畔的科隆大教堂。1989年民主德國局勢發生了急劇變化。自同年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聯邦德國。10月初,許多城市相繼爆發了規模不等的示威遊行,要求放寬出國旅行和新間媒介的限制等。10月18日,民主德國總統昂納克宣布辭職。11月9日,「柏林牆」開放。11月28日,聯邦德國總理科爾提出關於兩個德國實現統一的十點計劃。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國總理莫德羅首次訪問聯邦德國。3月18日,民主德國人民議會實行自由選舉,德梅齊埃任總理後,兩德統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兩德在波恩簽署關於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8月31日,雙方又在柏林簽署兩德統一條約。9月24日,民主德國國家人民軍正式退出華約組織。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民主德國的憲法、人民議院、政府自動取消,原14個專區為適應聯邦德國建制改為5個州,併入了聯邦德國,分裂40多年的兩個德國重新統一。

德國學校教育使年輕一代正視大屠殺歷史政 治

德 國 國 會 大 廈【憲法】《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於1949年5月23日生效。基本法確定了德國五項基本制度:共和制、民主制、聯邦制、法制國家和社會福利制度。1956年、1968年曾作過較大修改。1990年8月兩德「統一條約」對《基本法》某些條款又作了適應性修訂,10月3日起適用於全德國。《基本法》規定,德國是聯邦制國家,外交、國防、貨幣、海關、航空、郵電屬聯邦管轄。國家政體為議會共和制。聯邦總統為國家元首。議會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組成。聯邦議院行使立法權,監督法律的執行,選舉聯邦總理,參與選舉聯邦總統和監督聯邦政府的工作等。聯邦議院選舉通常每四年舉行一次,在選舉中獲勝的政黨或政黨聯盟將擁有組閣權。德國實行兩票制選舉制度。2005年5月12日,德國聯邦議院表決通過了《歐盟憲法條約》。2006年,德國通過了聯邦制改革法案,採取「以權力換權力」的辦法,重新調整和明確了聯邦與各聯邦州的管轄許可權,將部分立法權下放到聯邦州,同時減少主要代表各州利益的聯邦參議院的立法參與權和審批權,從而提高了政府決策能力和立法效率。根據德國《選舉法》規定,凡年滿18周歲的具有德國國籍的公民都有選舉權,每位選民擁有兩張選票。第一票用於選出選民所在選區的議員候選人,並根據簡單多數原則,由獲得選票最多的人當選。選民的第二票用於選舉政黨。各黨獲得第二票的多少將決定其在聯邦議院中擁有席位的比例,對該黨能否上台執政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議會】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組成。聯邦議院行使立法權,監督法律的執行,選舉聯邦總理,參與選舉聯邦總統和監督聯邦政府的工作等。每屆任期4年。參加聯邦議院的各黨議員分別組成議會黨團。參加聯邦議院的各黨議員分別組成議會黨團。聯邦參議院參與聯邦立法和對聯邦的行政管理施加影響,維護各州的利益。按各州人口比例由各州政府指派3~6名州政府成員組成參議院,共69席。議長由各州州長輪流擔任,任期1年,總統因故不能行使職權時代行總統職務。聯邦政府由聯邦總理和聯邦部長若干人組成,聯邦總理為政府首腦。

聯邦議院選舉【司法機構 】聯邦憲法法院是德國憲法機構之一,是最高司法機構。主要負責解釋《基本法》,監督《基本法》的執行,並對是否違憲作出裁定。共有16名法官,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各推選一半,由總統任命,任期12年。正、副院長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輪流推舉。聯邦憲法法院是最高司法機構,主要負責解釋《基本法》,監督《基本法》的執行,有16名法官,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各推選一半,由總統任命,任期12年。正、副院長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輪流推舉。此外設有聯邦法院(負責民事和刑事案件)、聯邦行政法院(負責一般行政司法案件)、聯邦懲戒法院(負責公職人員違紀案件)、聯邦財政法院(負責財政案件)、聯邦勞工法院(審理勞工案件)、聯邦社會法院(審理社會福利糾紛)和聯邦專利法院(審理有關專利問題的案件)。各級法院相應設有檢察機關,任務是對違法、犯罪提出起訴,但不受法院的管轄,不干預法院的審判工作,也不獨立行使職權,而受各級司法部門的領導。其任務主要是領導刑事案件的偵查並提起公訴。檢察機關受聯邦或州政府司法部門的領導,在行使職權時相對獨立。聯邦行政法院設聯邦最高檢察院,由聯邦檢察長和數名聯邦檢察官進行工作。【政黨 】德國實行多黨制,主要有以下政黨:德國的政黨有:德國社會民主黨、聯盟90/綠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督教社會聯盟、自由民主黨、民主社會主義黨、德國的共產黨、共和黨等——>>軍 事

國防政策的最高目標是確保德國的和平、自由和獨立,並規定聯邦國防軍是一支純粹防禦性軍隊,實施必要的安全預防措施,不掌握和謀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建軍重點是:組織快速反應部隊,制定新軍備規劃,壓縮部隊規模,裁減武器裝備。2003年5月,德國公布新的《國防政策方針》,明確界定德軍的最主要任務不再是國土防禦,而是在全球範圍內「預防和處理危機」,包括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必要時可協助警方在國內執行反恐任務。2006年10月,德政府發表《德國安全政策與聯邦國防軍未來發展白皮書》,確定「預先防範」的安全戰略思想,加快了軍隊轉型進程,並加大參與海外軍事行動的力度。2008年度國防預算為294.5億歐元。北約在德國有駐軍,其中美軍約7.3萬人,英軍1.67萬人。德軍目前參加海外維和行動的人數約為9000人。

默克爾首次向德國聯邦國防軍頒發十字勇敢勳章德國探月計劃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國防軍】1956年1月正式建立聯邦國防軍。最高軍事決策機構是聯邦安全委員會,主席為聯邦總理。軍隊和平時期由國防部長領導,戰時由聯邦總理任軍隊最高統帥。聯邦國防軍總監為軍隊最高指揮官。

德國聯邦國防軍首次掌握自主衛星偵察能力【義務兵役制】實行義務兵役制,將於2011年7月1日起取消義務兵役制,並計劃將聯邦國防軍的人數從目前的24萬減少到18.5萬。自2010年7月1日起,德國人服兵役時間由9個月減至6個月。外 交

奉行與西方結盟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的重點依次是:推動深化和擴大歐盟,鞏固與北約的關係並致力於建立歐洲獨立安全和防務體系,保持同美國的緊密聯盟,保持和發展與俄羅斯的關係,大力開拓中東歐,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謀求在國際組織中發揮更大作用。近年來,德外交繼續保持積極進取態勢。默克爾政府在歐盟政策、跨大西洋關係、大國關係以及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表現活躍、務實,政策調整逐步到位,德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續有提升。當前對外政策的重點是:繼續推進歐洲一體化進程,與歐盟大國攜手致力於歐洲聯合自強;恢復與美的緊密盟友關係,支持北約改革與轉型,強調北約應成為歐美戰略對話的主要場所;保持與俄的戰略夥伴關係,鞏固德俄能源合作;繼續利用地緣和政經優勢,保持與中東歐國家的關係,維持傳統影響力;加強對中、印等發展中大國的戰略借重;向非洲、拉美地區推廣自身政經模式和西方價值觀,推銷商品,佔領市場,擴大影響;繼續謀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

德國決定延長海外維和與反恐行動期限【基本外交政策】歐盟建設和跨大西洋夥伴關係是德外交政策兩大支柱。德積极參与解決地區熱點問題,願在國際事務中承擔更大責任,成為歐洲及全球範圍內有行動能力、可信賴的合作夥伴。主張建立以聯合國為主導的全球合作體系,致力於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共同打擊國際恐怖主義,促進國際貿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公正發展,努力在全球範圍內解決貧困問題。【同法、英的關係】重視與法、英的合作,推動歐盟內的大國關係均衡發展。德法特殊關係是德歐盟政策的核心和對外政策的基石之一。二戰後德主動與法和解,共同致力於歐洲聯合進程,德法軸心成為歐盟一體化的「發動機」。德法領導人堅持6至8周會晤一次及每年舉行兩次聯合內閣會議的機制。德重視英國在跨大西洋關係中的特殊作用和英國在歐盟的實力和影響,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德英兩國外長發起共同倡議,建立採取有效的歐盟和多邊戰略來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但雙方在應對金融危機的思路上出現嚴重分歧。2010年2月,法國總統薩科齊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愛麗舍宮共同主持召開第12屆法德兩國內閣聯席會議,確立了兩國在未來10年的合作方向。【同美國的關係】對美關係是德對外關係兩大支柱之一。重視維繫和發展與美的盟友關係。施羅德政府曾堅決反對美對伊動武,導致德美關係一度陷入低谷。德新政府上台後,將重新改善德美關係作為其外交政策的一個主要目標,德美交往明顯增強,兩國關係回暖。2008年4月,德外長施泰因邁爾訪美並在哈佛大學發表演講,提出建立「跨大西洋議程」(new transatlantic agenda),認為面對貧富分化、資源緊缺、氣候變化、亞洲崛起和國際恐怖主義猖獗的挑戰,歐美必須更新並擴大夥伴關係。【同俄羅斯關係】視俄為政治、軍事大國,看重俄在解決全球與地區衝突、打擊國際恐怖主義以及歐洲政治、安全事務中的作用,認為從地緣政治角度考慮,德俄及歐俄關係具有戰略意義。默克爾政府上台後,堅持兩國政府磋商、民間對話等各種合作機制,致力於繼續發展和深化與俄的戰略夥伴關係,推動雙方在經貿和能源領域的合作,但同時突出對俄民主、人權等問題的關注。2008年雙方高層互訪頻繁。8月,默克爾總理在索契與俄總統會晤,雙方重點就南高加索危機進行磋商。10月,德總理赴俄聖彼得堡參加德俄一年一度的「德俄聖彼得堡對話」。【同亞洲國家的關係】德認為亞洲在世界政治和經濟舞台上迅速崛起,在未來政治、安全政策和經濟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看重亞洲的巨大市場和發展潛力,積極謀求通過雙邊和多邊渠道加強與亞洲國家的關係,以謀取經濟利益。同時認為亞洲的發展仍存在不穩定因素,正日益從戰略角度認識亞洲的政治、經濟和安全挑戰。認為中國和印度的崛起不僅對本地區,也將對未來世界格局產生重要影響。重視同日本的關係,希進一步發展與日密切而充滿信任的關係,加強雙方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合作。默克爾總理上任後訪華三次,訪日、印各一次。【同非洲、拉美國家的關係】德重視發展與非洲關係,加大對非投入,增加對非發展援助。德視拉美為全球治理夥伴,認為應全面提升21世紀德拉夥伴關係。2008年5月,默克爾總理赴秘魯出席歐拉峰會,並首次訪問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和墨西哥。【與中國關係】1972年10月11日,聯邦德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1949年10月27日,民主德國與中國建交)。建交以來,兩國總體保持良好的政治關係,高層領導人互訪頻繁,各個領域的互利友好合作不斷發展。2003年12月,施羅德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04年5月,溫家寶總理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雙方並發表聯合聲明。2004年12月,施羅德總理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2005年4月,德國聯邦議院議長沃爾夫岡·蒂爾澤訪華。2005年11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2006年5月,默克爾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07年5月,德國總統克勒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7年8月,默克爾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2007至2010年德國在華系列文化活動「德中同行」開幕式。2008年10月,默克爾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10年5月,克勒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9年1月,溫家寶總理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雙方發表了《中德關於共同努力穩定世界經濟形勢的聯合聲明》。2010年7月,默克爾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雙方發表《中德關於全面推進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公報》,兩國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簽署涵蓋財政、環保、文化等領域的10項合作協議。同年10月,溫家寶總理和默克爾總理在德國梅澤貝格宮舉行會晤,並發表中德總理會晤聯合新聞公報。

中德關係前景廣闊在經貿方面,30多年來,德國一直是中國在歐洲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也是德國在亞洲的最大貿易夥伴。2009年,中德雙邊貿易額為1057.3億美元。

德國連續30年保持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夥伴地位中德簽署關於考古和文化遺產保護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德對話論壇中德對話論壇是由兩國總理於2005年倡議成立的,首屆論壇已成功舉辦五次會議。 經 濟

德國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經濟總量居歐洲首位、世界第四。2008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4920億歐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0340歐元。受全球經濟和金融危機影響,德國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下滑5%。

工業國家中德國經濟增長條件僅位居中游德國經濟增長前景謹慎樂觀德國經濟前景趨向暗淡【資源】德國自然資源較為貧乏,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三分之二的初級能源需進口。天然氣儲量約3820億立方米,能滿足國內需求量的1/4。硬煤探明儲量約2300億噸,褐煤約800億噸;其他礦藏的探明儲量為:鉀鹽約130億噸,鐵礦石16億噸,石油5000萬噸,天然氣約5000億立方米。東南部有少量鈾礦。德國森林覆蓋面積為1110萬公頃,佔全國面積約三分之一。水域佔2%。【工業】德國工業側重重工業,汽車和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部門是支柱產業,佔全部工業產值的40%以上。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採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工業結構及特點:(1)側重重工業。汽車和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部門是支柱產業,佔全部工業產值的40%以上。其他如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採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2)外向型。主要工業部門的產品一半或一半以上銷往國外。(3)工業主要由中小企業組成。大約2/3的工業企業僱員不到100名。眾多的中小企業專業化程度較強,技術水平較高。(4)壟斷程度高。占工業企業總數2.5%的1000人以上的大企業佔有工業就業人數40%和營業額的一半以上。

魯爾工業區變身「歐洲文化首都」【農牧業】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2007年共有農業用地1690萬公頃,約佔德國土面積的一半。2007年農林漁業產值為218.1億歐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9%。農業就業人口85萬,佔國內總就業人數的2.14%。

德國雞蛋的「身份證」【服務業】包括商業、交通運輸、電信、銀行、保險、房屋出租、旅遊、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部門。

德國鼓勵發展「補充養老保險」【旅遊業】德國旅遊業發達。每年有大量國內外遊客在德國旅遊。著名景點有科隆大教堂,柏林國會大廈,波恩文化藝術展覽館,羅滕堡,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館,海德堡古城堡,巴伐利亞新天鵝石宮,德累斯頓畫廊等。

慕尼黑啤酒節【交通運輸】德國交通運輸業十分發達。公路、水路和航空運輸全面發展,特別是公路密度為世界之冠。民航運輸業發達。

滿月的清輝照耀著位於德國法蘭克福的德意志銀行總部大樓。【財政金融】 德國主要銀行:(1)德國聯邦銀行:1948年成立,是德國的中央銀行,決定國家貨幣政策、負責貨幣發行並管理外匯黃金儲備。(2)德意志銀行:1870年成立,德國最大的商業銀行。1998年11月,該行收購資產總額在美國占第八位的信孚銀行後,資產總額高達8200億美元,超過瑞士聯合銀行,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商業銀行。(3)德累斯頓銀行:1872年成立。2001年7月,德國安聯保險集團增持其股份到96%。2007年底資產總額為5002億歐元。(4)巴伐利亞抵押聯合銀行(又稱德國裕寶聯合銀行):1997年7月,巴伐利亞聯合銀行和巴伐利亞抵押和匯兌銀行宣布進行合併後,總資產達7430億馬克。2005年,該行被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兼并,2007年底資產總額達4221億歐元。2008年9月1日,德國商業銀行宣布收購該行。(5)商業銀行:1870年成立,2007年底資產總額約為6165億歐元。

【對外貿易】德國是世界貿易大國,同23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關係。德國出口業素以質量高、服務周到、交貨準時而享譽世界。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機械產品、化學品、通訊技術、供配電設備和醫學及化學設備。主要進口產品有化學品、汽車、石油天然氣、機械、通訊技術和鋼鐵產品。主要貿易對象是西方工業國,其中進出口一半以上來自或銷往歐盟國家。1986~1990年,德國的出口額曾為世界第一,從1991年起次於美國。2003年之後,連續五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地位。外貿長期順差,2007年德國出口額達9691億歐元。2003年至2008年連續六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地位。2008年,德國出口額達9949億歐元,同比增長2.7%。

德國2007年繼續榮膺「世界出口冠軍」2002年2月28日24時,德國馬克正式停止流通,歐元 (EURO)成為德國法定貨幣。(

左圖:德國商業銀行大樓)【著名公司】(1)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1998年由戴姆勒-賓士公司與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合併而成,主要生產各種車輛、飛機發動機和內燃機等。(2)西門子股份公司(Siemens):1847年成立,主要生產經營各類電氣設備、電子元件等。(3)大眾汽車股份公司(Volkswagen),成立於1938年,主要生產銷售各式汽車、發動機和有關配件。2007年7月,歐委會批準保時捷公司收購大眾。(4)巴斯夫集團(BASF):又稱巴登苯胺蘇打公司,1865年建立,主要經營石油、化工產品和藥品等。(5)安聯保險集團(Allianz Group),成立於1890年,主要提供保險、風險管理諮詢及投資理財服務。【人民生活 】

德國人的休假生活文 化

這是2009年10月15日在德國柏林新博物館拍攝的古埃及王后納芙蒂蒂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嚴重損毀的德國柏林新博物館在經歷了約10年的翻修後將於2009年10月17日重新開放。新華社/法新受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德國的18世紀文學走向頂峰。歌德、海涅、席勒、萊辛和格林兄弟都是傑出的代表。20世紀最著名的作家有托馬斯·曼、海因利希·曼和貝托爾特·布萊希特。作家海因里希·伯爾和貢特·格拉斯分別於1972年和199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德國有3000多座博物館,收藏內容十分豐富。此外,每年都舉行各種藝術節、博覽會和影展等。法蘭克福和萊比錫是德國圖書出版業中心。德國圖書出版量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占第二位。音樂是德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德國造就了各個不同時期的音樂大師,如貝多芬、巴赫、門德爾松、瓦格納等。柏林愛樂樂團更是享譽世界。教堂、宮殿和古堡德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德國人時間觀念比較強,無論是在商務上還是在私人交往上,德國人注重準時。德國人重視商業信譽,一般不輕易更換合作夥伴。

法蘭克福書展喜愛讀書——德國人的優良傳統之一【名勝】

◆ 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 位於柏林市中心菩提樹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匯處,是柏 林市區著名的遊覽勝地和德國統一的象徵。公元1753年,普魯士國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下令修築共有14座城門的柏 林城,因此門坐西朝東,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便以國王家族的發祥地勃蘭登命名。初時此門僅為一座用兩根巨大的石柱支撐的簡陋石門。1788年,普魯士國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統一德意志帝國,為表慶祝,遂重建此門。當時德國著名建築學家卡爾·歌德哈爾·閬漢斯受命承擔設計與建築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臘柱廊式城門為藍本,設計了這座凱旋門式的城門,並於1791年竣工。重建後的城門高20米,寬65.6米,進深11米,門內有5條通道,中間的通道最寬。據史書記載,中間的通道在1918年德皇退位前僅允許皇族成員行走。門內各通道之間用巨大的砂岩條石隔開,條石的兩端各飾6根高達14米、底部直徑為1.70米的多立克式立柱。為使此門更輝煌壯麗,當時德國著名的雕塑家戈特弗里德·沙多又為此門頂端設計了一套青銅裝飾雕像:四匹飛馳的駿馬拉著一輛雙輪戰車,戰車上站著一位背插雙翅的女神,她一手執杖一手提轡,一隻展翅欲飛的普魯士飛鷹鷲立在女神手執的飾有月桂花環的權杖上。在各通道內側的石壁上鑲嵌著沙多創作的20幅描繪古希臘神話中大力神海格拉英雄事迹的大理石浮雕畫。30幅反映古希臘和平神話「和平征戰」的大理石浮雕裝飾在城門正面的石門楣上。此門建成之後曾被命名為「和平之門」,戰車上的女神被稱為「和平女神」。

◆ 無憂宮(Sans Souci Palace): 位於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東部勃蘭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宮名取自法文原意「無憂」(或「莫愁」)。無憂宮及其周圍的園 林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1745—1757年)時期仿照法國凡爾賽宮的建 築式樣建造的。整個園林佔地290公頃,座落在一座沙丘上,故也有「沙丘上的宮殿」之稱。無憂宮全部建築工程前後延續了約50年之久,為德國建築藝術的精華。無憂宮前是平行的弓形6級台階,兩側由翠綠叢林烘托。宮殿前的大噴泉 是用圓形花瓣石雕組成,四周用「火」、「水」、「土」、「空氣」4個圓形花壇陪襯,花壇內塑有神像,尤以維納斯像和水星神像造形最為精美、生動。據說,整個宮內有1000多座以希臘神話人物為題材的石刻雕像。正殿中部為半圓球形頂,兩翼為長條錐脊建築。殿正中為圓廳,門廊面對一座大噴泉。瑰麗的首相廳的天花板裝潢極富想像力,四壁鑲金,光彩奪目。室內多用壁畫和明鏡裝飾,輝煌璀璨。宮的東側有珍藏124幅名畫的畫廓,多為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荷蘭畫家的名作。在無憂宮的花園內有一座六角涼亭,被稱為中國茶亭。茶亭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傘狀圓形屋頂、上蓋碧瓦、黃金圓柱落地支撐的建築結構。亭內桌椅完全仿造東方式樣製造。亭前矗立著一隻中國式香鼎。據說當年普魯士國王常在此品茶消遣。

◆ 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位於德國 科隆市中心的萊茵河畔。東西長144.55米,南北寬86.25米,廳高43.35米,頂柱高109米,中央是兩座與門牆連砌在一起的雙尖塔,這兩座157.38米的尖塔像兩把鋒利的寶劍,直插蒼穹。整座建築物全部由磨光石塊砌成,佔地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000多平方米。在大教堂的四周林立著無數座小尖塔,整個大教堂呈黑色,在全市所有的建築中格外引人注目。◆波茨坦會議舊址——西席林霍夫宮西席林霍夫宮坐落在柏林西南哈韋爾河畔的波茨坦市,始建於1912年,竣工於1917年。它是一座赭牆紅瓦的建築,共有5個內院,175間房子,由威廉二世所建,後被一富商購得改為別墅。因《波茨坦協定》在此簽署而聞名遐邇。1945年7月至8月,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杜魯門和丘吉爾在此舉行會議,謀求解決同盟國之間在如何分享戰爭的勝利果實及戰後和平安排等問題上出現的一系列矛盾。7月26日,發布了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8月2日,蘇、美、英三國首腦簽訂了有關處理戰後德國原則的《波茨坦協定》。>>◆世界遺產——穆斯考爾公園穆斯考爾公園(德國公爵皮克勒公園),位於德國和波蘭交界處的巴德穆斯考小鎮。2004年7月在蘇州舉行的第28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座義大利式建築風格的王宮建於1520-1530年間,是穆斯考爾公園內的主建築。 參觀者在觀看穆斯考爾公園(德國公爵皮克勒公園)「新王宮」修飾一新的裙樓。 穆斯考爾公園(德國公爵皮克勒公園)內臨水而居的「新王宮」。◆最古老的哥特式教堂聖·彼得大教堂始建於公元4世紀,是德國最古老的哥特式教堂。198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在德國西南部小城特里爾市,一些遊人從著名古代遺迹聖·彼得大教堂前經過。 新華社記者李明放攝【歷史名人】

◆康德(1724-1804):生於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貝格大學。從1746年起任家庭教師4年。1755年完成大學學業,取得編外講師資格,任講師15年。在此期間康德作為教師和著作家,聲望日隆。除講授物理學和數學外,還講授邏輯學、形而上學、道德哲學、火器和築城學、自然地理等。18世紀60年代,這一時期的主要著作有:《關於自然神學和道德的原則的明確性研究》(1764)、《把負數概念引進於哲學中的嘗試》(1763)、《上帝存在的論證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視靈者的幻夢》(1766)檢驗了有關精神世界的全部觀點。1770年被任命為邏輯和形而上學教授。同年發表《論感覺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則》。從1781年開始,9年內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廣闊領域的有獨創性的偉大著作,短期內帶來了一場哲學思想上的革命。如《純粹理性批判》(1781)、《實踐理性批判》(1788)、《判斷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範圍內的宗教》出版後被指控為濫用哲學,歪曲並蔑視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於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講課和著述中再談論宗教問題。但1797年國王死後,他又在最後一篇重要論文《學院之爭》(1798)中重新論及這一問題。《從自然科學最高原理到物理學的過渡》本來可能成為康德哲學的重要補充,但此書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

◆歌德(1749-1832):德國詩人。生於萊茵河畔法蘭克福一個富裕市民家庭。1765年入萊比錫大學學法律,但更醉心於藝術和自然科學,1770年轉入斯特拉斯堡大學,深受盧梭等先進思想影響。次年結束學業,回到故鄉當律師,但主要精力卻在文學創作。從1775年,他在魏瑪公國從政十年,任魏瑪公國樞密院顧問,主張改革,但未實現。歌德一生勤勉寫作,確立了他作為世界大作家的地位。其作品數量之大達到驚人地步,《歌德全集最後手定本》達40冊,他逝世後的補充本《歌德遺著》達20冊。寫有中篇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代表作詩劇《浮士德》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著作。

◆ 貝多芬(1770—1827年):德國作曲家。生於波恩城,自幼隨父學鋼琴。1787年曾經到維也納向海頓學習作曲,並結識莫扎特。1792年定居維也納,從事教學、演出和創作。貝多芬生活在法國大革命、拿破崙戰爭和維也納體系的反動時代,歐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識此時正日益興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這些時代的特徵,或歌頌英雄,或反對封建,爭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來。其主要作品有《第三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第九交響曲》(《合唱》),以及《悲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等。

◆黑格爾(1770-1831年):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生於德國南部斯圖加特的一個紳士家庭。1788—1793年在圖賓根神學院學習,畢業後當過六年家庭教師,後在紐倫堡中學當校長。1816年任海德堡大學哲學教授。1830年任柏林大學校長,1831年死於霍亂。主要著作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法哲學原理》》、《哲學史講演錄》、《歷史哲學》和《美學)等。

◆ 海涅(1797-1856年):1797年12月13日生於德國杜塞爾多夫,童年和少年時期經歷了拿破崙戰爭。1815年拿破崙兵敗後,曾在銀行工作。1819年後,曾在波恩大學、格廷根大學、柏林大學學習。在柏林時結識法恩哈根·封·恩澤夫婦以及作家沙米索、富凱等。恩澤夫婦家的文學沙龍是柏林的文學中心。在它的影響下,海涅的第一部《詩集》於1821年在柏林出版。1823年發表《悲劇——抒情插曲》。1824年1月重返格廷根大學學習法律,並繼續寫詩,完成了《還鄉集》。1825年獲法學博士學位。《還鄉集》增訂後與《哈爾茨山遊記》和《北海紀游》中的第一部分組詩,於1826年彙編為《旅行記》發表,引起強烈的反響。1827年《旅行記》第2卷出版。從英國旅行回到漢堡後,他的《歌集》出版,收入在此之前發表的大部詩歌,奠定了海涅作為傑出的抒情詩人的地位。1829年《旅行記》第3卷出版。以後海涅陸續發表了《法蘭西現狀》、《論法國的畫家》、《德國近代文學史略》、《路德維希·伯爾納,亨利希·海涅的備亡錄》、《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等文章和詩歌。1848年5月完全癱瘓,他以驚人的毅力堅持寫作,口授完成詩集《羅曼采羅》,於1851年出版。後還寫了一些散文作品。1856年2月17日,海涅在巴黎逝世。

◆ 門德爾松(Mendelssohn,1809-1847):1809年2月3日生於德國漢堡,父母均為猶太人。12歲開始創作,17歲即完成《仲夏夜之夢序曲》,21歲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為這位音樂之父的作品得以復生作出了最重要的貢獻。27歲在萊比錫任指揮,1843年創辦德國第一所音樂學院,38歲時即病故。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作品風格溫柔舒適、優美恬靜、完整嚴謹、極少矛盾衝突、富於詩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的交響曲《蘇格蘭》、《義大利》,序曲《芬格爾山洞》,《平靜的海與幸福的航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等都是著名作品。《仲夏夜之夢序曲》是音樂作品中最早描寫神仙境界的。他還獨創了「無詞歌」的鋼琴曲體裁,共八冊四十八首,形象生動多姿,是早期標題音樂的代表。以他為中心的萊比錫樂派對十九世紀德國音樂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瓦格納(Richard Wagner,1813-1883年):1813年5月22日生於萊比錫。自幼喜愛貝多芬、莫扎特和韋伯的音樂,自學鋼琴和作曲。同時,也受莎士比亞、歌德、席勒的戲劇影響,15歲時就寫了一出5幕的詩悲劇,晚年又受叔本華、尼采甚至弗洛伊德等哲學家的影響。1833年夏天在維爾茨堡擔任歌劇指揮,並開始歌劇創作。1840年寫成《黎恩濟》,1841年創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劇代表作《漂泊的荷蘭人》。1843年被任命為德累斯頓宮廷歌劇院指揮。1845年演出他根據德國傳說所作的《湯豪塞》。1849年後,在國外流亡15年。1875年完成了《指環》的全部寫作,並於1876年8月在新落成的拜羅伊特劇院上演,獲極大成功。其著名的作品尚有《羅亨格林》、《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紐倫堡的名歌手》等。其著作有《論德國音樂》、《藝術與革命》、《未來的藝術作品》以及《歌劇與戲劇》等。1883年2月13日逝世。他的音樂戲劇的舞台作品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特點是都是由自己創作的(包括情節、人物、劇詞、表現方法和音樂)。他對音樂形式本身從不感興趣,只把它作為情感的和心理的表現手段而已。他徹底改革了作曲的技術,從而對音樂作為一種藝術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並導致表現主義音樂的形成。

◆馬克思 (1818-1883年):1818年5月5日出生於德國普魯士萊茵省特利爾城一個猶太人律師家庭。1835—1841年,先後在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攻讀法學,得哲學博士學位。1842年任萊茵報主編,1843年和燕妮結婚並遷居巴黎。1844年和恩格斯會見,合著《神聖家族》(1844年)、《德意志意識形態》(1845—1846年)。1847年11月出席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1848年2月發表與恩格斯合寫的《共產黨宣言》;1848年歐洲革命爆發後回到德國,創辦《新萊茵報》;1840年被驅逐出普魯士,先到巴黎,後定居倫敦;1864年在倫敦創立「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領導國際工人運動,開展反對機會主義的鬥爭。1883年3月14日與世長辭,和先他兩年逝世的夫人燕妮一起,安葬在倫敦的海格特公墓。

馬克思故居的特別紀念

◆ 恩格斯(1820—1895年):1820年11月28日出生於德國普魯士萊茵省巴門市一個紡織工廠主家庭。1837年中學還未畢業,就到不來梅一家大貿易公司經商,1841年在步兵炮團服兵役,同時在柏林大學聽哲學課,參加了青年黑格爾派小組。1842年9月到英國曼徹斯特其父與人合營的企業工作。1844年在巴黎與馬克思相見,並於當年合著《神聖家族》。1845年出版《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同年春遷居布魯塞爾,與馬克思合著《德意志意識形態》,1848年2月又共同發表《共產黨宣言》。1848年德國革命爆發,曾親自參加武裝起義。1850年11月重返英國經商,在經濟上支持和幫助馬克思。參加創建和領導第一國際的工作。1877-1878年寫成《反杜林論》;1885年整理出版了《資本論》第二卷;1894年出版了第三卷。1889年領導建立第二國際。1895年8月5日在倫敦病逝。

德國恩格斯故居

◆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1815-1898):德國近代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作為普魯士德國容克資產階級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從上至下」統一德國的代表人物。俾斯麥於1815年4月1日出生於普魯士勃蘭登堡阿爾特馬克雪恩豪森莊園一家大容克貴族世家。

幼時受過良好教育,曾經在哥廷根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法律、歷史和外語。大學期間,他曾與同學作過27次決鬥。畢業後服兵役。俾斯麥體格強壯、個性粗野,為了追求目標可以不擇手段,持現實主義態度。1839年以後,他回到自己的領地,經營莊園經濟,採用新的耕作方法,改進農具,作物輪種,進行商品生產。1847年,俾斯麥成為普魯士議會議員;1851—1858年被任命為普魯士邦駐德意志聯邦代表會的代表,1859年任駐俄公使,1861年改任駐法公使。1862年任普魯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極力推行「鐵血政策」,主張通過戰爭,由普魯士統一德國。他相繼發動了對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的戰爭,逐步實現了德國統一。1871年俾斯麥出任新成立後的德意志帝國宰相,並受封為公爵。此後的20年間,他權傾朝野。對內加強普魯士和帝國政府的權力,促進容克和資產階級的聯盟和經濟收益,鎮壓工人運動;對外採取現實主義態度,爭霸歐洲,並向海外積極擴張,他本人成為19世紀下半期歐洲政治舞台上的風雲人物。1890年,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辭職,回到莊園。1898年去世。

◆ 貝爾托·布萊希特:1898年2月10日生於德國巴伐利亞省奧格斯堡鎮。年輕時任劇院編劇和導演。曾投身工人運動。1933年後流亡歐洲大陸。1941年經蘇聯去美國,但戰後遭迫害,1947年返回歐洲。1948年起定居東柏林。1951年因對戲劇的貢獻而獲國家獎金。1955年獲列寧和平獎金。他一直從倡導歌劇改革入手,在理論和實踐上進行史詩劇實驗,特別吸收中國戲劇藝術經驗,逐步形成了獨特的表演方法。他的主要戲劇理論著作有:《梅辛考夫》等。代表性劇作有:《母親》、《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闌記》、《伽利略傳》等等。

◆ 海德格爾 當代德國哲學界最有創見的思想家、存在主義的主要代表。海德格爾在《形而上學導言》中,將對人類生存的研究看作現實的根本原則。他是當代哲學家中最有影響的本體論學者。其重要著作還有《存在與時間》《什麼是形而上學》等。1976年5月26日海德格爾逝世,享年87歲。這是海德格爾的畫像。 新華社發教 育

德國的教育和文化藝術事業由聯邦和各州共同負責,聯邦政府主要負責教育規劃和職業教育,並通過各州文教部長聯席會議協調全國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進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權歸屬於各州。全國性的文化藝術活動由聯邦政府予以資助。對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負責協調。大、中、小學和職業教育發達,實行12年制的義務教育,公立學校學費全免,教科書等學慣用品部分減免。小學學制4-6年,中學學制5-9年。高等學校享有一定自主權,原則上實行自由入學,對部分學科採取名額限制。職業教育實行「雙元制」,即職業學校理論學習和企業中的實踐相結合,成人教育和業餘教育普及。教師為終身公職人員,必須受過高等教育。著名大學有科隆大學、慕尼黑大學、亞琛工業大學、海德堡大學等。

德國最古老的漢學系慶祝百年華誕◆ 包豪斯設計學院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國魏瑪市成立的「公立包豪斯學校」的簡稱。學校後來改稱「設計學院」,習慣上仍沿稱「包豪斯」。作為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包豪斯的成立標誌著現代設計的誕生,對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09年7月22日,由著名建築師和設計師路德維希·米斯·范德爾羅厄1927年設計的鋼管椅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行的包豪斯90周年紀念展上展出。新聞出版

新聞出版事業十分發達,報刊種類繁多。1999年出版的日報有367種,1620個地方版和地區版,由380個出版社和135家編輯部出版發行,總發行量約為2500萬份,人均報紙擁有量佔世界第四位,僅次於日、英和瑞士;雜誌1600多種,總發行量約1. 4億份;各種專業刊物8000多種。1994年德國有新聞出版企業2661家,從業人員26. 3萬。發行量最大的日報是《圖片報》,1999年第二季度達451萬份。其它全國性大報有:《南德意志報》、《法蘭克福彙報》、《時代》周報、《世界報》。最大的地方性報紙是《西德意志彙報》,發行量113萬份。時事政治性周刊《明鏡》發行量103. 9萬份,《明星》畫報107. 8萬份。大報業托拉斯施普林格報業集團壟斷了全國報紙出版量的1/5。【通訊社】(1)德意志新聞社:1949年成立,為私營股份有限公司,下設報紙、廣播和電視新聞200多個部門,屬於世界大通訊社之一。總社在漢堡,圖片新聞編輯總部在法蘭克福。在波恩設有一個聯邦分社,在國內其它50多個城市設有分社或編輯部,在80多個國家派駐記者或聘用撰稿人。是德國大眾傳媒的主要消息來源。德新社通過衛星、電傳等通訊手段用德語、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每天發稿,內容包括國內外的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等各個領域,在德國日報中的採用率達99%。(2)德意志電訊社:1971年成立,總社在波恩,主要向國內報紙提供新聞稿,對外只用德文向瑞士、盧森堡發消息,德統一後,該社與前民德的德通社合併。此外還有一些專業性通訊社:福音教新聞社、體育新聞社、聯合經濟新聞社等。【全國主要廣播電台】(1)德國廣播電台:由聯邦政府和州廣播電台出資興辦,主要負責對國內廣播;(2)德國之聲電台:1960年成立,總部設在科隆,由聯邦出資興辦,用包括中文在內的31種語言向全世界廣播。【全國主要電視台】(1)德國電視一台(ARD):由各州電台、德國廣播電台和德國之聲電台組成德國廣播協會,共同經營,播放全國性的「第一套節目」及地方性的「第三套節目」;(2)德國電視二台(ZDF):是德國最大的電視台,1961年由各州共同組建,總部設在美因茲,播放「第二套節目」。另外一些衛星電視節目如德國電視台的「1 PLUS」和私營電視台如「SAT 1」、「RTL」、「PRO 7」也擁有大量觀眾。
推薦閱讀:

中國妹子去德國結婚註冊,如何在中國辦理材料?
以我的慘痛經歷告訴你 在德國找好吃的有多難
乾貨 | 留學德國的省錢技巧!
我與德國有機護膚品牌--安娜柏林Annemarie Borlind的故事(內附旅行德國的照片)
德國 「吉打」(Kedah)級輕型護衛艦

TAG:德國 |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