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勐海這邊怎麼樣?
西雙版納勐景來景區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昆洛公路距打洛鎮2公里處,景來寨臨南為中緬界河打洛江,寨中立有225界碑,佔地5.6平方公里,其間有水田百餘畝,魚塘若干,田園風光真實自然,塔林莊重肅穆,毗鄰一棵千年飛來神樹。寨、舍緊密相聯,高低錯落有致,保留著古樸鮮明的傳統建築風格。整個村寨有著濃厚的原始文化氣息和生態村落的典型特徵,有著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的真實意境,加之悠久的歷史、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和各色古老傳統的手工藝展示,體現了濃厚的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特色。村寨古樸典雅,傣家人們熱情好客,在這裡您可以感受異族風情和「繽紛孔雀之鄉,邊境世外桃源」的美麗場景和神奇魅力。
中緬界河打洛江漂流探險。打洛江一江隔兩國,水速時緩時急,迂迴曲折,兩岸奇山怪石隨處可見,古樹翠竹比比皆是,邊民依江而存的生活勞作場景自然真實,充分利用打洛江,採用竹筏為漂流工具,自原打洛海關為起點,左邊是中國、右邊是緬甸,乘輕快竹筏,漂打洛水,看傣女搗衣沐浴、見緬甸邊民抓魚、聽山歌對唱、終點抵達勐景來景區。
勐海旅遊西線是西雙版納旅遊片區的兩個次中心、三大旅遊區、五條旅遊主線之一,以邊境游、跨境游和茶文化旅遊為特色旅遊品牌。截止2008年,全縣已建成旅遊景區(點)4個,其中,國家3A級旅遊景區(點)1個(打洛勐景來景區),國家2A級旅遊景區(點)1個(西雙版納陽光茶文化科技園雲茶源旅遊景區),國家1A級旅遊景區(點)2個(景真八角亭景區、打洛獨樹成林景區)。
勐海縣國境線(中緬)長146.6公里,開通兩條跨國旅遊線路,即:打洛-緬甸景棟、大其力-泰國迷賽、清萊、清邁、曼谷;打洛-緬甸景棟、東枝、仰光。
旅遊資源有人文景觀19處,水域風光45處,生物景觀32處,古迹建築20多處,休閑求知健身場所40處,旅遊購物場所41處。主要景點有景真八角亭、獨樹成林、打洛森林公園、曼短佛寺、巴達野生茶樹王、曼巒回清真寺、勐邦水庫等。
曼短佛寺
曼短佛寺
曼短佛寺,位於勐海縣城西南面的昆烙公路邊上,距縣城約10公里。是當地傣族從事宗教文化活動的中心。曼短佛寺傣語稱為"瓦拉扎探"。據史籍記載,此佛寺始建於950年,距今已有1049年,是小乘佛教傳入後建的最早佛寺之一。佛寺整體由大殿、戒堂、彭房、僧舍、佛塔和"窩蘇"(八角亭)等建築群組成。主體建築大殿闊4間,寬約10米,深8間,長約18米。大殿是拍梁、穿斗結合的梁架結構,重檐歇山式屋頂,上下兩檐都是五面坡。平面布局不用檐柱,四面偏廈是牆抬梁,牆體與檐口間設有斜撐。殿內外的構件上均有龍、鳳花卉等圖案的雕刻裝飾。1993年,被列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緬第一寨
中緬第一寨-勐景來位於中國西南邊陲西雙版納勐海縣境內,打洛江對岸就是緬甸。
中緬第一寨勐景來是一個典型的傣族傳統村寨,毗鄰緬甸,與緬甸撣族邊民來往頻繁,互相通婚,形成了罕見的傣撣混居現象。勐景來在文化上保持了傳統的邊境少數民族文化特色,全村400多人都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村裡有一座佛寺,所有男童到了七、八歲的時候都必須剃度出家,在佛寺里學習傣文、佛教經典及傣族的歷史、文化、科學知識,傳承博大精深的貝葉文化。
勐景來曾經是中緬邊境的宗教文化中心,村口的塔林、神樹、神泉都有著悠久的歷史,一到節日,信徒都會來這裡賧佛求經,最盛時曾達到3萬多人。勐景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在傣族群眾心目中有特殊的地位,被人稱為"中緬第一寨"。
民族文化
勐景來佛塔群勐海縣境內的傣、哈尼、拉祜、布朗等少數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民族風情濃郁。傣族的"潑水節"、哈尼族的"嘎湯帕節"、拉祜族的"拉祜擴塔節"、布朗族的"桑堪比邁節"集中展示了當地獨特的民風民俗文化。境內佛教壁畫貯量豐富,工藝美術風格獨特:貝葉文化博大精深,研究工作亟待開展。傣族贊哈、古樂、繪畫,布朗族情歌彈唱,拉祜族蘆笙舞,哈尼族的彩茶舞,讓人耳目一新、餘味深長。在浩瀚的民間音樂、舞蹈、曲藝中,初步搜集整理了傣、哈尼、拉祜、布朗等民族的民間舞蹈11個種類、63套跳法,舞曲、打擊樂譜32首。佛塔、佛寺蘊含的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是中國藝術園中的奇葩。桿欄式建築,全國獨樹一幟。
推薦閱讀:
※痛經中醫怎麼調理
※說好的時光不老,我們便不會散,可怎麼就散了呢
※《跑男》《極限挑戰》禁播之後綜藝節目怎麼走?
※想要戀愛,就要了解女人是怎麼想的